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

1. 瘡疹變黑歸腎辨

水火者,陰陽之跡也。坎離者,水火之位也。心腎者,坎離之配也。故水陰也,而生於陽,離中之陰,乃真水也;火陽也,而生於陰,坎中之陽,乃真火也。陰根於陽,陽根於陰,互為其根,此所以能變合而生萬物也。孔子贊《易》以坎為血,卦為赤,離為鱉,為蟹,為螺,為蚌,為龜,其義可見。

以人身言之,血陰也,氣陽也,心配離而生血,陽中有陰乃真陰也;腎配坎而生氣,陰中有陽乃真陽也。故心中之血,即腎中之真水也,灌溉滋濡,水之德也;腎中之氣,即心中之真火也,呴噓鼓動,火之象也。然水善而火惡,老子曰:上善若水,下惡如火。善惡之分也。況人之兩腎,左為水,右為火。

經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小心者,命門相火也。以其為君之相,故云小心,行君之令,故云命門也。夫以一水立乎二火之間,其不勝也明矣。運之於中而使火不赫曦,水不涸流者,有神以主之也。所謂神者,何物也?太虛之中,神之棲也。然水火不並立,各有所勝,盛衰之變,此其常也。

故盛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衰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瘡疹之火,起於命門之下,二火相合,所謂得助者強也。相火復挾君火之勢,肆其狂獗,銷鑠燔灼,無所不至。可恃者,心中之真水尚有以制之。奈何陽道常饒,陰道常乏。赫曦者其氣淫;涸流者其氣迫,並真水亦亡之而已矣。

經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焉。真水既亡,津液暴絕,其氣滯,其發燥槁,不能潤乎皮毛,滋乎腠理,而瘡中之血,亦干而黑矣。是則變黑者,血色本赤,而干則變黑也。謂之歸腎者,血本腎中之陰,血乾則腎水亦干矣。此腎虛之症,豈有腎實為邪之理乎。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水與火,是陰陽的具體表現。坎離,是水火的位置。心與腎,是坎離的配對。因此,水是陰性的,但由陽性產生,離卦中的陰性,纔是真正的水;火是陽性的,但由陰性產生,坎卦中的陽性,纔是真正的火。陰根植於陽,陽根植於陰,互相為根,這就是能夠變化結合生成萬物的原因。

以人體來說,血液屬陰,氣屬陽,心臟配離卦而產生血液,陽中有陰,纔是真正的陰;腎臟配坎卦而產生氣,陰中有陽,纔是真正的陽。所以心臟中的血液,即是腎臟中的真水,它滋養潤澤,是水的特性;腎臟中的氣,即是心臟中的真火,它溫煦鼓動,是火的特徵。然而水是好的,火是壞的,老子說:最好的就像水,最壞的就像火。這是善惡的區別。而且人的兩個腎臟,左邊屬水,右邊屬火。

經典說:在腰椎旁邊,有個小心。這個小心,是指命門的相火。因為它是君主的心腹,所以叫小心,執行君主的命令,所以叫命門。在一水立於兩火之間,顯然它難以承受。在中間運轉,讓火不至於過熱,水不至於枯竭的,是有神在主宰。所謂的神,是什麼呢?太空中,是神的居所。然而水火不能同時存在,各自都有優勢,盛衰的變化,是常態。

所以當一個過盛時,會壓抑另一個,然後乘機控制對方,這叫氣淫;當一個衰弱時,被控制的一方會胡亂行動,被孕育的一方會受苦,被壓抑的一方會壓迫,這叫氣迫。瘡疹的火,起源於命門之下,兩火相合,也就是說,得到幫助的會更強大。相火再帶著君火的力量,肆無忌憚地猖獗,消融燒烤,無所不至。可以依靠的是,心臟中的真水還有能力去抑制它。但為什麼陽性經常過剩,陰性經常不足。過熱的,是氣淫;枯竭的,是氣迫,甚至連真水也會消失。

經典說:成功或失敗,都是由運動產生的,如果不停止運動,就會發生變化。真水一旦消失,津液突然斷絕,氣息凝滯,髮膚乾燥,無法滋潤皮毛和腠理,而瘡中的血液,也會乾涸變黑。這樣看來,變黑的原因,血液原本是紅色的,但乾涸後就變黑了。說它歸腎,血液本來是腎臟中的陰,血液乾涸,腎水也會乾涸。這是腎虛的症狀,哪有腎實會成為邪的道理呢。

