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瘡疹惟腎無候論
錢氏曰:痘疹始出之時,五臟證見,惟腎無候,但見平證耳,骩(尾觚骨也)涼、耳涼是也。骩、耳俱屬於腎,其居北有主冷也,後人不知腎獨無候之理,遽謂腎在府下,不受穢毒,所以無候,欲專補脾土以制腎水,又欲虛其腎,以免黑陷之變。《內經》曰: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五氣不可以偏勝,苟失其平,則為災孽。今瘡毒之火,起於三焦,煎熬臟腑,燔灼皮肉,非腎水有以制之,則慓悍之勢,莫之能御。惟腎無候者,所以存生生之源,見陰陽造化之妙也。又腎在下而主骨,腎獨無侯者,此瘡疹之毒升浮發散而出於外,不然,則反陷伏入於內矣。
觀其但見平者,乃耳骩如常,不似渾身之熱,非謂真冷也。蓋腎主骨,骩者骨之本也,腎通竅於耳,故骩涼耳涼,為腎不病,若反熱,則火炎水涸,真陰敗絕,而死不旋踵矣。或欲用四君子湯,專補脾土以制腎水者,殊不知白朮之燥,腎之所惡,茯苓淡滲腎中津液,腎本無侯,而又伐之,所謂誅罰無罪也,或見錢氏用百祥丸,以下腎之實者,又欲虛其腎,以防黑陷之變,不知百祥丸正謂黑陷,為毒氣入腎,故以百祥丸下。若不煩躁,大小便秘,安可下之乎。
謂之實者,邪氣實也,苟無黑陷而下之,寧不反虛其里,自取陷伏之變乎?或云:以瀉膀胱,非瀉腎也,此文飾之詞,不足信也。然則保脾土以制腎水者非歟?曰:察其虛實,如果內虛泄瀉,則補脾土,使裡氣實,瘡疹不至於陷伏;若內實,則補脾之說,正犯實實之戒。但云補脾土使毒不陷伏而歸於腎,則可;謂補脾土以制腎水,則不可。
白話文:
錢氏表示:在痘疹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五臟的病症都能看出來,唯獨腎臟似乎沒有顯現任何徵兆,僅呈現一般狀態,這可以從尾觚骨及耳朵保持清涼看出。尾觚骨和耳朵都屬於腎臟的範疇,它們位在身體的北側,具有主管寒冷的功能。後世的人不瞭解為何腎臟獨獨沒有明顯徵兆的道理,便以為腎臟位於腹腔底部,不易受到髒污與毒素的影響,因此看不出症狀,他們想要專門補充脾臟的土性能量來控制腎臟的水性能量,甚至想讓腎臟虛弱,避免痘疹顏色轉黑且陷入肌膚深層的變化。《內經》提到:心火之下,由陰精承受。
五種氣候不能過度偏向其中一種,一旦失去平衡,就會產生災害。如今,瘡毒的火熱,起源於三焦,煎熬著內臟,燒灼皮膚與肌肉,若非腎臟的水性能量能夠制衡,那猛烈的火勢將無法被抑制。之所以腎臟看起來沒有顯現症狀,正是為了保存生命的根源,展現陰陽造化的奧妙。再者,腎臟位於下方且主宰骨骼,腎臟之所以看似無症狀,是因為瘡疹的毒素會上升飄散並發散至體表,否則,毒素反而會沉入體內,造成更大的傷害。
觀察到的平靜狀態,指的是耳朵和尾觚骨如同往常一樣清涼,並非真的冰冷。腎臟主宰骨骼,而尾觚骨是骨骼的根本,腎臟的通道連接耳朵,因此,尾觚骨與耳朵的清涼,代表腎臟並未受損,反之,如果這些部位發熱,那就表示火氣旺盛導致水分枯竭,真陰衰竭,死亡隨即降臨。有人建議使用四君子湯,專門補充脾臟的土性能量以控制腎臟的水性能量,然而,他們卻忽略了白朮的燥熱性質,這是腎臟所討厭的,而茯苓則會淡滲腎臟中的津液,腎臟本來就沒有顯現症狀,卻還要加以削弱,這就是所謂的無辜受罰。有人看到錢氏使用百祥丸,來治療腎臟實證的情況,便也想讓腎臟虛弱,預防痘疹顏色轉黑且陷入肌膚深層的變化,但他們不知道,百祥丸正是用來應對黑陷情況,因為那代表毒素已經侵入腎臟,所以才使用百祥丸進行排毒。如果患者並無煩躁感,大小便也正常,怎能輕易使用下法呢?
