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六

2. 痘疹症似傷寒辨

傷寒之邪自表入里也,前三日在表,可汗而散,後三日在裡,可下而解。瘡疹之邪,自里達表也。本與傷寒不同。先賢謂其相似者,蓋恐人審候不明,誤作傷寒失於汗下也。不特傷寒相似,內傷發熱亦相似。凡外感之熱,熱在表也;內傷之熱,熱在裡也。瘡疹表裡俱熱也。外感則汗之,得汗熱自平矣;內傷則下之,物去熱亦去矣。

瘡疹不可妄汗下,雖汗下,熱不少減。然三者發熱雖同,症亦自別。外感發熱,面赤,惡風寒,頭疼,身重,腰重,呵欠,頓悶,昏睡,噴嚏,喘咳,驚悸;內傷發熱,面黃紅,惡飲食,腹痛,昏睡,煩躁則手足熱,吐利則手足冷。瘡疹發熱,腮赤,昏睡,呵欠,噴嚏,咳嗽,吐利,身重腰痠,頓悶,煩躁,驚妄,耳涼,骩涼,手足時冷,熱乍進乍退也。如值瘡疹大行之時,不問外感內傷,但發熱不退,皆作瘡疹也。

惟挾外感者,兼發散而治,挾內傷者,兼消導而治,無內外因者,只從瘡疹治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痘疹和傷寒症狀的相似之處及區別,以及它們與內傷發熱的不同。

傷寒的病因是由外至內,前三天在體表,可藉由出汗來散發病氣,後三天則在體內,可用通便的方式來解除。痘疹的病因則相反,是從體內發出到體表。雖然痘疹與傷寒有些類似,但先賢擔心人們不能明確分辨,將痘疹誤認為傷寒,而錯誤地使用出汗或通便的方法治療。

不只是傷寒,內傷導致的發燒也有類似的症狀。外感的發熱,熱在皮膚表面;內傷的發熱,熱在身體內部。痘疹則是全身都熱。對於外感的發熱,出汗後熱度自然會下降;內傷的發熱,通便後熱度也會隨之消失。

然而,對於痘疹,不能輕易地使用出汗或通便的方法,即使使用了這些方法,熱度也不會減輕。雖然這三種情況都會引起發燒,但症狀各有不同。外感的發熱,面色紅潤,怕風怕冷,頭痛,身體沉重,腰痛,打哈欠,情緒低落,昏睡,打噴嚏,喘息咳嗽,心悸;內傷的發熱,面色黃紅,不想吃東西,腹痛,昏睡,煩躁時手腳熱,嘔吐或拉肚子時手腳冷。痘疹的發熱,兩頰紅,昏睡,打哈欠,打噴嚏,咳嗽,嘔吐或拉肚子,身體沉重腰痠,情緒低落,煩躁,驚慌,耳朵涼,腳背涼,手腳偶爾冷,熱度忽高忽低。如果正值痘疹大流行時期,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只要持續發燒,都可以當作痘疹來看。

對於有外感因素的患者,應輔以發汗治療;有內傷因素的患者,應輔以消化治療;沒有內外因素的患者,只需專門針對痘疹進行治療。

3. 痘瘡首尾不可汗下辨

今之治痘者曰:首尾不可汗下。聽者和之曰:痘宜溫補,汗下不可也。此亦喜補惡攻之遺弊。殊不知痘疹之法,莫要於解毒,或攻,或補,務使毒氣得解而已。如其氣血和暢,榮衛流通,表裡無邪,其出則盡,其發則透,其收則時,非但不可汗下,雖溫補亦不可用也。設使外感風寒,約束皮膚,閉塞腠理,瘡出不快,此當汗之,令陰陽和,榮衛通,而瘡易出,毒得解散可也。苟不汗之,則毒無從得出,留伏於內,未免閉門留寇之禍矣。

如大熱不退,煩渴轉增,譫妄昏沉,便溺阻塞,此毒蓄於腸胃之間,與穀氣並,宜急下之,使臟腑疏通,陳莝滌去可也。苟不下之,則藏汙蓄毒,煎熬於中,無養虎遺患之悔乎?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白話文:

現在治療痘瘡的人常說:在初期和後期不可以使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聽者也隨聲附和說:痘瘡應當溫補,發汗和瀉下是不行的。這其實是過度偏好補法、排斥攻法的後遺症。卻不知道治療痘瘡最重要的是解毒,無論是攻法還是補法,目的是讓毒素得以解除。如果患者氣血順暢,營衛調和,表裡無邪,痘瘡能完全長出,發育透徹,按時收斂,那不僅不能用發汗和瀉下的方法,即使溫補也不應使用。

假使患者受風寒影響,皮膚受到束縛,腠理閉塞,痘瘡長出不順利,這時應當用發汗的方法,讓陰陽調和,營衛通暢,痘瘡容易長出,毒素得以消散。如果不發汗,毒素無法排出,殘留在體內,可能會導致「閉門留賊」的災禍。

