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九

2. 治痘凡例

凡四十三條。

凡發熱疑似之間,宜用人參敗毒散一劑(二)以發之,是與不是,一發便明。大抵瘡疹只要發盡,不使伏留於中也。

凡初發表,要看天時。如天時大寒,則腠理閉密,氣血凝澀,防其發泄得遲,有毒氣壅遏之變,以辛熱之藥發之,宜桂枝葛根湯(五)、五積散(八十六)去乾薑主之。如天時太熱,則腠理開張,氣血淖澤,防其發泄太急,有潰爛之變,以辛涼之藥解之,宜升麻葛根湯(一)、雙解散(四)主之。如不寒不熱,天氣溫和,只人參敗毒散(二)甚佳。

凡初發熱二三日,間有驚搐者,以導赤散(三十五)、羌活湯(十)、辰砂散(八十七)主之。大便秘者,三黃丸(八)微利之;小便澀少者,導赤散(三十五);渴甚者,葛根解毒湯(二十一);腹中痛者,桂枝大黃湯(二十九);腰痛者,人參敗毒散(二);自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吐利者,黃芩加半夏湯;如脾胃素弱,自利清白者,理中湯丸(三十四),或四君子湯(二十)、肉豆蔻丸(四十三)合而服之。

凡痘子出現,疏則毒輕,不可妄治。密則毒甚,卻要磊落,大小分明,不相黏連,略與托裡解毒之劑,快斑湯(十五)、消毒散(十六)主之,使之易發易靨。如出太密,黏連模糊,其毒猶甚,托裡解毒之劑宜多飲之,以防癢塌黑陷之變,更察外症,可治則治,不可治則勿治。

凡痘子出形,皮肉如常,根苗明潤,此毒輕也,不可妄治。如皮肉昏黑,或赤腫,根苗乾枯青紫成灰白者,此毒甚也,以消毒散(十六)、奪命丹(十七)合服。

凡痘子已出,自放膘之日算起,如當起發,不應有漿,先有戴漿者,如當作漿,不應收靨便有干收者,此皆惡候,治之無功。

凡痘子之出,最要唇潤舌潤,紅鮮如常,其毒則輕。如唇焦破裂,舌燥有芒,為毒火太甚,表裡郁遏,急宜解之,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加大力子,東垣涼膈散(一四七)更妙。

凡痘已出,頭面要稀疏磊落,頸項上宜少不宜多,胸前要少而疏,如此其毒則輕。如面上模糊一片,未發先腫,纏項稠密,胸前亦密,此毒甚也,慎勿治之。

凡痘子初出,磊磊落落似稀疏之狀,其後旋加,日多一日,此毒伏於裡,裡氣虛弱不能使之即出,要大補兼解毒,或十可救其二三也。十宣散(三十七)加無價散(七十三)主之。

凡痘子初出,便自手足先出者,他處未起而手足先起,他處未收而手足先收者,此陽火太旺,宜用解毒抑陽扶陰之劑,四物湯(十九)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如他處俱起而手足起遲,他處俱收而手足不收者,此脾胃虛弱不能行其氣血,達於手足,宜補脾胃,十全大補湯(三十八)、桂枝芍藥湯(九十)主之。

凡痘子出盡,正將起發,其中有發血疱者,此毒伏於心,即死。有發水疱者,此毒伏於肝,旋見癢塌而死。

凡痘子始出,須問咽喉痛與不痛,但有微痛,急與解之,令得疏通,甘桔湯(七)加牛蒡子主之。大抵痘家,要以解咽喉為急務,不知此義,以致失聲乾噦,水穀不入,噴吐而出,悔無及矣。

凡痘子不渴者,里無熱也,不須妄治。渴者有熱,此亦常候,切不可與冷水、瓜、梨、柑、柿、糖蜜之屬,恐損脾胃,致生他變。小渴者,以炒米湯與之;大渴者,人參麥門冬散(二十二)主之。痘子稠密,津液少者,補中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解毒用葛根解毒湯(二十一),相間服之。自利而渴,輕則白朮散(二十三),甚則陳氏木香散(二十五)主之。

凡痘子要大小便自調,則裡氣和,無留邪也,故小便宜長而清。如小便赤澀,導赤散(三十五);小便短少,八正散(四十六);痘出太密,小便不通者,連翹湯(八十八)。蓋瘡子發熱,不可驟去,惟利小便以折其鬱。如痘稠密,小便少者,此氣血衰少。津液虛耗,非熱也,不可利之,反損真陽之氣,十全大補湯(三十八)主之。

