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自汗
自汗者,不因發散而自然汗出也。衛氣者衛護皮膚,肥實腠理,禁固津液,使不得妄泄也。瘡疹之火,由里達表,干於衛氣,皮膚為之緩,腠理為之疏,津液外泄,故自汗也。凡病自汗,不宜遽止之。瘡疹自汗,實為美症,乃陰陽氣和,榮衛通暢,邪氣不留,易出而解也。又心主汗,諸瘡皆屬於心,自汗出者,毒氣外泄也。
雖然熱之甚者,亦為汗解,身腹清涼,此毒散也。若汗出不止,其熱反劇,此邪氣並於陽而陽虛,宜斂汗固表,清熱解毒,使衛氣充實,無癢塌潰爛之患。如瘡已收較,痂皮脫落,自汗者,此氣虛也,宜補陽救陰,使氣無泄。睡中汗出,心有熱也。其汗上至頭,下至頸,不過胸者,乃六陽虛汗也,不須治之;上至頸下至臍者,此胃虛也;手足漐漐者,胃熱也,宜止之;如汗出如油,發潤如洗,喘不休者,此為肺絕之候。
白話文:
自汗
自汗是指身體自然出汗,不是因為發散造成的。衛氣負責保護皮膚,充盈腠理(皮膚上的小孔),固攝津液,防止它隨便流失。
瘡疹的熱氣由內向外發散,影響到衛氣,導致皮膚鬆弛,腠理疏鬆,津液外泄,因此產生自汗。
凡是自汗的疾病,不應該馬上止汗。瘡疹引起的自汗,其實是一種好現象,表示陰陽氣調和,榮衛通暢,邪氣不會停留,容易排出而痊癒。
另外,心主導出汗,各種瘡疹都和心相關,自汗表示毒氣外泄。
熱汗
雖然發熱嚴重的人,也會以出汗的方式解熱,讓身體和腹部感到清涼,這是毒氣散發的表現。
如果出汗不止,熱度反而加劇,表示邪氣侵犯陽氣,造成陽虛,應當斂汗固表,清熱解毒,讓衛氣充足,避免出現瘙癢、潰爛等問題。
氣虛汗
如果瘡疹已經癒合,痂皮脫落,仍然出汗,表示氣虛,應當補陽救陰,防止氣虛。
其他汗症
- 睡中出汗,表示心火旺盛。
- 汗水佈滿頭部,影響到脖子,但是不會超過胸部,屬於六陽虛汗,不需要治療。
- 汗水從脖子流到肚臍,表示胃虛。
- 手腳出汗淋漓,表示胃熱,應當止汗。
- 汗水像油一樣,頭髮變得濕潤如洗,伴有喘不過氣,這是肺絕的徵兆。
如汗大出不止,身壯熱者,當歸六黃湯主之(六十八)。
如瘡收後,汗出不止者,十全大補湯主之(三十八)。若更不止,調敗蒲散(七十)同服,外用溫粉撲法(六十九)。
胃虛自汗者,調元湯(十八)。不止,調敗蒲散同服(七十)。
胃熱,手足自汗多者,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加黃連主之。
白話文:
如果大量出汗不停,而且身體發熱,可以用當歸六黃湯治療。
如果瘡傷癒合後,依然出汗不止,可以用十全大補湯治療。如果還是止不住,就搭配敗蒲散服用,並且用溫粉塗抹患處。
如果脾胃虛弱導致自汗,可以用調元湯治療。如果還是止不住,就搭配敗蒲散服用。
如果胃火旺盛,手腳經常自汗,可以用人參白虎湯加黃連治療。
2. 失血
氣為陽,血為陰,陽主動,陰主靜。人身之血,不可妄動也。經曰: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今瘡疹之火,熏灼於裡,迫血妄行,血亦隨火而動,陽絡傷則血從上焦出,或衄血,或嘔血;陰絡傷則血從下焦出,或溺血,或便血。陰陽俱傷,血上下出也。
諸失血,惟從鼻出者,或有可治之理,其餘皆死症也。亦有痘疹灌爛不能收較,出血不止者,此陽瘡出血,亦不可治。
凡瘡疹衄血,內熱也,玄參地黃湯主之(六十五)。衄血者,佳;一向不止者,勿治。
白話文:
氣屬陽性,血屬陰性,陽性主動,陰性靜止。人體血液不可隨意流動。經書記載:陽絡受傷,血液會外溢,外溢則會鼻出血;陰絡受傷,血液會內溢,內溢則會便血。現在的瘡疹之火,灼燒內里,逼迫血液妄動,血液隨著火氣而流動,陽絡受傷則血液從上焦流出,可能鼻出血或嘔血;陰絡受傷則血液從下焦流出,可能血尿或便血。陰陽皆受傷,則血液會上下流出。
各種失血情況中,只有從鼻孔流出的,可能還有治療的機會,其他情況都是絕症。即使是痘疹潰爛無法收斂,持續出血,這也是陽瘡出血,同樣無法治療。
凡是瘡疹鼻出血,都是內熱所致,玄參地黃湯可以治療。鼻出血的人,情况較好,如果持續不止,則不可治療。
3. 煩躁
煩者,擾擾而煩;躁者,憒躁之躁。合而言之,煩躁皆熱也。析而分之,煩,陽也,熱之輕者;躁,陰也,熱之甚者。《難知集》曰:火入於肺,煩也;火入於腎,躁也。瘡疹煩躁,須宜忌之。若吐利厥逆,腹脹喘促而煩躁者,昏不知人;譫妄狂擾而煩躁者,謂之悶亂。皆不治之證。
如肺熱而煩者,至臥不安,審於何時。若初發熱便煩者,此毒火內郁,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加梔子仁主之。若瘡發見猶煩者,此毒伏於內,未盡出也,消毒飲(十六)、奪命丹(十七)合而服之,若瘡出盡,又皆起發,猶煩者,此內熱也,牛黃清心丸主之(二十八)。
