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

1. 自汗

自汗者,不因發散而自然汗出也。衛氣者衛護皮膚,肥實腠理,禁固津液,使不得妄泄也。瘡疹之火,由里達表,干於衛氣,皮膚為之緩,腠理為之疏,津液外泄,故自汗也。凡病自汗,不宜遽止之。瘡疹自汗,實為美症,乃陰陽氣和,榮衛通暢,邪氣不留,易出而解也。又心主汗,諸瘡皆屬於心,自汗出者,毒氣外泄也。

雖然熱之甚者,亦為汗解,身腹清涼,此毒散也。若汗出不止,其熱反劇,此邪氣並於陽而陽虛,宜斂汗固表,清熱解毒,使衛氣充實,無癢塌潰爛之患。如瘡已收較,痂皮脫落,自汗者,此氣虛也,宜補陽救陰,使氣無泄。睡中汗出,心有熱也。其汗上至頭,下至頸,不過胸者,乃六陽虛汗也,不須治之;上至頸下至臍者,此胃虛也;手足漐漐者,胃熱也,宜止之;如汗出如油,發潤如洗,喘不休者,此為肺絕之候。

如汗大出不止,身壯熱者,當歸六黃湯主之(六十八)。

如瘡收後,汗出不止者,十全大補湯主之(三十八)。若更不止,調敗蒲散(七十)同服,外用溫粉撲法(六十九)。

胃虛自汗者,調元湯(十八)。不止,調敗蒲散同服(七十)。

胃熱,手足自汗多者,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加黃連主之。

白話文:

[自汗]

自汗指的是在沒有進行任何活動或運動的情況下,身體自然地出汗。衛氣負責保護皮膚,使肌膚保持緊緻,防止體內的津液隨意流失。但當身體有瘡疹的火熱從內部影響到表面,幹擾了衛氣的功能,導致皮膚變得鬆弛,毛孔擴大,津液就會外流,形成自汗。

若是生病時出現自汗,不應立即阻止。對於瘡疹患者來說,自汗實際上是一個好的徵兆,表示體內陰陽平衡,氣血運行順暢,邪氣無法逗留,病痛容易消散。此外,心臟主掌汗水,所有瘡疹都與心臟有關,自汗的出現,表示體內的毒素正在向外排泄。

即使是在高燒情況下,汗水也能幫助降溫,讓身體和腹部感到清涼,這代表毒素正在散去。然而,如果汗水不斷流出,且體溫反而升高,這可能表示邪氣與陽氣交纏,造成陽氣虛弱,此時應該收斂汗水,鞏固體表,清熱解毒,讓衛氣充盈,避免皮膚潰爛。

若是瘡疹已經開始恢復,痂皮開始脫落,卻仍持續自汗,這可能是氣虛的表現,應該補充陽氣,滋養陰氣,防止氣力過度消耗。若在睡眠中出汗,可能表示心臟有熱。汗水只流到頭部或頸部,未及胸部,這可能是六陽虛汗,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若汗水流至頸部下方,達到肚臍位置,這可能是胃虛的現象。若手腳大量出汗,則是胃熱的跡象,應採取措施阻止。

如果汗水像油一樣大量流出,頭髮濕透如剛洗完澡,且呼吸困難,這可能是肺部功能衰竭的徵兆。

若汗水大量流出且不停止,同時身體高熱,可以使用當歸六黃湯進行治療。

若瘡疹痊癒後,仍然不斷出汗,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來治療。如果情況仍未改善,可服用調敗蒲散,並外用溫粉撲法。

對於胃虛導致的自汗,可使用調元湯治療。若情況仍未改善,可搭配服用調敗蒲散。

對於胃熱導致手腳大量出汗,可使用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來治療。

2. 失血

氣為陽,血為陰,陽主動,陰主靜。人身之血,不可妄動也。經曰: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今瘡疹之火,熏灼於裡,迫血妄行,血亦隨火而動,陽絡傷則血從上焦出,或衄血,或嘔血;陰絡傷則血從下焦出,或溺血,或便血。陰陽俱傷,血上下出也。