2. 痘瘡變黑有順逆辨

邵子觀物篇曰:東赤,南白,西黃,北黑,此正色也,驗之於曉、午、暮、夜之時,可見之矣。由是推之,嬰兒始生而赤,長稍變而白,病則黃,老死而黑。物生地下而赤,稍長而白,萎落而黃,枯槁而黑。凡物皆資一陽之氣以生,此四色者,乃一陽之氣,色之逆變者。夫痘瘡由出現而起發,起發而成漿,成漿而結痂,亦人身中一陽之氣之流行也。

其出現而赤,起發稍變而白,成漿則黃,結痂則黑,此亦色之遞變自然而然者,乃症之順,未可全以變黑為不正之色也。夫以變黑為逆者,以四時言之,春主生,夏主長,秋主收,冬主藏,此自然之序,遞相成功者也。痘瘡出現,猶春之生也,起發猶夏之長也,成漿猶秋之收也,結痂猶冬之藏也,亦自然之序。

苟出現而黑色,是春行冬令矣;起發而黑色,是夏行冬令矣;成漿而黑色,是秋行冬令矣,不循遞變之次,故謂之逆。黑者,腎之色也,為啟蟄封藏之本,故以變黑為歸腎也。又肺主皮毛,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髓。瘡疹之毒,由內而外為順。內者不出曰伏,已出復入曰陷,不能成漿謂之倒陷,不能結痂謂之倒靨。

曰伏,曰陷,曰倒,皆由外而內,入於骨髓。故曰:歸腎為逆也。

白話文:

邵子在《觀物篇》中提到:東方象徵紅色,南方象徵白色,西方象徵黃色,北方象徵黑色,這都是正常的色彩象徵,如果在早晨、中午、傍晚、夜晚去驗證,便能清楚看到。由此推論,嬰兒出生時皮膚呈現紅色,隨著成長逐漸變為白色,生病時臉色會轉為黃色,老死時則會變成黑色。植物從土裡長出時是紅色,成長後轉為白色,枯萎時則轉為黃色,完全枯死時就會變為黑色。所有事物都需要依靠陽氣來生長,這四種顏色正是陽氣在不同階段的色彩表現。

痘瘡從出現到發展,再到形成膿包,最後結痂,也是人體內陽氣流動的過程。

痘瘡初現時是紅色,隨後逐漸轉為白色,形成膿包時是黃色,結痂時則是黑色,這也是顏色的自然轉換,是痘瘡發展順利的表現,不能全然認為痘瘡轉黑就是不好的現象。有人認為痘瘡轉黑是逆境,若以四季來比喻,春天象徵生長,夏天象徵成長,秋天象徵收穫,冬天象徵收藏,這是自然界的正常運作。痘瘡出現,就像春天萬物生長,發展就像夏天的蓬勃,形成膿包就像秋天的豐收,結痂就像冬天的沉寂,同樣是自然的秩序。

但如果痘瘡一開始就呈現黑色,就像春天卻執行冬天的命令;痘瘡發展時轉黑,就像夏天卻執行冬天的命令;痘瘡形成膿包時轉黑,就像秋天卻執行冬天的命令,不按自然的順序發展,所以稱為逆境。黑色是腎臟的代表色,是封閉和儲存的根本,因此痘瘡轉黑被視為毒素歸腎的跡象。另外,肺主掌皮毛,心主掌血脈,脾主掌肌肉,肝主掌筋絡,腎主掌骨髓。痘瘡的毒素由內而外排出是順利的。如果毒素留在體內不出來稱為潛伏,已經出來又回到體內稱為陷落,不能形成膿包稱為倒陷,不能結痂稱為倒靨。

所謂的潛伏、陷落、倒陷,都是毒素由外而內,進入骨髓的現象。因此說,毒素歸腎是逆境。

3.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辨

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又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夫瘡疹之毒,發於五臟六腑之液,各隨其經絡部位而出,視其疏密,知其毒之多寡,不但少陰心臟專主之。而經專以心言者何?蓋火之為物,微則癢,近則痛,灼之則成瘡。心者火也,故諸痛癢瘡,惟心主之。又心為君主之官,經曰: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火傷。瘡疹之毒,雖出於五臟六腑,而其能為形病者,實君不務德,使邪火得逞也。《周禮》曰:夏時有癢疥病,亦此意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當少陰氣候到來時,會出現疹子和瘍的症狀。又說:各種疼痛、癢感和瘡疾,都跟心臟有關。這些瘡疹的毒素,源自五臟六腑的分泌物,各自根據其所在的經絡部位顯現出來,通過觀察其密集程度,可以判斷毒素的多少,並非只有心臟的少陰經在負責這個問題。

為什麼經典專門提到心臟呢?因為火這種物質,弱小的時候會引起癢感,靠近一點就會感到疼痛,一旦燒灼起來,就會形成瘡。而心臟就是我們體內的火,所以各種疼痛、癢感和瘡疾,主要由心臟負責。另外,心臟被視為君主之官,經典上說:如果君主不清明,那麼其他的器官都會陷入危險。

