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1)

1. 出見症治歌括(凡二十二首)

凡二十二首。

熱蒸三日痘現形,此為常候不須評,

過期不及多乖氣,論治先分虛實因。

痘瘡之毒蘊伏在裡,非熱蒸則無自而出,是以古書云:熱蒸三日而斑生,發熱三日痘瘡以漸旋出者,不論疏密皆吉。得常候也。疏者不須服藥,密者以和中解毒之劑審而調之。如才發熱一二日間,痘瘡便一齊湧出者,須問其數日前曾有熱否,如曾數日前進退熱,以過期論,惟原未發熱,至今才熱,便斑現,此表氣虛,榮熱衛弱,腠理不密,肌肉不實,不能約束於外,使毒火衝擊,故出太驟也,宜用實表之劑可已。無癢塌,無潰爛,實表解毒湯主之(一一二)。

白話文:

一般來說,發燒三天後長出痘疹,這是正常的現象,不用過於擔心。但如果發燒時間過長或過短,都可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治療時要先判斷是虛症還是實症。

痘瘡的毒素潛藏在體內,必須發燒才能將毒素逼出來。古書記載:發燒三天後長出疹子,無論是疹子稀疏或密集都是好兆頭,代表身體正常運作。稀疏的疹子不需要吃藥,密集的疹子則要服用和胃解毒的藥物來調理。

如果發燒一兩天就馬上長出疹子,要問患者之前是否曾發過燒。如果之前已經出現過反覆發燒的情況,就屬於發病時間過早。但如果之前沒有發燒,現在才開始發燒並長出疹子,代表患者氣虛,陽氣不足,衛氣不足,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無法將毒素控制在體內,所以疹子才爆發得這麼快。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補氣固表的中藥來治療。如果疹子沒有發癢、潰爛,可以使用實表解毒湯來治療。

如發熱四日至五六日後始出者,須審視曾有內傷外感否?蓋傷風寒,傷食之熱久而不去,則以蘊瘡痘之毒,亦能乘間而出,不可以過期論,惟無內傷外感之因,一向熱而不出,此裡氣虛不能驅逐其毒,使之即出,而毒邪得以留連、停伏於臟腑腸胃之間,宜先用托裡之劑,令其快出,次以和中之劑多服之,可以無伏、無陷、無倒靨。

托裡宜托裡快斑湯(一一三),或十宣散(三十七);和中宜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或調元湯(十八)合勻氣散(十三)主之。

白話文:

如果發燒四到六天後纔出疹子,必須觀察是否有內傷或外感。因為風寒、飲食引起的熱氣長時間不退,就會蘊結瘡痘之毒,也會趁機發作,不能以過期發作來論斷。只有沒有內傷外感的原因,但一直發燒但不出疹子,這是因為體內氣虛,不能驅散毒氣,讓毒氣及時排出,而毒邪就會滯留、停留在臟腑腸胃之間。應該先用託裡的中藥,讓毒氣快速排出,然後再服用和中的中藥,可以預防毒氣潛伏、陷入內臟、產生潰爛。

託裡可以用託裡湯(十三味)、十宣散(三十七味);和中可以用四君子湯(二十味)加黃耆,或調元湯(十八味)合勻氣散(十三味)。

發熱微微報痘疏,未曾起發早先收,

此名試痘休空喜,一湧齊來甚可憂。

痘曰聖瘡,謂變化莫測也。有等身無大熱,報痘又疏也。不灌膿也不結靨,三五日後痕跡不見者,此名試痘,不可誤作輕看,再過三五日忽作大熱,其痘一齊湧出,此有險逆二症,宜審治之。

蘄水李雙溪家出痘,長子病痘死,次子出痘三四粒,未起發而隱,身亦無熱。幼子病,請予往。予曰:小令嗣神采明潤,形體充實,出痘必輕。次令嗣氣色昏黯,精神倦怠,出痘必重。眾皆曰已出過三二粒收矣。予曰:不然,痘出雖有輕重,未有不成膿結痂者。先者試痘,其症為逆,身無熱,伏在內也。

白話文:

發燒稍微出現,就預示著要出痘,但還沒長出來就消退了,這叫做試痘,不要空歡喜,因為痘疹可能會突然全部湧現,那就很危險了。

痘疹又稱聖瘡,意思是變化無常。有些人出痘時,身體沒什麼大熱,也只長出幾顆痘疹,沒有化膿結痂,三五天後就消失不見,這就是試痘,不能輕忽。如果再過三五天突然發高燒,痘疹一起湧出,那就有險逆兩種症狀,需要謹慎治療。

蘄水李雙溪家孩子出痘,長子因為出痘而死,次子出痘只有三四顆,還沒長出來就隱沒了,身體也沒發燒。小兒子出痘,李雙溪請我去看診。我說小兒子精神飽滿,身體健壯,出痘一定輕微。次子面色暗淡,精神萎靡,出痘一定嚴重。眾人說次子已經出過三兩顆痘疹,都消退了。我說不對,痘疹雖然有輕重之分,但不會不化膿結痂。之前次子出的是試痘,屬於逆症,身體沒有發燒,只是潛伏在體內。

時一日者,言次君有大災,如予言,眾哂之,數日次子作大熱,痘齊湧出,身無空膚。予用參、耆、歸、芎、甘草節,以養氣血,荊、防、木通、青皮、牛蒡子、連翹、金銀花、酒炒芩、梔、桔梗以解毒,作大劑一日一服,調理至十三日後,遍身潰爛,不即收靨,予改用十全大補湯去桂加白芷、防風,外用敗草散貼襯前後三十餘日而安。日者亦抵掌曰:予言如何?

白話文:

有一次,一位占卜師說:「君上會有大災禍。」當他說出這話時,眾人都嘲笑他。過沒幾天,君上的小兒子發了高燒,痘疹大量爆發,全身沒有完好的皮膚。我便用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甘草,來養氣血;荊芥、防風、木通、青皮、牛蒡子、連翹、金銀花、炒過的黃芩、梔子、桔梗,來解毒。用大量的藥,一天服用一次,調理到第十三天之後,痘疹遍佈全身潰爛,遲遲沒有收口。我便改用「十全大補湯」,去掉桂枝,加入白芷、防風,並在身體前後敷用敗草散,前後用了三十多天才好。那個占卜師也拍著手說:「我的預言怎麼樣?」

痘出遲遲有數般,皮膚閉密屬風寒,

內虛自利須分辨,毒伏三焦治卻難。

痘疹之出,自有常期,如過期應出不出,有數症不同,不可不辨。或內素實之人,皮厚肉密,毒氣難於發越,一旦恃其體厚,不怯風寒,又為外邪所襲,或體素弱者,風寒易感,以致腠理閉密,氣血凝澀,故應出不出也。其症頭痛四肢拘急,偎倚蓋復,常惡風寒,此類宜發之。

氣強者用雙解散(四),氣弱者用參蘇飲(三)或惺惺散(一一四);或內虛者,脾弱食少,宜用補脾之劑加行氣發表藥,四君子湯(二十)、調元湯(十八),並加木香、青皮、黃耆、桂枝;或臟腑自利,宜用溫里之劑,黃耆建中湯(三十一)、益黃散(四十五),並與奪命丹(十七)合進;利未止者,豆蔻丸(四十三)合進。蓋里溫則氣不消削,氣不消削則不陷伏矣。

白話文:

痘疹遲發的原因

痘疹的發出是有固定時間的,如果過了應該發出的時間卻沒有發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需要仔細辨別:

