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厥逆

逆者,四肢逆而不溫也。厥者,冷也,又甚於逆。四肢者,諸陽之本,常宜和暖。如指頭微寒者,陽氣衰也。陽氣起於十指之端。足心冷者,陰氣勝也。陰脈集於足下而趣於足心。如瘡焦黑,煩渴頓悶,促而厥逆者,此陽毒內陷,熱氣逆伏,手足為之冷,所謂熱深厥亦深,火極似水者。如瘡本灰白,泄利而厥逆者,此元氣虛憊,陰陽不相順接,而手足為之冷也。

瘡疹之候,頭常欲涼,足常欲溫,故頭溫足冷者不治,厥逆乃瘡家惡症也。

如因熱深而厥者,大便不通,三乙承氣湯(三十)主之。瘡黑者,百祥丸(五十二)、牛李膏主之(五十三)。

如因泄利,氣虛而厥者,陳氏木香散(三十五)、陳氏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但十指頭痛寒者,四君子湯(二十)、理中湯(三十四)並加桂主之。

如瘡始出,手足便冷者,其人先有吐利。四肢者,皆稟氣於胃,脾胃氣弱,不得至經,理中湯(三十四)加桂主之。

2. 寒戰咬牙

戰者,森然若寒,振振然搖動也。咬牙者,上下片牙相磨而鳴也。經曰:諸風振掉,皆屬肝木。寒戰而振振搖動,風之象也。火氣衝物亦然。錢氏曰:肝主風,虛則咬牙多欠。又曰:上竄咬牙,心熱也。然則寒戰咬牙,心肝二臟主之。或以寒戰為氣虛,咬牙為血虛,或以咬牙為齒槁,謂精液不足者,皆不知此意。

痘疹所惡者,寒戰咬牙,或單見一症,或二症並見。若瘡已壞,加之喘促悶亂,死無日矣。

如瘡初出寒戰者,此邪氣將出,外與正爭,故振振搖動,火之象也。瘡出乃定,柴胡桂枝湯主之(八十五)。

如瘡出稠密,焮發腫痛,經脈動搖,時時振動者,不可謂之寒戰,待膿成痛去而解。

有筋惕肉瞤者,經絡之血為瘡所耗,不能榮養肌肉,主時筋脈,故惕惕然而手足自跳,瞤瞤然而膚肉自動也,不可謂之寒戰。但養其氣血,十全大補湯(三十八)主之。

咬牙呵欠者,肝虛也。肝屬木,臨官於寅,寅為相火,火盜木氣,故肝虛之症形焉。陽引而上,陰引而下,則呵而欠也。陽上極而下,陰下極而上,則合而齧也。十全大補湯主之(三十八)。

上竄咬牙者,心熱也。諸瘡皆屬心火。上竄者,火炎上之象也。咬牙者,火氣動搖之象也。導赤散(三十五)加酒炒黃連牛蒡子主之。

如寒戰咬牙並作者,則少陰專主之,觀其痘本密。

如瘡出潰爛,寒戰咬牙者,此手少陰心火也。經曰:熱勝則肉腐。寒戰咬牙,火氣動搖之象也。

如瘡本焦黑,寒戰咬牙者,此足少陰腎水也。腎色黑,為主蟄,封藏之本。乾黑者,真臟色見也。腎氣寒,在變動為慄。寒戰者,腎本病也。腎主骨,牙者骨之餘。寒戰則鼓頷而兩牙相軋咬牙者,腎寒所發也。此二症者,在心熱則清之,在腎寒則溫之。其病已壞,治之何益?

3. 暴啞失聲

痘瘡最要語聲清朗,若有猝失音者,凶兆也。先哲有言曰:瘡已出而聲不變者,形病也;瘡未出而聲變者,氣病也;瘡出而聲不出者,形氣俱病也。其候有三,須要識得。

有心刑肺而失音者。肺屬金主聲,中有二十四空,凡發諸語言者,皆其空中之氣鼓動也。五行金空則鳴,實則啞。瘡疹之火起於心,上熏於肺,肺氣脹郁,故竅塞而無聲也。以導赤散(三十三)合甘桔湯(七)加炒牛蒡子主之。或甘桔湯加炒牛蒡子、天花粉、蘇葉主之。

有心虛而語聲低小不出者。叔和心臟歌云:聲言爽氣清。蓋心主血,痘瘡稠密,其瘡都要貫串得到,血為虧損故也。血去舍空,故聲不揚。以導赤散(三十五)加人參麥門冬石菖蒲主之。

有毒歸腎而失聲者。經曰:足之少陰,上繫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會厭者,音聲之戶也;舌者意志之機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瘡黑陷伏,則毒入腎,邪氣上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出,開闔不利,故猝啞也。

有喉舌潰爛而失聲者。咽喉者,所以司呼吸,納飲食,發音聲,猶管龠也。毒火上熏,咽喉先受,賁門、會厭、舌齶之位,皆瘡所聚。初出之時,失於調治,以致咽喉腫塞,管龠窄狹,舌本強硬,呼吸不能,飲食不入,意志不出矣。此上二症,治之則難。

4. 嗆水吐食

《難經》云:會厭為喉門。胃為賁門。病痘之人,毒火上熏於肺,灼於胃,肺與胃之上口皆有瘡而傷矣。水入則嗆者,賁門傷則水不得入,溢於會厭,會厭掩而不內,故氣逆噴出而嗆也。食入則吐者,賁門傷則門戶隘塞,食物不能直奔於胃,緩則汩汩而下,急則阻而吐出矣。

此其惡候,鮮有生者。其或舌上有瘡爛破,如蜂窠之狀,舌痛強硬,不能為用,延納水穀,亦使水入則嗆,食入則吐,待舌瘡平則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