諸失血,惟從鼻出者,或有可治之理,其餘皆死症也。亦有痘疹灌爛不能收較,出血不止者,此陽瘡出血,亦不可治。

凡瘡疹衄血,內熱也,玄參地黃湯主之(六十五)。衄血者,佳;一向不止者,勿治。

白話文:

[失血]

人體內的氣是屬陽性,血液則是陰性,陽性主導活動,陰性主導靜態。我們身體中的血液,是不可以無故被激動的。古籍記載:當陽性的脈絡受到傷害,血液就會外溢,導致鼻血;若陰性脈絡受損,血液會在體內過度積聚,造成大便帶血。現在的皮膚病或疹子所引起的火熱,從內部灼燒身體,迫使血液不正常運行,跟著火熱而動。若是陽性脈絡受傷,血液會從上半身流出,可能表現爲鼻血或嘔血;若陰性脈絡受傷,血液會從下半身排出,可能是尿血或大便帶血。如果陰陽兩種脈絡都受傷,血液就可能從上下半身同時流出。

對於各種失血情況,只有從鼻子流血的情況,或許有治療的可能性,其他的都可能是致命的病症。也有因皮膚病或疹子嚴重到無法控制,一直出血不止,這種情況是因為陽性皮疹出血,也是無法治療的。

所有皮膚病或疹子導致的鼻血,都是因為體內過熱,可以使用玄參地黃湯來調理(方劑編號六十五)。如果只是偶爾出現鼻血,那是好的;但如果一直止不住,那就不用再進行治療了。

3. 煩躁

煩者,擾擾而煩;躁者,憒躁之躁。合而言之,煩躁皆熱也。析而分之,煩,陽也,熱之輕者;躁,陰也,熱之甚者。《難知集》曰:火入於肺,煩也;火入於腎,躁也。瘡疹煩躁,須宜忌之。若吐利厥逆,腹脹喘促而煩躁者,昏不知人;譫妄狂擾而煩躁者,謂之悶亂。皆不治之證。

如肺熱而煩者,至臥不安,審於何時。若初發熱便煩者,此毒火內郁,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加梔子仁主之。若瘡發見猶煩者,此毒伏於內,未盡出也,消毒飲(十六)、奪命丹(十七)合而服之,若瘡出盡,又皆起發,猶煩者,此內熱也,牛黃清心丸主之(二十八)。

如腎熱而躁者,必曾自利。輕則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甚則陳氏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如揚手擲足,欲去衣被者,此熱甚於表也,羌活湯主之。

如神識昏迷,反復顛倒者,此熱甚於里也。導赤散(三十五)、牛黃清心丸(三十六)合而治之,龍腦膏甚妙。

吐利不食而煩躁者,正氣虛也,陳氏木香散(二十五)主之。

如六七日不大便,腹滿而煩者,內實有燥屎也。輕則用三黃丸(八)微利之,甚則承氣湯(三十)下之。

如晝日煩躁,夜則安靜者,此陽甚於晝,至夜則陽氣退而安靜也。人參白虎湯加梔子仁主之(二十四)。

如晝日安靜,夜則煩躁者,此陽陷入於陰,夜則陰盛,陰陽交爭,故煩躁也。四物湯(十九)加梔子仁主之。

白話文:

【煩躁】

煩躁,就是一種心理和身體上的不寧靜狀態。「煩」是心中混亂、焦躁不安;「躁」是身體上的一種急躁、坐立不安。總體來說,煩躁都與體內過高的熱度有關。進一步區分的話,「煩」是屬於陽性反應,是較為輕微的熱;「躁」則是陰性的反應,是較為嚴重的熱度。根據《難知集》的說法,當火熱進入肺部會引起煩躁,進入腎臟則會造成躁動。在治療瘡疹期間,要特別注意避免煩躁的發生。如果出現嘔吐、腹瀉、四肢厥冷、腹部脹滿、呼吸急促且伴有煩躁的症狀,可能會失去意識;若是有譫妄、狂躁的行為並伴隨煩躁,這被稱為精神混亂,這些都是病情危急的徵兆。