  1. **皮膚厚密,風寒阻滯:**皮膚比較厚實的人,體內毒氣難以發出。如果再加上不注意保暖,受了風寒,就會導致痘疹難以發出。

  2. **體質虛弱,腠理閉塞:**體質虛弱的人,很容易受到風寒侵襲,導致毛孔收縮,氣血凝滯,所以痘疹也難以發出。

對症治療痘疹遲發

  1. **氣血旺盛者:**可以使用雙解散(方劑編號四)來發散風寒,解毒透疹。

  2. **氣血虛弱者:**可以使用參蘇飲(方劑編號一九六)或惺惺散(方劑編號一一四)來益氣補虛,幫助痘疹發出。

  3. **脾胃虛弱者:**可以使用四君子湯(方劑編號二九〇六九)或調元湯(方劑編號一八)來補脾益氣,再加入木香、青皮、黃耆、桂枝等行氣發表的藥物。

  4. **臟腑虛冷,自利不止者:**可以使用黃耆建中湯(方劑編號二四一)或益黃散(方劑編號三九八七〇)來溫補脾胃,再加入奪命丹(方劑編號三二〇七七)一起服用。如果腹瀉不止,可以加入豆蔻丸(方劑編號二八六六一)。

總之,治療痘疹遲發需要對症下藥,驅除邪氣,扶正培本,才能促進痘疹順利發出。

若依上法分治,猶不出者,此毒壅伏於三焦,不久而變生焉。

邑人王云野子,二歲,發熱,出紅點一二粒,請予視之見額紋青氣,年上赤光,乃告之曰:此險痘也,先出者名試痘,中氣不足,毒氣隱伏,故出不快也。以調元湯加防風、木香,服後其痘旋出,喜無他症,十三日安。

數日蒸蒸出不齊,欲行疏發意生疑,

按方加藥觀瘡熱,表裡平和痘本稀。

聞人氏觀云:是瘡疹之症,熱數日而不發見者,進退皆難,便欲大發之。懼其本稀而成斑爛,不發之,又無以出其毒氣。古人立論,始以藥發之,微發不出則加藥,加藥不出則大發之,大發之後所出不多,氣候和平,無他症者,即是治本。稀不可更發也。以此言之,發不至太過,守不至不及,乃用藥之圓活也。

白話文: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分開治療,痘毒仍然沒有發出來,說明毒氣壅塞在三焦,不久就會產生變化。

邑人王雲野的兒子,兩歲,發熱,身上出現一兩顆紅點,請我去看。我看到他的額頭上有青氣,額頭上方有赤光,就告訴他父親:這是險痘,先發出來的痘叫做試痘,孩子的中氣不足,毒氣隱伏,所以痘毒發得慢。我使用調元湯加防風、木香,服藥後痘毒很快就發出來了,其他的症狀也消失了,十三天後就好了。

有的人痘毒發得慢而且不均勻,想用疏發的方法,但又產生疑慮,

根據醫方加藥觀察瘡熱,發現痘瘡表裏平和,本來的痘很少。

聞人氏說:這是瘡疹之症,發熱好幾天都沒有發出痘瘡,進退都困難,想讓痘瘡大發,又怕本來痘少而變成斑爛,不讓痘瘡發,又無法排出毒氣。古人立論,一開始用藥讓痘瘡發出來,稍微發不出來就加藥,加藥後仍然發不出來就大量發出來,大量發出後痘瘡不多,氣候平和,沒有其他症狀,這纔是治本的方法。痘少不可再發,根據這個道理,發痘不要太多,守候不要太少,這樣用藥纔是靈活的。

愚按古方用發表者,升麻葛根湯,輕劑也;惺惺散,重劑也。謂微發,謂加藥者,或先用輕劑,後用重劑,或只用本劑。先小作湯,少飲之;後漸加大,多飲之。非謂於本方之外,再加辛熱大發之藥也。

應出不出卻如何,發表和中良驗多,

腹脹屎硬煩躁甚,通腸解毒救沉疴。

凡痘疹過期應出不出者,或因外感風寒,依上發表之法;或因內虛泄瀉,依上和中之法。如按調治,猶不出快,熱反甚,大渴,腹脹滿,大便硬結不通,煩躁不安者,此毒邪壅伏於內,三黃湯(八)、柴胡飲子(九十九),擇而用之,甚則三乙承氣湯主之(三十),並用膽導法(五十一)。聞人氏云:且身熱脈數,大便秘而腹脹,此熱毒壅遏,未見形狀者,當微下之。

白話文:

愚人認為古代醫方中用於發表的藥方,像是「升麻葛根湯」,是輕劑;「惺惺散」則是重劑。所謂的「微發」,是指稍微促進發表的藥物;「加藥」,則是指先使用輕劑,再用重劑,或者只使用本劑。一開始先熬煮成小碗湯藥,少量服用;接著逐漸加大劑量,大量服用。並非指在原來的方劑之外,再添加辛熱、大發的藥物。

(針對痘疹過期不出之治療)

如果痘疹過期仍不出,可能是因為外感風寒,則依上文中記載的發表法處理;可能是因為內虛泄瀉,則依上文中記載的和中法處理。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療,還是不出痘,而且熱度反而加劇,極度口渴,腹脹滿,大便硬結不通,煩躁不安,表示毒邪壅阻在體內,可以使用「三黃湯」、「柴胡飲子」,或依症狀選用「三乙承氣湯」為主藥,並配合膽導法治療。聞人氏說:如果病人發燒、脈搏快速,大便祕結而腹脹,表示熱毒壅結,尚未形成膿形,這時應該用微下法治療。

非微下則熱不減,此是始者,熱在裡,斑未出之時也。若斑點隱隱在皮膚中者,是已發越在裡,瘡正發時,則不可妄下也。又有結膿窠痂疕之際,脈尚洪數,能食而大小便秘,此表已罷,里有熱毒,宜微利之。大抵臟腑有熱,往往利大小便者,以其主出而不內故也。

邑人餘光庭,庠生也,年十九歲染痘,發熱五日不出,請予及韓雨峰治之,雨峰佳醫,與予素善。予問其症,未更衣三日,診其脈細而數,雖有下症,元氣怯弱,不可下也。乃謂雨峰使作膽導法,不得通,病者煩躁,家人惶惶,予思發熱日久,毒留其中,燥糞閉塞,肛腸乾枯,氣不得行,血不得潤,膽導力小,不能通也。

白話文:

如果體溫沒有稍微下降,熱氣還沒有消退,這就是疾病的初期,熱氣還在體內,疹子還沒有長出來的時候。如果疹子隱隱約約地藏在皮膚裡,表示熱氣已經發散到體內,瘡瘍正要發作,就不能隨便用瀉下藥。另外,如果已經有膿包、痂皮、疤痕出現,脈象仍然洪數,能吃東西,大小便也正常,這表示外表的症狀已經消失,但體內還有熱毒,應該用稍微通便的方法。總之,臟腑有熱氣,往往需要通便排泄,因為通便排泄可以將熱氣排出體外,不會留在體內。

城裡人餘光庭,是秀才,十九歲感染天花,發燒五天沒有出疹子,就請我和韓雨峰治療。雨峰醫術精湛,平時與我關係很好。我問診之後,發現他三天沒有換衣服,脈象細而數,雖然有瀉下症狀,但元氣虛弱,不能用瀉下藥。於是就請雨峰用導泄膽汁的方法,但沒有效果,病人煩躁不安,家裡人十分恐慌。我思考了很久,發現他發燒時間太長,毒素積存在體內,大便乾燥不通,肛門腸道乾燥枯萎,氣機運行不暢,血液無法滋潤,導泄膽汁的力量太小,無法通暢。

自立一法,取豬尿胞一枚,以豬膽汁半杯,清油半杯,蜜半杯,三物攪勻入胞中,如作膽導法,取下燥屎二十餘枚,氣通熱解神清痘出。予笑曰:此法外意也。

胡三溪初生二子,丁酉年入監,乃以長子托予,次子托萬紹,戊戌春,長子先出痘,予守治十一日而安。隨次子出痘,予聞其乍熱乍退,兩足冷,數日不大便,痘先出者,猶是紅點,亦不起發,念三溪之常好,往視之,驚曰:此逆痘也。紹曰:熱微痘亦微,熱甚毒亦甚。今熱不甚,順痘也。

予曰:不然,毒本火毒,待熱而發,如發熱而不煩不渴,大小便如常,精神清爽者,此熱在表,其里無邪,毒火發越而痘易出易靨也。若煩躁不安,大小便艱,昏昏喜睡,此毒火內蘊,不得發越,表熱雖微,內熱則甚。何謂熱微毒亦微也?此子乍熱乍退者,毒火往來也;大小便不通者,毒火鬱遏也;痘見紅點而不起發者,毒火之陷伏也;足冷者,火之極而兼水化,謂之厥逆也。紹不以為然。

