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1)

1. 藥性主治及修製法

痘疹之法,其要在分氣血虛實,及發表和中解毒三治而已。經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又曰: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入四肢,濁陰歸六腑。又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味歸精,氣歸神。可見藥有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鹹甘淡之味,浮沉升降補瀉之用,各有所宜,不可不知也。

今將痘疹合用之藥,分氣血解毒三類,各具性味主用,修制於下,以便觀覽檢閱之暇,未必無小助也。

白話文:

痘疹治療法

痘疹的治療,關鍵在於辨別氣血虛實,以及運用發表、和中、解毒三種方法。

經書記載:「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也就是說,辛甘性味偏於發散,屬於陽性;酸苦性味偏於收斂,屬於陰性。

經書又說:「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入四肢,濁陰歸六腑。」意指清陽之氣散發於肌膚腠理,濁陰之氣則進入五臟;清陽之氣流注四肢,濁陰之氣則歸於六腑。

此外,經書還提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意思是說,身體虛弱者,需溫補以氣;精氣不足者,則需補益以味。味歸於精,氣歸於神,說明藥物的性味作用與精氣神息息相關。

可見,藥物具有寒熱溫涼的性質,酸苦辛鹹甘淡的口味,以及浮沉升降、補瀉的功能,各有所宜,不可不察。

現在將治療痘疹的藥物,依據氣血、解毒三類,分別列出其性味和主治,方便大家在查閱時參考,希望能有所幫助。

2. 氣類

凡四十五品。

人參,味甘氣溫,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

補上焦元氣,升麻為之使;補下焦元氣,瀉腎中之火邪,茯苓為之使;主補五臟,生津液止渴,治脾肺陽氣不足,胃中冷,吐利。

擇堅實白淨者佳,去蘆用,肺熱咳甚者少用,以苦茶湯浸過無妨。

黃耆,味甘氣溫平,氣薄味厚,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少陽三焦,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性畏防風,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蓋相畏而相使也。

白話文:

凡四十五品。

人參,味甘性溫,氣味都較淡薄,浮升陽氣。歸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

補益上焦元氣,升麻為其輔佐;補益下焦元氣,瀉去腎臟的火邪,茯苓為其輔佐;主要作用是補益五臟,生津液止渴,治療脾肺陽氣不足、胃中寒冷、嘔吐腹瀉。

選擇堅實潔白的人參較佳,去蘆頭使用,肺熱咳嗽嚴重者少用,可以用苦茶湯浸泡一下。

黃耆,味甘性溫平,氣薄味厚,可升可降,屬陰中陽。歸入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性畏防風,黃耆遇上防風,功效更顯著,這是因為二者相畏而相使。

補胃氣,實皮毛,蓋治脾胃虛弱,瘡瘍血脈不行,內托必用之藥也。止虛汗,去肌熱,止消渴,止腹痛瀉利。

擇柔韌皮微黃肉中白者佳。痘家宜生用,補虛宜炙用。痘子不發宜酒炙透用,手足瘡不起,以桂枝煎,酒浸過,炙用。

白朮,味甘氣溫,味厚氣薄,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主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

主溫中,強脾胃,進食,止下泄,利小便,和中益氣,生津止渴。

擇內白而堅者,去蘆,刮去外黃皮用。有油者,中腐者勿用。瘡乾者禁用,燥濕故也。止泄用東陳壁土炒過用。

白話文:

白朮能補益胃氣,使皮膚毛髮強健,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瘡瘍血脈不通等症狀,是內托藥物的首選。它也能止虛汗、去肌熱、止消渴、止腹痛瀉利。

選擇皮質柔韌、顏色微黃、肉色白皙的品質較佳。痘瘡患者宜生用,補虛者宜炙用。痘子不發時,可以用酒炙透後使用。手足瘡久治不癒時,可以將白朮與桂枝一起煎煮,再用酒浸泡後炙用。

白朮味甘性溫,味厚氣薄,可升可降,屬於陰中之陽。它入太陽小腸經、少陰心經,並主治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白朮能溫中、強脾胃、促進食慾、止瀉、利小便、和中益氣、生津止渴。

