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1)

1. 藥性主治及修製法

痘疹之法,其要在分氣血虛實,及發表和中解毒三治而已。經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又曰: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入四肢,濁陰歸六腑。又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味歸精,氣歸神。可見藥有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鹹甘淡之味,浮沉升降補瀉之用,各有所宜,不可不知也。

今將痘疹合用之藥,分氣血解毒三類,各具性味主用,修制於下,以便觀覽檢閱之暇,未必無小助也。

2. 氣類

凡四十五品。

人參,味甘氣溫,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

補上焦元氣,升麻為之使;補下焦元氣,瀉腎中之火邪,茯苓為之使;主補五臟,生津液止渴,治脾肺陽氣不足,胃中冷,吐利。

擇堅實白淨者佳,去蘆用,肺熱咳甚者少用,以苦茶湯浸過無妨。

黃耆,味甘氣溫平,氣薄味厚,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少陽三焦,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性畏防風,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蓋相畏而相使也。

補胃氣,實皮毛,蓋治脾胃虛弱,瘡瘍血脈不行,內托必用之藥也。止虛汗,去肌熱,止消渴,止腹痛瀉利。

擇柔韌皮微黃肉中白者佳。痘家宜生用,補虛宜炙用。痘子不發宜酒炙透用,手足瘡不起,以桂枝煎,酒浸過,炙用。

白朮,味甘氣溫,味厚氣薄,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主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

主溫中,強脾胃,進食,止下泄,利小便,和中益氣,生津止渴。

擇內白而堅者,去蘆,刮去外黃皮用。有油者,中腐者勿用。瘡乾者禁用,燥濕故也。止泄用東陳壁土炒過用。

蒼朮,味苦甘辛,氣溫,味厚氣薄,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

主除惡氣,闢疫癘氣,健胃安脾,寬中進食,發汗。故蒼朮發汗,白朮止汗。

擇堅實中白淨者,刮去外粗皮令白,切片,以糯米濃泔浸透,摝出曬乾,取向東陳壁土炒黃色用。瘡濕癢者,及下結痂宜用之。痘家常宜燒之,以闢不正之氣,勿制。

陳皮,味辛苦,氣溫,味厚氣薄,浮而升陽也。

導滯氣,止嘔咳吐逆。去白,理肺氣降痰;留白,理脾胃消食。

擇紅黃色陳久者佳。用溫水洗淨,去白者去白,留白者略去筋膜,切,曬乾用。止吐者,以向東陳壁土炒過用。

青皮,味苦辛,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入手少陽三焦,足厥陰肝經。

散滯氣,瀉肝氣,消食破積。

擇小而皮薄陳久者佳。用溫水洗浸,切開去中穰與白,令淨,銼碎曬乾。此痘瘡必用之藥,能瀉肝,令不成水疱而作癢也。又起發遲者,癢塌者,並不可缺。

石菖蒲,味辛苦,氣溫。

通九竅,出音聲,主癰腫疥瘙,遍身熱毒痛癢。

于山澗中取之,不聞人聲及不露生者。擇節密者佳,刮去外粗皮,瘡疹驚癇,神妄譫妄者必用之。瘡後不著痂,潰爛成瘡疥者,宜入丸用。

五味子,味酸,氣溫,味厚氣輕,陰中微陽降也。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

主咳逆上氣,生津止渴。

擇肥大潤澤者佳。去梗,酒洗淨,曬乾,痘家咳甚者宜用。

貝母,味辛苦,氣平微寒。

主咳嗽上氣,消痰,又敷惡瘡,能斂瘡口。

擇白而肥大生者佳。去心,溫水洗過,切,曬乾用。

細辛,味大辛氣溫,氣厚於味,陽也,少陰經藥。

散水寒,治內寒,消死肌,又主喉痹。

擇細莖氣烈者佳。去蘆並葉,以溫水洗過,曬乾。宜少用。痘子初發表及癢塌者,用之良。

乾薑,味辛,氣大熱,氣味俱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陽中陽也。

能溫脾理中,止吐瀉,去臟腑沉寒。生用發諸經之寒,其餘炮用。

擇新者,溫水洗浸,火炙令胖松用。惟內虛泄利不可缺,內實者戒用。

生薑,味辛,氣微溫,氣味俱輕,陽也。

益脾胃,散風寒,治痰嗽,止嘔吐,能殺半夏之毒。

擇老者,水洗去泥,勿去皮用。痘瘡不起發,灰白色者宜用之。如起發光壯紅綻者不可用。若止嘔吐,須去皮,紙包慢火中煨過用。

麻黃,味苦甘,氣溫,氣味俱薄,陽也。輕清而浮升也。手太陰肺之藥,入足太陽膀胱、手少陰心、陽明大腸經,榮衛藥也。發散風寒,泄衛實,去榮中寒,又消赤黑斑毒。

《衍義》云:病瘡疱倒靨黑者,麻黃去節半兩,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乘熱盡服之。避風,伺其瘡復出。一法用無灰酒煎,但小兒不能飲酒者難服,然其效更速。

