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嘔吐噦
仲景云:聲物兼出為嘔,物獨出為吐,聲獨出為乾嘔。干猶空也,明其無物也。然乾嘔與噦,皆聲之獨出者,乾嘔其聲輕小而短,噦其聲重大而長。嘔吐噦,瘡疹最惡候也。蓋胃為水穀之海,上通乎咽,內而不出。如初發熱有是症,此火邪犯胃,其氣上逆,治之則易(見上條):若自出現以致收靨有是症者,乃瘡集於咽門,攻於胃脘,吞嚥不利,治之則難。由於不知預解咽喉之法,漸變為失音,嗆水,而不救矣。
如因飲水過多而嘔吐者,此水逆也,五苓散(二十八)主之。
如因傷食而嘔吐者,以丁香脾積丸微利之(三十三)。
如無上症而嘔噦者,人以胃氣為本,胃者土也,土敗則木來侮之。今木俠相火之勢上乘乎胃,其氣自臍下直犯清道,上出於賁門(胃上口也),微則乾嘔,甚則噦,土敗之相也。《太素》曰:弦絕者,其聲嘶敗;木陳者,其葉落;病深者,其聲噦,短針無取,毒藥無攻,謂不治也。
白話文:
張仲景說:聲音與食物一起吐出稱為嘔,單純只有食物吐出叫做吐,只有聲音而無食物吐出則稱為乾嘔。「幹」在這裡的意思是空,表明沒有東西吐出。然而,乾嘔和噦都是隻有聲音的情況,乾嘔的聲音較輕、小且短促,噦的聲音則較大、重且長。嘔吐和噦,對於瘡疹來說是最糟糕的症狀。因為胃是水谷的海洋,它上接咽喉,食物應該向內進入而不是向外排出。如果在剛開始發燒時就出現這些症狀,這代表火邪侵犯了胃,導致氣向上逆流,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參見上面的說明)。但如果在病程中後期出現這些症狀,則表示瘡疹聚集在咽喉門,進攻胃部,影響吞嚥,治療起來就會困難許多。這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預先處理咽喉問題,病情會逐漸轉變成失音,喝水會嗆到,甚至可能無法救治。
如果因為喝水過多而引起嘔吐,這稱為水逆,可以使用五苓散(第二十八種藥方)來治療。
如果是因為消化不良導致嘔吐,可以用丁香脾積丸稍微緩解(第三十三種藥方)。
如果並無上述情況卻出現嘔噦,這表明胃氣衰弱。胃在五行中屬土,當土衰弱時,木(肝)就會乘虛而入。現在,肝氣挾帶著相火的力量向上侵襲胃部,從肚臍下方直接侵犯清道,向上通過賁門(胃的上口),輕微的會出現乾嘔,嚴重的會有噦的症狀,這都是土衰的表現。《太素》中提到:弦斷裂時,其聲音嘶啞;樹木枯萎時,其葉片會掉落;疾病深入時,會出現噦的聲音,用短針無法治療,藥物也無法攻破,這就是無法治癒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