選取內部潔白堅硬的,去蘆頭,刮去外層黃皮使用。油膩或腐爛的不要使用。瘡瘍乾燥者禁用,因為白朮性燥而易於乾燥。治療泄瀉時,可用東陳壁土炒過後使用。

蒼朮,味苦甘辛,氣溫,味厚氣薄,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

主除惡氣,闢疫癘氣,健胃安脾,寬中進食,發汗。故蒼朮發汗,白朮止汗。

擇堅實中白淨者,刮去外粗皮令白,切片,以糯米濃泔浸透,摝出曬乾,取向東陳壁土炒黃色用。瘡濕癢者,及下結痂宜用之。痘家常宜燒之,以闢不正之氣,勿制。

陳皮,味辛苦,氣溫,味厚氣薄,浮而升陽也。

導滯氣,止嘔咳吐逆。去白,理肺氣降痰;留白,理脾胃消食。

擇紅黃色陳久者佳。用溫水洗淨,去白者去白,留白者略去筋膜,切,曬乾用。止吐者,以向東陳壁土炒過用。

白話文:

蒼朮性味苦甘辛,性溫,氣味厚重而微薄,既能升能降,屬陰中之陽,入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

它主要功效是去除邪氣,預防瘟疫,健胃安脾,促進食慾,發汗。因此蒼朮發汗,白朮則止汗。

選擇堅實飽滿、內白淨的蒼朮,刮去外皮使其潔白,切片,用糯米濃泔浸透,取出曬乾,再用向東的陳壁土炒至黃色備用。對於瘡瘍濕癢或結痂者,以及痘疹患者,都可用蒼朮,常將其燒灼以辟邪氣,不用製備。

陳皮性味辛苦,性溫,氣味厚重而微薄,性浮且能升陽。

它可以導除滯氣,止嘔止咳,緩解逆氣。去掉白皮,可以理肺氣降痰;保留白皮,可以理脾胃消食。

選擇紅黃色且陳放時間久的陳皮較佳。用溫水洗淨,去白皮的去白皮,留白皮的則稍微去除筋膜,切片,曬乾備用。如果用於止吐,可以用向東的陳壁土炒過後再用。

青皮,味苦辛,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入手少陽三焦,足厥陰肝經。

散滯氣,瀉肝氣,消食破積。

擇小而皮薄陳久者佳。用溫水洗浸,切開去中穰與白,令淨,銼碎曬乾。此痘瘡必用之藥,能瀉肝,令不成水疱而作癢也。又起發遲者,癢塌者,並不可缺。

石菖蒲,味辛苦,氣溫。

通九竅,出音聲,主癰腫疥瘙,遍身熱毒痛癢。

于山澗中取之,不聞人聲及不露生者。擇節密者佳,刮去外粗皮,瘡疹驚癇,神妄譫妄者必用之。瘡後不著痂,潰爛成瘡疥者,宜入丸用。

白話文:

青皮,味道苦辛,性寒,氣味都很濃郁,性沉而降陰氣,入足少陽三焦經和足厥陰肝經。

它能散除停滯之氣,瀉肝氣,消食化積。

選用個頭小、皮薄、陳久一點的青皮比較好。用溫水洗浸,切開去掉中間的穰和白的部分,清洗乾淨,再切碎曬乾。這是治療痘瘡必用的一味藥,它能瀉肝,使痘瘡不形成水泡而發癢。此外,對於起發遲緩或癢痛的痘瘡,青皮也是不可缺少的。

石菖蒲,味道辛苦,性溫。

它能通達九竅,使人發出聲音,主治癰腫、疥瘡、瘙癢、全身熱毒疼痛發癢。

在山澗中采集,要選擇不聞人聲、不暴露生長的石菖蒲。選擇節密實的石菖蒲最好,刮去外層粗皮。治療瘡疹、驚癇、神志恍惚、譫妄的患者,必須使用石菖蒲。對於瘡後不結痂,潰爛成瘡疥的患者,應該將石菖蒲研磨成丸服用。

五味子,味酸,氣溫,味厚氣輕,陰中微陽降也。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

主咳逆上氣,生津止渴。

擇肥大潤澤者佳。去梗,酒洗淨,曬乾,痘家咳甚者宜用。

貝母,味辛苦,氣平微寒。

主咳嗽上氣,消痰,又敷惡瘡,能斂瘡口。

擇白而肥大生者佳。去心,溫水洗過,切,曬乾用。

細辛,味大辛氣溫,氣厚於味,陽也,少陰經藥。

散水寒,治內寒,消死肌,又主喉痹。

擇細莖氣烈者佳。去蘆並葉,以溫水洗過,曬乾。宜少用。痘子初發表及癢塌者,用之良。

白話文:

五味子,味道酸,性溫,味道濃郁氣味輕,屬陰中帶陽,具有下降的作用。進入手太陰肺經和足少陰腎經。

主要治療咳嗽逆氣上涌,生津止渴。

挑選肥大、潤澤的五味子品質較佳。去除莖部,用酒清洗乾淨,曬乾,痘疹患者咳嗽嚴重者適宜使用。

貝母,味道苦辛,性平微寒。

主要治療咳嗽上氣,消痰,也能敷治惡瘡,能收斂瘡口。

挑選白色、肥大、新鮮的貝母品質較佳。去除心,用溫水洗過,切片,曬乾使用。

細辛,味道辛辣,性溫,氣味濃郁勝過味道,屬陽,是少陰經的藥物。

散寒止水,治療內寒,消散死肉,也能治療喉嚨閉塞。

挑選莖細、氣味濃烈的細辛品質較佳。去除蘆頭和葉子,用溫水洗過,曬乾。宜少量使用。痘疹初期發熱或皮膚發癢的患者,使用細辛效果良好。

乾薑,味辛,氣大熱,氣味俱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陽中陽也。

能溫脾理中,止吐瀉,去臟腑沉寒。生用發諸經之寒,其餘炮用。

擇新者,溫水洗浸,火炙令胖松用。惟內虛泄利不可缺,內實者戒用。

生薑,味辛,氣微溫,氣味俱輕,陽也。

益脾胃,散風寒,治痰嗽,止嘔吐,能殺半夏之毒。

擇老者,水洗去泥,勿去皮用。痘瘡不起發,灰白色者宜用之。如起發光壯紅綻者不可用。若止嘔吐,須去皮,紙包慢火中煨過用。

麻黃,味苦甘,氣溫,氣味俱薄,陽也。輕清而浮升也。手太陰肺之藥,入足太陽膀胱、手少陰心、陽明大腸經,榮衛藥也。發散風寒,泄衛實,去榮中寒,又消赤黑斑毒。

白話文:

乾薑

味道辛辣,性大熱,氣味都很濃,半沉半浮,能升能降,是陽氣中的陽氣。

能溫暖脾胃、調和中氣,止住嘔吐腹瀉,去除臟腑中的寒氣。生用能發散經絡中的寒氣,其他情況下使用前炮製。

選擇新鮮的,用溫水浸泡清洗,火烤到膨鬆松軟即可使用。只有內虛泄瀉的人適合用,內實的人忌用。

生薑

味道辛辣,性微溫,氣味都很輕,是陽性藥材。

有益脾胃,能散發風寒,治療痰咳,止住嘔吐,能解半夏的毒性。

選擇老薑,用清水洗淨泥土,不要去皮即可使用。痘瘡不出或發白時適合用。如果痘瘡發出、顏色紅、光亮時不能用。如果只是止嘔吐,需要去皮,用紙包好,用慢火煨熟後使用。

麻黃

味道苦甘,性溫,氣味都很淡,是陽性藥材。質輕而清,能浮升。是肺經的藥物,能入膀胱經、心經、大腸經,是營衛藥。能發散風寒,宣導衛氣,袪除營血中的寒氣,還能消散紅色或黑色的毒斑。

《衍義》云:病瘡疱倒靨黑者,麻黃去節半兩,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乘熱盡服之。避風,伺其瘡復出。一法用無灰酒煎,但小兒不能飲酒者難服,然其效更速。

擇陳久者佳,摘去根節,先用沸湯泡過三次,曬乾細切,又以蜜酒各半,浸良久,再曬乾,用瓦器炒,令焦黑色。凡痘疹出遲,及痘子黑陷者,倒靨者,並宜用之。

白芷,味辛氣溫,氣味俱輕,陽也。通行手足陽明經。

主一切瘡疥,排膿止痛,內託生肌。

擇白而堅實者,去蛀者,內青黑者不用。凡痘瘡發表及潰爛者,手足發癰毒者,並宜先用之。

白話文:

《衍義》裡說,患了瘡疱倒靨黑的人,可以取麻黃去掉節,用半兩,加入一匙蜜一起炒到熟透,再用半升水煎煮,去掉浮沫後,再煎至剩下三分之一,趁熱喝下。要注意避風,等待瘡疱再次冒出。另外也可以用無灰酒煎煮,不過小孩不能喝酒,所以難以服用,但效果更快。