白話文:

我自己有一個方法,取一個豬尿胞,放半杯豬膽汁、半杯清油、半杯蜂蜜,將三種材料攪拌均勻後放入豬尿胞中。如果使用膽汁引導法,就可以清除二十多個結實大便,通氣、發熱的症狀就會解除,神智清晰,痘瘡也會冒出來。我笑著說:這個方法真是異想天開。

胡三溪剛出生了兩個兒子,丁酉年入監服役,於是託我照顧長子,將次子託給萬紹照看。戊戌年的春天,長子最先出痘瘡,我照料了十一天才好。接著次子也出痘瘡,我聽說他忽冷忽熱,雙腳冰冷,好幾天都沒有排便,先出的豆瘡仍是紅點,遲遲不發作,想起三溪平常待人很好,便前往探視,驚呼:這是逆痘啊!紹說:發熱輕微,痘瘡也輕微;發熱嚴重,毒性也嚴重。現在發熱不嚴重,是順痘。

我說:不對,毒性本是火毒,要等到發熱才會發作,如果發熱但不心煩、口渴,大小便正常,精神清爽,這表示熱毒在體表,體內沒有其他邪氣,毒火便會發散出來,痘瘡容易冒出,也很容易化膿。如果心煩意亂、坐立不安,大小便困難,昏昏沉沉、喜歡睡覺,這表示毒火蘊藏在體內,無法發散出來,雖然體表發熱輕微,但體內發熱卻很嚴重。什麼叫發熱輕微,毒性也輕微呢?這個孩子忽冷忽熱,表示毒火在體內來回移動;大小便不通,表示毒火鬱結;痘瘡出現紅點卻不發作,表示毒火陷伏在體內;雙腳冰冷,表示火氣極盛,兼併水化停滯,這叫做厥逆。紹不以為然。

至次日紅點俱沒,煩躁轉甚,紹曰:此內收也。予嘿而不應,因嘆曰:醫貴同心,執己見以誤人命耶,此何為者?翌日死。

痘出面須令氣勻,更宜和暖氣如春,

氣勻出快無壅滯,偏熱偏寒氣不行。

張氏從道云:瘡痘氣勻即出快,蓋氣勻則榮衛無滯。勻氣之藥如桂枝、防風、荊芥穗、薄荷葉,所以行在表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發表之劑多用之;木香、青皮、枳殼、木通所以行在裡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和中之劑皆用之。又瘡出之時,常宜和暖,如三春發生之氣,則氣血和暢,自然其出快,其發透,其靨齊;若偏於太熱,則壯火食氣,其氣反虛而不能行;偏於太寒,則氣凝澀而不得行矣。

白話文:

到了第二天,紅點都消失不見,煩躁變得更加嚴重。紹說:「這是內熱收斂的現象。」我不說話,只是嘆氣說:「醫生貴在同心協力,堅持己見而導致別人喪命,這算什麼?第二天他就死了。痘疹長在臉上時,需要讓氣血順暢,更重要的是要和暖,就像春天的氣息。氣血順暢,痘疹就會長得快,不會有阻滯。過熱或過寒,氣血都不會運行。張氏從道說:「痘瘡的氣血順暢,痘疹就會長得快,因為氣血順暢,營衛之氣就不會阻滯。順氣的藥物有桂枝、防風、荊芥穗、薄荷葉,這些藥物都可以運行表氣,讓表氣不會阻滯,所以凡是發表之劑都多用這些藥物。木香、青皮、枳殼、木通這些藥物可以運行裡氣,讓裡氣不會阻滯,所以凡是和中之劑都用這些藥物。痘瘡長出來的時候,常常需要和暖,就像早春時分溫和的氣息,這樣氣血就能和暢,痘疹自然會長得快,發透得快,顏色也會一致。如果過於炎熱,就會壯火耗氣,氣反而虛弱而不能運行;如果過於寒冷,就會凝滯氣血而不能運行。」

瘡出熱退毒已盡,蒸蒸不減毒尤甚,

番次常出漸加多,外邊只怕乖形症。

痘瘡之症,其初不免於發熱者,未出毒邪,在裡煎熬氣血,熏蒸臟腑而然。瘡既現形則毒泄而熱解,所以瘡出熱退者,瘡本必疏;若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翹升麻湯(六)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一○一)加升麻或東垣鼠黏子湯(一○七)。服湯之後,瘡或不出,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

白話文:

瘡瘍發出來後,發熱就退了,表示毒素已經排解得差不多了。但如果依然持續發熱,甚至比之前更嚴重,並且不斷反覆長出新的瘡瘍,而且數量越來越多,那就要小心,很可能出現併發症。

熱若不減,瘡漸加多,再消詳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柴胡飲子(九十九);小便不利,連翹湯(八十八);大小便俱不通,八正散(四十六);自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加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裡氣和,解毒矣。如更加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乖戾之症,勿治。

白話文:

如果發燒的症狀沒有減輕,瘡瘍反而越來越嚴重,就要仔細觀察病人大小便的情況。

  • 大便不通,可以服用柴胡飲(九十九)。
  • 小便不利,可以服用連翹湯(八十八)。
  • 大小便都通不了,可以服用八正散(四十六)。
  • 如果病人有腹瀉的症狀,可以服用黃芩湯(四十一),再加入白頭翁,用酒調和黃連、赤石脂末服用。

以上方法可以幫助體內氣血調和,解毒消炎。

但如果病人持續發燒,並且感到口渴、煩躁不安,甚至出現神志不清、腹部脹滿、呼吸急促,或者腹瀉不止,手腳冰冷等症狀,就屬於非常嚴重的病症,不可用藥治療。

麻城鄒清溪,一子五歲出痘。先請傅醫治之,服保元湯熱益甚,又請李醫,至曰:險痘也。清溪不安,延予視之,曰:此順痘也,期十八日安,不須服藥。眾曰:今自發熱,日計已六日矣,何以須十八日?況痘不服藥何以得痊。今進保元湯三劑,尚有一劑未服。予曰:痘不可以日期算,出已盡,發已透,膿已滿而後收靨可期也。

今痘出而熱轉甚者,出未盡也,由服保元湯犯實實之戒,故令出遲,靨亦遲矣。吾聞善攻不如善守,本無他病,何以藥為?吾為爾保全是子,無憂也。已而果然。

出現先於面部中,其間凶吉妙難通,

白話文:

麻城鄒清溪先生,家中有一子,五歲時染上天花。起初請傅姓醫生醫治,服用保元湯後,熱症反而加重。後來又請李姓醫生診治,李醫生診斷說:「這是危險的天花。」鄒清溪先生十分不安,於是請我前去查看。我診斷說:「這是順利的天花,預計十八天後就會痊癒,不需要服藥。」

眾人紛紛說道:「現在孩子已經發燒六天了,怎麼還要等十八天?而且天花不服用藥物怎麼能痊癒呢?現在已經喝了三劑保元湯,還有一劑沒喝。」

我說:「天花不能用日期來計算,必須等到痘疹完全長出來,發透了,膿包都長滿了,然後才能預期結痂。

現在痘疹已經長出來,但發燒反而加重,說明痘疹尚未長完。這是因為服用了保元湯,違反了‘實證忌實’的原則,導致痘疹長得慢,結痂也會延遲。我聽說,善於進攻不如善於防守,孩子本來就沒有其他病症,為何要服藥呢?我保證一定能治好你的孩子,不用擔心。」

結果正如我所預料,孩子順利康復。

出現先於面部中,其間凶吉妙難通。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花初期症狀,會先出現在面部,但究竟是凶是吉,難以判斷。)

繞唇夾頦方為吉,額角眉心總是凶。

經曰:諸痛癢瘡,皆屬心火。心之華在面,痘瘡之火其出先在於面,但觀其出之部位,可以知其候之凶吉。如先在唇四畔出者,吉。蓋太陽之邪下傳陽明,陽明者,胃與大腸,積陳受汙,氣血俱多,又口為水星,頦頤屬腎水,火為水制,不能作虛也。如在額角眉心先出者,凶。

