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二

2. 氣運

瘡疹之候,或間數年而發,或發則連年不已,何也?經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蓋司天者,主行天之令,上之位也;歲運者,主天地之間,人物化生之氣,中之位也;在泉者,主地之化,行乎地中,下之位也。一歲之中,有此上、中、下三氣,各行化令,氣偶符會而同者,則通其化,其中於人則病矣。所以瘡疹必待其年而發也。

六十年中,天符十二年:戊子、戊午、己丑、己未、戊寅、戊申、乙卯、乙酉、丙辰、丙戍、丁巳、丁亥。其中有四年為太乙天符:戊午、己丑、己未、乙酉。謂之天符者,司天與運同也。太乙天符者,司天與運及辰之同也。歲會八年:丙子、己丑、丁卯、甲辰、甲戍、戊午、己未、乙酉。

謂之歲會者,運與支同也,同天符六年:甲辰、甲戍、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同歲會者六年: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丑、辛未。謂之同者,謂歲運與在泉合其氣化,陽年曰同天符,陰年曰同歲會也。五者雜而言之,共三十六年,合而言之,止有二十六年。經曰:天符為執法,歲運為行令。

太乙天符為貴人。邪之中人,則執法者,其病速而危,行令者,其病徐而持,貴人者其病暴而死也。又子午之歲,少陰君火主之,寅申之歲,少陽相火主之。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少陽所至為嚏、嘔、瘡瘍、惡病暴死。凡此數年,剛柔失守,升降窒抑,舊者不退,新者不遷,則連年發而不已也。

白話文:

關於「氣運」這部分,內容大致如下:

皮膚上的瘡疹,有的時候每隔幾年才會爆發一次,有的時候一旦爆發就會連年不斷,這是為什麼呢?古籍中有言:如果不知道每年的特點,不知道氣運的盛衰,以及虛實的來源,就不能稱為一個好的醫生。主宰天象的,是負責執行天命的,處於高位;歲運,則是主管天地之間,萬物生長的氣息,位於中位;在泉,則是主管地面的變化,在地下運行,居於低位。一年當中,有這上、中、下三種氣運,各自執行其職責,當氣運相遇且相符時,就會共同產生效應,一旦影響到人體,就會導致疾病。因此,瘡疹的爆發,往往與特定的年份有關。

在六十年的週期中,有十二年被稱為天符年:戊子、戊午、己丑、己未、戊寅、戊申、乙卯、乙酉、丙辰、丙戍、丁巳、丁亥。其中,有四年被稱為太乙天符年:戊午、己丑、己未、乙酉。之所以稱為天符,是指司天與運氣相合;太乙天符,則是指司天、運氣和辰位都相同。而歲會年共有八年:丙子、己丑、丁卯、甲辰、甲戍、戊午、己未、乙酉。

所謂的歲會,是指運氣與地支相同。與天符相同的有六年:甲辰、甲戍、庚子、庚午、壬寅、壬申。與歲會相同的也有六年: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丑、辛未。所謂的「同」,是指歲運與在泉的氣運相互配合,陽年叫做同天符,陰年叫做同歲會。以上五種情況混合來說,共有三十六年;但若單獨來看,只有二十六年。古籍中有言:天符是法律的執行者,歲運是命令的執行者。

太乙天符則像貴人。當邪氣侵入人體,如果遇到的是天符,那麼病情會迅速且危險;如果遇到的是歲運,病情則會緩慢且持久;如果是太乙天符,病情則可能突然爆發,甚至致死。另外,在子午年,少陰君火主導;在寅申年,少陽相火主導。古籍中說:少陰君火主導時,容易出現瘍疹;少陽相火主導時,則易出現打噴嚏、嘔吐、皮膚病、急病和猝死。在這些年份中,陰陽失調,升降受阻,舊的病狀無法消散,新的病狀又接踵而來,於是就形成了連年不斷的病狀。

3. 疫癘

瘡疹雖胎毒,必待時令不正之氣相傳染而發。蓋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四時正氣之序。若春應暖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清,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為不正之令也。夫人感之,或為寒熱,或為瘧痢,或為喉痹,或為腫,或為斑疹,謂之天行正病。