所謂的「實」,是指邪氣過盛,若在沒有黑陷情況下使用下法,豈不是反而讓體內虛弱,自找麻煩,讓毒素沉入肌膚深層嗎?有人說:這樣做是為了排空膀胱,而非排空腎臟,這只是一種美化言辭,並不可信。那麼,保護脾臟以控制腎臟的做法是否正確呢?回答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虛實,如果體內虛弱並且有拉肚子的情況,那就補充脾臟的能量,讓體內氣血充足,防止瘡疹沉入肌膚深層;如果體內邪氣過盛,那補脾說法正好違反了實實之戒。可以說補充脾臟能量讓毒素不會沉入肌膚深層而歸於腎臟,那是可以的;但說補充脾臟能量以控制腎臟,則是不恰當的。
2. 腎主痘中之水論
論者皆曰,痘瘡惟腎無證,腎不可實,腎實則為黑陷,有欲虛其腎之意,是未知五行生化之理也。蓋心肝脾肺腎,五行之所屬也,聲色臭味液,五行之所化也。《難經》云: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聲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聲言,其液汗;脾色黃,其臭香,其味甘,其聲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聲哭,其液涕;腎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其聲呻,其液唾。此五臟之中,各具一五行也。
然肝主色,五色之變,在乎木也;心主臭,五臭之變,在乎火也;脾主味,五味之變,在乎土也;肺主聲,五聲之變,在乎金也;腎主液,五液之變,在乎水也。此一臟之中,統體一五行也。既曰肝為水疱,以淚出如水,淚則腎之液也;肺為膿疱,以涕出稠濁,涕則腎之液也;心為斑,以血色赤而小,血則腎之液也(在內為血,在外為汗)。夫五臟之液,皆本於腎如此。
然則痘中之水,腎乃主之,至於結痂,則土來制水而干較,所以脾主結痂,其色微黃也。腎又為封藏之本,痘之痂靨,腎又主之。觀乎此,不可謂腎無證,亦不可使之虛也。雖曰腎主黑陷,乃火太過,水不能勝,津液枯萎而變矣。
白話文:
討論的人都說,痘瘡的情況中,只有腎臟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其影響,認為腎臟不應過度活躍,如果腎臟過度活躍就會導致痘瘡顏色變黑且凹陷,似乎有讓腎臟虛弱的想法,但這並未理解到五行生化的道理。
心、肝、脾、肺、腎是屬於五行的器官,聲音、色彩、氣味、味道、液體,都是五行轉化的結果。根據《難經》的記載,肝臟對應的是青色,氣味是臊,味道是酸,發出的聲音是呼,其分泌的液體是淚;心臟對應的是紅色,氣味是焦,味道是苦,發出的聲音是言,其分泌的液體是汗;脾臟對應的是黃色,氣味是香,味道是甘,發出的聲音是歌,其分泌的液體是涎;肺臟對應的是白色,氣味是腥,味道是辛,發出的聲音是哭,其分泌的液體是涕;腎臟對應的是黑色,氣味是腐,味道是鹹,發出的聲音是呻,其分泌的液體是唾。這五臟之中,各自包含了五行的一環。
然而,肝臟主宰色彩,五種色彩的變化源於木;心臟主宰氣味,五種氣味的變化源於火;脾臟主宰味道,五種味道的變化源於土;肺臟主宰聲音,五種聲音的變化源於金;腎臟主宰液體,五種液體的變化源於水。這說明瞭一個臟器之中,全體統一了五行之一。既然肝臟能產生像水一樣的淚,肺臟能產生稠厚混濁的涕,心臟能產生紅色的小量血液,這些都是腎臟所分泌的液體。由此可見,五臟所分泌的液體,都源於腎臟。
由此可見,痘瘡中的水分,主要是由腎臟掌控的。到了結痂階段,土元素會來剋制水元素,使其乾燥結痂,這就是為什麼脾臟主管結痂,結痂的顏色會呈現淡黃色。腎臟同時是封閉收藏的根本,痘瘡的結痂與恢復,也是由腎臟主管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能說腎臟在痘瘡中無關緊要,也不能使它虛弱。雖然說腎臟主管黑色痘瘡的凹陷,但這是因為火元素過旺,水元素無法剋制,導致體內津液枯竭而變形。
3. 痘疹五臟證見論