蓋太陽足壬膀胱水,手丙小腸火,丙火獨旺,不受壬水之制,其毒並於膀胱之經而先自病。膀胱多氣少血,又正額屬心火,火不務德,妄行無忌,心為君主之官,主危,則十二官皆危矣。凡起發成漿結痂,亦如此論。

頭面呼為元首尊,咽喉緊隘譬關津,

白話文:

嘴唇四周和下巴長痘是吉兆,而額角和眉心長痘則不吉。古書記載,所有痛癢瘡毒都屬於心火。臉是心的外在表現,痘瘡的火氣會先從臉部出現,觀察痘瘡出現的位置,就能判斷吉凶。如果先在嘴唇四周出現,就是吉兆。因為太陽之邪氣向下傳至陽明經,陽明經主宰胃和大腸,積聚了許多污穢之氣,氣血充盈,又因為嘴巴屬水星,下巴屬於腎水,火被水克制,無法虛弱。如果先在額角和眉心出現,就是凶兆。因為太陽足壬膀胱水,手丙小腸火,丙火過旺,不受壬水克制,其毒氣會沿着膀胱經蔓延,導致疾病。膀胱氣多血少,額頭又屬於心火,火性不守正道,妄行肆虐,心是人體的主宰,一旦心危,其他器官也會跟着陷入危險。無論是起痘、發膿、結痂,都以此推斷。

頭面是人體的元首,咽喉如同關隘,守護着人體的津液。

莫叫瘡子多稠密,鎖項矇頭總不應。

經曰:頭者,精明之府。又曰:春氣者,病在頭。可見頭乃人真元會聚之所,為發生之本。又面列五官,分五行,而五臟之華皆見於面,是頭面者,人君之象,至尊至貴,不可凌犯者也。咽者,胃脘水穀之道路也,主內而不出,喉者,肺脘呼吸之往來也,主出而不內。在人之身,譬猶關津要路也。

瘡痘之出,最要頭面稀少,頭項無,方是吉兆。若頭面多者,謂之矇頭,諸陽獨亢,五官俱廢,神明失守,精華自萎,經云:神去則機息,氣止則化絕者,此也;頸項多者,謂之鎖項,內者難出,外者難入,上者不升,下者不降,經云: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霄壤判者,此也。故皆不治。

白話文:

不要讓瘡痘過於密集,頭部和頸部出現太多瘡痘都是不吉利的徵兆。

醫書記載:「頭部是精華匯聚的地方。」又說:「春季的氣候容易導致頭部疾病。」可見頭部是人體真元聚集之處,是生命之源。而且臉部有五官,分屬五行,五臟的精華都反映在臉上,因此頭面是人體君主之象,至高無上,不可侵犯。咽喉是胃部食物和水分進出的通道,主內不出,喉嚨是肺部呼吸的進出口,主出不入。在人體中,就像關卡和重要道路一樣。

瘡痘的出現,最重要的是頭面要稀少,頭部和頸部沒有瘡痘,才是吉兆。如果頭面出現太多瘡痘,叫做矇頭,代表陽氣獨盛,五官功能都衰退,精神意識失守,精華自行衰敗,醫書記載:「神氣消散則生命機息斷絕,氣息停止則身體化為虛無。」就是這個道理;頸部出現太多瘡痘,叫做鎖項,內部的氣血難以出來,外部的氣血難以進去,上部的氣血無法上升,下部的氣血無法下降,醫書記載:「呼吸不順暢,生命機息就斷絕,精氣不流通,身體就徹底毀滅。」也是這個道理。所以這些情況都是無法治癒的。

又五心有痘者,重。謂心窩及兩手足心也(即勞宮、湧泉二穴)。

胸前頭面總宜疏,手足雖多不用憂,

若是遍身都密甚,卻愁氣血不能周。

陳氏文中曰:痘瘡輕者,作三四次出,頭面稀少,胸前無。蓋頭面者,諸陽之會,胸者,諸陽之所受氣。此數處痘子宜少不宜多,以清陽之分不可濁亂也。手足雖諸陽之本,乃身所役使,卒伍卑賤之職,非若頭面為元首也;又居四末,非若胸膈心肺之居,神明之舍也。故雖稠密不必憂也。

若頭面胸項手足稠密瑣細一樣者,卻悉氣血衰微,脾胃虛弱,不能周流灌注,起發不透,收靨太遲,而生他變矣。

最宜磊落如珠豆,偏怕相黏聚作堆,

白話文:

如果五個心臟部位都長了痘痘,情況就比較嚴重。所謂的五個心臟部位,指的是心窩以及兩隻手心和腳心(也就是勞宮穴和湧泉穴)。

胸前和頭面部位的痘痘應該要稀疏,手腳部位的痘痘即使很多也不用擔心。

如果全身的痘痘都非常密集,就要擔心氣血無法正常流通。

陳氏在文章中說:痘瘡輕微的患者,痘痘會出現三四次,頭面部位的痘痘很少,胸前部位沒有痘痘。這是因為頭面部位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胸部是所有陽氣接收氣息的地方。這幾個部位的痘痘應該少而不要多,因為清陽之氣的分佈不能混亂。手腳部位雖然是所有陽氣的根源,但它們是身體用來使役的部位,如同士兵和工匠,地位卑微,不像頭面部位是元首。而且手腳位於四肢末端,不像胸膈、心肺位於身體中心,是神明寄居的地方。所以即使手腳部位的痘痘密集也不必擔心。

如果頭面、胸項、手腳部位的痘痘都密集、細小,而且都一樣,就表示氣血衰微,脾胃虛弱,無法正常流通,導致痘痘無法完全發散,收靨時間太晚,並且會產生其他的變化。

痘痘最好像珠子一樣,顆粒分明,最怕互相黏在一起,形成一團。

蠶殼蛇皮生不久,蚤斑蚊跡死相隨。

凡痘瘡之出,不論疏密,而論磊落如珠如豆,顆粒分明,尖圓緊實,雖密無妨,此謂出盡無留毒也。如黏聚成叢,模糊作塊,不分顆粒,恰如紅瘤,雖只一二處,未可言疏,此謂之伏。出未能盡,若待後者再出,則先者或陷而復隱,或癢而俱潰成壞瘡矣。此猶淹延引日,久而後斃。

若如蠶之殼,蛇之皮,此氣至而血不榮也,謂之乾枯。如蚤之咬,蚊之嘬,此血至而氣不充也,謂之陷伏。不能引日奄忽而死矣。

初出形來豔色嬌,定知皮嫩不堅牢,

溶溶破損添愁緒,個個成漿喜氣饒。

痘瘡初出與未病時皮色一般者,善。若瘡太赤,根下皮色通紅,此血熱氣不能管束也,後必起發太驟,皮嫩易破,癢塌而不可救。宜急解血分之熱,四物湯(十九)加升麻、地骨皮、紅花、紫草或消毒飲(十六)、活血散(十四)合而飲之,待色少淡,急補氣分之不足。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防風、木香,或調元湯(十八)、參苓白朮散(二十三)合而飲之,仍用血氣二方,相間而服。若成漿不破損,吉;服藥不效,反增瘙癢者,凶也。

白話文:

痘痘剛長出來沒多久,就像蠶殼和蛇皮一樣,是因為氣血不足導致乾枯。就像跳蚤咬、蚊蟲叮一樣,是因為氣血不足導致陷落隱伏。這樣的情況,拖延下去會突然死去。

痘痘剛長出來顏色鮮豔好看,說明皮膚嫩弱不結實,容易破損,如果破了會更難受。如果每個痘痘都化成膿漿,那就喜氣洋洋了。

痘瘡剛長出來時,顏色與未患病時的皮膚顏色相同,這是好的。如果痘瘡太紅,根部的皮膚顏色通紅,這是氣血過於熱烈所致,痘瘡會猛烈發作,皮膚嫩而易破,會潰爛而難以救治。應當急於清熱解毒,可以服用四物湯(成分: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再加入升麻、地骨皮、紅花、紫草或消毒飲(成分: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菊花、薄荷),或者服用活血散(成分:當歸、川芎、赤芍藥、紅花、桃仁、牛膝、丹參、烏藥、桂枝、地黃),然後再急於益氣補虛。可以服用四君子湯(成分: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再加入黃耆、防風、木香,或者服用調元湯(成分: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再加參苓白朮散(成分: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山藥、澤瀉、扁豆、薏苡仁)。這幾種藥方,可以交替服用。如果痘瘡化成膿漿且不破損,這是吉兆;如果服藥無效,反而更加瘙癢,這是凶兆。

