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痘有怪變

夫痘曰聖瘡者,謂之變化莫測也。若正而順者,自然苗而秀,秀而實,以成造化之功。被邪而逆,則有許多怪變焉。

一曰試痘,初發熱兩三日,面上報出紅點,磊落稀疏,十分可喜也,不起發,也不灌膿,至五六日後都不見了。其人面多青黑,精神困倦,再過兩三日後遍身發熱,其痘一齊湧出,善醫者能保其一二,其實不可治者多矣。

二曰痘母,初發熱四五日後,其痘不出,或肩背上或胸前忽然腫起一塊,小者如杯,大者如盤;又有發熱二三日後,面上遍身,其痘盡出,至起發時,中間有痘瘡三五糊塗,根腳頑硬,但見此症,多不可治。

三曰鬼痘,發熱三日出痘,又三日磊落稀疏,十分可喜,至起發時,痘頂作膿如綠豆色,根腳紅圈戴豔,至六七日後,其瘡自破,個個深孔如錢鏨中心之狀,必不可救。又有一等,起發之時,忽有瘡頂變黑,撫之則痛者,急以法救之,以待傳開,不可活矣。

四曰爛痘,初出之時,十分可喜,至於起發作膿之時,自然潰爛破損,此病甚危。

五曰干痘,出形之後,細密混雜,如疹如疥,皮膚乾燥,瘡頭焦黑,不能起發而死。

六曰空痘,出現時好,起發時好,只到灌膿之時卻不作膿,一片空殼,此症若不死,必發癰毒,大抵不可活者多矣。

七曰生痘,痘瘡之出,即如枝頭之果,以漸成熟。今起發之時,中心平陷,再不滿頂。至於作膿之時,四圍紅紫,尤是生血,不化膿漿,其期已過,不見成熟之色,此症必死。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痘疹的各種異常變化:

一、試痘:在發燒兩三天後,臉上會出現紅色的小點,看起來稀疏但很喜人,然而這些痘疹既不會長大也不會化膿,在五、六天後就消失了。患者面色多青黑,精神疲憊,再過兩三天全身發熱,痘疹突然大量湧現,即使高明的醫生也只能保住一部分,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病是無法治癒的。

二、痘母:發燒四五天後,痘疹未出現,或者肩背或胸口突然腫起一塊,小的像杯子那麼大,大的像盤子那麼大;也有在發燒兩三天後,臉上和全身都出現痘疹,到了發育期,其中的三五個痘疹混在一起,根部堅硬,一旦出現這種症狀,多數情況下無法治癒。

三、鬼痘:發燒三天後痘疹出現,再過三天,痘疹稀疏,看起來很喜人,到了發育期,痘疹頂部的膿包呈現綠豆色,根部周圍有一圈紅色的斑點,到了六七天後,痘疹自行破裂,每個洞都像銅錢一樣深,無法挽救。另一種情況是,發育期痘疹頂部突然變黑,一摸就疼,必須立即治療,否則一旦病情擴散,患者就會死亡。

四、爛痘:痘疹剛出現時很正常,到了發育和化膿期,自然潰爛,這種病情非常危險。

五、幹痘:痘疹出現後,細小密集,像疹子或疥瘡,皮膚乾燥,痘疹頭部焦黑,無法發育,最後導致死亡。

六、空痘:痘疹出現和發育期都很正常,但到了化膿期卻不化膿,只剩下一個空殼,這種情況如果不死,必定會發炎,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存活。

七、生痘:痘疹就像樹上的果實,應逐漸成熟。但在發育期,痘疹中部凹陷,不會長到頂端。到了化膿期,四周紅紫,還是新鮮血液,沒有化為膿液,即使過了發育期,也看不到成熟的顏色,這種情況必定死亡。

2. 虛實

不知虛實者,不可以為工。經曰:無虛虛,無實實。虛實之分,不可不知也。經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瘠,以調其氣之虛實。此以形體別虛實也。又曰: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以飲食別虛實也。又曰: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以血脈別虛實也。又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此以邪正別虛實也。大抵實者,邪氣實也;虛者,正氣虛也。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是也。又云:五實死者,謂邪氣之實也;五虛死者,謂正氣之虛也。瘡痘之症,其人形體肥健,飲食能多,六脈洪實,素無疾病,大便如常,瘡色紅潤者,此表裡正氣俱實也,不須服藥。

