萬全

《痘疹心法》~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二十

2. 疹毒症治歌括

凡二十六首。

疹為胎毒發於心,肺與相連熱毒侵,

咳嗽鼻中清涕出,且觀雙目淚盈盈。

痘疹皆胎毒所發,毒者火也。故痘子大而掀腫者,少陽三焦火也。陽道常饒,故大而腫。疹子小而碎密者,少陰心火也。陰道常乏,故小而密。三焦水穀之道路,脾胃主納水穀,治痘專以脾胃為主。心肺屬陽而位乎上,心火旺則肺受之,治疹先以肺為主,觀其咳嗽者,火炎則肺葉焦舉也,鼻流清涕者,鼻為肺之竅,以火爍金而液自流也。目中淚出者,肺熱則移於肝,肝之竅在目也,或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肺熱症也。

凡遇冬溫最不祥,民多疫癘發瘡瘍,

或逢斑疹相傳候,可用湯丸最解良。

春溫夏暑秋清冬寒,此四時之主氣也。冬應寒而反溫,陽氣暴泄,火令早行,人感之者,至於來春必生瘡疥。未出痘疹者必感而出,雖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者,故一時傳染,大小相似,但見痘疹之出,宜先服消毒保嬰丹(十三)、代天宣化丸(十二)以預解之,可使毒散,不為已甚也。

斑疹須明歲氣先,勿輕汗下作傷寒,

察人虛實施方法,莫犯天和損壽元。

痘瘡之症,其初發熱,與傷寒相似,但疹子則面頰赤,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目中淚出,呵欠喜睡,或吐瀉,或手掐眉目鼻面,宜用升麻葛根湯(一),不可作傷寒妄用汗下也。汗之則增其熱,為衄,為咳血,為口瘡咽痛,為目赤痛,為煩躁,為大小便不通。下之則虛其里,為滑泄,為帶下。

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言不可妄汗下也。如手足稍微冷,惡寒而無汗,面色青慘而不舒,左額有青紋者,傷寒之熱也。手足稍微溫,發熱有汗,面赤而光者,傷風之熱也,並宜惺惺散(一一四)發散之。目胞腫而右頰有青筋,發熱而頭額腹肚最甚,或兼嘔吐腹疼者,傷食之熱也。

備急丸(九)下之。面色青紅,額正中有紋,手掌心有汗,時作驚惕,手絡脈微動而發熱者,此驚熱也,瀉青丸(一一○)、牛黃清心丸(三十六)主之。身熱而倍能食,唇紅頰赤,大小便秘,脅下汗者,此風熱也,宜宣風散(九十二)。已上諸熱,久而不去,內外感發則所蘊瘡疹之毒,亦能乘間而出矣。

疹喜清涼痘喜溫,能知疹痘不同論,

疹苗痘實無人解,謹始慮終用意斟。

疹喜清涼,痘喜溫暖,此法人皆知之。然疹子初出,亦須和暖則易出,所以發苗之初,只要發出得盡,則毒便解,若痘必苗而秀,秀而實,而後毒解也。痘子成實之時,若太溫熱則反潰爛不收,是痘之後亦喜清涼也,故治痘疹者,無過熱,無過寒,溫涼適宜,陰陽自和,是為得之。

疹毒從來解在初,出形毒解卻無憂,

腹中脹痛邪猶伏,喘促昏沉命必殂。

疹子只怕不能得出,若出盡則毒便解。故治疹子者,發熱之時,當察時令寒暄,以藥發之。如時太寒,以桂枝葛根湯(五)發之,太熱以升麻葛根湯(一)合人參白虎湯(二十四)發之。不寒不熱,以荊防敗毒散(七十一)發之。如兼疫癘之氣,以人參敗毒散(二)發之。如盡一劑不出,再作本湯發之,外用胡荽湯(七十四)以苧麻蘸酒遍身戛之,務令亟出。

如三四作,更不出,加腹中脹痛,氣上喘促,昏悶譫妄者,必死症也。

邑人胡道松,四歲病疹,先請甘大文視之,三日疹不出,煩躁甚,乃請予,文又作荊防敗毒散,予止之曰:此皆發熱之藥,無解毒之用,況天大熱又無時令之藥一二味在內,則陽愈勝,陰愈虧,陰陽不和,此疹所以不出也,吾作東垣涼膈散加玄參、升麻,一服疹出,三日起。

過期不出勢淹延,毒伏身中出現難,

急用透肌休怠玩,豈堪臟腑受熬煎。

發熱六七日已後,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皮膚堅厚,腠理閉密,又或為風寒襲之,曾有吐利乃伏也,急用托裡發表之劑,麻黃湯(六十七)去杏仁,加蟬蛻、升麻,外用胡荽酒(七十四)、散麻刮之。如一向未更衣者,毒甚於里,伏而不出,河間涼膈散加牛蒡子(一四七)主之,發之解之再不出者,死症也。