邑人胡近城次子,庚午冬未痘先兩頰赤燥,請予八子邦靖視之,予謂靖曰:《傷寒論》云:面色緣緣赤者,陽明熱也。若不預解,至出痘時,此處必甚稠密而赤,貫串難靨。教以升麻葛根湯加防風、牛蒡子、連翹,三服而紅色盡去,痘出亦疏。

汪懷江次子,五歲,出痘甚密,且紅豔。懷江恐其不吉,請予四子邦治醫。予謂治曰:險痘也。氣實血熱,可治也。教用當歸梢、赤芍藥、生地黃、防風、荊芥穗、牛蒡子、連翹、桔梗、甘草,以解其毒,連進三劑,紅色盡退,猶未發透。再教用黃耆、防風、甘草、赤芍藥、牛蒡子、桔梗、青皮、山楂肉、連翹,調理十五日而靨。

白話文:

城裡胡姓人家,次子在庚午年冬天還沒出天花,兩頰就已經又紅又乾,請八子邦靖去看診。邦靖說:「《傷寒論》記載:臉色泛紅,是陽明經熱症。如果不提前治療,等到出天花時,患處必然會長得又密又紅,還會串在一起難以消退。」於是邦靖開了升麻葛根湯,再加上防風、牛蒡子、連翹,服用三劑後,紅色全部退去,出天花也變得稀疏了。

汪懷江的次子,五歲,出天花很密,而且又紅又豔。汪懷江擔心不吉利,就請四子邦治醫治。邦治說:「這是險痘,氣實血熱,可以治。」於是邦治開了當歸梢、赤芍藥、生地黃、防風、荊芥穗、牛蒡子、連翹、桔梗、甘草,來解毒。連續服用三劑後,紅色全部消退,但痘疹還未完全發透。邦治又開了黃耆、防風、甘草、赤芍藥、牛蒡子、桔梗、青皮、山楂肉、連翹,調理了十五天,痘疹才全部消退。

最怕頭焦烏焠焠,更愁皮嫩水溶溶。

膚中寒粟工知避,皮上針頭治罔功。

痘瘡初出有四善:紅活明潤,緊實堅厚,尖圓布散,磊落稀疏。蓋痘子賴血以潤之,血活則其色如丹砂、如雞冠。若毒凝血滯,則遂成黑色。今頭焦黑者,乃榮血不能流行內外,毒氣壅遏,此症甚危。其人必大小便秘,喘急煩躁,宜用柴胡飲子(九十九),當歸丸(一○○),通關散(一一五),三乙承氣湯(三十),看輕重緊慢用之,以解里之急。

白話文:

最怕頭部發黑,更擔心皮膚過於柔軟脆弱。如果皮膚出現寒栗,就能預防疾病,而用針灸治療則無效。

痘瘡剛開始出現時,有四種良好的徵兆:紅潤有光澤、緊實堅固、尖圓分散、排列稀疏。因為痘瘡需要血液滋潤,血液流通則顏色像朱砂、雞冠。如果毒氣凝滯,血液淤積,就會變成黑色。現在頭部發黑,就是血液不能正常流通,毒氣阻塞,病情十分危急。患者一定會出現大小便不通暢、呼吸急促、煩躁不安等症狀,需要服用柴胡飲子、當歸丸、通關散、承氣湯等藥物治療,根據病情輕重缓急選擇服用,以解救患者的危急狀況。

得利後,以紫草飲(六十三),加味四聖散(六十四)調無價散(七十三),以解表之毒,仍用胭脂塗法(七十六)。瘡變紅活以漸起發者,吉;若更乾黑者,凶。莊氏云;斑瘡倒靨而黑色者,謂之鬼瘡。

痘子賴氣以束之,脾胃強,氣實,而肌肉厚,皮膚堅,今痘皮嫩薄,溶溶如淫濕之狀,乃脾胃氣虛,其人必少食或自利,宜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生地黃,加防風、白芷,外用天水散(九十四),蜜水調拂瘡上,以解表之濕熱。瘡若起發成漿者,吉;漸變癢塌者,凶。聞人氏云:痘瘡作癢,深為可慮。

白話文:

痘瘡病症:

痘瘡結成後,應先服「紫草飲方」(配方編碼:六十三)、「加味四聖散方」(配方編碼:一五、六四一)來調理「無價散方」(配方編碼:七、三三),以解表毒。仍外敷「胭脂塗方」(配方編碼:一九、八三八)(七十六)。瘡口逐漸轉為紅活發亮的,預後良好;若轉為乾燥發黑的,則兇。莊氏說:痘瘡形狀倒置,且發黑的,稱為「鬼瘡」。

痘瘡需依賴氣血來滋養。脾胃強健,氣血充足,則肌肉豐厚,皮膚堅韌。但若痘瘡皮質薄嫩,如濕淋淋的狀態,表示脾胃氣虛,患者必定食量減少或有腹瀉。此時應服用「十全大補湯方」(配方編碼:○六、四二一)(三十八),去除生地黃,加入防風、白芷。外用「天水散方」(配方編碼:○七、八○一)(九十四),用蜂蜜水調和敷於痘瘡上,以解表濕熱。痘瘡逐漸發亮化膿的,預後良好;逐漸變癢消塌的,則兇。聞人氏說:痘瘡發癢,情況不容小覷。

能調和愛護,勿令有此,乃為上策。痘子初出,不成顆粒,但皮膚間濟濟簇簇如寒風粟子之狀,或出形與針頭相似,稠密無縫。此皆惡候,良工避之,勿與施治也。

痘瘡初出解咽喉,喉痹咽瘡毒火饒,

只恐後來封管龠,鎖喉聲啞治徒勞。

凡瘡疹未有咽不痛者,心胃有熱,上攻於咽,乾澀而疼,宜於發熱初出之時,預解之,甘桔湯(七)加牛蒡子,甚者東垣涼膈散(一四七,附方)加牛蒡子,令毒火解散,不停留於咽喉之間致生他變也。若初時陷忍不即解之,以致毒留咽喉,發而為瘡,腫脹潰爛,水穀不入,呼吸不能,聲啞難言,卻欲呼醫,悔無及矣。所以甘桔湯(七),瘡出之後,常宜飲之,利咽喉,寬胸膈,清肺金,解毒火也。

白話文:

能夠調和愛護身體,避免生痘瘡,纔是上策。痘瘡初起,不成顆粒,只是皮膚間密密麻麻像寒風中的粟子,或形似針尖,稠密無間。這些都是壞預兆,良醫應避免,不要治療。

痘瘡初發,會解喉嚨的毒熱。但只怕後來會封住喉嚨,鎖喉失聲,治也無用。

凡是瘡疹,沒有不喉嚨痛的。這是因為心胃有熱,往上攻到喉嚨,乾澀而疼痛。應在發熱出痘之初,預先解除喉嚨的毒熱,甘桔湯(七)加牛蒡子,病情重的可以用東垣涼膈散(一四七,附方)加牛蒡子,使毒熱解散,不滯留在咽喉之間,導致其他變化。如果初起時忍而不立即解除,導致毒熱留在喉嚨,發為瘡口,腫脹潰爛,水穀不入,呼吸困難,聲音嘶啞難言,再想找醫生醫治,後悔也來不及了。因此,甘桔湯(七),瘡出之後,常宜飲用,有利於咽喉,寬胸膈,清肺金,化解毒熱。

