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夾斑

《活人書》云:傷寒下之太早,熱氣乘虛入胃發斑。下之太遲,熱留胃中發斑,胃爛亦發斑。斑者,乃熱毒郁遏,煎熬陰血,血得熱而不解,浮於肌肉為斑,足陽明胃主之。痘疹初出,皮肉紅腫,片片如錦紋者,此夾斑也,以辛涼之藥解之,其斑漸退。瘡本堅實者,吉;否則皮膚斑爛,瘡易瘙癢,所謂皮嫩易存者是也。

如赤斑成塊,其肉浮腫結硬者,又名丹瘤,其毒最酷。瘡未成就,此先潰爛,工不可治。

瘡出夾斑者,荊防敗毒散主之(七十一),斑退可治。

白話文:

《活人書》中記載:治療傷寒,如果過早使用瀉下藥,熱氣趁虛而入胃,就會導致發斑。如果過遲使用瀉下藥,熱氣留在胃中也會發斑,胃部潰爛也會發斑。發斑的原因是熱毒鬱結,煎熬陰血,血液因熱氣無法散解,浮於肌肉表面,就形成了斑點,而足陽明經絡主宰著胃部。

麻疹初期,皮膚紅腫,出現一片片像錦緞花紋一樣的斑點,稱為夾斑,需要用辛涼的藥物來解毒,斑點就會逐漸消退。麻疹初期,瘡瘍堅實者,預後良好;否則皮膚斑點潰爛,瘡瘍容易瘙癢,這就是所謂的“皮嫩易存”。

如果出現紅色斑塊,肉體浮腫硬結,稱為丹瘤,毒性最強。瘡瘍尚未形成,就先潰爛,則無法治療。

麻疹夾斑,可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斑點消退後即可繼續治療。

2. 痘疔

痘疔者,熱毒蓄積,氣血腐壞而成也。狀有數種,乃疫毒之氣最為惡候,宜謹察之!有肌肉微腫,狀如堆粟,不分顆粒者,此氣滯血凝,毒氣鬱結也;有初出紅點,漸變黑色,其硬如石者,此肌肉已敗,氣血中虛,不能戴毒而出,反致陷伏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漿者,此血隨毒走,氣不為用也;有中心戴漿,四畔干陷焦黑者,此氣附毒出,血不為使也;有頭戴白漿,自破潰爛者,此氣血不充,皮膚敗壞也;有為水泡,溶溶易破者,此火濕並行,氣血不能斂束也;有為血泡,色紫易破者,此血熱妄行,不能自附於氣也;有瘡頭針孔,漿水自出者,此衛氣已敗,其液外脫也。此數症者,於五六日間候之,但見一症,即不可治。

白話文:

痘疔,是由於熱毒積聚,氣血腐敗所致。其症狀有多種,都是疫毒之氣,最為凶險,應小心觀察!

具體症狀如下:

  • 肌肉微腫,狀如堆粟,不分顆粒者: 這是氣血凝滯,毒氣鬱結所致。
  • 初出紅點,漸變黑色,其硬如石者: 這是肌肉已敗壞,氣血虛弱,無法將毒氣排出,反倒陷伏於內。
  • 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漿者: 這是血隨毒氣流動,氣血無力。
  • 中心戴漿,四畔干陷焦黑者: 這是氣附著毒氣外出,血氣無力驅使。
  • 頭戴白漿,自破潰爛者: 這是氣血不足,皮膚敗壞。
  • 為水泡,溶溶易破者: 這是火濕並行,氣血無法收斂。
  • 為血泡,色紫易破者: 這是血熱妄行,無法附著於氣。
  • 瘡頭針孔,漿水自出者: 這是衛氣已敗,體液外流。

以上幾種症狀,只要在五到六天內出現其中任何一種,就難以治癒。

凡痘瘡及發之時,但見乾燥,其痘焦黑者,即內服奪命丹(十七),外用四聖散(七十二)塗之。

如原有瘡疹,或灌瘡未愈,或瘡將靨較,瘢嫩者,至痘出之時,其處痘本攢聚,形色黑潰,急以針刺破之,吮出毒血,外以四聖散(七十二)塗之,內服加味四聖散(六十四),調無價散(七十三),並奪命丹(七十)主之。

