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十 (2)
卷之十 (2)
1. 血類
凡一十七品。
當歸,味辛甘,氣溫,氣味俱輕,可升可降,陽也。入手少陰心、足太陰脾、厥陰肝經。頭止血,身和血,尾破血,全用無效。
治血通用,能使氣血各有所歸,故名當歸。和血補血,破血,大補不足。
擇肥軟者去蘆,以酒洗淨,曬乾。如痘子血熱者,用尾;血虛者,用頭身。
川芎,味辛,氣溫,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少陽引經,入手足厥陰經。
上行頭目,下行血海,通肝經,血中之氣藥也。散肝經風,頭面風不可缺。溫中散寒,開鬱行氣,燥濕。
白話文:
一共有十七種藥材,其中當歸味辛甘,性溫,氣味輕,可升可降,屬於陽性藥材,入心、脾、肝經。當歸頭能止血,身能和血,尾能破血,但全草使用則無效。當歸主要用於治療血症,能使氣血各歸其位,故名當歸。它能和血、補血、破血,並能補益不足。選用肥軟的當歸,去除根莖,以酒洗淨,曬乾。如痘瘡患者血熱,則用當歸尾;血虛者則用當歸頭身。
川芎味辛,性溫,氣厚味薄,性浮而升,屬於陽性藥材,走少陽經,入肝經。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能通肝經,是治療血中氣虛的藥物。它能散肝經風,治療頭面風症不可缺少。川芎還能溫中散寒,開鬱行氣,燥濕。
擇形塊重實如雀腦,色白者佳。凡頭面瘡不起發,或作癢者,非此不可。白芷為之使。
芍藥,味苦酸,氣微寒,氣薄味厚,陰也,降也,陰中之陽。入手足太陰經。
益肝緩中,扶陽收陰,補血,散惡血,脾經之藥。白者補,赤者瀉。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血。冬月減芍藥,以避中寒。
凡痘瘡初發表,或血熱,或小便不利,並用赤;如氣血虛,脾胃弱及和中,並用白。俱酒浸透,切片,曬乾,炒過用之。如瘡癢塌,或手足不起發者,此脾虛也。只用白者,以桂煎酒浸炒用。
白話文:
挑選白芷塊,要沉重實心,像雀腦一樣,顏色白皙的最好。凡是頭面部的瘡瘍久久不發,或者發癢的,非白芷不可。白芷是它的使藥。
芍藥,味道苦酸,性微寒,氣微弱而味濃,屬於陰性,具有下降之性,是陰中之陽。進入手足太陰經。
它能益肝緩中,扶助陽氣,收斂陰氣,補血,散除瘀血,是脾經的藥物。白色的補益,紅色的瀉下。紅色的芍藥,利尿通便;白色的芍藥,止痛散血。冬天要減少使用芍藥,以避免寒邪入侵。
凡是痘瘡剛開始發病,或者血熱,或者小便不利,都用紅色的芍藥;如果氣血虛弱,脾胃虛弱,以及調和脾胃,都用白色的芍藥。都要用酒浸泡透,切片,晒乾,炒過再使用。如果瘡瘍發癢潰爛,或者手足久久不發,這是脾虛。只要用白色的芍藥,以桂枝煎酒浸泡後炒製使用。
地黃,味甘苦,氣寒,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也。
生者大寒,入手太陽經、少陰經。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不足,瀉脾中濕熱及血熱。
熟者微溫,入手足少陰經、厥陰經,大補血衰。