如無口舌生瘡,齒浮齦腫者,宜甘桔湯(七)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加牛蒡子。水漿不入者,射干鼠黏子湯(六十)加桔梗、荊芥穗、山豆根。已上症候須能食,臟腑亦熱方可用。如上焦雖熱,卻覺小便清,大便溏,飲食不進者,只用甘桔湯(七),不須加牛蒡子。蓋其性涼為瘡疹所宜服者,能透肌出癰瘡,是以瘡疹易出也。

大便利則不可服。

英山馬四衢,一子五歲出痘,痘不起發,延予視之,予曰:此順痘也。馬氏兄弟曰:不起發何如?曰:毒甚者,則頭面腫,毒微者則頭面不腫,非不起發也。又呼咽痛,四衢憂之,予曰:此痘家常病,喜喉舌無瘡,頸項間痘稀,不足怪也。乃以甘桔湯加牛蒡子,水煎,細細嚥之。

白話文:

如果沒有嘴巴或舌頭長瘡,牙齒浮腫牙齦腫脹,可以服用甘桔湯(七)加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再加牛蒡子。如果無法喝水,則使用射干鼠黏子湯(六十)再加桔梗、荊芥穗、山豆根。以上症狀必須在有食慾、臟腑也有發熱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如果上焦雖然發熱,但小便清淡、大便稀軟、飲食無法入口,則只使用甘桔湯(七),無需再加牛蒡子。這是因為甘桔湯性涼,適合長瘡疹時服用,可以透肌肉排出膿瘡,所以瘡疹容易發出。

如果大便很稀,則不能服用。

英山馬四衢有一個五歲的孩子出痘,痘疹卻沒有發出來,他請我去看診。我說:這是順痘。馬氏兄弟問:為何沒有發出來?我說:毒性強的,頭臉會腫脹;毒性弱的,頭臉不會腫脹,並不是沒有發出來。他又說孩子喉嚨痛,四衢很擔心,我說:這是出痘時的常見症狀,還好的是喉嚨和舌頭沒有長瘡,脖子周圍的痘疹也很稀疏,不足為奇。於是使用甘桔湯加牛蒡子,用水煮沸後細細地讓孩子嚥下去。

咽痛即止,飲食無阻,十三日安。四衢曰:問吾小豚,咽痛服藥輒效,何神也?予曰:痘疹者,火毒也,火氣上熏咽喉,豈不作痛?故用桔梗之苦以開其結,甘草之甘以瀉其火,牛蒡子之辛以解其毒,是以效也。若喉舌有瘡,則壅塞潰爛,頸項多痘則封鎖熏炙,必為嗆水失聲之症。

令嗣無之,故曰不足怪也。馬氏稱善。

若恐斑瘡入眼中,古方護目有神功,

眼多眵淚睛多赤,急瀉心肝免毒攻。

痘瘡方出之時,使不入目,以神應膏(六十六)塗眼四周,或只以胭脂取汁塗之,或傳以水調黃柏末,或以白芥子末水調塗足心,此皆養護之良法也。若眼中流淚或多眵,或目中紅赤,此肝火太旺,宜早解之,洗肝明目散(九十五)加蟬蛻。又有忌食之法,如濃厚滋味,牛雞鵝鴨,皆不可食;往往食雞鵝鴨卵,未有不為目害者,但令食淳淡之物,或少入鹽,亦無害。如湫隘之家,不可煮雞鵝鴨卵,其氣相襲,亦能損目,不可不知。

白話文:

咽喉疼痛立刻就能停止,飲食也不會受到阻礙,十三天就能痊癒。有人問我:我的小孩咽喉疼痛,服了藥之後馬上就好了,這是什麼神藥?我說:痘疹是由於火毒所致,火氣上燻咽喉,怎麼會不引起疼痛呢?所以用桔梗的苦味來打開結節,甘草的甘味來瀉火,牛蒡子的辛味來解毒,這就是這個藥方有效的原因。如果喉舌上有潰瘍,就會導致阻塞潰爛;頸項長了很多痘疹,就會封閉燻烤,必定會導致嗆水失聲的症狀。

您的孩子沒有這種情況,所以不用擔心。馬氏稱讚這個藥方很好。

如果擔心斑疹會進入眼睛,古代有保護眼睛的祕方,效果很好:

眼睛經常流淚發紅,趕快瀉肝火就能避免毒氣攻入眼睛。

痘瘡剛剛長出來的時候,可以用神應膏(六十六)塗抹在眼睛四周,以防斑疹進入眼睛;也可以只用胭脂取汁塗抹;或者用黃柏粉末調水塗抹;或者用白芥子粉末調水塗抹腳心,這些都是保護眼睛的好方法。如果眼睛流淚或經常流眼屎,或者眼睛發紅,說明肝火太旺,應該及早瀉肝火,可以用洗肝明目散(九十五)加蟬蛻。還有忌食的方法,比如味道濃鬱的食物,牛、雞、鵝、鴨等都不可食用;往往食用雞、鵝、鴨蛋,沒有一個不對眼睛有害的。只要食用清淡的食物,或者少放鹽,就沒有害處。如果家裡環境狹窄,不可煮雞、鵝、鴨蛋,它們的氣味互相襲擊,也會損害眼睛,不可不知。

痘瘡只出一般奇,夾疹夾斑都不宜,

消疹化斑令毒解,若還不解勢傾危。

錢氏云:痘瘡只出一般者,善。凡痘初出,其間碎密若疥子者,夾疹也;皮肉紅腫成片者,夾斑也。疹由心熱,斑由胃熱,宜急解其毒。消疹,用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消毒湯(十六);化斑,用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合消毒散,或只用升麻葛根湯(一)。夾疹者,加防風、荊芥穗、木通、麥門冬、黃連;夾斑者,加石膏、人參、大青、玄參、竹葉。如疹散斑解,現出正痘,疏密停勻者,吉:痘被疹斑夾雜不能起發者,凶。

白話文:

痘瘡出現只一種形狀纔是正常的,同時出現疹子和斑點都不好。

消疹化斑能解毒,如果毒不解會很危險。

錢氏說:痘瘡只出現一種形狀的,纔是好的。凡是痘痘剛出來時,之間細密密集像疥瘡一樣的,就是夾疹;皮肉紅腫成一片的,就是夾斑。疹子是心火過旺,斑點是胃火過旺,要趕快解毒。消疹,用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消毒湯(十六);化斑,用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合消毒散,或只用升麻葛根湯(一)。有夾疹的,加入防風、荊芥穗、木通、麥門冬、黃連;有夾斑的,加入石膏、人參、大青、玄參、竹葉。如果疹子斑點都消散,出現正常的痘痘,疏密均勻的,是吉兆;如果痘痘被疹子斑點阻礙不能發出來,是凶兆。

蘄水羅良制妻魯氏,年二十七出痘,遍身紅斑如蚊跡,眾醫視之,皆曰不治。請予往。予觀其神識精明,語言清亮,診其六脈調勻,問其飲食如常,大小便調,不煩不渴,但遍身紅斑,稠密無縫,色且豔。予曰:此夾斑痘症也。魯畏死,乞救甚哀,予曰:此病非吾不能治。斑痘相雜,故難識耳,解去其斑,則痘自現,汝切勿憂。

亟作荊防敗毒散加玄參、升麻作大劑一服,次早視之,則斑跡不見,痘粒可摸矣,再進一服,其痘起發,調理半月而安。

蘄水汪白石婢,方二歲,出痘,遍身紅點,大小相雜,無有空處。白石曰:此女難治。予曰:此夾斑、夾疹、夾痘症也。乃教吾次男邦孝以升麻葛根湯加防風、荊芥、玄參、連翹、牛蒡子、淡竹葉、木通一服,減十之三;再服,減十之七;三服,痘磊落明白。白石曰:先生神術也。

白話文:

蘄水人羅良制的妻子魯氏,二十七歲時出痘,遍身紅斑如蚊蟲叮咬的痕跡。眾多醫生診視後,都說無法醫治。請我去診治。

我觀察她的神志清醒,說話清晰,診脈六脈調和,詢問她的飲食、大小便都正常,不煩躁、不口渴,但遍身紅斑,稠密無空隙,顏色鮮豔。我說:這是夾雜著斑疹的痘症。

魯氏害怕死亡,懇求我救她。我說:這個病不是我不能醫治的。斑疹痘症相混雜,所以難以辨識,去除斑疹,痘症自然會顯現,你不要擔心。

我立即使用荊防敗毒散加上玄參、升麻炮製成濃劑,讓她一次服下。第二天早上查看,紅斑痕跡已消失,痘粒可以摸到。再服用一劑,痘瘡發出來,調養半個月後就好了。

蘄水人汪白石的婢女,兩歲,出痘,遍身紅點,大小不一,沒有空隙。白石說:這個女孩難治。我說:這是夾雜著斑疹、麻疹和痘症的病症。我教我的次子邦孝使用升麻葛根湯加上防風、荊芥、玄參、連翹、牛蒡子、淡竹葉、木通,一劑藥減量十分之三;再服,減量十分之七;三劑之後,痘瘡清晰顯露出。白石說:先生的醫術真是神奇啊!