如果患者高燒不退,煩躁口渴加劇,出現神志不清,大小便不通,這是毒素積聚在腸胃之間,應當迅速使用瀉下的方法,使臟腑通暢,清除體內廢物。如果不這樣做,毒素會在體內煎熬,產生更大的問題。

所以關鍵在於:謹慎地遵循病情的變化,根據病情來選擇對應的治療方法,有症狀的尋找原因,無症狀的也要尋找隱患,病情嚴重的要強力處理,病情虛弱的要小心調理,必須先考慮五行相剋的原則,疏導血氣,使之順暢,達到身體的平衡。這就是治療痘瘡的原則。

4. 痘瘡不可以日期論辨

或曰:痘發於前七日,自現紅點至疱漿也;結於後七日,自疱漿至結痂也。前後以十四日為限,此其大略耳。蓋人稟賦有厚薄之殊,毒氣有淺深之別,時有寒暖,治有工拙也。如壯實之人,瘡本稀疏,能飲食,當和暖,守禁忌,故有八九日而愈者,不待十四日也。虛弱之人,瘡本稠密,飲食俱廢,氣候乖常,調理失度,起發不透,收靨不齊,或延至一月而愈,又不止十四日也。

治痘之工,不可拘於日數,苟拘日數,則出現未定,而先戴漿者有之,不可謂其成膿也;起發未透,而先干陷者有之,不可謂其結靨也。有收太急而凶者,有收遲而吉者,有綿延日久而斃者,是豈日數可限耶?或者取傷寒傳經之日數,謂十二日已過,其邪傳儘自愈,不知傷寒之邪,或在表,汗而已者;或在裡,下而已者;或過經復傳而不解者,亦未可以日期限也。痘瘡之邪,初出一點血,血化成水,水化成膿,膿成毒解而收矣,何必拘以日數也。

然欲知其易發易靨者,莫如以瘡為主。如形緊磊落,色潤紅活,尖圓厚實者,自然易發易靨也;如稠密黏連,平塌灰白,嫩薄淫濕者,難發難靨,更有餘毒也。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故醫莫貴於知要也。

白話文:

有人說:痘瘡在前七天開始發作,從出現紅點到形成膿包;然後在後七天開始恢復,從膿包到結痂。前後加起來大概十四天,這只是一個大概的估計。因為人的體質有強弱之分,毒素的程度也有深淺之別,環境的溫度有冷暖之差,治療的技術也有高下之異。例如,身體壯實的人,痘瘡原本就比較稀疏,飲食正常,加上天氣和暖,遵守醫囑,因此可能八九天就能康復,不一定非得等到十四天。反之,身體虛弱的人,痘瘡原本就較密集,無法正常飲食,天氣異常,調理不得法,導致痘瘡發作不完全,結痂時間也不一致,有的甚至要一個月才能痊癒,遠超過十四天。

對於治療痘瘡,不能單純地被日子限制。如果被日子所束縛,會出現還沒完全長好就開始形成膿包的情況,但這並不能說明它已經發炎了;或者痘瘡還未完全長出,就開始乾燥凹陷,但這也不能說它已經結痂了。有因恢復太快而病情惡化的,也有恢復慢卻逐漸好轉的,還有病情延續很久最終死亡的,這些哪能用日子來限制呢?有人拿傷風感冒的恢復日數來對比,認為十二天過去,病毒應該都已被清除,身體自然就會康復,但是,傷風感冒的病毒可能在皮膚表面,出汗就可以解決;可能在身體內部,通過排泄就可以解決;也可能經過一段時間再次發作,並不能用日期來限制。

痘瘡的毒素,最初只是出現一點血跡,血跡轉化為水分,水分再轉化為膿液,膿液形成,毒素自然就被排除,為什麼要被日子所限制呢?

然而,想要了解痘瘡是否容易發作和結痂,最好的方法是以痘瘡的外觀為主要判斷依據。例如,痘瘡形狀緊實,顏色鮮亮,呈尖圓形且實在,這種情況下,痘瘡自然容易發作和結痂;相反,如果痘瘡密集粘連,扁平塌陷,顏色灰白,皮膚薄嫩且多汗,這種情況下,痘瘡就難以發作和結痂,且可能會有殘留的毒素。古籍中有言:知道關鍵的人,一句話就能概括所有,不知道關鍵的人,永遠無法掌握核心,所以醫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抓住重點。

5. 大人小兒富貴貧賤不同辨

瘡疹之症,自王公以至庶民莫之能免者,天下之人莫有不本於父母,均是人則均是毒矣。有輕有重,有疏有密,何也?蓋失精血者,治合異乎嬰孩,粱膏飫者,療莫同於藜藿。且如小兒變蒸未周之時,臟腑尚脆,氣血尚少,其疾則多胎毒也。至於能食,則有傷食之症矣。大人天癸方動之時,欲火未淫,天真未耗,其疾則多內傷也。