挑選陳舊的麻黃,去掉根節,先用沸水浸泡三次,曬乾切碎,再用蜜酒各半浸泡很久,然後曬乾,用瓦器炒至焦黑色。凡是痘疹發出的時間晚,或是痘子發黑凹陷,以及倒靨的人,都適合使用。

白芷,味道辛辣,性溫,氣味都很輕,屬陽性。通行手足陽明經。

主治各種瘡疥,排膿止痛,內托生肌。

挑選潔白堅實的,去掉有蟲蛀的,內部發青黑色的不要使用。凡是痘瘡發散和潰爛的,手足長癰毒的,都適合先用白芷。

附子,味辛甘,氣大熱,其性走而不守,可升可降,陽也。

補助陽氣不足,溫熱脾胃,治四肢厥逆。

擇頂平而圓,重一兩者佳。先以童便浸過,紙包慢火中炮,令極熱去皮臍,切片,再用防風、甘草煎湯,乘熱浸過,曬乾用之。惟痘疹泄瀉,內虛手足冷,寒戰咬牙,灰白色,或癢塌者可用之,其餘不可妄用。

半夏,味辛苦,氣平,沉而降,陽中陰也。入足陽明胃、太陰脾、少陽膽經。

化痰,止嘔吐,益脾胃之氣。

擇白淨臍正而圓者佳,用沸湯泡洗,令滑盡,切片,曬乾。若止咳化痰,再用生薑自然汁浸過。凡渴者禁用,燥津液故也。

白話文:

附子,味道辛辣甘甜,性溫熱,它的特性是快速穿透而不停留在一個地方,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屬於陽性藥物。

用來補充陽氣不足,溫暖脾胃,治療四肢冰冷發麻。

挑選頂部平坦圓潤,重量一兩的附子最好。先用童子尿浸泡,用紙包好,在慢火中烤,直到非常熱,去除皮和臍,切成薄片,再用防風和甘草煎成的湯,趁熱浸泡,曬乾備用。只有在出痘疹、腹瀉,內虛手腳冰冷,發冷打顫,牙齒打顫,皮膚灰白色,或者皮膚發癢起疹子的人可以使用,其他情況不能隨意使用。

半夏,味道苦辣,性平,沉降,屬於陽中陰性藥物。它進入足陽明胃經、太陰脾經、少陽膽經。

可以化痰,止嘔吐,增強脾胃的氣。

挑選白色乾淨、臍部正中且圓潤的半夏最好,用沸水浸泡清洗,使它變得光滑,切成薄片,曬乾。如果要止咳化痰,可以用生薑汁浸泡一下。凡是口渴的人禁用,因為它會消耗津液。

木香,味辛苦,氣溫,味厚於氣,陰中之陽也,沉而降。

主邪氣,闢疫毒,能調氣和胃,散肺中滯氣,止瀉渴。

《傷寒類要》云:天行熱病,若發赤黑斑,木香二兩,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

擇形如枯骨,黏牙者佳。不宜見火,諸湯中宜磨服之,此與青皮乃痘疹切要之藥,以其能行氣也,惟泄利藥宜煎服。

肉豆蔻,味辛苦氣溫,入手陽明大腸經。

主調中下氣,止瀉利,開胃消食。皮外絡,下氣解酒毒,治霍亂。

擇油色肥實者佳,用麵包裹,慢火中煨熟,乘熱以重紙包,捶去油,入丸藥內用,乃內虛泄瀉之要藥,非此勿用。

白話文:

木香,味道辛辣苦,性溫,味道比氣味更厚重,屬於陰中之陽,沉重而向下。

主要功效是祛除邪氣,預防瘟疫,能調和氣血,和胃止瀉,散去肺部的鬱滯之氣,止瀉止渴。

《傷寒類要》記載:天行熱病,如果出現赤黑斑點,可以用木香兩兩,水兩升,煮到剩下約一升,一次喝完。

挑選形狀像枯骨,黏牙的木香品質較佳。不宜直接用火烤,在各種湯藥中,最好磨成粉末服用,這與青皮都是治療痘疹的重要藥物,因為它們能行氣。只有瀉利藥需要煎服。

肉豆蔻,味道辛辣苦,性溫,歸入手陽明大腸經。

主要功效是調和脾胃,降氣止瀉,開胃消食。果皮外層具有絡脈,能降氣解酒毒,治療霍亂。

挑選油色飽滿肥實的肉豆蔻品質較佳,用麵粉包裹,用小火慢慢煨熟,趁熱用厚紙包裹,捶去油,放入丸藥中服用,是治療內虛泄瀉的重要藥物,如果不是此病症,就不要使用。

砂仁,味辛苦,氣溫,入手足太陰經。

主虛冷泄痢,治脾胃氣血結滯不散。

擇無殼,米堅實者佳。研碎入藥。凡痘瘡內虛瀉利者宜用,傷食者不可缺。若婦人妊娠出痘疹者,又宜用。帶殼者,炒過研碎入藥,乃安胎之聖藥也。

,味辛甘,氣熱,氣味俱薄,體輕而上行,浮而升陽也。入手少陰經,桂枝入足太陽經。

通榮衛,開腠理,和氣血,散風寒。痘瘡不起發,不光壯,非此不可,乃發表要藥也。

擇薄而味厚者佳。刮去粗皮用。手足痘子發不透者宜此引經,若瘡癢塌,寒戰咬牙者,宜加用之。若內虛腹脹,用厚而味辛者,刮取內肉,名桂心。惟妊婦出瘡不可用,能墮胎故也。

白話文:

砂仁,味道辛辣苦,性溫,進入手足太陰經。

主要治療虛寒泄瀉,治療脾胃氣血阻塞不通。

要選擇沒有殼,米粒堅實的砂仁,研磨成粉末入藥。凡是患痘瘡,內虛瀉痢者都應該使用,傷食者不可缺少。如果婦女懷孕期間出痘疹,也應該使用。帶殼的砂仁,炒過之後研磨成粉末入藥,是安胎的聖藥。

桂皮,味道辛辣甘甜,性熱,氣味都比較淡薄,質地輕盈向上升,浮於表面,可以升發陽氣。進入手少陰經,桂枝進入足太陽經。

可以通暢榮衛,打開腠理,調和氣血,散寒風。痘瘡不發、不光亮,就必須用它,是發散表邪的要藥。

要選擇薄而味道濃郁的桂皮,刮去粗皮使用。手足痘疹發不出來者,應該用它引經,如果瘡癢塌陷,寒戰咬牙,應該多加使用。如果內虛腹脹,可以用厚而味道辛辣的桂皮,刮取裡面肉質的部分,叫做桂心。但孕婦出痘瘡不能使用,因為它會墮胎。

茯苓,味甘淡,氣平,氣味俱薄,能升降,陽也。白者入手太陰,足太陽、少陽;赤者入足太陰,手少陽、少陰。

抱根生者,名茯神。

調胃氣,伐腎邪,降肺火,益氣力,止瀉,利小便,生津液。凡補中氣不足用白,欲利小便用赤,蓋白者能補,赤者能利也。並削去皮用。如心熱神昏者,用茯神去皮,與中木用。

丁香,味辛氣溫,純陽,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少陰腎。

主溫脾胃,止嘔逆,去胃中寒。

凡痘瘡泄瀉,脾胃虛弱不足者,必用之。若癢塌,寒戰咬牙,足冷者,此與桂並宜加用之。蓋丁香救里,官桂發表也,非此症不可用。

白話文:

茯苓,味道甘甜淡薄,性平,氣味都很淡,能夠升降,屬於陽性。白色的茯苓入肺經、脾經、膀胱經、膽經;紅色的茯苓入脾經、心經、腎經。

長在根部的茯苓,叫做茯神。

茯苓可以調和脾胃之氣,去除腎臟的邪氣,降肺火,增強體力,止瀉,利尿,生津液。如果要補中氣不足,就用白色的茯苓;如果要利尿,就用紅色的茯苓,因為白色的茯苓能夠補益,紅色的茯苓能夠利水。使用時要削去外皮。如果心熱神昏,可以用茯神去皮,和中木香一起使用。

丁香,味道辛辣,性溫,純陽,入肺經、胃經、腎經。

主治溫暖脾胃,止嘔吐,去除胃寒。

凡是痘瘡瀉瀉、脾胃虛弱不足的人,一定要用丁香。如果出現發癢、發冷、牙關緊閉、足冷的症狀,就應該和桂枝一起使用。因為丁香可以救治內虛,桂枝可以發散表邪,其他症狀是不可以用丁香的。

藿香,味辛,氣微溫,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入手足太陰經。

助脾開胃,溫中快氣,治吐逆,為最要之藥。

葉擇取真者,帶芳香之氣者佳。去枝莖,以水洗去,曬乾用。入烏藥順氣散則理氣,入黃耆四君子湯則理脾。

檳榔,味辛苦氣溫,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中陽也。

消穀逐水,除痰癖,破滯氣,泄胸中至高之氣,能合藥口。

擇形若雞心,正穩尖長,心不虛,中有錦紋者佳。痘疹家惟利藥內用之。研細末入藥,能墜諸藥至於極下也。

白話文:

藿香,味道辛辣,性微溫,氣味厚重但味道淡薄,藥性趨於上升溫陽。它主要作用於手足太陰經。

藿香有助於健脾開胃,溫暖中焦,舒暢氣機,治療嘔吐,是治療嘔吐的重要藥物。

選用真品藿香,帶有芳香氣味的較佳。去除枝莖,用水清洗後曬乾備用。加入烏藥順氣散中可以理氣,加入黃耆四君子湯中則可以健脾。

檳榔,味道辛辣苦澀,性溫,氣味淡薄但味道厚重,藥性趨於下降,屬陰中之陽。

檳榔能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祛痰散癖,消除滯氣,瀉出胸中上逆之氣,能使藥物更容易進入腸胃。

選擇外形像雞心,形狀端正穩固,尖長且不空心,內部有錦紋的檳榔品質較佳。痘疹患者只適合內服檳榔。研磨成細粉末入藥,能將藥物作用於身體的最下部位。

枳殼,味苦酸辛,氣微寒,氣厚味薄,浮而升,微降,陰中陽也。

主胸膈痞塞,散結氣,逐水,消脹滿,安胃,化痰涎,消食,又治遍身風疥,去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通利關節,主皮毛胸膈之病。

擇陳久堅厚、不爛、不蛀者佳。以溫水洗浸,刮去穰白,麩炒令熟用。此痘瘡必用之藥,故四聖散有枳殼以能治遍身風疹苦癢,又能開胃消食,利五臟,通關節也。

枳實,味苦酸,氣寒。

大抵與枳殼同。枳殼大,性平而緩治高。高者主氣,治在胸膈。枳實小,性酷而速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有高下緩急之分。

白話文:

枳殼味苦酸辛,性微寒,氣厚味薄,浮而上升,微下降,屬於陰中帶陽。它能治療胸膈痞塞,散結氣,逐水,消脹滿,安胃,化痰涎,消食,也能治遍身風疥,去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通利關節,主治皮毛胸膈疾病。選擇陳久堅厚、不爛、不蛀的枳殼為佳,可以用溫水洗浸,刮去穰白,麩炒至熟用。枳殼是痘瘡必用之藥,四聖散中含有枳殼,因為它能治遍身風疹苦癢,開胃消食,利五臟,通關節。

枳實味苦酸,性寒,與枳殼功效相近。枳殼較大,性平而緩,主要治療上焦,治在胸膈。枳實較小,性酷而速,主要治療下焦,治在心腹,因此兩者在功效上有所區分,各有側重。

消食散敗血,化心胸痰,主風癢痹,通利關節,逐停水,消脹滿。

擇陳久肉厚,不蛀不爛者佳。以溫水洗浸去穰白,麩炒令熟用。

厚朴,味苦辛,氣溫,氣厚味厚,體重濁而漸降,陰中陽也。

溫中益氣,厚腸胃,走冷氣,消宿食,治腹痛、脹滿、散結之神藥。

擇肉厚紫色者佳。削去粗皮,以生薑自然汁塗之,慢火上炙,令透,銼用。凡痘瘡脹,非此不除。

烏藥,味辛,氣溫。

主中惡,心腹痛,蟲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治一切氣。

白話文:

消食散

消食散可以治療敗血,化解心胸痰,主治風癢痺痛,通利關節,驅逐停滯的水分,消除脹滿。

選擇陳久、肉厚、不蛀不爛的厚朴最佳。用溫水洗淨,去除內部的白色部分,用麩皮炒熟後使用。

厚朴性味苦辛,氣溫,氣厚味厚,質地沉重濁厚,逐漸下降,屬於陰中陽。

它能溫中益氣,滋養腸胃,驅散寒氣,消解宿食,是治療腹痛、脹滿、散結的良藥。

選擇肉厚呈紫色的厚朴最佳。削去粗皮,用生薑汁塗抹,慢火炙烤至透,然後切碎使用。凡是痘瘡引起的脹痛,非厚朴不能消除。

烏藥性味辛,氣溫。

主治中惡,心腹痛,蟲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治療一切氣病。

擇肉白者佳,刮去外粗,去蘆用,乃發表中藥。

巴豆,味辛,氣溫。

此斬關奪命之將,不可輕用。盪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

去殼,擇取肉白者,去皮膜與心,以銀石器慢火炒令黃色,搗爛如膏,又以重紙捶去油,自散如霜,入丸藥中,惟傷食、腹脹、作痛可用。

大腹皮,味辛,氣微溫。

下一切氣,健脾開胃。

鴆鳥多棲此樹上,細分開,先以酒挼洗去濁,仍以大豆汁洗之,曬乾用。

吳茱萸,味辛苦,氣溫。大熱,氣味俱厚,陽中陰也。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

白話文:

選擇肉色白的巴豆最好,刮掉外層粗皮,去掉蘆頭再使用,這是一種發表的中藥。

巴豆味辛,性溫。

它像斬關奪命的大將,不可輕易使用。能蕩滌五臟六腑,開通阻塞,利水通便。

去掉外殼,選擇肉色白的巴豆,去除皮膜和心,用銀石器在慢火中炒至黃色,搗爛成膏狀,再用厚紙捶去油,使之散成粉末狀,加入丸藥中,僅限於傷食、腹脹、疼痛時使用。

大腹皮味辛,性微溫。

能降氣,健脾開胃。

鴆鳥常棲息於大腹皮樹上,需要細心地將大腹皮切開,先用酒搓洗去雜質,再用大豆汁洗淨,曬乾後使用。

吳茱萸味辛苦,性溫。性大熱,氣味濃郁,屬於陽中陰。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

主溫中下氣,治脾胃傷冷,嘔逆胸滿。

擇粒小者去枝梗,先以沸湯浸去苦汁,凡六七遍,曬乾,於瓦器內慢火炒過,惟痘瘡飲冷傷胃,嘔逆不止者用之。

紫蘇,味辛甘,氣溫。

解肌發表,治心腹脹滿,開胃下食。

用葉惟發表,湯藥用之,手挼令碎。

大棗,味甘,氣平溫。氣厚,陽也。

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

擇肉厚味甘者佳,水洗過,劈去核。凡補藥不可缺,若用作丸,去皮核,搗爛如膏用之。

牽牛子,味苦,氣寒,善走。

白話文:

主要溫暖中焦,下降氣機,治療脾胃受寒、嘔吐、逆氣、胸悶。

挑選顆粒小的,去掉枝梗,先用沸水浸泡去除苦汁,重複六七遍,曬乾後,在瓦器中用小火慢慢炒過。只有痘瘡患者因飲用冷水損傷胃,嘔吐不止的,才可以用它。

紫蘇,味道辛辣甘甜,性溫和。

解表發汗,治療心腹脹滿,開胃促進食慾。

使用紫蘇葉,只要用於解表發汗,就用湯藥煎煮,用手搓碎。

大棗,味道甘甜,性平和溫和。氣厚,代表陽氣。

安撫中焦,滋養脾胃,幫助十二經脈,調和胃氣,補充氣血和津液,治療身體虛弱。

選擇肉厚、味道甘甜的大棗最好,用水洗淨,劈開去掉核。所有的補藥中都不能缺少它,如果用它做成丸藥,就要去掉皮和核,搗碎成膏狀使用。

牽牛子,味道苦,性寒,擅長運行。

主下氣,利大小便,以氣藥引之則入氣,以血藥引之則入血,大瀉元氣,用者戒之!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

取黑者炒過,研取頭末入丸藥內用,痘疹黑陷,大小便不通,煩躁者,宜用之。非此症,不可妄用也。

烏梅,味酸氣平,陽也。

收肺氣,止下痢,澀腸止泄,去痰止渴。

擇肉多者,以溫水洗去核,令淨用。

杏仁,味甘苦,氣溫。入手太陰經。

主咳逆上氣,下氣定喘,潤心肺,散肺經風咳嗽,消心下急滿痛,散結潤燥。

擇去雙仁者,以湯浸去皮尖,炒令黃色,研如泥用。

白話文:

烏梅性溫,具有收斂肺氣、止瀉、止渴、化痰等功效。用於治療咳嗽、腹瀉、口渴、痰多等症狀。黑烏梅炒過研末,可以治療痘疹黑陷、大小便不通、煩躁等症狀,但非此症狀者不可隨意使用。杏仁性溫,可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消積潤燥。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胸悶、便秘等症狀。選用飽滿的杏仁,溫水洗淨去核,去皮尖炒黃研磨成泥即可使用。