擇肥嫩大者,水浸驗沉者乃佳。陰乾,生者名乾地黃,凡痘疹血熱者,瘡乾枯者,身大熱者,宜用之。酒蒸黑爛者,名熟地黃,凡血虛者,宜用之,並須酒洗浸,曬乾用。
天門冬,味苦甘,氣寒,氣薄味厚,陰也。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
瀉肺火,療熱侵肺,吐衄妄行,定肺氣咳逆喘息促急,潤燥止消渴。
白話文:
地黃性寒,味甘苦,氣質偏涼而味厚重,性沉降,屬於陰性藥物。生地黃性寒,入太陽經和少陰經,具有涼血生血、滋陰補腎之功效,適用於真陰不足、脾胃濕熱、血熱等症狀。熟地黃性溫,入足少陰經和厥陰經,具有大補血虛的功效。選用肥嫩大個的地黃,以水浸泡後沉於水底者為佳。生地黃陰乾後稱為乾地黃,適用於痘疹血熱、瘡瘍乾枯、身熱等症狀。酒蒸黑爛的地黃稱為熟地黃,適用於血虛等症狀,使用前需用酒浸泡洗淨,再曬乾備用。
天門冬性寒,味甘苦,氣質偏涼而味厚重,屬於陰性藥物。入太陰肺經和足少陰腎經。具有瀉肺火、清熱解毒、止咳平喘、潤燥止渴等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吐血衄血、喘息促急、燥渴等症狀。
擇肥大者,湯浸去皮去心,曝乾用。肺火甚者,非此不除。
麥門冬,味甘微苦,氣平微寒,陽中微陰。入手太陰肺經。
治心肺熱,瀉肺中伏火及治血妄行;主口乾燥渴,病後虛熱,能潤經復脈,益血除煩。
擇肥大者去枝梗,湯浸去心用,不則令人煩。痘疹躁渴,最宜多用。
紅花,味辛甘苦,氣溫,陰中之陽。
多用則破血,少用則入心,養血和血,與當歸同功。
子吞數粒,主天行瘡子不出。汁及胭脂能點黑斑,凡痘瘡色紅紫者,血熱也,用花以酒洗曬乾入藥。瘡子黑陷,用子以酒浸曬乾,慢火微炒,研爛入藥。
白話文:
挑選肥大飽滿的麥門冬,用湯水浸泡後去掉外皮和內心,曬乾備用。肺部火氣旺盛的人,非麥門冬不可去除。
麥門冬,味道甘甜略苦,性平微寒,屬陽中微陰之物。歸入手太陰肺經。
用於治療心肺熱,瀉去肺部蘊藏的火氣,以及治療血妄行;主治口乾舌燥、口渴,病後虛熱,能滋潤經絡,恢復脈象,益氣養血,消除煩躁。
挑選肥大飽滿的麥門冬,去掉枝梗,用湯水浸泡後去掉內心,才可使用,否則容易讓人煩躁。麻疹患者躁熱口渴,最適合多用麥門冬。
紅花,味道辛辣甘甜略苦,性溫,屬陰中之陽。
大量使用紅花可以破血,少量使用可以入心,養血和血,與當歸功效相同。
吞服數粒紅花種子,可以治療流行性瘡瘍,使瘡瘍快速潰破。紅花的汁液和胭脂可以點治黑斑。凡是痘瘡顏色紅紫的人,都是血熱所致,可以用紅花浸泡在酒中,曬乾入藥。瘡瘍顏色黑而凹陷,可以用紅花種子浸泡在酒中,曬乾,用小火微炒,研磨成粉末入藥。
牡丹皮,味辛苦,氣寒,陰中微陽。入手厥陰、足少陰經。
主驚癇邪氣,瀉陰中火,除衄血吐血。
擇肉厚者去心,痘瘡血熱者宜之。
牛膝,味苦酸,氣平。
主四肢拘攣,不可屈伸,活血生血,能引諸藥下行。腰腿之疾不可缺。
擇長大而柔潤者佳。去蘆,酒洗陰乾用。
蒲黃,味甘,氣平。
主利小便,止血消瘀血,治一切吐衄、腸風、血痢、尿血。若破血消腫,即生用,補血止血,則炒用。
續斷,味苦辛,氣微溫。
白話文:
牡丹皮,味道苦而辛,性寒,屬於陰中微陽的藥材。主要作用於手厥陰經和足少陰經。
能治療驚癇邪氣、瀉去陰中火熱,以及除掉鼻出血和吐血。
