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9)

1. 夾斑

《活人書》云:傷寒下之太早,熱氣乘虛入胃發斑。下之太遲,熱留胃中發斑,胃爛亦發斑。斑者,乃熱毒郁遏,煎熬陰血,血得熱而不解,浮於肌肉為斑,足陽明胃主之。痘疹初出,皮肉紅腫,片片如錦紋者,此夾斑也,以辛涼之藥解之,其斑漸退。瘡本堅實者,吉;否則皮膚斑爛,瘡易瘙癢,所謂皮嫩易存者是也。

如赤斑成塊,其肉浮腫結硬者,又名丹瘤,其毒最酷。瘡未成就,此先潰爛,工不可治。

瘡出夾斑者,荊防敗毒散主之(七十一),斑退可治。

白話文:

根據《活人書》所述,如果在傷寒病初期就過早使用瀉下法,會使熱氣趁身體虛弱時侵入胃部,導致皮膚出現斑點。若是在病情已深時才使用瀉下法,也會使熱氣滯留在胃中,同樣引起斑點,甚至造成胃部組織損壞而產生斑點。這些斑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熱毒在體內積聚,煎熬陰血,使得血液受到熱毒影響無法正常運行,於是浮於肌肉層形成斑點,而這種現象主要和足陽明胃經有關。當麻疹或水痘剛開始發病,皮膚出現紅腫,一片片像錦繡般的紋路,這就是所謂的夾斑。可以使用辛涼的藥物來緩解,隨著時間推移,斑點會逐漸消退。如果患處組織堅實,預後較佳;反之,如果皮膚斑痕明顯且容易癢,這就是所謂皮膚脆弱的情況。

倘若皮膚出現大片紅斑,且伴有浮腫和結硬的現象,這被稱為丹瘤,其毒性極強。在病竈還未成形前,皮膚就會先行潰爛,治療上十分困難。

對於出現夾斑的患者,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方劑編號七十一)來治療,等到斑點消退後,病情就能得到控制。

2. 痘疔

痘疔者,熱毒蓄積,氣血腐壞而成也。狀有數種,乃疫毒之氣最為惡候,宜謹察之!有肌肉微腫,狀如堆粟,不分顆粒者,此氣滯血凝,毒氣鬱結也;有初出紅點,漸變黑色,其硬如石者,此肌肉已敗,氣血中虛,不能戴毒而出,反致陷伏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漿者,此血隨毒走,氣不為用也;有中心戴漿,四畔干陷焦黑者,此氣附毒出,血不為使也;有頭戴白漿,自破潰爛者,此氣血不充,皮膚敗壞也;有為水泡,溶溶易破者,此火濕並行,氣血不能斂束也;有為血泡,色紫易破者,此血熱妄行,不能自附於氣也;有瘡頭針孔,漿水自出者,此衛氣已敗,其液外脫也。此數症者,於五六日間候之,但見一症,即不可治。

凡痘瘡及發之時,但見乾燥,其痘焦黑者,即內服奪命丹(十七),外用四聖散(七十二)塗之。

如原有瘡疹,或灌瘡未愈,或瘡將靨較,瘢嫩者,至痘出之時,其處痘本攢聚,形色黑潰,急以針刺破之,吮出毒血,外以四聖散(七十二)塗之,內服加味四聖散(六十四),調無價散(七十三),並奪命丹(七十)主之。

如瘡焦黑,渾身皆是者,看大便何如。若大便秘者,內服承氣湯(三十),調無價散(七十三),外用水楊湯浴法(七十五);大便利者,內服十全大補湯(三十八)、陳氏木香散(二十五),調無價散(七十三),合奪命丹(十七),外用水楊湯浴法(七十五)。

白話文:

【痘療】

痘療這種病症,是由熱毒在體內累積,導致氣血腐敗而形成的。它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最嚴重的是由瘟疫毒素引起的惡性症狀,應當仔細觀察!

