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六 (4)
卷之六 (4)
1. 瀉膿血痂皮水穀辨
錢氏曰:瘡黑而忽瀉,便膿血痂皮者,順;水穀不消者,逆。夫痘瘡自內而外,謂之正出,自外而內,謂之倒陷。從外收者,謂之正靨,從內收者,謂之倒靨。倒陷倒靨,內穿膈膜,壞臟腑,皆惡候也。倒陷者,十無一生,倒靨者,十或救三。錢氏謂瘡黑而忽瀉,其倒靨之類乎?蓋瘡黑本是死症,裡實者可下之。
忽然作瀉則不必下,毒氣由外入內,臟腑之氣不通,榮衛之氣不行,表裡俱病,不急下之,轉增煩悶而死,故主百祥丸下之。若自利則火性急速,不少停於腸胃之間,腸胃熱甚,亦自失其轉化之常,故暴注而瀉,瀉則毒從利滅,亦若下之義。當時暴瀉,未必便膿血痂皮也,抑將淹延數日,而後是膿血痂皮也。
白話文:
錢氏說:瘡瘍顏色發黑,突然出現腹瀉,排泄出膿血和痂皮,這是順應病情的發展;如果飲食無法消化,則是逆轉了病情的發展。痘瘡從內部向外發散,稱為正出,從外部向內收斂,稱為倒陷。從外部向內收斂,稱為正靨,從內部向外發散,稱為倒靨。倒陷和倒靨,會穿透隔膜,損壞臟腑,都是不利的徵兆。倒陷者十個中難有一人生存,倒靨者十個中可能救活三個。錢氏認為瘡瘍顏色發黑突然出現腹瀉,屬於倒靨的類型嗎?瘡瘍顏色發黑原本就是死症,內部實證可以服用瀉藥。
如果突然出現腹瀉,則不必服用瀉藥,因為毒氣從外部進入內部,臟腑之氣不通暢,營衛之氣無法運行,表裡都生病,不急著服用瀉藥,反而會加重煩悶,導致死亡,所以應該服用百祥丸來瀉下。如果自行腹瀉,則火性急劇,不會停留在腸胃之間,腸胃熱度很高,也會失去正常的轉化功能,所以突然大量排泄,排泄則毒氣隨著排泄物排出,也如同服用瀉藥的效果。當時突然腹瀉,不一定馬上就排出膿血和痂皮,也有可能拖延幾天,然後才排出膿血和痂皮。
何以有是膿血痂皮者?痘瘡內陷,則臟腑鬲膜之間,亦如外出之狀;瀉膿血者,內潰之症也;瀉痂皮者,內靨之症也。瀉膿血痂皮,為順者,邪在腑也,在腑得由腸胃而出,故順;瀉水穀者,臟也,邪在臟不得由腸胃而出,所去者,腸胃之水穀耳。人絕水穀則死,故逆。然其水穀不化,不可誤認為寒。
仲景曰:邪熱不殺水穀。水穀不化者,火迫而出也。錢氏謂瀉痂皮者,是脾氣得實,腎雖用事,脾可制之。瀉水穀者,是脾虛不能制腎,故自泄也。讀者不識此義,即謂脾土可以制腎水,有欲專補脾土之意,殊不知脾胃者,倉廩之官,以納水穀者也。腎開竅於二陰,以司開闔者也,火氣不迫,腎必受之,開闔不利,不能禁固便溺,所以暴瀉也。曰腎用事者,腎為火所役也,若自用事,則能封閉約束而不瀉矣。
白話文:
為什麼會出現膿血和痂皮?因為痘瘡內陷,臟腑和膈膜之間的部位,也會像痘瘡外發一樣產生化膿和潰瘍。瀉出膿血的,是內部潰爛的症狀;瀉出痂皮的,是內部潰瘍的症狀。瀉出膿血和痂皮,是一種順應自然的現象,因為邪氣在臟腑,可以通過腸胃排出體外,所以是順暢的;而瀉出飲食,則是不正常的,因為邪氣在臟腑,不能通過腸胃排出,只能排出腸胃中的飲食而已。人如果停止飲食,就會死亡,所以這種情況是逆反自然的。但是,這種飲食不消化,不能誤認為是寒症。
仲景說:邪熱不會損傷飲食。飲食不消化,是因為火氣把食物逼迫出來。錢氏說:瀉出痂皮的人,是脾氣健旺,即使腎臟變得活躍,脾也能控制住它。瀉出飲食的人,是脾氣虛弱,不能控制腎臟,所以才會自發瀉泄。讀者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會認為脾土可以制約腎水,而有意偏補脾土。殊不知脾胃是貯藏飲食的器官,以容納飲食為主。腎臟開竅於大小便道,以司開合為職。火氣不逼迫,腎臟必定會受到影響,開合不順,不能約束大小便,所以才會出現暴瀉。說是腎臟在起作用,是因為腎臟受到火氣的役使;如果腎臟能自己做主,就能封閉約束而不再瀉泄了。