能食者,大便宜潤,有入必有出也;不能食者,大便宜實,存舊穀氣以養氣血也;如四五日不行,大便結燥者,用膽導法(五十一)導之,不通,以三黃丸微利之;如大結腹脹者,以三乙承氣湯(三十)下之;如大便泄瀉,即止之。蓋痘瘡要裡氣實,恐瀉得脾胃虛也。輕則理中湯丸(三十四)、益黃散(四十五)、豆蔻丸(四十三),甚則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凡痘子,大便出血,看其血來何如,又看是何時?如瘡子正壯,大便數日未嘗行,血從糞出者,此肛門傷,血出也。如瘡已收,大便膿血者,此倒靨之血也。非此一類,但溺血便血者,乃臟腑敗壞,陰血妄行,必死之候。

凡痘子,腹中常宜寬舒,為里無邪。若腹脹滿,須審其傷食否,及大小便何如。如曾傷食,微滿不痛者,木香大安丸(九十一);脹滿腹痛甚者,脾積丸(三十三);小便不通者,百祥丸(五十二);大便不通者,宣風散(九十二)主之。此上諸症,皆實脹者也,故宜利之。若自利腹脹,乃虛脹也,陳氏木香散(二十五)主之。

凡痘子,手足常宜和暖,頭宜涼,故頭熱手足冷者,不治。如因泄瀉手足冷者,此脾胃虛弱也,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聖藥也。如大熱渴,大便秘,煩躁,手足冷者,此陽極似陰也,三乙承氣湯主之(三十)。凡手足冷者,惡候也。手足諸陽之本,陽脫故冷。

凡痘家,能食者,不問稠密,皆吉;不能食,雖疏亦難發難靨。瘡密者危,蓋人絕水穀則死,表裡皆病則困也。有欲食而不能食者,必喉舌有痘作痛,艱於吞嚼也,宜以爛粥米飲頻頻與之,以助脾胃之氣,更以甘桔湯(七)加牛蒡子,以解咽喉、利胸膈也。

凡痘瘡飲食之間,毋令太飢,毋太飽,毋太寒,毋太熱,以損脾胃。但與糜粥爛飯,淡薄滋味以養之,切忌肥甘、煎炒、五辛,一切動風動火之物。

凡痘子出得稀疏者,自然易發易靨,不可妄治。若瘡稠密,常患其發不能透,宜細視之。但紅活不甚長大者,氣不足也,用四君子湯(二十)合芍藥散(十三)加燒人屎治之。如不潤澤而干,此血弱也,用活血散(十四)加消毒飲(十六)與之。

如不起發,不紅活者,平灰白者,此氣血俱虛也,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加燒人屎、牛蒡子與之;如有青乾者,內服快斑湯(十五)加燒人屎合奪命丹(十七)與之,外用四聖散(七十)合胭脂塗法(七十六),或用胡荽酒(七十四),或用水楊湯浴法(七十五),務求光壯紅而後已。如中間有成水疱者,防其癢塌,宜先補脾胃,疏風瀉火,使肌肉實,不作癢可也。

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加防風、大力子主之。

凡痘子,貴在調養。如天大寒,蓋覆常宜溫暖,勿使受寒,恐毒氣為寒所觸而不得出也;如天大熱,不可蓋覆,卻宜清涼,勿使客熱與毒相併,致增煩躁,使瘡潰爛也;如時有迅雷風烈暴雨之變,宜謹帷帳,添蓋覆,多燒闢穢香(九十三),以避一時不正之氣,勿掃房屋,勿動溝渠,勿起溷廁,恐穢臭觸瘡而增癢痛也。勿燒諸香,恐其動火也。

其門戶常須關閉,伏事之人,選其謹厚潔淨者,無狐臭者,使之看守保護,內者勿出,外者勿入,恐有不潔觸犯其瘡也,痘家所忌,男女房事及屍氣最毒,其他則婦人月事、酒氣、五辛之氣、遠行染帶之氣,皆宜避。如夜房室中有虛響,此不祥之兆也。

其病者,臥處常要無風,又要通明,切忌幽暗。夜靜不斷燈火,不離親人看守,恐有癢痛與之撫摩,或有飲食一時得具,恐他人未必盡心也。

凡痘子,膿成漿熟,或癢誤犯破者,恐復灌爛不能成痂。若膿漿未成之時,不可犯破半個,必然癢塌而死。

凡痘子勢重者,以脈候之。脈洪實者,吉;浮數虛小者,凶。故云脈靜身涼者,生;脈躁身熱者,死。又陽病得陰脈者,死。

凡痘子瘙癢者,須於形色上詳審。如瘡一向起發紅活,光壯肥滿,忽然瘙癢者,此穢氣所觸也,宜內服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外用茵陳蒿熏法(八十一);甚破者,以白龍散敷之(七十九)。如瘡本乾枯,又添瘙癢者,火甚也;如瘡厚帶水,皮肉嫩薄又癢者,此溫熱也;擺頭搖項,手動作,昏悶者,死症也。