又云:疫癘是以一歲之中彼此傳染,大小相似。又若冬溫,陽氣暴泄,至於來歲必發瘡疹,何也?蓋小雪以後為終之氣,太陽寒水主之,水德不彰,使厥陰少陰木火之氣反來乘之,陽氣早發,奉生者少,故來春,民多病也。況瘡疹之毒,藏於至陰之下,發於太陽之經,當其時而動其氣,毒乃發矣。

此冬溫之後,必發瘡疹也。凡此不正之氣,發之泄之,解之平之,勿犯歲氣,是謂良工。故治疫癘者,以解毒為急。

白話文:

【關於疫情】

疹子雖然源自母體遺留的胎毒,但必須在季節氣候異常,受到不正常的氣候影響下才會爆發。一般來說,春天氣溫適中,夏天酷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這都是四季正常更替的氣候。但如果春天應該溫暖卻反常地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常地涼爽,秋天應該涼爽卻反常地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常地溫暖,這種在不該出現的季節卻出現了不正常的氣候,就是所謂的不正之氣。人一旦受到這種不正之氣的影響,可能會發燒,可能患瘧疾、痢疾,可能喉嚨痛,可能浮腫,也可能出現斑疹,我們稱之為因天氣變化導致的疾病。

另外,疫情之所以會在一年內彼此傳染,不分老少都類似地發病,如果冬天過於溫暖,導致人體的陽氣提前釋放,到了隔年必定會爆發疹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小雪後是季節的終結期,本該由太陽寒水主導,然而水的特性未能充分表現,反而讓厥陰少陰的木火之氣占上風,導致人體的陽氣提早發動,無法充分滋養身體,因此來年的春天,人們就會多病。況且,疹子的毒素藏在極深的體內,通過太陽經絡爆發,當季節到來,氣候異常,毒素就會被觸發。

所以,冬天過於溫暖後,必定會爆發疹子。對於這種不正常的氣候,我們應該找出其原因,釋放壓力,解決問題,保持身體的平衡,避免違背季節的規律,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好的醫生。因此,治療疫情的關鍵,在於解毒。

4. 部位

諸瘡皆屬心火,心之華在面,瘡病之候,但以面之部各位占之,思過半矣。且痘疹陽毒,諸陽皆聚於面,吉凶善惡,尤易見也。額屬心火,如印堂以上,髮際以下,橫兩日月角位,先見紅點,先作漿,先結靨者,此惡候也。蓋心為君主,毒發於心,故先見於其位,君危則十二官皆危,其死速矣。

左臉屬肝木,右臉屬肺金,如兩臉先見紅點磊落者,吉;如相聚作塊,其肉硬腫者,死。蓋肝藏魂,肺藏魄,生意既絕,魂魄將離,故不治也。頰屬腎,承漿橫抵兩頰先見紅點,先發先靨者,吉。此位雖屬腎,然三陽三陰之脈皆聚於此,陰陽和,故可治也。鼻屬脾土,若準頭先出先靨者,凶。

蓋脾屬土,四臟稟命於脾,毒發於脾土,敗則四臟相隨而敗,故綿延日久後斃也。腎之竅在耳,又云心開竅於耳,心腎皆少陰君火也。又少陽相火之脈,行耳之前後,凡在耳輪先現紅點者凶。蓋君相二火用事,燔灼之勢難以撲滅也。惟口唇四圍,先出先起先靨者,大吉。蓋陽明之脈,挾口環唇,胃與大腸主之,無物不受故也。

白話文:

[部位]

所有的瘡病都與心火有關,心臟的外在表現是在臉部,要判斷瘡病的情況,只需觀察臉部各部位的變化,就能瞭解大半。尤其是像痘疹這類的陽性疾病,所有陽氣都會聚集在臉上,是吉是兇、病情好壞,特別容易從臉上看出。額頭屬於心火的位置,如果在兩眉之間(印堂)到髮際之間,以及兩眉上方的日月角位置,先出現紅點,先形成膿皰,先結痂,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因爲心是主宰全身的器官,如果毒素從心發出,會先在這個部位顯現出來,一旦心臟出現問題,其他十二個器官也會跟着有危險,死亡就會很快來臨。