粳米,味甘,氣平,微寒。入手太陰、少陰經。

益正氣,止煩渴,止瀉,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及。杵令精鑿為糜粥,常用之良,其泔水煮溫,止渴猶佳。

陳倉米,味甘鹹酸,氣溫。

除煩渴,開胃氣,止瀉。

取多年倉庚中香黃者佳。凡痘瘡泄渴,甚者可用。此炒熟煮湯飲之。

,味苦甘辛,氣大熱,入行藥勢,能行諸經。

凡痘疹解毒藥,須酒浸洗,炒用,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赤石脂,味甘酸,氣溫。陰中之陽。

止瀉利,澀可主脫。赤石脂為收斂之劑也。

白話文:

粳米,味道甘甜,性平,略帶寒涼。進入人體的太陰、少陰經脈。

能增強正氣,止渴,止瀉,調節五臟,滋補胃氣,其功效非常多。將粳米搗碎成精細的米粥,經常食用,對身體有益。米湯煮熱喝,止渴的效果更佳。

陳倉米,味道甘甜、鹹、酸,性溫。

能除煩渴,開胃氣,止瀉。

選用多年存放於倉庚中,顏色呈香黃的陳倉米最佳。凡是患有痘瘡、口渴嚴重的人,都可以使用。將陳倉米炒熟後煮湯飲用。

酒,味道苦、甘、辛,性大熱,能促進藥物的流通,可以通達全身經脈。

凡是治療痘疹的解毒藥,都需要用酒浸泡、清洗、炒制,才能使藥效通達全身。

赤石脂,味道甘甜、酸,性溫。是陰中之陽。

能止瀉利水,收斂固澀,可以治療脫肛。赤石脂是一種收斂的藥物。

擇赤色細膩者佳。研極細入丸藥內用。痘瘡泄利者,非此不可。

枯白礬,味酸澀,氣寒。

止泄利與赤石脂同功,又治疳蝕瘡。

擇白淨光明者,以瓦罐盛之固臍,火煅過用。入丸藥中,單以止泄。

漿水,味甘酸,氣涼微溫。

主調中引氣,開胃止渴解煩,去脾胃中熱。

以熟粟米入水洗,新鮮白花者佳,陳久者不可用。痘疹大渴,宜飲之。

龍骨,味甘,氣平,微寒,陽也。

主脫,固氣,澀腸。

白話文:

挑選紅色細膩的(白礬)最好。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放入丸藥中服用。痘瘡導致腹瀉的,非此藥不可。

白礬味酸澀,性寒。

它和赤石脂具有相同的止瀉功效,還可以治療疳蝕瘡。

選取潔白明亮的(白礬),用瓦罐盛裝並封住開口,用火煅燒後再使用。放入丸藥中,單獨服用可以止瀉。

漿水味甘酸,性涼微溫。

它可以調節脾胃,引導氣血,開胃止渴解煩,消除脾胃中的熱氣。

用熟粟米放入水中洗淨,新鮮的白色的花朵最好,陳舊的不能用。痘疹患者口渴時,適合飲用漿水。

龍骨味甘,性平,微寒,屬於陽性。

它主要用於治療脫症,固護元氣,收澀腸道。

擇白者研極細入丸,痘疹惟滑泄者用之。

麝香,味辛氣溫。

取當門子,痘瘡惟黑陷者,用此引發表解毒之劑,直入骨髓,透臟腑,拔除毒氣,使之發散也,非黑陷與伏,切忌妄用。

穿山甲,氣微寒。

取嘴爪上甲,以向東陳壁土拌炒,令焦黃色,研極細。此與麝香同功。痘瘡陷伏者,藉此引導諸藥,非陷者勿用,反耗氣血也。

白話文:

選擇白色的 麝香 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製成丸藥。只有痘疹呈現滑泄狀態時才可以使用。

麝香 味辛性溫。

取當門子(麝香的最佳部位),專治痘瘡呈現黑陷狀態的患者。使用此藥引發汗液,化解毒素,直達骨髓,穿透臟腑,拔除毒氣,使其發散出來。但如果不是黑陷或痘毒隱伏的情況,絕對不可妄用。

穿山甲 性微寒。

取嘴爪上的甲片,與向東陳壁土(一種特殊的土)拌炒,使其變成焦黃色,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此藥與麝香具有相同的功效。痘瘡陷伏者,可以藉此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但如果痘疹不是陷伏狀態,就不要使用,否則反而會消耗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