熱病相傳發疱瘡,須臾周匝盡成漿,

見而便沒為膚疹,相類斑瘡折後殃。

聞人氏云:傷寒熱邪在表,里未能作汗,或當汗不汗:熱鬱於肌膚,故發疱瘡。色白,或赤如火丹,頭作漿,白膿者,輕;根下紫色隱隱,在肌肉者,重。甚者五內七竅皆有之,其形亦如痘。小兒肌肉嫩薄,尤多此症,非正瘡痘也。又曰:六腑屬陽,有熱則易出,是以作膚疹,一出即遍身肌皮之上如痱瘡,細疱子,見而便沒,其所受氣淺故也。

五臟屬陰,有熱則難出,其為瘡痘在肌肉血脈之間,必先發紅斑而後如豆,故名瘡痘,其所受氣深故也。大抵暴熱而便出者,必膚疹;久熱而難出者,必是正瘡痘。膚疹非正瘡痘也。愚按瘡痘初出,五臟不同,肝水疱,其色微青而小;肺膿疱,其色微白而大;心為斑,色赤而小;脾為疹,色赤黃而淺。及五七日之後,不問其初出自何臟,悉成血疱。

白話文:

熱病傳染引發水泡,很快地遍布全身變成膿液,有的迅速消失變成疹子,有的像斑瘡一樣,留下後遺症。有人說,傷寒的熱邪在體表,內裡還沒有出汗,或者應該出汗卻沒有出汗,熱氣鬱結在皮膚上,就容易長水泡。水泡顏色白,或像火丹一樣紅,頭部有膿液,顏色白,膿液稀薄的,症狀較輕;根部發紫,隱藏在肌肉裡的,症狀較重。嚴重者五臟六腑,七竅都會長水泡,形狀也像麻疹。小孩子肌肉嫩薄,更容易得這種病,但不是真正的麻疹。還有人說,六腑屬陽,有熱氣就容易往外排,所以會長出疹子,一出就遍布全身的肌膚,像痱子一樣,是細小的水泡,出現就消失,因為受的熱氣淺。五臟屬陰,有熱氣就難以排出來,長出的瘡痘是在肌肉和血管之間,一定先發紅斑,然後像豆子一樣,所以叫做瘡痘,因為受的熱氣深。總之,突然發熱就長出來的,一定是疹子;熱病持續很久才長出來的,一定是真正的瘡痘。疹子不是真正的瘡痘。我觀察瘡痘剛開始長出來的時候,五臟的表現不同,肝臟長的水泡,顏色微青,體積小;肺臟長膿包,顏色微白,體積大;心臟長斑點,顏色紅,體積小;脾臟長疹子,顏色赤黃,顏色淺。到了五七天之後,不論最初是哪個臟器長出來的,都會變成血泡。

血疱成膿疱,正如豆樣;膿疱之後,結痂疕則愈,此方是正瘡痘也。或人疑之,曰:肺既為膿疱,而血疱之後又成膿疱者,何也?蓋膿疱之出於肺者,言其初時淡淡如膿,其色白而非黃,俗稱白痘者是也,若血疱之後所結膿胞,則是其瘡已熟,譬諸果之成實,飽足充滿,包裹黃膿,其色黃而非白也。

熱熱紅斑出復收,曾將形症細推求,

若無變症無他苦,折過天瘡不用憂。

人有恆言,自少至老有不出痘者,乃天赦日生,不出也。予初不信,豈有天赦日生便不出痘者?痘乃胎毒,一名百歲瘡,謂其自少至老不能免也,或在痘疹大亂中曾發熱來,但見一二三四粒而不覺也,此痘之最輕者;近見有出紅斑者,數日盡收,痘亦不出,更無陷伏,惡痘癰疥餘毒,自後痘瘡再不出者,或是之類歟。蓋胎受之。

白話文:

起初長出像豆子一樣的發紅水泡(血泡);水泡化膿後結成膿皰,膿皰再結痂痊癒,這就是標準的天花。有人懷疑說:如果肺部引起水泡,那麼水泡後又化膿成膿皰,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肺部引起的膿皰,初期特徵是淡黃色、顏色偏白,俗稱白痘;而如果水泡後出現膿皰,表明水泡已經成熟了,就像水果成熟後,飽滿多汁,裡麪包裹著黃色的膿液,顏色偏黃。

發紅、發熱的水泡出現後又消退,仔細分析其症狀,

如果沒有其他異常症狀,折騰一陣子後天花就會痊癒。

人們常說,有些人從小到大都沒有出過天花,這是因為他們出生在「天赦日」,所以不會出痘。我起初不相信,難道出生在「天赦日」的人就不會出痘嗎?天花是胎毒所致,又稱「百歲瘡」,意指人從出生到老都無法避免。有些人可能在痘疹流行期間發過燒,但只長出了一兩顆痘疹而沒有察覺,這是天花中最輕微的;最近看到有人長出紅斑,幾天後紅斑就消失了,也沒有出痘,也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例如久治不癒的痘瘡、癰瘍或疥癬餘毒,這些人以後可能也不會再出痘,可能是這種類型。這是因為這些人胎毒較輕。

毒,在心為斑,在脾為疹,在肝為水痘,在肺為膿痘,惟腎無病。故斑疹、水痘、膿痘,俱同一類。但受毒甚者,四病悉具;受毒微者,平生只見一病矣。

本邑各衙出痘,先二衙一子一女出,長子後發熱,見紅斑,予疑是夾斑症,三四日後其斑盡收,熱退身涼,痘不出。四衙小男女正出痘,一子發熱,亦出紅斑,亦無恙。乃信人有不出痘者,或發斑,或發疹,或發水痘,皆可折過也,必在正出痘時方論。

熱甚從來出亦難,平和湯劑解煩冤,

莫將辛熱輕催併,猛虎何當有翼添。

瘡痘本因熱而出,熱勢甚則其出愈難,故斑點未見之時,惟當用平和藥,如升麻葛根湯(一)、參蘇飲(三)、東垣鼠黏子湯(一○七)、惺惺散(一四○)等解利之。或有不問虛實,便以辛熱之劑大發之,施之,虛者猶庶幾焉,若盛實之人,熱毒瀰漫,榮衛閉塞,里毒甚者,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是謂郁毒不散,毒氣無所從出,反攻臟腑。

白話文:

毒氣,在心中會形成斑點,在脾臟會形成疹子,在肝臟會形成水痘,在肺臟會形成膿痘,只有腎臟不會生病。因此,斑點、疹子、水痘、膿痘都屬於同一類疾病。但是,毒氣嚴重的,四種病症都會發作;毒氣較輕的,一生中只會見過一種病症。

本縣各官府的人出痘,一開始是兩個官府裡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出痘,後來長子的發燒後,出現了紅斑,我懷疑是夾斑症,三、四天後,那些紅斑全部消退,發燒也退了,身體變涼,痘痘並沒有出現。第四個官府裡的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正在出痘,小男孩發燒,也出現了紅斑,但是也沒有什麼問題。我這才相信,有些人是不會出痘的,有些人會發斑點,有些人會發疹子,有些人會發水痘,這些情況都能夠痊癒,只有在真正出痘的時候才需要討論。