例如肺部因熱而產生煩躁,病人會有睡不安穩的情況,需注意其發作時間。如果一開始發燒就感到煩躁,這表示體內毒素積聚,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加上梔子仁來治療。若是在瘡癰已經發出但仍感煩躁,這表示體內的毒素尚未完全排出,可服用消毒飲或奪命丹來清除體內的毒素。若瘡癰已經完全發出,但仍然感到煩躁,這是因為體內仍有熱度,可以使用牛黃清心丸來治療。

再如腎部因熱而產生躁動,病人通常會有腹瀉的症狀。輕微的可以用陳氏木香散來治療,嚴重的話則需用陳氏異功散。

若出現揚手踢腳,想要脫掉衣物的行為,這表示體表的熱度過高,可用羌活湯來治療。

若出現意識模糊,行為反覆無常,這表示體內的熱度過高,可用導赤散及牛黃清心丸來治療,或者使用龍腦膏,效果更佳。

若因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而產生煩躁,這是因為體內的正氣虛弱,可以使用陳氏木香散來治療。

若連續六七天沒有排便,腹部脹滿且感到煩躁,這表示體內可能有乾硬的糞便。輕微的情況下,可使用三黃丸來輕微通便;嚴重的話,則需使用承氣湯來強力通便。

若白天感到煩躁,夜晚卻能平靜,這表示白天的陽氣過盛,到了夜晚陽氣消退,因此能感到平靜。可使用人參白虎湯加上梔子仁來治療。

若白天平靜,夜晚卻感到煩躁,這表示體內的陽氣沉入陰氣之中,夜晚陰氣旺盛,陰陽兩氣互相衝突,因此產生煩躁。可用四物湯加上梔子仁來治療。

4. 夾疹

疹,一名麻子,君火所為也。或曰:脾為疹。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在人則心火主之。夫心火亢甚則制己所勝,焚灼肺金,肺主皮毛,故疹毒見於皮膚之間,如蚊蚤所咬之狀。瘡痘只出一般者善;若與疹毒並出,謂之夾疹,其候極惡。惟痘本稀疏而夾疹者,庶乎可治。瘡本稠密,與疹並出,彼此相混,瑣碎莫辨,急用辛涼之藥發而解之。

如疹毒漸消,瘡本磊落者,亦可治也。疹痘相併,毒不少減,此危惡之疾,孰能料其生乎?

瘡出夾疹者,荊防敗毒散主之(七十一),疹毒消者可治。如瘡收靨後復出疹者,此餘毒解散之兆,不須治之。

白話文:

【夾疹】

疹,又名麻子,是由於體內君火過旺造成的。有人認爲,疹是由脾臟問題引起。古籍記載,少陰之氣過盛時,表現爲瘡疹,對人體而言,主要由心火控制。如果心火過旺,會過度剋制其所勝的肺金,肺主皮毛,所以疹毒就會在皮膚上顯現,就像被蚊蟲叮咬的痕跡一樣。

瘡痘正常出現是好的;但如果和疹毒同時出現,就稱爲夾疹,這種情況非常嚴重。只有當痘原本就稀疏並伴有疹的情況,可能還有治療的希望。如果瘡本身就很密集,再加上疹一起出現,兩者混合在一起,細碎到難以分辨,這時應立即使用辛涼的藥物來發散並解除症狀。

如果疹毒逐漸消退,瘡也明顯好轉,也是可以治療的。但如果是疹痘同時併發,毒性沒有減少,這是極其危險的疾病,誰能預料到病人是否能存活呢?

瘡出現夾疹的情況,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爲主藥治療(方劑編號71),如果疹毒消退,則有治癒的可能。如果瘡癒合後再次出現疹,這是餘毒正在消散的跡象,無需特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