凡病發於一臟,惟痘疹之症,五臟悉見。蓋兒受父母之氣以成形,屬毛離裡,喘息畢通,肝氣通於筋,心氣通於血脈,脾氣通於肌肉,肺氣通於皮毛,腎氣通於骨髓,至發痘疹之時,內連臟腑,外達百骸,所以五臟悉具也。故發熱之初,呵欠頓悶,肝證也;乍涼乍熱,手足稍冷,多睡,脾證也;面燥,腮赤,咳嗽嚏噴,肺證也;驚悸,心證也;骩涼、耳涼,腎之平證也。於其證之多寡,可以知其臟之主病矣。
自是之後,初出一點血,心也,諸瘡屬心,其毒斬關而出,血先受之也。血化為水,肝也,肝主泣,水疱者,淚出如水也。水化為膿,肺也,肺主涕,膿疱者,似涕稠濁也。膿成毒解而結痂者,脾也,脾屬土,萬物功成於土,痂皮微黃者,土之色也。其所以收斂閉藏者,肺與腎也。
肺主收斂,腎主閉藏也。如初出一點血,隱伏皮下,不成顆粒者,毒伏於心,其死至速。出如水珠,皮肉染丹者,毒伏於肝,必加癢塌而死,出如灰白,皮枯不潤者,毒伏於肺,必喘呼悶亂而死。出於皮下,肉先浮腫者,毒伏於脾,必至灌爛,嘔瀉不食而死。出多血疱,黑陷者,毒伏於腎,必血妄行而暴死矣。
如初出成顆,漸乾黑者,玄府閉塞,毒無從出,其血先干,轉添悶亂而死者,心之病也。血化為水,浮囊嫩薄者,肌肉已敗,必至癢塌,肝之病也。脾主肌肉,肝木克之,脾敗者,死。皮破復灌,飲食能進,此脾土尚強,肝木不能犯之也。水化為膿,膿未及成,忽然收較,痂皮焦黑,肺之病也。
未至而至,是謂太過,反兼火化也。若於空中再出一番,此腎不受邪,復還於肺,從下上者,順也。以痘疹言之,裹束於外者,脾也,脾虛則易破;充拓於裡者,氣也,肺主氣,肺虛則不起發;榮於根腳者,血也,肝主血,肝虛則色不榮;痘中之水,腎也,腎虛則乾枯,黑陷,癢痛者,心也,心主火,實則痛,虛則癢。
以痘之色言之,紅活者,心也,惡其嬌豔;中黑者,腎也,惡其焦陷;漿白者,肺也,惡其灰褐;蒼蠟者,肝也,惡其青干;淡黃者,脾也,惡其肉爛。臨病之工,審察五臟以施方,治無不效矣。
白話文:
無論何種疾病,痘疹是唯一能顯現出五臟病症的病狀。因為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生命之氣,形成了他們的身體,讓呼吸、活動、血液、肌肉、皮毛和骨髓等各方面都能運作。當痘疹爆發時,內接臟腑,外連全身,因此五臟的狀況都能在痘疹上看出來。例如,開始發熱時,常打哈欠、心情鬱悶,這是肝的問題;忽冷忽熱,手腳冰冷,嗜睡,這是脾的問題;臉部乾燥,兩頰泛紅,咳嗽噴嚏,這是肺的問題;感到驚慌害怕,這是心的問題;腳底和耳朵冰冷,這是腎的正常反應。從這些症狀的多少,我們可以瞭解哪個臟器出了問題。
痘疹剛開始時,出現的一點血,是心的問題,因為所有的創傷都和心有關,痘疹的毒素會突破防線出來,首先影響到的就是血液。血液變為水泡,是肝的問題,因為肝主管淚腺,水泡就像眼淚一樣。水泡變為膿包,是肺的問題,因為肺主管鼻涕,膿包就像稠厚的鼻涕。膿包形成,毒素被吸收,結痂,這是脾的問題,因為脾主管土地,萬物在土中成長,結痂的皮膚呈淡淡的黃色,像土的顏色。痘疹的收斂和隱藏,由肺和腎負責。
如果痘疹剛開始就只是一點血,埋在皮膚下面,沒有變成顆粒,這是心臟中毒,死亡會很快到來。如果痘疹看起來像水珠,皮膚呈現鮮紅,這是肝中毒,必定會癢且塌陷,然後死亡。如果痘疹看起來是灰色或白色,皮膚乾燥,這是肺中毒,必定會呼吸困難,然後死亡。如果痘疹在皮膚下面,肉先浮腫,這是脾中毒,必定會潰爛,嘔吐,拉肚子,然後死亡。如果痘疹多是血泡,黑色凹陷,這是腎中毒,必定會血崩,然後突然死亡。
如果痘疹剛開始就形成顆粒,但逐漸變黑,這是毛孔堵塞,毒素無法排出,血液先乾涸,轉而導致悶亂,然後死亡,這是心的問題。如果痘疹變為水泡,但水泡壁很薄,這是肌肉已經壞死,必定會癢且塌陷,這是肝的問題。脾主管肌肉,肝的問題會影響脾,脾如果衰弱,就會死亡。但如果痘疹破裂後又重新長出,而且病人還能進食,這表示脾的功能還好,肝的問題不會影響到脾。如果痘疹從水泡變為膿包,但在膿包尚未形成之前就突然縮小,結痂的皮膚焦黑,這是肺的問題。
痘疹的顏色也能反映五臟的狀況。紅色且有活力,這是心的問題,但要小心過度紅艷。黑色在中間,這是腎的問題,要小心它焦黑凹陷。漿液是白色的,這是肺的問題,要小心它灰白。暗黃色,這是肝的問題,要小心它青色且乾燥。淡黃色,這是脾的問題,要小心肉爛。醫生在診治病人時,應仔細觀察五臟的狀況,對症下藥,治療效果一定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