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一 (12)
卷之一 (12)
1. 痘疹五臟證見論
凡病發於一臟,惟痘疹之症,五臟悉見。蓋兒受父母之氣以成形,屬毛離裡,喘息畢通,肝氣通於筋,心氣通於血脈,脾氣通於肌肉,肺氣通於皮毛,腎氣通於骨髓,至發痘疹之時,內連臟腑,外達百骸,所以五臟悉具也。故發熱之初,呵欠頓悶,肝證也;乍涼乍熱,手足稍冷,多睡,脾證也;面燥,腮赤,咳嗽嚏噴,肺證也;驚悸,心證也;骩涼、耳涼,腎之平證也。於其證之多寡,可以知其臟之主病矣。
自是之後,初出一點血,心也,諸瘡屬心,其毒斬關而出,血先受之也。血化為水,肝也,肝主泣,水疱者,淚出如水也。水化為膿,肺也,肺主涕,膿疱者,似涕稠濁也。膿成毒解而結痂者,脾也,脾屬土,萬物功成於土,痂皮微黃者,土之色也。其所以收斂閉藏者,肺與腎也。
肺主收斂,腎主閉藏也。如初出一點血,隱伏皮下,不成顆粒者,毒伏於心,其死至速。出如水珠,皮肉染丹者,毒伏於肝,必加癢塌而死,出如灰白,皮枯不潤者,毒伏於肺,必喘呼悶亂而死。出於皮下,肉先浮腫者,毒伏於脾,必至灌爛,嘔瀉不食而死。出多血疱,黑陷者,毒伏於腎,必血妄行而暴死矣。
如初出成顆,漸乾黑者,玄府閉塞,毒無從出,其血先干,轉添悶亂而死者,心之病也。血化為水,浮囊嫩薄者,肌肉已敗,必至癢塌,肝之病也。脾主肌肉,肝木克之,脾敗者,死。皮破復灌,飲食能進,此脾土尚強,肝木不能犯之也。水化為膿,膿未及成,忽然收較,痂皮焦黑,肺之病也。
未至而至,是謂太過,反兼火化也。若於空中再出一番,此腎不受邪,復還於肺,從下上者,順也。以痘疹言之,裹束於外者,脾也,脾虛則易破;充拓於裡者,氣也,肺主氣,肺虛則不起發;榮於根腳者,血也,肝主血,肝虛則色不榮;痘中之水,腎也,腎虛則乾枯,黑陷,癢痛者,心也,心主火,實則痛,虛則癢。
以痘之色言之,紅活者,心也,惡其嬌豔;中黑者,腎也,惡其焦陷;漿白者,肺也,惡其灰褐;蒼蠟者,肝也,惡其青干;淡黃者,脾也,惡其肉爛。臨病之工,審察五臟以施方,治無不效矣。
白話文:
無論何種疾病,痘疹是唯一能顯現出五臟病症的病狀。因為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生命之氣,形成了他們的身體,讓呼吸、活動、血液、肌肉、皮毛和骨髓等各方面都能運作。當痘疹爆發時,內接臟腑,外連全身,因此五臟的狀況都能在痘疹上看出來。例如,開始發熱時,常打哈欠、心情鬱悶,這是肝的問題;忽冷忽熱,手腳冰冷,嗜睡,這是脾的問題;臉部乾燥,兩頰泛紅,咳嗽噴嚏,這是肺的問題;感到驚慌害怕,這是心的問題;腳底和耳朵冰冷,這是腎的正常反應。從這些症狀的多少,我們可以瞭解哪個臟器出了問題。
痘疹剛開始時,出現的一點血,是心的問題,因為所有的創傷都和心有關,痘疹的毒素會突破防線出來,首先影響到的就是血液。血液變為水泡,是肝的問題,因為肝主管淚腺,水泡就像眼淚一樣。水泡變為膿包,是肺的問題,因為肺主管鼻涕,膿包就像稠厚的鼻涕。膿包形成,毒素被吸收,結痂,這是脾的問題,因為脾主管土地,萬物在土中成長,結痂的皮膚呈淡淡的黃色,像土的顏色。痘疹的收斂和隱藏,由肺和腎負責。
如果痘疹剛開始就只是一點血,埋在皮膚下面,沒有變成顆粒,這是心臟中毒,死亡會很快到來。如果痘疹看起來像水珠,皮膚呈現鮮紅,這是肝中毒,必定會癢且塌陷,然後死亡。如果痘疹看起來是灰色或白色,皮膚乾燥,這是肺中毒,必定會呼吸困難,然後死亡。如果痘疹在皮膚下面,肉先浮腫,這是脾中毒,必定會潰爛,嘔吐,拉肚子,然後死亡。如果痘疹多是血泡,黑色凹陷,這是腎中毒,必定會血崩,然後突然死亡。
如果痘疹剛開始就形成顆粒,但逐漸變黑,這是毛孔堵塞,毒素無法排出,血液先乾涸,轉而導致悶亂,然後死亡,這是心的問題。如果痘疹變為水泡,但水泡壁很薄,這是肌肉已經壞死,必定會癢且塌陷,這是肝的問題。脾主管肌肉,肝的問題會影響脾,脾如果衰弱,就會死亡。但如果痘疹破裂後又重新長出,而且病人還能進食,這表示脾的功能還好,肝的問題不會影響到脾。如果痘疹從水泡變為膿包,但在膿包尚未形成之前就突然縮小,結痂的皮膚焦黑,這是肺的問題。
痘疹的顏色也能反映五臟的狀況。紅色且有活力,這是心的問題,但要小心過度紅艷。黑色在中間,這是腎的問題,要小心它焦黑凹陷。漿液是白色的,這是肺的問題,要小心它灰白。暗黃色,這是肝的問題,要小心它青色且乾燥。淡黃色,這是脾的問題,要小心肉爛。醫生在診治病人時,應仔細觀察五臟的狀況,對症下藥,治療效果一定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