左邊的臉頰屬肝木,右邊的臉頰屬肺金,如果兩邊臉頰先出現散佈的紅點,是好的跡象;如果紅點聚在一起形成塊狀,皮膚變得堅硬腫脹,這表示病重。因爲肝臟藏魂,肺臟藏魄,當生命力已經消失,魂魄也將離體,所以無法治癒。兩頰屬於腎,如果下巴橫至兩頰的地方先出現紅點,先發作先結痂,這是好的跡象。雖然這個部位屬於腎,但是三陽脈和三陰脈都在這裏匯聚,陰陽調和,所以可以治療。

鼻子屬於脾土,如果鼻尖先出現症狀並先結痂,這是凶兆。因爲脾臟屬土,其他四個臟器的生命都由脾臟供應,如果毒素從脾臟發出,脾臟功能一旦衰退,其他四個臟器也會隨之衰退,所以病情會持續很長時間後才致命。腎的開竅在耳朵,又說心的開竅也在耳朵,心和腎都是屬於少陰君火。另外,少陽相火的經脈,運行在耳朵的前後,如果在耳朵邊緣先出現紅點,這是凶兆。因爲君火和相火同時作用,難以撲滅燃燒的趨勢。只有在口脣四周,如果先出現症狀,先發作,先結痂,這是大吉的跡象。因爲陽明脈絡,環繞口脣,由胃和大腸主管,能接受一切物質,所以可以治癒。

5. 脈候

痘疹有形之證,無所用診,又歲氣主之,似不必診。經曰: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是則不可不診也。先哲有言曰:瘡痘脈靜身涼者生,脈躁身熱者死。可見瘡疹亦用診矣。故小兒七歲以上,四至為平脈;七歲以下,六至為平脈。或云八至者,非也。大抵小兒之脈,多帶緊數,《玉函經》云:自然緊數甚分明,都緣未散精華氣。

又瘡毒之脈,多浮大而數。《傷寒論》云: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又云: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脈六至為數,如過於本脈為太數,邪氣實也;不及本脈為遲,遲則正氣虛也。診脈之法浮以候表,沉以候里,浮而數,表熱也,浮而遲,陽氣衰也,沉而緊,裡熱也,沉而細,元氣脫也。痘疹之陽脈,浮沉宜帶洪實,弱而無力,為陽病見陰脈。

仲景曰:陽病見陰脈者,死。凡診得浮而無根,瞥瞥如羹上之肥,數而急疾,連來如雀之啄,細而欲散,榮榮如蛛之絲,遲而欲絕,滴滴如屋之漏,沉而時見,如魚之躍,皆死脈也。

白話文:

[脈候]

對於痘疹這類外顯病症,似乎沒有必要進行脈診,因為它們主要受到年齡和體質影響,看似無需透過脈診來判斷。然而古籍有記載:脈象的微妙變化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不能忽視,要掌握其規律,應從探討陰陽開始。由此可見,脈診對於診斷痘疹仍是必要的。

前輩學者曾說:若患痘疹,脈象平穩、體溫正常的人,病情較樂觀;反之,脈象混亂、體溫高燒的人,情況則危急。這說明瞭痘疹的診斷,脈診是重要的。因此,對於七歲以上的孩子,每分鐘脈搏跳動四次為正常;七歲以下的兒童,每分鐘脈搏跳動六次為正常。有些人認為八次纔是正常的,這是錯誤的。總體而言,孩子的脈象多呈現緊繃且頻率較快的特徵,根據《玉函經》記載,這種緊繃且頻率較快的脈象,是因為孩子尚未完全成熟,精華氣血仍在發育中的緣故。

此外,患有皮膚病毒的患者,脈象多浮大且頻率較快。《傷寒論》提到:脈象浮起表示風虛,脈象大表示氣盛,風氣交錯作用下,易形成癢疹。同時也提到:脈象頻率異常,會導致惡性瘡癤。脈象每分鐘跳動六次為頻率加快,如果比原本的脈象更頻繁,代表邪氣侵襲;如果比原本的脈象慢,代表正氣不足。脈診的原則是:浮起的脈象代表表症,下沉的脈象代表裡症,脈象浮起且頻率加快,代表表層有熱;脈象浮起且緩慢,代表陽氣衰弱;脈象下沉且緊繃,代表內裡有熱;脈象下沉且細微,代表元氣流失。對於痘疹這類陽性病症,脈象應呈現浮起、下沉、寬廣且實的特性,如果脈象軟弱無力,則是陽性病症出現陰性脈象的徵兆。