這就像道路被堵塞,無法流通,身體就會受到火的傷害。瘡疹的毒素雖然源自五臟六腑,但真正讓身體生病的原因,是因為君主(心臟)沒有盡到其應有的職責,導致邪火得以肆虐。就像《周禮》中提到的,夏天容易出現癢疥病,也是這個道理。

4. 過飲冷水變生諸症辨

痘瘡發渴,切不可與冷水。俗夫不知,謂水可勝火,習以與之,病者適中其欲,亦貪而不止。設值天時暄熱,氣血強盛者,猶或可勝;若精神痿弱,脾胃虛憊者,水寒相搏,未有不成壞病者矣。

有飲水而黑陷癢塌者,脾虛不能勝水,水氣寒反從腎化,故歸腎也;有飲水而不發不靨者,脾惡濕,為水所淫,不能生肌肉布散血氣也;有飲水而渴轉增者,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氣燥,腎惡燥,故咽乾渴不止而死也;有飲水而喘或咳者,飲冷傷肺故也;有飲水而吐者,胃本虛,虛寒相搏,食入不納也;有飲水而利者,胃為倉廩之官,水漬入胃,濕多成五泄也;有飲水而腹痛者,腹為陰,水寒犯之,故痛也;有飲水而咳逆者,中焦虛寒,又得冷水,使中焦之氣不行,故氣逆而咳也,其病曰䭇。凡若此者,皆飲水之過,臨病之工,當須識此,勿令誤也。

白話文:

對於長出疹子後口渴的情況,千萬不要給患者喝冷水。一般常人不清楚這一點,以為水能滅火,習慣上就會給患者喝水,患者正好滿足了自己的需求,也會貪喝不停。如果遇到天氣炎熱,且患者氣血旺盛,或許還可以抵擋得住;但若是患者精神萎靡,脾胃虛弱,喝了冷水後,寒氣與體內虛弱狀況相互作用,必定會導致病情惡化。

有的患者喝了水後,疹子變得烏黑、凹陷,甚至癢痛,這是因為脾虛無法處理過多的水分,水的寒氣反而會影響腎臟,所以問題就轉移到腎臟了;有的患者喝了水後,疹子不再長大也不結痂,這是因為脾臟怕濕,被水份侵擾,無法生成肌肉和正常分佈血液;有的患者喝了水後,口渴感反而更強烈,因為水停留在胸口不流動,導致腎氣乾燥,腎臟不喜歡乾燥,因此咽喉乾燥,口渴難止,最終可能導致死亡;有的患者喝了水後出現喘息或咳嗽,這是因為飲用冷水傷害了肺部;有的患者喝了水後會嘔吐,這是因為胃本來就虛弱,虛寒互相作用,食物進入胃裡無法消化;有的患者喝了水後會拉肚子,這是因為胃像是倉庫管理員,水分過多進入胃裡,濕氣增多形成五種不同類型的腹瀉;有的患者喝了水後腹部疼痛,因為腹部屬於陰性,受到寒氣的侵害,所以產生疼痛;有的患者喝了水後開始劇烈咳嗽,這是因為中焦(脾胃)虛寒,再喝冷水,使得中焦的氣血運行受阻,導致氣逆咳嗽,這種病稱作"䭇"。所有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過量飲用冷水造成的,醫生在面對病患時,必須瞭解這一點,避免誤診誤治。

5. 錢氏陳氏立法用藥同異辨

世之論治痘者,皆曰:錢氏治痘,專用涼瀉,陳氏治痘,專用溫補。遂喜用陳氏之方,不惟不知錢氏立方之意,而陳氏急救之法亦並不知而已矣。姑摘取二公之言,參互考覈而後知二公之治,未嘗不同也。嘗觀錢氏曰:凡瘡疹當乳母慎口,不可令飢及受風寒。陳曰:子母當須慎口,首尾不宜與吃,是同一調養也。

錢曰:瘡疹始出,未有他症,不可下也。陳曰:若無他症,不宜服藥。是同一禁忌也。錢曰:瘡疹屬陽,故春夏為順。陳曰:遇春而生髮,至夏而長成,乃陽氣熏蒸,自然易出易靨。是同一喜好也。錢曰:惡寒不已,身冷出汗,耳骩反熱者,腎氣太旺,脾虛不能制也。陳曰:其瘡癢瘍,寒戰咬牙,是脾胃肌肉虛也,是同一歸重於脾也。