熱毒很厲害,從以前就難以發出來,(升麻葛根湯)的藥方能夠消除煩惱和冤屈,

不可以輕易地使用辛熱的藥物來催發,否則就像猛虎長了翅膀一樣,更加難以對付。

瘡痘本來就是因為熱毒而產生,熱勢越強,瘡痘就越難發出來,因此,在斑點還沒出現的時候,只應該使用平和的藥物,像是升麻葛根湯(方一)、參蘇飲(方三)、東垣鼠黏子湯(方一○七)、惺惺散(方一四○)等藥方來促進排泄。有些人不管虛實,就用辛熱的藥物大量發出瘡痘,這樣做,對於虛弱的人來說或許還有救,但是對於強壯的人來說,熱毒會擴散,氣血會閉塞,毒氣嚴重的人,大便不通,小便像血一樣,這叫做鬱毒不散,毒氣無處發出,反而會反攻臟腑。

表毒甚者,瘡凹而不起,遂成倒陷,或為潰爛,或為癰瘡,當此之際,不能解利至於斃者多矣。是陽盛熱熾,無陰氣以感之也。用消毒飲(十六),柴胡飲子(九十九),得毒氣解散,榮衛流通,痘將自起矣。

痘子依稀略見形,渾身瘙癢苦難禁,

皮膚拂鬱宜疏解,莫作肌虛一類評。

凡痘瘡初出之時,便身癢爬搔不寧者,此毒火留於肌肉之間,應出不出,遊散往來,故作癢也,與傷寒太陽證,身癢汗不出者同論,桂枝葛根湯(五)加荊芥穗、牛蒡子主之,不可作肌肉虛癢也。

英山鄭斗門,一子出痘,將見形,作癢不能禁,亟請予治,迎謂曰:吾只此子,今痘作癢奈何?予曰:起發時作癢者,逆也;貫膿時作癢者,逆也;將靨時,作癢者,險也。險者可治,逆者不可治也。出見便癢,經傳中原無是症,待吾思之。頃之,予謂之曰:吾思仲景傷寒正理論云:太陽經病,身癢者,此邪在表,欲出不得出也,桂枝麻黃各半湯。陽明經病,皮中如蟲行者,此肌肉虛也,建中湯。

白話文:

如果毒素很重,瘡就會凹陷下去,甚至潰爛成癰瘡,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因為無法排毒而死亡。這是因為陽氣過盛,熱力太強,沒有陰氣來調節。可以用消毒飲和柴胡飲子來治療,讓毒氣散去,氣血流通,痘疹就會自己冒出來。

當痘疹隱約出現時,全身會奇癢難耐,皮膚發熱,應該疏解而不是誤認為是肌膚虛弱。

痘瘡剛開始出現時,如果就開始奇癢難耐,一直抓撓不停,這是因為毒火停留在肌肉之間,應該出來卻出不來,在體內遊走,所以才會癢。這跟傷寒太陽證,身體發癢卻出不了汗是一樣的道理,可以用桂枝葛根湯加荊芥穗、牛蒡子治療,不要誤認為是肌肉虛弱導致的癢。

英山鄭斗門的兒子出痘,快要冒出來的時候就癢得受不了,急忙找我治療,焦急地問我:「我只有這一個兒子,現在痘疹發癢怎麼辦?」我說:「發疹時癢是逆症,長膿時癢也是逆症,將要結痂時癢則凶險,凶險可以治療,逆症則無法治療。」「剛發疹就癢,以前從未聽說過這種症狀,讓我好好想想。」過了一會兒,我告訴他:「我記得仲景在傷寒論中說:太陽經病,身體發癢,是因為邪氣在表,想要出來卻出不來,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陽明經病,皮膚裡像有蟲子爬一樣,這是肌肉虛弱,可以用建中湯治療。」

令嗣身癢正是痘欲出不得出,與太陽症同,非陽明肌肉虛症也。乃以各半湯方內去桂、杏,加升麻、葛根、牛蒡子,一服而癢止,痘出甚密。留予守治半月而安。斗門謝曰:非公達仲景之妙,安能有此子也?

夾斑夾疹利清水,妄見妄言摸床被,

煩渴唇裂眼珠紅,不遇明醫病不起。

此險痘也。夾斑夾疹,眼紅唇裂者,表熱也;煩渴,利清水,妄見妄言,循被摸床者,裡熱也。其利清水者,內有燥屎,所飲之水自腸中滲泄而下也。譫妄摸床,神識不清也。表裡俱熱,不與發表攻裡,其病難痊,雙解散(四)不去,加芒硝主之。若增悶亂,足冷,腹脹,氣喘,決不可治。

白話文:

孩子身上發癢,正是痘疹要長卻長不出來,跟太陽病症狀相同,不是陽明經肌肉虛弱的病。因此,用各半湯方,去掉桂枝、杏仁,加入升麻、葛根、牛蒡子,服用一劑後,癢就止了,痘疹也密集地長出來。之後持續治療半個月,孩子就康復了。斗門感激地说:如果不是您像仲景一樣精通醫術,怎麼能治好這個孩子呢?

夹杂斑疹还伴随清澈的尿液,胡言乱语还摸床摸被子,

口渴嘴唇干裂眼珠发红,遇不到明医病就治不好。

这是危险的痘疹。夹杂斑疹、眼红唇裂是表热;口渴、尿多清澈、胡言乱语、摸床摸被子是里热。尿多清澈,是因为体内有燥屎,喝进去的水从肠道渗漏出来排泄。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摸床摸被子,是因为神志不清。表里俱热,如果不用解表攻里的方法治疗,病就很难痊愈,双解散(四)药方不管用,可以加芒硝治疗。如果出现胸闷、烦躁、足冷、腹胀、气喘等症状,就无法治疗了。

吾第七子婦徐,患痘大熱大渴,眼紅唇裂,自利清水,妄見妄語,循衣摸床,遍身紅斑俱如蚊跡,皆逆症也。人皆危之。予議曰:此毒在三焦,表裡俱熱,非大發大下之劑,不可救也。乃以通聖散全料大劑與之,才一劑而前症悉去,痘即出現甚密,復用十全大補湯去桂加防風、金銀花、連翹、桔梗調理愈。其痘自下收起,亦奇事也。

發熱過期痘未彰,紅斑隱隱肉中藏,

忽然大汗人昏倒,冒痘誰知是吉祥。

凡發熱至五、六日,痘應出而不出,以燈照之,只皮膚中隱隱有紅點,其人色脈平和,精神爽暢,雖煩不躁,雖渴不消,雖腹痛而不苦,雖便實而不硬,忽然眩冒大汗出者,此名冒痘症也,毒氣一齊從汗而出,再無壅遏之患,乃吉兆也。

白話文:

徐氏,我的第七子之妻,患了天花,高烧不退,口渴难忍,眼睛通红,嘴唇干裂,腹泻清水,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抓着衣服摸着床,全身布满了红色斑点,像是蚊子叮咬的痕迹,都是逆症。所有人都认为她命不久矣。我认为她的病症是毒气侵袭三焦,表里俱热,必须用强力的泻药才能救治。于是,我开了一剂全量的通圣散给她,服下后,之前的症状全部消失,天花疹子迅速密集地冒出来。接着,我又用十全大补汤,去掉桂枝,加入防风、金银花、连翘、桔梗,帮助她调理身体,恢复健康。天花疹子慢慢地消退,这真是奇事。

发烧过久,天花疹子迟迟不显,红色的斑点隐约地藏在肉里,突然出汗昏倒,谁知冒痘竟然是吉兆。

如果发烧五、六天,天花疹子应该出现却迟迟不出现,用灯照着,只能看到皮肤表面隐约的红点,病人面色脉象平和,精神爽快,虽然烦躁但不过度,虽然口渴但解渴效果不好,虽然腹痛但不难受,虽然便秘但大便并不硬,突然头晕冒汗,这就是冒痘症,毒气全部从汗液排出,不再阻塞身体,是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