擇陳久者佳,摘去根節,先用沸湯泡過三次,曬乾細切,又以蜜酒各半,浸良久,再曬乾,用瓦器炒,令焦黑色。凡痘疹出遲,及痘子黑陷者,倒靨者,並宜用之。

白芷,味辛氣溫,氣味俱輕,陽也。通行手足陽明經。

主一切瘡疥,排膿止痛,內託生肌。

擇白而堅實者,去蛀者,內青黑者不用。凡痘瘡發表及潰爛者,手足發癰毒者,並宜先用之。

附子,味辛甘,氣大熱,其性走而不守,可升可降,陽也。

補助陽氣不足,溫熱脾胃,治四肢厥逆。

擇頂平而圓,重一兩者佳。先以童便浸過,紙包慢火中炮,令極熱去皮臍,切片,再用防風、甘草煎湯,乘熱浸過,曬乾用之。惟痘疹泄瀉,內虛手足冷,寒戰咬牙,灰白色,或癢塌者可用之,其餘不可妄用。

半夏,味辛苦,氣平,沉而降,陽中陰也。入足陽明胃、太陰脾、少陽膽經。

化痰,止嘔吐,益脾胃之氣。

擇白淨臍正而圓者佳,用沸湯泡洗,令滑盡,切片,曬乾。若止咳化痰,再用生薑自然汁浸過。凡渴者禁用,燥津液故也。

木香,味辛苦,氣溫,味厚於氣,陰中之陽也,沉而降。

主邪氣,闢疫毒,能調氣和胃,散肺中滯氣,止瀉渴。

《傷寒類要》云:天行熱病,若發赤黑斑,木香二兩,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

擇形如枯骨,黏牙者佳。不宜見火,諸湯中宜磨服之,此與青皮乃痘疹切要之藥,以其能行氣也,惟泄利藥宜煎服。

肉豆蔻,味辛苦氣溫,入手陽明大腸經。

主調中下氣,止瀉利,開胃消食。皮外絡,下氣解酒毒,治霍亂。

擇油色肥實者佳,用麵包裹,慢火中煨熟,乘熱以重紙包,捶去油,入丸藥內用,乃內虛泄瀉之要藥,非此勿用。

砂仁,味辛苦,氣溫,入手足太陰經。

主虛冷泄痢,治脾胃氣血結滯不散。

擇無殼,米堅實者佳。研碎入藥。凡痘瘡內虛瀉利者宜用,傷食者不可缺。若婦人妊娠出痘疹者,又宜用。帶殼者,炒過研碎入藥,乃安胎之聖藥也。

,味辛甘,氣熱,氣味俱薄,體輕而上行,浮而升陽也。入手少陰經,桂枝入足太陽經。

通榮衛,開腠理,和氣血,散風寒。痘瘡不起發,不光壯,非此不可,乃發表要藥也。

擇薄而味厚者佳。刮去粗皮用。手足痘子發不透者宜此引經,若瘡癢塌,寒戰咬牙者,宜加用之。若內虛腹脹,用厚而味辛者,刮取內肉,名桂心。惟妊婦出瘡不可用,能墮胎故也。

茯苓,味甘淡,氣平,氣味俱薄,能升降,陽也。白者入手太陰,足太陽、少陽;赤者入足太陰,手少陽、少陰。

抱根生者,名茯神

調胃氣,伐腎邪,降肺火,益氣力,止瀉,利小便,生津液。凡補中氣不足用白,欲利小便用赤,蓋白者能補,赤者能利也。並削去皮用。如心熱神昏者,用茯神去皮,與中木用。

丁香,味辛氣溫,純陽,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少陰腎。

主溫脾胃,止嘔逆,去胃中寒。

凡痘瘡泄瀉,脾胃虛弱不足者,必用之。若癢塌,寒戰咬牙,足冷者,此與桂並宜加用之。蓋丁香救里,官桂發表也,非此症不可用。

藿香,味辛,氣微溫,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入手足太陰經。

助脾開胃,溫中快氣,治吐逆,為最要之藥。

葉擇取真者,帶芳香之氣者佳。去枝莖,以水洗去,曬乾用。入烏藥順氣散則理氣,入黃耆四君子湯則理脾。

檳榔,味辛苦氣溫,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中陽也。

消穀逐水,除痰癖,破滯氣,泄胸中至高之氣,能合藥口。

擇形若雞心,正穩尖長,心不虛,中有錦紋者佳。痘疹家惟利藥內用之。研細末入藥,能墜諸藥至於極下也。

枳殼,味苦酸辛,氣微寒,氣厚味薄,浮而升,微降,陰中陽也。

主胸膈痞塞,散結氣,逐水,消脹滿,安胃,化痰涎,消食,又治遍身風疥,去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通利關節,主皮毛胸膈之病。