甘大文從吾學醫,長男發熱,予見之曰:疹也。三日不出,身涼神倦,坐臥不寧。予謂大文曰:汝子疹毒不出,外涼內熱,毒火內伏,故煩而坐臥不安也。不急治且危,文泣求醫。予乃用葛根湯加麻黃、石膏以發之。一服疹盡出,色白不紅。予曰:此血虛也。用四物湯加防風,一服色變紅,遂愈。

蒸蒸發熱咳聲頻,目脹面浮氣上行,

坐臥不安痰唾少,肺焦葉舉熱邪蒸。

疹子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聲不已,上氣喘急,面浮目胞腫,時臥時起,此毒火內蒸,肺葉焦舉,宜甘桔湯(七)合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去人參加牛蒡子、薄荷葉主之。

火熱熏蒸汗潤身,毒邪並迫血違經,

汗多衛表邪從散,血去榮中毒少輕。

疹子發熱,或自汗出,或鼻衄者,不須止之,亦發散之義。故汗者,毒從汗散。衄者,毒從衄解,但不可太過。如汗太多,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衄太多,玄參地黃主之(六十五)。

發熱之時吐利並,任他所出不須驚,

胞胎蓄毒從今解,腸胃停汙自此清。

疹子發熱吐利,純是熱症,不可作寒論,乃火邪內迫,上焦出吐,下焦多利,中焦吐利,並多自利,宜黃芩湯(四十一)。吐利宜黃芩加半夏湯(四十二),自利裡急後重者,宜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天水散(九十四)主之。

毒火熏蒸氣上炎,咽喉自此正煩疼,

從來痘疹多咽痛,莫作尋常喉痹看。

痘疹咽痛亦是常候,乃毒火上熏而痛也,勿作喉痹同論,妄用針刺。喉痹內作癰腫,故宜針決去惡血,痘疹只是咽乾作痛,宜甘桔湯(七)加牛蒡子,或射干鼠黏子湯(六十)細細嚥之。

痘疹如焚引水饒,炎邪未許一杯澆,

咽喉乾燥心家熱,津液枯虛胃脘焦。

疹子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內亢故也。

初發熱渴者,升麻葛根湯(一)加天花粉、麥門冬。渴甚者,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

一齊湧下莫驚惶,頃刻渾身朱錦裝,

似痘出時隨又沒,如斑紅處卻成瘡。

痘瘡貴三四次出,謂出勻。麻瘡貴一齊湧出,謂出盡。麻子只要得出便輕減,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出形細密,與痘瘡密者相似,但疹子粒粒成瘡,非若斑之皮紅在片,如蚊咬之跡也。

痘瘡赤豔癢來攻,疹子紅鮮毒得松,

白疹血虛猶可療,黑斑候惡莫相逢。

疹痘之色,不可同論。大抵痘怕太紅,皮嫩易破,必生瘙癢。疹喜通紅,疹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也。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養血化斑湯(一四一)主之。色太紅焰或微紫者,血熱也,或出太甚者,並宜大青湯(一四一)主之,黑者死症也。

疹子出沒合陰陽,出以溫和沒以涼,

連出不收陽氣盛,遲遲間出是陰強。

疹子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後出,午時即收,午後出者,子時即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數也。凡此旋出旋收者輕,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陽毒太盛,宜大青湯(一四一)解之。逡巡不出者,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密也,宜荊防敗毒散(七十一)。

疹出渾身似火燒,毒邪壅甚急難消,

解肌只許皮膚暖,救里宜令便溺調。

瘡疹非熱不出,疹子欲出則遍身發熱,或煩躁,或頭眩,或身拘急,及既出則身便涼,諸病悉解,此一層疹子隨收矣。如疹子既出,熱甚不減,此毒壅遏,宜大青湯解其表(一四一)。便澀者,以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化斑湯(二十四),或大連翹湯(八十八)解其里。大便不通者,河間涼膈散加牛蒡子(一四七)。

疹瘡出盡得安寧,邪未盡時氣未平,

拂拂熱煩邪尚熾,頻頻嘔泄毒猶蒸。

凡疹子只要出得盡,則毒邪解散,正氣和平。如拂拂發熱,煩悶不寧,如蛇在灰,如蚓在塵之狀,或嘔吐,或注泄,此毒邪壅遏尚未出盡。煩熱者,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嘔泄者,柴胡橘皮湯(一四二),並外用胡荽酒(七十四),以苧麻蘸酒遍身戛之,待疹出盡則煩熱自出,嘔泄自止矣。