一種是肌肉稍微腫脹,看起來像一堆小米粒,無法區分出單個顆粒,這表明氣滯血瘀,毒素在體內聚集。

另一種剛開始呈現紅點,逐漸轉變為黑色,質地堅硬如石,這表示肌肉已經損壞,氣血虛弱,無法將毒素排出,反而導致毒素深藏在體內。

有的痘療中心部位陷入,周圍突出且有膿汁,這是血液跟著毒素流動,氣力無法正常運作的現象。

有的痘療中心有膿汁,周圍乾燥陷入且呈焦黑色,這是氣力輔助毒素排出,但血液無法順利運行。

有的痘療頂部有白色膿汁,自行破裂潰爛,這代表氣血不足,皮膚受損。

有的痘療形成水泡,容易破裂,這顯示火濕同在,氣血無法收斂。

有的痘療形成血泡,顏色為紫色且易破,這是血液過熱,無法附著在氣上。

有的痘療頂部有針孔大小的洞,膿汁自動流出,這表明保護身體的氣力已損壞,體液外漏。

以上這些症狀,通常在病發五到六天內出現,只要發現其中一種,就無法治療。

一般來說,當痘療剛出現且呈現乾燥、焦黑時,應內服奪命丹,外用四聖散塗抹。

如果原本就有瘡疹,或者瘡疹尚未痊癒,或者瘡疹快要癒合,疤痕還很嫩,當痘療出現時,該部位的痘療會密集出現,顏色變黑且潰爛,應立即用針刺破,吸出毒血,外用四聖散塗抹,內服加味四聖散,配合無價散和奪命丹。

若痘療呈現焦黑,且全身都是,需觀察大便情況。如果大便乾燥,應內服承氣湯,配合無價散,外用水楊湯沐浴。若大便正常,則內服十全大補湯、陳氏木香散,配合無價散和奪命丹,外用水楊湯沐浴。

3. 痘癩

痘癩者,熱毒拂鬱,氣血虛弱,肌肉敗壞。經云:熱勝則肉腐者是也。《正理論》曰: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為泄風,久則為大癩。凡氣血充實者,外無虛風,內無強邪,必無是病。惟氣血素虛者,不能榮衛於身,易感天地肅殺之氣。

皮肉之內,虛風居之,兼以痘疹,疫癘惡氣,擊搏燔灼,流散四布,隨空而出,所以瘡本稠密,身無完膚,瘙癢難任,肌肉潰亂而痘爛成矣。急用大補氣血,清熱解毒之法,庶可求全。若得敗面墮鼻,唇崩目盲,肢體傷殘,不至殞命,亦為廢人矣。

凡瘡破成癩者,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苦參丸(七十七)合而服之,外用滅瘢救苦散塗之(七十八)。

白話文:

【痘癩】

痘癩這病症,是因為體內有熱毒積聚,加上氣血兩虛,導致肌肉組織受損。古語有雲,體內熱氣過盛,就會導致肌肉腐爛,正是這個道理。根據《正理論》的說法,脈象浮大,浮代表風虛,大表示氣勢強烈,風氣交攻之下,必然形成疹子,身體會感到癢。這種癢症被稱作泄風,若長期不愈,就會轉變為嚴重的癟病。通常來說,只要氣血充足的人,體表不會有虛風,體內也不會有強烈的邪氣,自然不會得到這種病。只有那些氣血本來就虛弱的人,身體無法得到充分滋養,容易受到天地肅殺之氣的影響。

在皮肉之間,虛風得以藏身,再加上痘疹、瘟疫等惡劣氣息的侵襲,這些邪氣在體內肆虐,散播到全身,隨血液循環而出,因此患處密集,全身無一完好,瘙癢難耐,肌肉組織遭到破壞,最終形成痘癩。此時應立即採用大補氣血,清熱解毒的治療方法,或許還能保住性命。倘若面容毀壞,鼻子塌陷,嘴脣開裂,眼睛失明,肢體殘缺,即使未至於喪命,也等同成為殘疾之人。

對於那些已形成癟症的患者,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和苦參丸,同時外敷滅瘢救苦散,進行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