如瘡焦黑,渾身皆是者,看大便何如。若大便秘者,內服承氣湯(三十),調無價散(七十三),外用水楊湯浴法(七十五);大便利者,內服十全大補湯(三十八)、陳氏木香散(二十五),調無價散(七十三),合奪命丹(十七),外用水楊湯浴法(七十五)。

白話文:

在出現痘疹或發病時,如果只見到皮膚乾燥且痘疹呈現焦黑色,這時應該內服「奪命丹」(第十七方),並在外使用「四聖散」(第七十二方)來塗抹患處。

如果有原先的疹子,或者傷口尚未痊癒,或者傷口正在癒合、新生皮膚還嫩的時候,等到痘疹出現時,若該部位原本就聚集了痘疹,現狀為黑色潰爛,應當迅速使用針頭刺破,吸出毒血,然後在患處使用「四聖散」(第七十二方)進行塗抹,同時內服「加味四聖散」(第六十四方),調和「無價散」(第七十三方),以及「奪命丹」(第七十方)。

如果痘疹呈現焦黑色,且全身都呈現這種狀態,則需要觀察大便情況。如果大便便祕,則需內服「承氣湯」(第三十方),調和「無價散」(第七十三方),並使用「水楊湯浴法」(第七十五方)進行沐浴;如果大便順暢,則需內服「十全大補湯」(第三十八方)、「陳氏木香散」(第二十五方),調和「無價散」(第七十三方),再與「奪命丹」(第十七方)結合,同時使用「水楊湯浴法」(第七十五方)。

3. 痘癩

痘癩者,熱毒拂鬱,氣血虛弱,肌肉敗壞。經云:熱勝則肉腐者是也。《正理論》曰: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為泄風,久則為大癩。凡氣血充實者,外無虛風,內無強邪,必無是病。惟氣血素虛者,不能榮衛於身,易感天地肅殺之氣。

皮肉之內,虛風居之,兼以痘疹,疫癘惡氣,擊搏燔灼,流散四布,隨空而出,所以瘡本稠密,身無完膚,瘙癢難任,肌肉潰亂而痘爛成矣。急用大補氣血,清熱解毒之法,庶可求全。若得敗面墮鼻,唇崩目盲,肢體傷殘,不至殞命,亦為廢人矣。

凡瘡破成癩者,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苦參丸(七十七)合而服之,外用滅瘢救苦散塗之(七十八)。

白話文:

痘瘡癤子生長的原因,是熱毒鬱結,氣血虛弱,肌肉潰敗。《經》上說:熱氣盛行,肌肉就會腐爛。《正理論》上說:脈象浮且大,浮主風虛,大主氣強,風氣相激,必定生出癮疹,身體就會發癢。發癢叫做出風,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大癩。一般氣血充足的人,外無虛風,內無強邪,必定不會得這種病。只有氣血素來虛弱的人,不能濡養全身,容易感應天地間的肅殺之氣。

皮肉裡面,虛風乘虛而入,再加上痘疹、疫癘的惡氣,交相攻擊灼傷,流散到全身,隨皮膚孔隙排出體外,所以瘡口稠密,身上沒有完好無損的地方,瘙癢難忍,肌肉潰爛,痘子就化膿成瘡了。必須趕緊使用大補氣血,清熱解毒的方法,這樣才能保全性命,否則如果導致臉部潰爛,鼻子塌陷,嘴脣崩裂,眼睛失明,肢體傷殘,即使不死,也成了廢人。

凡是瘡口破裂化膿的,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苦參丸合服,外用滅瘢救苦散塗抹。

4. 癢塌

訣云:虛則癢,實則痛。此大概言之。痘瘡之癢,其候不同。有方出而身癢者,初見紅點,遍身作癢,此邪氣欲出,皮膚閉密,其火遊移往來,故癢也,與傷寒太陽經病身癢者同論。可發之,使皮膚縱緩,腠理開通,邪氣得泄。瘡出而癢,云所謂火鬱則發之者是矣。有將收較而癢者,其膿已成,其瘡將回,邪氣散而正氣復,榮衛和暢,故癢也,與癰癤將痊而癢者同論。不須服藥,但謹護之,勿令撏掐,以致腫灌,所謂美疾者是已。