凡痘子已熟,忽作瘙癢抓破者,此脾胃虛弱,不能榮養肌肉也,內服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官桂,外以敗草散(八十)主之。如因自利,脾胃虛致癢塌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凡痘子出盛咳嗽者,此肺中有火,或咽喉有瘡作癢也,只用甘桔湯(七)加牛蒡子多服良。如唾涎帶血,此咽中瘡或齒縫中出也,不須妄治。

凡痘子黑陷,古方用穿山甲者,取其穿腸透膜而善走也;用人齒者,取牙齒乃骨之餘,腎主骨,可以入腎也。此二物者,但借為嚮導解毒之劑以施治則可,若單用之,何濟於事哉?有用燒人屎者,蓋屎大解疫毒,痘乃時疫所發,故宜用之,若加入發表和中解毒湯尤良。

凡痘子已出之後,最怕泄瀉,恐脾胃虛,裡氣弱,不能助瘡成就,反致倒陷,以理中湯(三十四)、肉豆蔻丸(四十一)合而治之。如泄久不止,瘡癢塌,手足冷,寒戰咬牙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凡痘子,寒戰、咬牙、足冷者,惡候也,急用陳氏之法救之。瘡壞者勿治。

凡病痘者,瘡本稠密,轉動之間,身體振搖者,此一身被瘡所困,不能支持,轉動艱難之狀,斷不可便作寒戰,妄投熱藥也。有隻咬牙者,此心肝二經火旺也。蓋肝虛咬牙,心熱者亦咬牙,勿便作不治論。

凡痘子已熟,不肯結痂潰爛者,其人必不能食,或曾吐瀉,脾胃虛弱也,內服十全大補湯(三十六),外用敗草散(八十)主之。如大便不通,此內熱也,用膽導法(五十)以去其結糞,外以天水散(九十四),蜜水調刷,以解肌表之熱。

凡痘子收後,目癮澀羞明,或淚出者,此肝火虛旺也,洗肝明目散主之(九十五)。如目中翳膜遮睛者,蟬蛻散(九十六)主之。

凡痘子收後發癰毒者,要分經絡,論氣血多少而治,不可妄用利藥,宜大補氣血,蓋此時氣血已虛,十全大補湯(三十六),忍冬草主之,外用敷貼,敗毒膏(九十七)主之。

凡痘子用藥,須分氣血虛實、毒氣盛微而治。故灰白者、不起發者、癢塌者、吐利者、寒戰咬牙者、手足冷者,皆氣虛也,宜用補氣之劑;瘡乾者、不紅活者、膿水少者,皆血虛也,宜用補血之劑;稠密者、掀腫者,皆毒甚也,宜用解毒之劑;陷伏者,氣血解毒兼治。

凡用補氣,宜四君子湯,如瘡帶濕,或有自利,用之可也。若瘡乾者,白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或便秘實者,不可用。

凡用補血宜四物湯,如瘡干或色太嬌,用之可也。若能食者,生地泥膈,白芍收斂腸胃,必不可用也。

凡解毒不過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牛蒡子、升麻之屬,俱用酒製,恐其寒涼反損脾胃也。若欲行表,須少加桂枝,他如紫草、山豆根、葛根之類,則不必用酒製矣。

凡用解毒藥,要別臟腑,分陰陽而治之。如黃連解心火,黃芩解肺火,梔子解肝火,黃柏解腎與三焦火,石膏解脾胃火,木通解小腸火,黃柏又解大腸火,連翹、牛蒡子解瘡毒火,山豆根、紫草解痘毒火,升麻解疫毒火,各有主治不同也。又歲半已上屬陽,心肺主事,宜黃柏梔子多用之。

凡治痘子,要識症候。如症稀疏,根窠紅潤,不瀉不渴,乳食不減,四肢溫和,身無大熱,如此候者,不須服藥,惟善調護,以待成就而已;若癢塌,寒戰咬牙,渴不止,痘紫黑色,喘渴不寧,灰白色,頂陷,腹脹,頭溫足冷,悶亂飲水,氣促,泄瀉,渴,如此候者不必服藥,雖強治之,亦無功也。

凡治痘瘡,善攻不如善守,表裡無邪,不須妄治。有若貪利之人,不分虛實,妄投湯丸,謂曾治某病治其病,貪天功以為己有者,以致虛虛實實,致生變異,誤人性命,此醫之罪也。

時俗出痘子者,謂是天瘡,不肯請醫看治,但謂僧道咒水解厭,習以成風。毒之輕者,能食者,幸以痊愈;設或變症一出,不可救療,諉之於命而不知省,此時人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