選用肉質厚實的牡丹皮,去除心部,對痘瘡血熱者尤為適用。
牛膝,味道苦酸,性平。
主要功效是治療四肢拘攣,無法屈伸,活血生血,能引導藥物下行。腰腿疾病不可缺少牛膝。
選用長大而柔潤的牛膝最好。去除蘆頭,用酒洗淨陰乾後使用。
蒲黃,味道甘甜,性平。
主要功效是利尿,止血消瘀血,治療各種吐血、鼻出血、腸風、血痢、尿血。若要破血消腫,則生用,若要補血止血,則炒用。
續斷,味道苦辛,性微溫。
主傷,補不足,調血脈,止痛生肌。
擇節節斷,皮黃皺者佳。酒浸,曬乾用。
茅根,味甘,氣寒。
補中益氣,利小便,除瘀血,止消渴,解腸胃熱。
掘取新鮮者,擇肥大白淨者,搗碎,絞取自然汁入藥。
大、小薊梗,味甘苦,氣溫。
主養精保血,止吐血、衄血、下血。
婦人痘疹,經血妄行者,非此不可。
香附子,味甘,氣微寒,陽中之陰。
能下血開鬱,又逐去凝血,炒黑能止血。凡血氣藥必用之,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婦人之仙藥也。
石臼中杵淨,勿犯鐵,以童便浸,曬乾,炒黑,杵末用。
白話文:
主要用於治療外傷,補益不足,調和血脈,止痛生肌。
選擇節節分明,皮色黃褐且有皺紋的藥材最佳。用酒浸泡,曬乾備用。
茅根,味道甘甜,性寒。
具有補中益氣,利尿,消瘀血,止消渴,解腸胃熱等功效。
挖取新鮮的茅根,挑選肥大、潔白者,搗碎,擠出汁液入藥。
大薊、小薊梗,味道甘苦,性溫。
主要用於滋養精氣,保固血液,止吐血、鼻出血、便血。
婦女患痘疹或經血失調者,不可缺少此藥。
香附子,味道甘甜,性微寒,屬於陽中陰性。
能活血化瘀,又能逐出凝血,炒黑後能止血。所有活血化瘀的藥物都必須配合使用,能將活血藥引導至氣分而生血。是婦女的仙藥。
用石臼研磨乾淨,切勿碰觸鐵器,用童尿浸泡,曬乾,炒黑,研磨成粉末備用。
地骨皮,味苦,氣寒,陰也。入足少陰、手少陽。
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及去肌熱,涼血,涼骨。
擇肉厚者,溫水洗淨,去骨,曬乾用。此與牡丹皮同為解肌熱之劑,但牡丹皮解無汗骨蒸,地骨皮解有汗骨蒸。
蘇木,味甘酸鹹,氣平,陽中之陰。
主破血,排膿,止痛消癰腫。
銼細,酒浸,煮取濃汁入藥。
桃仁,味苦甘,氣平,陰中陽也。入手足厥陰經。
主瘀血、血閉、血結、血燥,通大腸。
擇去雙仁者,以湯浸,去皮尖,研如泥用。此與杏仁同潤大腸,但杏仁治氣秘,桃仁治血秘。
白話文:
地骨皮,味道苦,性寒,屬陰性藥物。走入足少陰經、手少陽經。
主要功效是治療五臟邪氣、熱病消渴、去除肌膚熱症、清熱涼血、清熱涼骨。
挑選肉厚的地骨皮,用溫水洗淨,去除骨頭,曬乾備用。地骨皮與牡丹皮都有解肌熱的功效,但牡丹皮用於治療無汗骨蒸,地骨皮則用於治療有汗骨蒸。
蘇木,味道甘酸鹹,性平,屬於陽中之陰。
主要功效是破血、排膿、止痛、消腫。
將蘇木銼細,用酒浸泡,煮取濃汁入藥。
桃仁,味道苦甘,性平,屬於陰中陽。走入手足厥陰經。
主要功效是治療瘀血、血閉、血結、血燥,以及通便。
挑選去除雙仁的桃仁,用湯浸泡,去除尖端,研磨成泥狀備用。桃仁與杏仁都有潤腸通便的功效,但杏仁治療氣秘,桃仁則治療血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