脾可制之者,言門戶雖弛,倉廩猶藏,能制其水,不為濕所勝也。至於水穀不化,則泌別無統,幽闌不關,脾亦不能自勝其濕,故自泄也。然五虛之中,泄瀉為甚,痘瘡自利不止,鮮有痊者。予以言斷之曰,能食者,吉;不能食者,凶。故經云:漿粥入口,泄住止,則虛者活。
此其驗也。
白話文:
脾臟具有制濕的能力,意思是即使脾臟的門戶鬆弛,但脾胃仍能儲藏營養,並且控制水分,不至於被濕氣所勝。
但當脾胃無法消化水穀時,脾臟就會失去統攝水分的能力,導致脾門鬆弛,脾臟也無法抵抗濕氣,進而出現泄瀉。
在五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精虛)之中,以泄瀉最為嚴重,痘瘡患者若出現腹瀉不止,則難以痊癒。
我斷言:能夠進食者,預後良好;無法進食者,預後不良。因此經書上說:「喝粥、喝漿後,泄瀉止住,虛弱的人就可以活下來。」
這就是驗證脾胃功能的重要性。
2. 斑疹論
斑疹之症,布在方冊者,或謂心為疹,或謂心為斑,脾為疹,或謂胃為斑者,何也?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少陰者,心與腎也。心配離,離中之陰己土也。丁己同生於酉。酉者,肺金,帝旺也。腎配坎,坎中之陽戊土也。戊癸化火而生於寅。寅者,三焦火長生也。斑隱隱在於皮膚中,大者成片,小者狀如蚊蚤所咬,點點赤色。
疹則成顆粒,見於皮膚之外,如疥子然,有形可摸,俗名麻子者是已。斑之方萌,又與蚊跡相類。發斑多見於胸腹,病人昏憒,先紅後赤者是也,傷寒熱病多有之。蚊跡只在於手足,病人安靜,先紅後黃者是也,內傷熱病多有之。此二症,發斑,人常有之,非由胎毒,乃時行熱症也。
白話文:
斑疹的病症,記載在醫書中,有人說心臟是疹子,有人說心臟是斑點,脾臟是疹子,有人說胃是斑點,這是為什麼呢?經書說:少陰經所到達的地方會出現瘡瘍和疹子。少陰經,指的是心臟和腎臟。心臟屬離,離中陰土為己土,丁己同生於酉。酉為肺金,是帝旺之地。腎臟屬坎,坎中陽土為戊土,戊癸化火而生於寅,寅為三焦火長生之地。斑點隱隱藏在皮膚中,大的形成一片,小的像蚊蟲叮咬的痕跡,點點紅色。
疹子則形成顆粒,出現在皮膚表面,像疥瘡一樣,有形狀可以摸到,俗稱麻疹。斑點剛開始出現時,也像蚊子叮咬的痕跡。發斑多見於胸腹部,病人昏昏沉沉,先紅後赤,這是傷寒熱病的常見症狀。蚊跡只出現在手腳,病人安靜,先紅後黃,這是內傷熱病的常見症狀。這兩種病症,發斑,人經常會遇到,不是因為胎毒,而是時行熱症。
至於疹子,則與痘瘡相似,彼此傳染,但發過不再作也,乃心移熱於脾,脾移熱於肺,發而為疹。凡病疹者,必咳嗽,火刑肺也。丁心火,己脾土,辛肺金,皆隸於酉,造化之理同一位。謂疹為心者,語其本也;謂疹為脾者,語其標也。語心脾而肺在其中矣。腎主二陰,司開闔,三焦之火亢甚,妻從夫,化合於胃而為斑。
凡病斑者,必自利,或大便結燥也。癸腎水,戊胃土,與寅三焦相火同位者,亦造化之理。語三焦,而心在其中矣。故發斑見於胸腹者,三焦之位也。蚊跡見於手足者,胃主四肢也。疹者,母傳子也;斑者,妻從夫也,知造化之理,而治斑疹,不難矣。
白話文:
疹子跟痘瘡很像,都會互相傳染,但發過一次就不會再得。疹子是心火移到脾,脾火又移到肺,才發出來的。患疹子的人一定會咳嗽,因為火燒傷了肺。丁火代表心,己土代表脾,辛金代表肺,這三種元素都屬於酉,造化之理相同。說疹子是心火,指的是它的根本原因;說疹子是脾火,指的是它的表面症狀。而心脾兩個臟腑,肺就在它們中間。腎主宰陰氣,負責開關,三焦火太旺,就會影響胃,導致斑疹出現。
患斑疹的人一定會腹瀉,或者大便乾結。癸水代表腎,戊土代表胃,跟寅的三焦相火同位,也是造化之理。說三焦,其實心就在裡面。所以斑疹長在胸腹部,是三焦的部位;斑疹長在手腳,是胃主四肢。疹子是母傳給孩子,斑疹是妻從夫,只要了解這些造化之理,治療斑疹就不難了。