疹毒餘邪最作殃,幾經惡候致張皇,

時行癘氣傳相似,疫鬼勾魂赴北邙。

疹子欲出未出之時,宜早發散,以解其毒,則無餘災。若不預解,使之盡出,以致毒蓄於中,或為壯熱,日久枯瘁,或成驚癇,或為泄痢,或咳血喘促,或作疳蟲而死,此雖一時癘氣之染,未有不由於人事之未盡者。

疹後流連熱不除,蒸蒸烙手發毛枯,

肉消骨立成疳瘦,得遇良工病可蘇。

疹子收後,身有微熱者,此虛熱也。不須施治,待氣血和暢自然退去,若熱太甚,或日久不減,以柴胡麥門冬散(五十七),甚則以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人參白虎湯(二十四),與前方相間服之,如發枯毛豎,肉消骨立,漸漸羸瘦者,柴胡四物湯(一四三)主之。

發熱無休神漸昏,忽然瘈瘲事堪驚,

莫將風癇同調治,小便宜多患早寧。

疹後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風同論,用導赤散(三十五)加人參、麥門冬送服安神丸(四十七)。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宜抱龍丸(四十)。

疹毒流殃走馬瘡,牙齦潰爛食難嘗,

唇瘡聲啞成狐惑,漏頰穿喉旦夕亡。

凡疹後牙根黑爛,肉腐血出,臭息沖人者,曰走馬疳,馬鳴散(一三八)主之。若面頰浮腫,環口青黑,頰漏齒脫,唇崩鼻壞者,死症也。如唇口多瘡,其聲嗄啞者,曰狐惑,以化䘌丸(一三九)主之。更煩躁昏悶失聲者,死症也。

疹毒漸成休息痢,晝夜不停多窘急,

勿輕劫澀圖霸功,切忌噤口成惡疾。

疹後泄利日久不已者,曰休息痢,不可妄施澀劑,以成霸功,宜黃芩湯(四十一)合天水散(九十四),與香橘丸(五十)相間治之。若嘔吐不能食者多噤口,更腸滑不止,或下鮮血,或如塵水者,皆死症也。

鄖陽楊舉人子,疹後利下鮮血,予授一方,用當歸梢、生地黃、白芍藥,條芩(炒)、黃連(炒)、人參、生甘草、枳殼、烏梅肉調理而愈。時郡中出疹,但病利血者,楊公授此方皆效。

疹後連綿上氣咳,發作百聲終不歇,

胸高肩息目虛浮,擺手搖頭泉下客。

疹子收後微咳者,此肺氣未平也,不須調治。若咳轉甚,喘氣逆氣,發則連綿不已者,此肺中伏火,金虛葉焦,故咳也。宜人參清膈散(六十一)主之。身熱者,麥門冬清肺湯(一四四)主之。若咳久不止,面浮目胞腫,胸高而喘息,則聳肩血自口鼻出,面色青或赤,鼻燥昏悶,搖頭擺手者,皆死症也。

郡人周小川族人,一小女疹後咳嗽失聲,予授一方,以甘桔湯加炒牛蒡子、炒枯芩、天花粉作散,薄荷葉湯調,再煎一沸,服之愈。

疹家禁忌法須防,鹽醋雞魚不可嘗,

欲莫從心終是福,物多爽口定為殃。

疹家通禁雞魚炙煿鹽醋之類,直過七七之後,方可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縱口,致生他疾也。

瘡疹收還幸平復,飲食如常無臲卼。

心腹絞痛忽傾亡,還是氣虛中惡毒。

曾見痘疹收後,動止出入,飲食如常,忽然心腹絞痛而死者,還是元氣怯弱,乘以疫癘之氣,正不能勝邪,伏於中,外若無病,內已虧損,故一中而死,謂之中惡。

嬰稚初離胎殼中,遍身斑駁似硃紅,

胎中熱毒皮中現,莫作時行斑疹同。

凡小兒初生未滿月者,遍身紅點,俗呼奶麻子是也。此由胎中受熱,故生下發見於皮膚,不可作時行疹子論,妄用湯劑。蓋臟腑嬌脆,氣血怯弱,不能勝湯丸也。宜用溯源解毒湯(一○八)與乳母服之。

發熱蒸蒸便已硬,皮紅似錦是名斑,

莫將疹毒雷同論,笑煞時人醜類看。

凡天行若病,大便硬結,熱留胃中,故發斑不可以疹子同治,妄用發散之劑,反增危劇,宜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去人參,加大青、玄參、生地黃主之。大便秘者,以三黃丸(八)微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