擇陳久堅厚、不爛、不蛀者佳。以溫水洗浸,刮去穰白,麩炒令熟用。此痘瘡必用之藥,故四聖散有枳殼以能治遍身風疹苦癢,又能開胃消食,利五臟,通關節也。

枳實,味苦酸,氣寒。

大抵與枳殼同。枳殼大,性平而緩治高。高者主氣,治在胸膈。枳實小,性酷而速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有高下緩急之分。

消食散敗血,化心胸痰,主風癢痹,通利關節,逐停水,消脹滿。

擇陳久肉厚,不蛀不爛者佳。以溫水洗浸去穰白,麩炒令熟用。

厚朴,味苦辛,氣溫,氣厚味厚,體重濁而漸降,陰中陽也。

溫中益氣,厚腸胃,走冷氣,消宿食,治腹痛、脹滿、散結之神藥。

擇肉厚紫色者佳。削去粗皮,以生薑自然汁塗之,慢火上炙,令透,銼用。凡痘瘡脹,非此不除。

烏藥,味辛,氣溫。

主中惡,心腹痛,蟲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治一切氣。

擇肉白者佳,刮去外粗,去蘆用,乃發表中藥。

巴豆,味辛,氣溫。

此斬關奪命之將,不可輕用。盪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

去殼,擇取肉白者,去皮膜與心,以銀石器慢火炒令黃色,搗爛如膏,又以重紙捶去油,自散如霜,入丸藥中,惟傷食、腹脹、作痛可用。

大腹皮,味辛,氣微溫。

下一切氣,健脾開胃。

鴆鳥多棲此樹上,細分開,先以酒挼洗去濁,仍以大豆汁洗之,曬乾用。

吳茱萸,味辛苦,氣溫。大熱,氣味俱厚,陽中陰也。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

主溫中下氣,治脾胃傷冷,嘔逆胸滿。

擇粒小者去枝梗,先以沸湯浸去苦汁,凡六七遍,曬乾,於瓦器內慢火炒過,惟痘瘡飲冷傷胃,嘔逆不止者用之。

紫蘇,味辛甘,氣溫。

解肌發表,治心腹脹滿,開胃下食。

用葉惟發表,湯藥用之,手挼令碎。

大棗,味甘,氣平溫。氣厚,陽也。

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

擇肉厚味甘者佳,水洗過,劈去核。凡補藥不可缺,若用作丸,去皮核,搗爛如膏用之。

牽牛子,味苦,氣寒,善走。

主下氣,利大小便,以氣藥引之則入氣,以血藥引之則入血,大瀉元氣,用者戒之!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

取黑者炒過,研取頭末入丸藥內用,痘疹黑陷,大小便不通,煩躁者,宜用之。非此症,不可妄用也。

烏梅,味酸氣平,陽也。

收肺氣,止下痢,澀腸止泄,去痰止渴。

擇肉多者,以溫水洗去核,令淨用。

杏仁,味甘苦,氣溫。入手太陰經。

主咳逆上氣,下氣定喘,潤心肺,散肺經風咳嗽,消心下急滿痛,散結潤燥。

擇去雙仁者,以湯浸去皮尖,炒令黃色,研如泥用。

粳米,味甘,氣平,微寒。入手太陰、少陰經。

益正氣,止煩渴,止瀉,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及。杵令精鑿為糜粥,常用之良,其泔水煮溫,止渴猶佳。

陳倉米,味甘鹹酸,氣溫。

除煩渴,開胃氣,止瀉。

取多年倉庚中香黃者佳。凡痘瘡泄渴,甚者可用。此炒熟煮湯飲之。

,味苦甘辛,氣大熱,入行藥勢,能行諸經。

凡痘疹解毒藥,須酒浸洗,炒用,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赤石脂,味甘酸,氣溫。陰中之陽。

止瀉利,澀可主脫。赤石脂為收斂之劑也。

擇赤色細膩者佳。研極細入丸藥內用。痘瘡泄利者,非此不可。

白礬,味酸澀,氣寒。

止泄利與赤石脂同功,又治疳蝕瘡。

擇白淨光明者,以瓦罐盛之固臍,火煅過用。入丸藥中,單以止泄。

漿水,味甘酸,氣涼微溫。

主調中引氣,開胃止渴解煩,去脾胃中熱。

以熟粟米入水洗,新鮮白花者佳,陳久者不可用。痘疹大渴,宜飲之。

龍骨,味甘,氣平,微寒,陽也。

主脫,固氣,澀腸。

擇白者研極細入丸,痘疹惟滑泄者用之。

麝香,味辛氣溫。

取當門子,痘瘡惟黑陷者,用此引發表解毒之劑,直入骨髓,透臟腑,拔除毒氣,使之發散也,非黑陷與伏,切忌妄用。

穿山甲,氣微寒。

取嘴爪上甲,以向東陳壁土拌炒,令焦黃色,研極細。此與麝香同功。痘瘡陷伏者,藉此引導諸藥,非陷者勿用,反耗氣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