錢曰:惟用溫涼藥治之,是錢亦有用溫補之時矣。陳曰:如六七日,身壯熱不大便,與三味消毒散,微得利即住。是陳亦有用涼瀉之時矣。錢曰:更看時月。陳曰:須分表裡虛實。是二公之法,因時制宜,未必如今人一偏之說也。其不同者,惟於黑陷癢塌。錢則主大戟之寒以下之,陳則主丁桂之熱以補之。

人見其偏寒偏熱之不同,即謂錢專用涼瀉,陳專用溫補,殊不知錢之所下者,乃邪氣在裡,裡實之症也,觀其煩躁,大小便不通是已。陳之所補,乃邪在表,表虛之症也,觀其泄渴手足冷是已。虛則補之,即錢氏之惟用溫涼藥治之法也;實則瀉之,即陳氏所謂與三味消毒散得微利即住法也,各因一症而發其實,未嘗不同也。然錢急於解毒攻邪氣也,陳重於和中補正氣也。

邪氣解則正氣自平,正氣實邪氣未有不去者矣,是又二公之異而同也。二公立法之善,未始不同如此。至用二公之法,乃有效者,有不效者,此不善用法者之過,非製法者之弊也。噫!醫者意也,為上者,不惟其法,惟其意,則二公法外不傳之意,自得於神會之下矣。

白話文:

現在來看看討論治療痘疹的不同觀點。許多人認為,錢氏治療痘疹,主要採用清涼瀉火的方法,而陳氏則專門使用溫暖補益的療法。因此,許多人偏好使用陳氏的處方,但他們往往不明白錢氏配方背後的深意,甚至對陳氏的緊急救治方法也不瞭解。我們摘錄兩位大家的觀點,進行比較分析後,就能發現他們的治療原則實際上並無衝突。

錢氏指出,母親在哺乳期間應注意飲食,避免餓肚子或遭受風寒。陳氏同樣強調,母親和孩子都應控制飲食,尤其是在病初和病末階段。這說明他們對調養身體的看法是一致的。

錢氏提到,痘疹剛出現時,如果沒有其他症狀,不應進行瀉下治療。陳氏也有類似的看法,認為若無其他症狀,不必服用藥物。這顯示他們對於治療禁忌的認識相同。

錢氏認為,痘疹屬於陽性,因此春夏季節較適合恢復。陳氏則表示,痘疹在春季生髮,在夏季成熟,這是由於陽氣蒸騰,有助於痘疹容易發出和結痂。這表明他們對季節影響的評價一致。

錢氏提到,持續畏寒、身體冰冷冒汗,耳垂卻熱的情況,反映腎氣旺盛,脾虛無法制約。陳氏則認為,痘疹發癢且伴有寒顫、咬牙,這是脾胃肌肉虛弱的表現。這說明他們都強調脾臟的重要性。

錢氏認為,應根據病情使用溫涼藥物。這意味著錢氏也會採用溫補的治療方式。陳氏則表示,若患者在六七天內,體溫高且大便不通暢,可以服用三味消毒散,達到輕微通便即可停止。這表明陳氏也會使用清涼瀉火的治療方式。

錢氏建議,要考慮時間和月份的影響。陳氏則強調,必須區分表裡虛實的差異。兩位大家的治療原則都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而非僅依賴片面的理論。他們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處理黑色凹陷和癢感方面。錢氏傾向於使用大戟等寒涼藥物來清除體內邪氣,而陳氏則偏好使用丁香、肉桂等溫熱藥物來補益正氣。

人們常因為兩種治療方式的寒熱偏向不同,誤以為錢氏專用清涼瀉火,陳氏專用溫暖補益。然而,事實上,錢氏所採用的瀉下方法針對的是邪氣在體內的實證,從患者的煩躁不安和大小便不通暢可以觀察到。而陳氏的補益方法適用於邪氣在外表,導致表虛的症狀,如泄瀉、口渴和四肢冰冷。對於虛弱的情況,補益是必要的,這與錢氏使用溫涼藥物的原則相符;對於實證,瀉下是適當的,這與陳氏建議服用三味消毒散以達輕微通便的原則一致。他們各自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實際上並無根本差異。然而,錢氏更注重解毒攻邪,陳氏則側重調和中焦補益正氣。

邪氣解除後,正氣自然恢復平衡;正氣充盈時,邪氣自然消失。這正是錢氏和陳氏看似不同但實際上相通的地方。兩位大家制定的治療原則非常出色,並且在本質上並無矛盾。在實際應用他們的治療方法時,有些人會獲得良好效果,而有些人則可能不會。這通常是因為使用者未能正確應用這些方法,而不是方法本身的缺陷。啊!醫學是一門藝術,作為醫生,不僅要掌握具體的治療方法,更要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這樣,我們就能夠領悟到錢氏和陳氏在治療痘疹方面未公開的精髓,從而在臨牀實踐中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