若形體羸怯,素多疾病,飲食減少,六脈微弱,吐利頻頻,瘡色淡嫩,若此,表裡正氣俱虛也,陳氏溫補之法可用。如瘡熱太盛,焮腫痛脹,大熱不退,煩渴昏睡,大小便秘,此表裡邪氣俱實也,錢氏涼瀉之法可用;如瘡本稠密,焮發紅活,吐利不食者,此表虛里實也,於補湯中加解毒藥;如瘡色淡白,發不透滿,大小便秘,浩飲大嚼者,此裡實表虛也,於解利中加發散藥。又如瘡痛者,邪氣實也,當活血以開其鬱。

若痛如刀剜,悶亂大叫者,勿治。瘡癢者,正氣虛也,當補氣以燥其濕。如爬搔不定,破爛皮脫者,勿治。灰白者,氣虛也,參耆之功為大;乾燥者,血虛也,歸芎之力宜多。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中病則已,無過其制,此治之權衡也。若本實而反補之,則毒氣彌盛,或為潰爛,或為癰腫,或為目病,或為咽瘡,或為失血,皆補之過也。如本虛而反瀉之,則正氣益虛,或為吐,為利,為厥逆,皆瀉之過也。

經曰:毋致邪,毋失正,絕人長命。其此之謂歟!

白話文:

[虛實]

不瞭解病情的虛實,不能稱作一個好的醫生。古書上說:不要讓虛者更虛,實者更實。虛與實的區分,是必須要了解的。古書又說:必須先評估病人的身體胖瘦,來調整他體內氣的虛實。這是根據身體狀況來判斷虛實。再說,如果吃的多氣就旺盛,吃的少氣就虛弱。這是從飲食狀況來判斷虛實。另外,脈搏強勁表示血氣旺盛,脈搏虛弱表示血氣不足。這是從血液循環來判斷虛實。還有一種說法,邪氣旺盛就是實,正氣衰弱就是虛。

大體來說,實,指的是邪氣的旺盛;虛,指的是正氣的衰弱。古書上說:邪氣聚集的地方,那裡的正氣必定虛弱。邪氣停留不去,就會導致病情加重。再說,五實導致死亡,指的是邪氣的旺盛;五虛導致死亡,指的是正氣的衰弱。對於瘡痘這類病症,如果病人身體健康,能吃能喝,脈象強壯,平時沒有疾病,排便正常,瘡色紅潤,這表示體內外的正氣都很充足,不需要特別服用藥物。

但如果病人身體瘦弱,平時多病,飲食減少,脈象微弱,嘔吐腹瀉頻繁,瘡色淡薄,這表示體內外的正氣都衰弱了,陳氏的溫補療法就可以使用。如果瘡熱太旺盛,腫脹疼痛,高燒不退,口渴昏睡,大小便不通,這表示體內外的邪氣都很旺盛,錢氏的清熱瀉火療法可以使用;如果瘡原本就很密集,但腫脹紅潤,卻嘔吐腹瀉不能進食,這表示外表虛弱,體內邪氣旺盛,可以在補湯中加入解毒藥物;如果瘡色淡白,發不出來,大小便不通,卻能大量飲食,這表示體內邪氣旺盛,外表虛弱,可以在清熱瀉火的藥物中加入發汗藥物。

再說,如果瘡痛,表示邪氣旺盛,應該活血化瘀。但如果痛得像刀割,痛苦不堪,那就無法治療。如果瘡癢,表示正氣衰弱,應該補氣燥濕。但如果癢得不停抓撓,皮膚破損,那就無法治療。如果瘡色灰白,表示氣虛,人參、黃耆的效果最好;如果瘡乾裂,表示血虛,當歸、川芎的效果最好。虛就要補,實就要瀉,病情改善就停止,不要過度治療,這是治療的基本原則。如果本來就實,卻反而補充,會使邪氣更加旺盛,可能會導致潰爛,或者形成膿腫,或者引發眼睛疾病,或者形成咽喉炎症,或者出血,都是因為過度補充的後果。如果本來就虛,卻反而瀉下,會使正氣更加衰弱,可能會導致嘔吐,或者腹瀉,或者四肢冰冷,都是因為過度瀉下的後果。

古書上說:不要引邪入體,不要失去正氣,這樣才能延長壽命。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