有起壯泡漿而癢者,當血以化水,水未成膿之時,其毒未化,渾身瘙癢,爬搔不寧,此惡候也,與傷寒陽明經病皮中如蟲行者同論。所謂虛風外搏,邪氣內強,癢而不止,為泄風者是已。此視瘡之乾溼,以風藥佐之,必令癢去,方為佳兆。若癢甚不休,瘡壞皮脫,其毒復陷,謂之癢塌,必不能治矣。

白話文:

要訣說:虛寒的情況下會發癢,有實熱的情況下會疼痛。這是大致的說法。痘瘡發癢,症狀各不相同。有的痘瘡方一出,身體就發癢,起初會見到紅色小點,全身發癢,這是邪氣將出的徵兆,皮膚閉塞,火氣遊走,所以會發癢,與傷寒太陽經病發癢相同。可以用發汗法,讓皮膚鬆弛,腠理通暢,邪氣得以宣洩。痘瘡已經出來還在發癢,這就是所謂火氣鬱積要發散的徵兆。有的痘瘡將要收攏的時候發癢,膿已經形成,痘瘡將要消退,邪氣散去,正氣恢復,氣血通暢,所以會發癢,與癰癤將要痊癒時發癢相同。不需要服藥,只要仔細護理,不要擠壓和抓撓,以免腫脹糜爛,這就是所謂的病情好的徵兆。

有的痘瘡長出水泡漿液而發癢,這是血將化為水的階段,水還沒有化為膿的時候,毒性還沒有化解,全身瘙癢,搔抓不止,這是惡性症狀,與傷寒陽明經病皮膚中有像蟲子爬行的感覺相同。這就是所謂的虛寒風邪影響身體外,邪氣在內部強盛,發癢不止,用泄風藥方治療就能恢復。根據痘瘡的乾濕情況,加入風藥治療,一定讓發癢停止,纔是吉兆。如果發癢嚴重不止,痘瘡破損,皮膚脫落,毒氣又陷進去了,稱為癢塌,就一定無法治癒了。

大抵出形而皮肉紅豔,起發而皮嫩多水者,其後常致塌也。

如初出身癢者,可發之,桂枝葛根湯(五)加制麻黃、牛蒡子主之。

如起發養漿而癢者,通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加防風、牛蒡子主之。

如瘡干而癢者,宜養血潤燥,以四物湯(十九)合消風化毒湯(八十二)、奪命丹(十七)主之,外用茵陳熏法(八十一)。

白話文:

一般來說,剛出生皮膚紅潤鮮豔,頭髮長出來皮膚又嫩又多水,之後往往容易生病。

如果剛出生就皮膚癢,可以讓它發出來,用桂枝葛根湯加上制麻黃、牛蒡子治療。

如果長頭髮時,頭皮分泌油脂並發癢,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防風、牛蒡子治療。

如果皮膚已經乾燥並且發癢,就要滋養血液潤燥,可以用四物湯配合消風化毒湯、奪命丹治療,同時用茵陳熏的方法外敷。

如瘡濕而癢者,宜養氣去濕,以四君子湯(二十)合消風化毒湯(八十二)、奪命丹(十七)主之,外用茵陳熏法(八十一)。

如瘡癢潰爛黏衣,被席難任者,以十全大補湯(三十六)加防風,合奪命丹(十七)主之,外用敗草散(八十)。

如瘡將收而作癢,誤犯破損,不肯幹較者,用白虎散貼敷(七十九)。

白話文:

如果瘡瘍濕潤且發癢,應該滋養氣血、去除濕氣,用四君子湯二十劑,再加上消風化毒湯八十二劑、奪命丹十七劑治療,外用茵陳熏法。

如果瘡瘍發癢、潰爛、黏著衣物,難以忍受,應該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六劑加防風,再加奪命丹十七劑治療,外用敗草散。

如果瘡瘍快要癒合卻開始發癢,不小心破損,久久不癒合,可以用白虎散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