張仲景指出:陽性病症出現陰性脈象,代表病情危急。一般來說,如果脈象浮起但無根基,就像湯面上的油花,頻率加快且急促,像麻雀啄食般連續不斷,脈象細微且散漫,像蜘蛛絲一樣柔弱,脈象緩慢且瀕臨斷絕,像屋頂滴水般斷斷續續,脈象下沉但偶爾浮現,像魚兒跳出水面,這些都是死亡脈象的表現。

6. 氣血

人之一身,本乎榮衛。衛者,陽氣,所以開闔橐龠,運動樞機者也。榮者,陰血,所以充溢臟腑,灌溉肢體者也。故氣虛則神氣息,血虛則化源絕,二者不可偏勝也。痘疹之毒,本於五臟之液,各隨經絡部位,直犯榮衛而出,氣血從之。觀其裹束堅厚,窠囊充長者,氣之足也。

根牙紅活,形色潤澤者,血之足也。氣血既足,則痘易發易靨,不須施治,以蹈實實之戒。如平陷嫩薄者,氣之病也,乾枯紫黑者,血之病者,責而治之,不可因循,以貽後悔。然脾胃者,氣血之父也,心腎者,氣血之母也,肝肺者,氣血之舍也。脾納水穀,其悍氣注於腎而為氣,腎舍於肺而為衛,以溫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開闔也。衛氣虛則瘡不起發,其毒乘氣之虛而入於肺,肺受之則為陷伏而歸於腎矣。

脾納水穀,其精氣注於心而為血,心舍於肝而為榮,以走九竅,注六經,朝百脈也。榮血虛則瘡不光澤,其毒乘血之虛而入於肝,肝受之,則為癢痛而歸於心矣。凡治此者,氣病治氣,血病治血,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從之,仍以脾胃為主,不可犯之也。

白話文:

一個人的身體,主要依賴的是營氣和衛氣。衛氣是陽氣,它負責調節身體的開合,並運作身體的機能。營氣是陰血,它用來滋養臟腑,並滋潤四肢。因此,如果氣不足,則精神會疲憊,血不足,則生長的源泉就會斷絕,這兩者不能偏廢。

痘疹的毒素,源自五臟的液體,各自跟隨經絡的位置,直接侵犯到營氣和衛氣而外現,氣血也跟著流動。觀察那些包裹緊密且厚實,胞囊充盈且長大的,這是氣充足的情況。

根部顏色鮮紅且有活力,形狀色彩豐滿有光澤的,這是血充足的情況。氣血充足,則痘疹容易發出,也容易痊癒,不需要特別治療,以免造成過度治療的風險。如出現平塌、脆弱且單薄的,這是氣的問題,乾燥、枯萎且顏色紫黑的,這是血的問題,應針對問題進行治療,不能拖延,以免後悔。

然而,脾胃是氣血的父親,心腎是氣血的母親,肝肺是氣血的住所。脾胃吸收食物,其中的強烈氣體進入腎臟成為氣,腎臟儲存後進入肺臟成為衛氣,以溫暖肌肉,滋潤皮毛,使肌膚細膩,控制開合。如果衛氣不足,則傷口不易恢復,毒素會趁氣虛時進入肺臟,肺臟受到影響,則會陷入困境,回歸到腎臟。

脾胃吸收食物,其中的精華氣體進入心臟成為血,心臟儲存後進入肝臟成為營氣,以運行到全身的孔竅,注入六經,滋養百脈。如果營血不足,則傷口不會有光澤,毒素會趁血虛時進入肝臟,肝臟受到影響,則會引起癢痛,回歸到心臟。對於這些情況,氣的問題就治療氣,血的問題就治療血,冷的就加溫,熱的就降溫,虛的就補充,實的就順應,但還是要以脾胃為主,不能違背這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