白話文:
煩躁
- 「煩」:心神不安的煩躁
- 「躁」:急躁不安的躁
解析
煩躁都屬於熱邪所致。細分如下:
- 「煩」:屬於陽證,熱邪較輕
- 「躁」:屬於陰證,熱邪較重
《難知集》說:火氣進入肺部,會引起煩躁;火氣進入腎臟,會引起躁動。
生瘡疹時出現煩躁,需要特別注意。如果出現嘔吐、腹瀉、昏厥、腹脹、氣促,同時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稱為「悶亂」。這些情況都屬於不治之症。
例如肺熱引起煩躁,嚴重到無法入睡,要仔細判斷發病時間。如果發熱初期就煩躁,表示毒火內鬱,可以用「人參白虎湯」加「梔子仁」治療。如果瘡口已經出現但仍然煩躁,表示毒邪潛伏在體內尚未完全排出,可以用「消毒飲」和「奪命丹」合用。如果瘡口已經完全排出,但仍然煩躁,表示內部有熱,可以用「牛黃清心丸」治療。
如腎熱而躁者,必曾自利。輕則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甚則陳氏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如揚手擲足,欲去衣被者,此熱甚於表也,羌活湯主之。
如神識昏迷,反復顛倒者,此熱甚於里也。導赤散(三十五)、牛黃清心丸(三十六)合而治之,龍腦膏甚妙。
吐利不食而煩躁者,正氣虛也,陳氏木香散(二十五)主之。
白話文:
如果腎臟有熱,而且感到煩躁不安,一定曾經腹瀉。輕微者可以用陳氏木香散治療,嚴重者可以用陳氏異功散治療。
如果病人不停地揮動手臂、踢動雙腳,想要脫掉衣服和被子,這表示熱氣已經深入到表面。可以用羌活湯治療。
如果病人神志昏迷、胡言亂語,這表示熱氣已經深入到內部。可以用導赤散和牛黃清心丸合用治療,龍腦膏效果最好。
如果病人嘔吐、腹瀉、不願意進食而且煩躁不安,這是正氣虛弱的表現。可以用陳氏木香散治療。
如六七日不大便,腹滿而煩者,內實有燥屎也。輕則用三黃丸(八)微利之,甚則承氣湯(三十)下之。
如晝日煩躁,夜則安靜者,此陽甚於晝,至夜則陽氣退而安靜也。人參白虎湯加梔子仁主之(二十四)。
如晝日安靜,夜則煩躁者,此陽陷入於陰,夜則陰盛,陰陽交爭,故煩躁也。四物湯(十九)加梔子仁主之。
白話文:
如果連續六七天沒有排便,肚子脹滿而且煩躁,就表示體內有乾燥的糞便積存。情況輕微的話,可以用三黃丸稍微通便,嚴重的話就要用承氣湯來瀉下。
如果白天煩躁不安,晚上卻很安靜,這是因為陽氣白天旺盛,晚上陽氣退卻,所以安靜下來。可以用人參白虎湯加梔子仁來治療。
如果白天安靜,晚上卻煩躁不安,這是因為陽氣陷於陰氣之中,晚上陰氣旺盛,陰陽互相爭鬥,所以才煩躁不安。可以用四物湯加梔子仁來治療。
4. 夾疹
疹,一名麻子,君火所為也。或曰:脾為疹。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在人則心火主之。夫心火亢甚則制己所勝,焚灼肺金,肺主皮毛,故疹毒見於皮膚之間,如蚊蚤所咬之狀。瘡痘只出一般者善;若與疹毒並出,謂之夾疹,其候極惡。惟痘本稀疏而夾疹者,庶乎可治。瘡本稠密,與疹並出,彼此相混,瑣碎莫辨,急用辛涼之藥發而解之。
如疹毒漸消,瘡本磊落者,亦可治也。疹痘相併,毒不少減,此危惡之疾,孰能料其生乎?
瘡出夾疹者,荊防敗毒散主之(七十一),疹毒消者可治。如瘡收靨後復出疹者,此餘毒解散之兆,不須治之。
白話文:
疹子,又叫做麻子,是由心火引起的。也有人說是由脾引起的。經書上說:少陰經到達的地方會出現瘡疹,在人體中則是由心火主導的。當心火過於旺盛時,就會克制它所應該克制的,燃燒肺金,而肺主宰皮毛,所以疹毒就會出現在皮膚上,就像蚊子或跳蚤咬的樣子。瘡痘只單獨出現的情況比較好;如果和疹毒一起出現,就叫做夾疹,情況非常惡劣。只有痘瘡原本稀疏,而夾疹的情況,才有可能治療。如果瘡瘡本就很密集,又和疹毒一起出現,互相混雜,密密麻麻分不清楚,就要急用辛涼的藥物來發散和解毒。
如果疹毒逐漸消退,瘡瘡比較稀疏,也可能治療。疹痘同時出現,毒性沒有減少,這是非常危險的疾病,誰能預料到它會不會好呢?
瘡瘡出現夾疹的情況,可以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疹毒消退了,就可以治療。如果瘡瘡結痂後又出現疹子,這是餘毒要散發的徵兆,不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