至於相感,則有陰虛之症矣。飯藜藿者,負飢渴勞役之傷;飲膏粱者,發痰火積鬱之病,一旦有瘡疹之症,當相兼而治之也。故治嬰孩則急於解毒,常恐其不勝,而大人則兼氣血之虛以治矣。治貧賤則急於解表,惟恐其難出,而富貴則兼表裡之虛以治矣。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虛不實,守以待之,此治痘之要也。

白話文:

【對於大人和小孩,富人和窮人在面對疾病時的不同處理方式】

皮膚病或出疹的情況,無論是高貴的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的百姓,沒有人能倖免。因為每個人都是從父母那裡遺傳而來,所以大家都可能受到疾病的影響。但為什麼有的人病情輕微,有的人病情嚴重,有的人病症間隔時間長,有的人卻頻繁呢?

這主要是因為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的臟腑還很脆弱,氣血尚未充盈,因此他們的疾病通常是由胎毒引起的。等到孩子開始吃東西,就會出現因過度飲食導致的問題。而成年人在性能力開始活躍的時候,如果慾望過度,真元未被浪費,他們的疾病通常是由內傷引發的。

等到情感因素介入,就會出現陰虛的情況。長期食用粗糧的人,容易受到饑餓、口渴和勞累的傷害;而經常享用美味佳餚的人,則容易引發痰火和鬱悶積聚的問題。一旦發生皮膚病或出疹的情況,應當綜合考慮治療。

因此,治療嬰兒時,應該迅速排毒,因為擔心他們可能無法承受。而在治療成年人時,則需要同時考慮氣血虛弱的問題。治療窮人時,應迅速解表,因為擔心疹子不易冒出。而在治療富人時,則需要同時考慮表裡虛弱的問題。虛弱的就補充,過盛的就排泄,既不虛弱也不過盛的,就耐心等待,這是治療痘疹的重要原則。

6. 升麻葛根湯辨

或因痘瘡一見紅點,便忌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人皆信之,愚獨謂其不然。按本草,升麻解疫毒,又升陽於至陰之下,以助發生之氣。痘乃疫毒,得此解之,令其升發,決無下陷歸腎之症矣;葛根能解熱毒,疏通榮衛之氣,使瘡易起發,無伏無陷;芍藥養陰,陽勝則陰虛,痘本陽毒,真陰受傷,非此不可;甘草能解諸毒,瀉邪火,猶不可缺,是皆痘家切要之藥,宜常用之,豈有發得表虛之理,遂置之弗用也耶?但謂一見紅點,磊落輕疏者,為毒少,不須再服。苟痘稠密,其毒太甚,安可棄之不用耶?!

白話文:

有時候看到出疹子一出現紅點,就避免使用升麻葛根湯,擔心會使得體表更虛弱。大家都相信這種說法,但我認為這並不正確。根據本草記載,升麻能夠解除瘟疫的毒素,並且能將陽氣提升到極度陰虛的狀態之下,來幫助生長髮育的氣息。疹子就是瘟疫的毒素,得到升麻的解毒作用,讓它昇發,絕對不會有向下沉淊,進入腎臟的病症;葛根能解除熱毒,疏通營衛之氣,使得疹子容易生長出來,沒有潛藏和沉淊的情況;芍葯能滋養陰氣,當陽氣過剩時,陰氣就會虛弱,疹子本來就是陽性毒素,真正的陰氣受損,沒有芍葯是不行的;甘草能解除各種毒素,排除邪火,更是不可或缺,這些都是治療疹子非常重要的藥物,應該經常使用,怎麼可能有導致表面虛弱的道理,因此就不再使用呢?但是,如果一出現紅點,且稀疏輕微的,代表毒素較少,就不必再服用。但如果疹子密集,毒素過多,怎麼可以拋棄不使用呢?

7. 瘡疹順逆辨

古者著書,有泛語其概者,有直道其實者,以意逆志,不以詞害意可也。錢氏小方脈之祖,醫中之聖,無出其右者宜,若所著之論,更無可議矣。然亦有未可盡信者,或泛語其要概,或後人補之者也。

如雲:先發膿疱,後發疹子者,順,脾肺相生也:先疹子後斑子者,順,心脾相生也;先發水疱後發疹子者,逆,肝克脾也;先發膿疱後發斑子者,逆,心克肺也:先發膿疱後發水疱多者,順,少者,逆,肝多肺少,木乘金衰也;先水泡後斑子多者,逆,少者,順,子衰母旺則順,水衰火乘則逆也。此皆泛語其概耳。