3. 五行生死論
按五行之理,生於陽者死於陰,生於陰者死於陽,抑隔別損益之數歟。夫五臟六腑者,所以配五行也,腑為陽,臟為陰。腑生於陰,臟生於陽,根陰根陽之義也。腑死於陽,髒死於陰,分陰分陽之義也。陽之所死,陰之所生;陰之所死,陽之所生。陽極而生陰,陰極則生陽之義也。
自子至巳,為陽而統乎足;自午至亥,為陰而統乎手,亦陰陽互為其根也。以腑言之,水火者,南北之對也。壬膀胱水生於申。申者,手少陽三焦位也。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故壬水生於申,死於卯者,水月象也。生於西,死於東矣。丙小腸火生於寅,寅者,足少陽膽位也。
白話文:
根據五行法則,生於陽的會死於陰,生於陰的會死於陽,這是彼此相制相克的道理。五臟六腑是按照五行來配對的,腑屬陽,臟屬陰。腑生於陰,臟生於陽,這是陰陽相生之理。腑死於陽,臟死於陰,這是陰陽相克之理。陽的極點就會生陰,陰的極點就會生陽,這就是陰陽相生相克的循環。
從子時到巳時,屬於陽,統屬於足;從午時到亥時,屬於陰,統屬於手,這也是陰陽互相依存的關係。以腑來說,水火是南北相對的。壬膀胱水生於申時,申時是手少陽三焦的位置。經書說:三焦是決瀆之官,水道由此而出。所以壬水生於申時,死於卯時,這是水月相生的象徵,生於西,死於東。丙小腸火生於寅時,寅時是足少陽膽的位置。
膽為甲木,甲祿在寅,故丙火生於寅,死於酉者,火日象也。生於東,沒於西矣。金木者,東西之對也,甲膽木生於亥者,風木之分。經曰:風生木。故甲木生於亥。死於午者,木陽也,午則陰生而陽死矣。庚大腸金生於巳。巳者,六陽之位,卦應乎乾,乾為金,故庚金生於巳。
死於子者,金陰也,子則陽生而陰死矣。此四腑生死之理也。然木主於東而生於北者,水流趨東以生木也。火主於南而生於東者,鑽木取火,木所生也。金主於西而生於南者,金曰從革火所出也。水主於北而生於西者,水西而東,金所生也。以五臟言之,丁心火,生於酉。酉者,肺旺之位也。
白話文:
膽經屬木,木氣旺盛於寅月,因此丙火生於寅月,死於酉月,這是火日象徵。就像太陽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金木屬性對應著東西方向,膽木生於亥月,屬於風木的性質。經書說:「風生木」,所以膽木生於亥月。死於午月,屬於木的陽氣,午月則陰氣滋生而陽氣衰敗。
大腸經屬金,金氣旺盛於巳月。巳月是六陽之位,卦象對應乾卦,乾卦屬金,所以庚金生於巳月。死於子月,屬於金的陰氣,子月則陽氣滋生而陰氣衰敗。這就是四個腑臟生死的道理。
然而,木主於東方卻生於北方,是因為水流向東方而滋生木氣。火主於南方卻生於東方,因為鑽木取火,木是火的本源。金主於西方卻生於南方,因為金屬從革火中產生。水主於北方卻生於西方,因為水流向東方,金是水的本源。
用五臟來說,心經屬火,火氣旺盛於酉月。酉月是肺氣旺盛的時節。
坎中之陽,乃火之原。坎位於子,辛金所生,不能再生丁火,故丁火乘辛金生旺之氣而生於酉,所以心與肺相運而位乎上也。死於寅者,寅乃顯明之地,丁為陰火,其光自伏矣。癸腎水生於卯。卯者,肝旺位也,離中之陰乃水之原。離位於午,乙水所生,不能再生癸水,故癸水乘乙木生旺之氣,而生於卯,所以腎與肝相連而位乎下也。死於申者,申,手少陽相火,所謂一水不能勝二火也。
又水生於一,一者,天元初動之氣也,於卦為震,在卯之中,所以癸水生於卯,而震初爻為子水也。火生於二,二者,地元初動之氣也,於卦為巽,陽自下而上,陰自上而下,兌為少陰,巽之反也,在酉之中,所以丁火生於酉,而先初爻為丁火也。乙肝木生於午者,乙震木也,青龍之象,寄生於午,龍從火里出也。
白話文:
心火源自坎卦的陽氣,坎卦位於子位,辛金所生,無法再生丁火,因此丁火依賴辛金生旺之氣,於酉位而生,所以心與肺相運而位居上。死於寅位者,寅為顯明之地,丁火為陰火,其光自伏。癸水源自卯位,卯為肝旺位,離卦的陰氣為水之源。離卦位於午位,乙水所生,無法再生癸水,因此癸水依賴乙木生旺之氣,於卯位而生,所以腎與肝相連而位居下。死於申位者,申位為手少陽相火,所謂一水難敵二火也。
水生於一,一為天元初動之氣,於卦為震,位於卯位之中,所以癸水生於卯,而震卦初爻為子水。火生於二,二為地元初動之氣,於卦為巽,陽氣自下而上,陰氣自上而下,兌為少陰,巽卦的反卦,位於酉位之中,所以丁火生於酉,而巽卦初爻為丁火。乙木生於午位,為震木,青龍之象,寄生於午位,龍從火中而出也。
死於亥者,午為一陰,至於亥而極,陰老不能生乙木也。辛肺金生於子者,辛兌金也,白虎之象,寄生於子,虎向水中生也。死於巳者,子為一陽至於巳而極,陽老不能生辛金也。又肝在下,陰也,陰生於午;肺在上,陽也,陽生於子。此四臟生死之理也。夫陽則順者,陽道常饒,故左行而有餘,此六腑之氣常盛,而病在腑易已也。
陰則逆者,陰道常乏,故右行而不足,此五臟之氣常弱,而病在臟難愈也。若夫脾者,己土也,離中之陰是已,故離納己。胃土,戊土也,坎中之陽是已,故坎納戊。己土生於酉,死於寅者,心象離而生己土,故己與丁同生死也。戊土生於寅,死於酉者,腎配坎,腎有二枚,左為水不能生土,右為相火能生土,故戊與相火同生死也。然脾得心之氣多而喜熱,從火化也。
白話文:
死於豬時間的,馬時間為一陰,到了豬時間達到極點,陰老無法生甲木。辛酉金生於鼠時間的,辛兌金,白虎的象徵,寄居於鼠時間,虎朝向水中生長。死於蛇時間的,鼠時間為一陽到了蛇時間達到極點,陽老無法生辛金。此外,肝臟在下面,為陰,陰生於馬時間;肺臟在上面,為陽,陽生於鼠時間。這是四臟生死運行規律。
陽氣則順暢,陽道總是充足,所以左旋而有餘,這樣六腑之氣經常旺盛,而病在腑中容易痊癒。陰氣則逆行,陰道總是虛乏,所以右旋而不足,這樣五臟之氣經常虛弱,而病在臟中難以治癒。至於脾臟,是己土,離卦的中間為陰,所以離納己土。胃臟,是戊土,坎卦的中間為陽,所以坎納戊土。己土生於酉時間,死於寅時間,因為心臟象徵離卦而生己土,所以己土與丁火同生死。戊土生於寅時間,死於酉時間,因為腎臟配坎卦,腎臟有兩個,左腎為水不能生土,右腎為相火能生土,所以戊土與相火同生死。但是脾臟得到心臟之氣較多而喜歡溫熱,因為心屬火,能溫暖脾臟。
胃得腎之氣多而喜寒,從水化也。食熱則損胃,食寒則損脾,養生之道,所以貴適其寒溫,熱無灼灼,寒無滄滄也。故傷風冷則胃強而脾弱,脾不主事,胃與右腎相火相合,而同歸於火,所以戊癸化火也。傷熱則脾強而胃弱,胃失清化之令,脾與心火相得而致敦阜,所以火炎則上益燥也。
苟得其養,則脾胃稟中和之氣,而陰陽無偏勝之疾;苟失其養,則脾氣歸於心,而成潰爛癢塌之瘡,胃氣歸於腎,而成陷伏青黑之變,知乎此,可以語瘡疹之治矣。
白話文:
胃氣得到腎氣的滋養,就會喜歡寒冷,這是因為胃氣從水化而來。吃熱的食物會傷胃,吃冷的食物會傷脾,養生的道理,就在於要適應寒熱,不讓身體過於燥熱,也不讓身體過於寒涼。因此,受寒風冷氣侵襲,胃氣就會強壯,而脾氣就會虛弱,脾氣不能正常運作,胃氣就會與右腎的相火相合,共同歸於火性,所以戊癸化火。受熱氣侵襲,脾氣就會強壯,而胃氣就會虛弱,胃氣失去清化之令,脾氣就會與心火相合,導致身體臃腫,所以火炎則上益燥。
如果能好好調養,脾胃就能保持中和之氣,陰陽就不會偏勝,沒有疾病;如果不能好好調養,脾氣就會歸於心,形成潰爛、癢、塌陷的瘡瘍;胃氣就會歸於腎,形成陷伏、青黑之變。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明白治療瘡疹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