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

1. 自汗

自汗者,不因發散而自然汗出也。衛氣者衛護皮膚,肥實腠理,禁固津液,使不得妄泄也。瘡疹之火,由里達表,干於衛氣,皮膚為之緩,腠理為之疏,津液外泄,故自汗也。凡病自汗,不宜遽止之。瘡疹自汗,實為美症,乃陰陽氣和,榮衛通暢,邪氣不留,易出而解也。又心主汗,諸瘡皆屬於心,自汗出者,毒氣外泄也。

雖然熱之甚者,亦為汗解,身腹清涼,此毒散也。若汗出不止,其熱反劇,此邪氣並於陽而陽虛,宜斂汗固表,清熱解毒,使衛氣充實,無癢塌潰爛之患。如瘡已收較,痂皮脫落,自汗者,此氣虛也,宜補陽救陰,使氣無泄。睡中汗出,心有熱也。其汗上至頭,下至頸,不過胸者,乃六陽虛汗也,不須治之;上至頸下至臍者,此胃虛也;手足漐漐者,胃熱也,宜止之;如汗出如油,發潤如洗,喘不休者,此為肺絕之候。

如汗大出不止,身壯熱者,當歸六黃湯主之(六十八)。

如瘡收後,汗出不止者,十全大補湯主之(三十八)。若更不止,調敗蒲散(七十)同服,外用溫粉撲法(六十九)。

胃虛自汗者,調元湯(十八)。不止,調敗蒲散同服(七十)。

胃熱,手足自汗多者,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加黃連主之。

2. 失血

氣為陽,血為陰,陽主動,陰主靜。人身之血,不可妄動也。經曰: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今瘡疹之火,熏灼於裡,迫血妄行,血亦隨火而動,陽絡傷則血從上焦出,或衄血,或嘔血;陰絡傷則血從下焦出,或溺血,或便血。陰陽俱傷,血上下出也。

諸失血,惟從鼻出者,或有可治之理,其餘皆死症也。亦有痘疹灌爛不能收較,出血不止者,此陽瘡出血,亦不可治。

凡瘡疹衄血,內熱也,玄參地黃湯主之(六十五)。衄血者,佳;一向不止者,勿治。

3. 煩躁

煩者,擾擾而煩;躁者,憒躁之躁。合而言之,煩躁皆熱也。析而分之,煩,陽也,熱之輕者;躁,陰也,熱之甚者。《難知集》曰:火入於肺,煩也;火入於腎,躁也。瘡疹煩躁,須宜忌之。若吐利厥逆,腹脹喘促而煩躁者,昏不知人;譫妄狂擾而煩躁者,謂之悶亂。皆不治之證。

如肺熱而煩者,至臥不安,審於何時。若初發熱便煩者,此毒火內郁,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加梔子仁主之。若瘡發見猶煩者,此毒伏於內,未盡出也,消毒飲(十六)、奪命丹(十七)合而服之,若瘡出盡,又皆起發,猶煩者,此內熱也,牛黃清心丸主之(二十八)。

如腎熱而躁者,必曾自利。輕則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甚則陳氏異功散(二十六)主之。

如揚手擲足,欲去衣被者,此熱甚於表也,羌活湯主之。

如神識昏迷,反復顛倒者,此熱甚於里也。導赤散(三十五)、牛黃清心丸(三十六)合而治之,龍腦膏甚妙。

吐利不食而煩躁者,正氣虛也,陳氏木香散(二十五)主之。

如六七日不大便,腹滿而煩者,內實有燥屎也。輕則用三黃丸(八)微利之,甚則承氣湯(三十)下之。

如晝日煩躁,夜則安靜者,此陽甚於晝,至夜則陽氣退而安靜也。人參白虎湯加梔子仁主之(二十四)。

如晝日安靜,夜則煩躁者,此陽陷入於陰,夜則陰盛,陰陽交爭,故煩躁也。四物湯(十九)加梔子仁主之。

4. 夾疹

疹,一名麻子,君火所為也。或曰:脾為疹。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在人則心火主之。夫心火亢甚則制己所勝,焚灼肺金,肺主皮毛,故疹毒見於皮膚之間,如蚊蚤所咬之狀。瘡痘只出一般者善;若與疹毒並出,謂之夾疹,其候極惡。惟痘本稀疏而夾疹者,庶乎可治。瘡本稠密,與疹並出,彼此相混,瑣碎莫辨,急用辛涼之藥發而解之。

如疹毒漸消,瘡本磊落者,亦可治也。疹痘相併,毒不少減,此危惡之疾,孰能料其生乎?

瘡出夾疹者,荊防敗毒散主之(七十一),疹毒消者可治。如瘡收靨後復出疹者,此餘毒解散之兆,不須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