其曰:凡痘疹只出一般者善,此則直道其實者也。夫四毒之發,各有其時,膿疱最酷,疹次之,水疱又次之。斑為輕,分作四番,其毒則微,一併夾出,其毒則甚矣。如雲春夏為順,秋冬為逆。春膿疱,金剋木也;夏黑陷,水剋火也;秋斑子,火剋金也;冬疹子,土剋水也。

此亦泛語其概耳。其曰黑者,無問何時,十難救其一二,此則直道其實者也。蓋四者之毒,常乘天地不正之令而發,乃疫癘之氣傳染相似,時亦不得主之也。又云:冬月腎旺,又盛寒,病多歸腎變黑,此則後人因秋冬為逆,而杜撰以補之者也。錢氏謂春夏為順,秋冬為逆者,蓋以瘡疹屬陽,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從其氣則順,違其氣則逆,不過欲,人常和暖,而從春夏之比,未常拘定某症,必某時為順也。即如冬月變黑之說,則凡冬月皆屬腎,無分輕重,皆變黑而死。

天地之氣,必不如是之隘,錢氏之意,亦不如是之拘也。但曰冬盛寒,腠理閉塞,氣血凝滯非和暖,瘡難成就可也,何必以變黑歸腎,獨生於冬乎?彼夏盛熱,腠理開張,氣血淖澤,亦有變黑歸腎而死,何不云夏有黑陷乎?設云夏火旺,腎不主事,則夏黑陷為逆之言,又何自而取乎?況黑陷為逆,四時皆然,亦不獨在於夏也。吾固知非錢氏之言。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信哉。

白話文:

古代醫學著作中,有些是概括地描述,有些則直接陳述事實。理解這些內容時,應揣摩作者原意,避免因為字句而誤解本意。錢乙的《小兒藥證直決》被視為醫學經典,他所提出的理論無可爭議。然而,其中有些觀點未必完全可信,可能是概括地描述了重點,或是後人的補充。

例如,如果先出現膿皰再發疹子,這是順序正常的現象,代表脾臟與肺部相互調和;反之,如果先出現疹子再發斑疹,也是順序正常,顯示心臟與脾臟之間的和諧。然而,如果先出現水皰再發疹子,則是逆序,表示肝臟過度影響脾臟;同理,先出現膿皰再發斑疹,則是逆序,心臟對肺部造成不良影響。另外,先出現膿皰再大量出現水皰,是順序正常,但數量少則為逆序,顯示肝臟活動較強而肺部功能較弱;先出現水皰再大量出現斑疹,是逆序,少量出現則為順序,子臟衰弱而母臟旺盛為順序,子臟衰弱且受制於母臟則為逆序。以上都是概括地描述。

他指出,無論是膿皰、疹子或水皰,只要一次只出現一種,就是良好的情況,這是一個具體且明確的描述。四大類毒素的發作各有特定時間,膿皰最嚴重,疹子次之,水皰再次之。斑疹是最輕微的,如果分批出現,毒性會較低,但如果同時大量出現,毒性就會變得非常強烈。他提到春夏為順,秋冬為逆。春天出現膿皰,代表金剋木;夏天出現黑色凹陷,代表水剋火;秋天出現斑疹,代表火剋金;冬天出現疹子,代表土剋水。

以上同樣是概括性的描述。他還提到,無論何時出現黑色,十之八九無法救治,這是一個具體且明確的描述。四大類毒素通常在天氣異常時發作,與瘟疫傳染類似,並不由季節決定。他提到冬天腎臟功能旺盛,加上嚴寒,疾病多轉向腎臟,導致黑色症狀,這可能是後人因為秋冬為逆序的觀點,而補充進去的內容。錢乙認為春夏為順,秋冬為逆,因為瘡疹屬於陽性,春夏為陽性季節,秋冬為陰性季節。順應季節氣候則為順序,違反則為逆序。他的意思是希望人們保持溫暖,以適應春夏的氣候,而不是限定某種病症必須在特定季節才會順序發展。例如冬天出現黑色症狀的說法,並非所有冬天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病情輕重不同,結果也會有所差別。

天地間的氣候變化並不會如此狹隘,錢乙的觀點也不會如此侷限。他只是提到冬天嚴寒,皮膚毛孔閉塞,血液循環不暢,如果不保暖,瘡疹難以痊癒,何必將黑色症狀歸咎於腎臟,認為只有冬天才會發生呢?夏季炎熱,皮膚毛孔開放,血液流動順暢,同樣也可能出現黑色症狀,為什麼不說夏季也會有黑色凹陷呢?如果說夏季火旺,腎臟功能降低,那麼夏季黑色凹陷為逆序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況且黑色凹陷為逆序,四季皆有可能,不僅限於夏季。我敢肯定這不是錢乙的原話。

孟子曾說:“如果全盤相信書籍,倒不如沒有書籍。”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