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二 (4)
卷之二 (4)
1. 輕重
痘有輕重,輕者不須服藥,但加保護而已;重而未成壞瘡者,可急治之,重而且壞,不可治也。何謂之輕?輕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根窠紅,肥澤充滿,頭面稀少,眼中與喉舌無瘡,能食,大小便如常,此毒之輕也。
重者一齊出,起發收靨如期,能食,其重之可治者;若頭面頸項,胸背喉舌皆瘡,稠密無縫,或灰白色,或青紫陷下,或外白里黑,或外黑裡赤,食谷則噦,飲水則嗆,或自利不止,或大便不通,此重之不可治者也。然有輕變重者,以犯房室,觸穢汙,食生冷,冒風寒,惑於鬼神,誤投湯藥,此人事之失也。有重變輕者,以避風寒,節飲食,忌生冷,遠人物,醫不乖方,此人事之得也。
籲!本輕本重者,諉之於命;變輕變重者,非人所自致歟!
白話文:
【對於痘疹的輕重】
痘疹有輕有重,輕微的不需要服用藥物,只需要加強保護就可以了;如果是嚴重但還未變成潰爛的瘡口,可以及時進行治療,但如果已經嚴重到潰爛,就無法治癒了。那什麼叫輕微呢?輕微的情況是痘疹分三、四次冒出,大小不一致,痘根周圍紅潤且飽滿,頭部和臉上的痘疹較少,眼睛和喉舌部位沒有出現瘡口,食慾正常,大小便也和往常一樣,這就是輕微的痘疹。
嚴重的情況是痘疹一次全部冒出,痘疹的生成、發展、消退都有一定規律,食慾正常,這是嚴重情況中可以治療的一種。如果頭、臉、頸項、胸背、喉舌等處都長滿了瘡口,密集得沒有空隙,或是呈現灰白色,或是青紫色且凹陷下去,或是外白內黑,或是外黑內紅,吃東西會反胃,喝水會嗆著,或是不停拉肚子,或是便祕,這種嚴重情況是無法治療的。然而,有些輕症可能因房事、接觸髒物、食用生冷食物、受風寒、迷信鬼神、誤服藥物等因素,導致病情加重,這是人為失誤。有些重症則可能因避免風寒、控制飲食、忌食生冷、遠離人羣、醫生開對藥方等因素,使得病情轉輕,這是人為得宜。
嘆息啊!原本輕微或嚴重的病情,我們或許可以歸咎於命運;但是病情從輕轉重,或由重轉輕,難道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嗎?
2. 順逆
古人謂:瘡疹春夏為順,秋冬為逆。春三月謂之發陳,萬物以生;夏三月謂之蕃秀,萬物以長,得其時,所以順也;秋三月謂之容平,草木萎落;冬三月謂之閉藏,蟄蟲坯戶,違其時所以逆也。此亦語其生、長、收、藏之理,豈有春夏皆順而吉,秋冬皆逆而凶者乎?如春失養生,夏失養長,則春夏亦逆;秋能養收,冬能養藏,則秋冬亦順也。惟痘出一般,疏密得所,不愆其期,症之順也。
痘出來雜,帶斑帶疹,稠密無縫,常失其期,症之逆也。噫!春夏為順,秋冬為逆,古人之言,豈真拘拘於時令之說耶?蓋春夏發生之令也,秋冬殺伐之令也,痘瘡之出,起發者,得春夏之令,所以為順;陷伏者,得秋冬之令,所以為逆,其斯之謂歟?春膿疱(金剋木),夏黑陷(水剋火),秋斑(火剋金),冬疹(土剋水),為之逆者,此不經之談。
黑陷一症,四時不治,何但在於夏耶?故非其時而有是症者,氣血和平,臟腑充實,莫不皆順。如其時而有是症者,氣血衰弱,臟虛憊者,莫不皆逆。
白話文:
古人認為,皮膚病和出疹在春夏兩季是順應自然的,而在秋冬兩季則是違反自然。春天的三個月被稱為「發陳」,是萬物開始生長的季節;夏天的三個月被稱為「蕃秀」,萬物在這個時候茁壯成長,因為符合了自然的規律,所以說這是順應自然的;秋天的三個月被稱為「容平」,草木開始枯萎凋零;冬天的三個月被稱為「閉藏」,動物開始進入冬眠,如果違反了這些季節的特性,就是違反自然。這是在講述生長收藏的自然道理,並不是說春夏就一定順利吉祥,秋冬就一定違背自然且兇險。比如春天若沒有好好養生,夏天若沒有好好滋長,那麼春夏也會違反自然;秋天如果能夠適當地收斂,冬天如果能夠妥善地儲藏,那麼秋冬也是順應自然的。只有痘子的出現,如果疏密恰當,時間適宜,那就是順應自然的症狀。
痘子如果亂出,同時帶有斑點和疹子,密集到沒有空隙,並且時間不對,那就是違反自然的症狀。唉!春夏順應自然,秋冬違反自然,古人的說法,難道真的只是拘泥於季節的規律嗎?事實上,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萬物衰退的季節,痘子的出現,如果是在春夏生長的季節,那就是順應自然;如果在秋冬衰退的季節,那就是違反自然,這就是所謂的順逆吧?如果春天出現膿皰(金剋木),夏天出現黑色的痘子(水剋火),秋天出現斑點(火剋金),冬天出現疹子(土剋水),這些都是違反自然的,這是毫無根據的說法。
黑色的痘子這種病症,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並非只在夏天才會出現。因此,如果不是在該季節卻出現了這種病症,但只要氣血平和,臟腑健康,那就不算是違反自然。相反的,如果在該季節卻出現了這種病症,且氣血虛弱,臟腑虛弱,那就肯定是違反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