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瘡疹惟腎無候論

錢氏曰:痘疹始出之時,五臟證見,惟腎無候,但見平證耳,骩(尾觚骨也)涼、耳涼是也。骩、耳俱屬於腎,其居北有主冷也,後人不知腎獨無候之理,遽謂腎在府下,不受穢毒,所以無候,欲專補脾土以制腎水,又欲虛其腎,以免黑陷之變。《內經》曰: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五氣不可以偏勝,苟失其平,則為災孽。今瘡毒之火,起於三焦,煎熬臟腑,燔灼皮肉,非腎水有以制之,則慓悍之勢,莫之能御。惟腎無候者,所以存生生之源,見陰陽造化之妙也。又腎在下而主骨,腎獨無侯者,此瘡疹之毒升浮發散而出於外,不然,則反陷伏入於內矣。

觀其但見平者,乃耳骩如常,不似渾身之熱,非謂真冷也。蓋腎主骨,骩者骨之本也,腎通竅於耳,故骩涼耳涼,為腎不病,若反熱,則火炎水涸,真陰敗絕,而死不旋踵矣。或欲用四君子湯,專補脾土以制腎水者,殊不知白朮之燥,腎之所惡,茯苓淡滲腎中津液,腎本無侯,而又伐之,所謂誅罰無罪也,或見錢氏用百祥丸,以下腎之實者,又欲虛其腎,以防黑陷之變,不知百祥丸正謂黑陷,為毒氣入腎,故以百祥丸下。若不煩躁,大小便秘,安可下之乎。

白話文:

錢氏說:痘疹剛開始發作的時候,五臟會有不同的徵兆,但腎臟卻沒有特定的徵兆,只會表現出平和的狀態,例如尾巴骨和耳朵都是涼的。尾巴骨和耳朵都屬於腎臟,腎臟位於身體的北方,具有主司寒冷的特性。後人不知道腎臟獨特的不顯症狀的原因,就草率地認為腎臟位於身體的下方,不會受到毒氣的影響,所以沒有徵兆,還想要專門滋補脾胃來控制腎水,甚至想要虛耗腎氣,以避免病情的惡化。

《黃帝內經》說:陽氣在上,陰精在下,這兩者要保持平衡,如果失衡,就會造成疾病。現在瘡毒的火熱從三焦開始,煎熬臟腑,灼傷皮肉,如果不靠腎水來控制,那麼這種兇猛的勢頭將無人能阻止。腎臟之所以沒有徵兆,是因為要保護生機,展現陰陽造化的奧妙。

另外,腎臟位於下方而主司骨骼,腎臟獨特的不顯症狀,正是因為瘡疹的毒氣向上浮散,發作於體表。如果不是這樣,毒氣就會反向陷伏到身體內部。

觀察病人時,如果只看到平和的徵兆,也就是尾巴骨和耳朵像平常一樣,不像全身發熱,並不是說真的變冷了。腎臟主司骨骼,尾巴骨是骨骼的根源,腎臟通過耳竅與耳朵相通,因此尾巴骨涼和耳朵涼,說明腎臟沒有問題。如果尾巴骨和耳朵反而發熱,那麼表示火勢旺盛,腎水枯竭,真陰敗絕,將會很快死亡。

有人想要使用四君子湯,專門滋補脾胃來控制腎水,卻不知道白朮的燥性會傷害腎臟,茯苓會淡滲腎中的津液,腎臟本來沒有徵兆,還要去損耗它,這就好比懲罰無罪的人。有人看到錢氏使用百祥丸下瀉腎中的實熱,又想要虛耗腎氣,以預防病情的惡化,卻不知道百祥丸正是用於黑陷,也就是毒氣入侵腎臟,所以才用百祥丸來下瀉。如果患者沒有煩躁、大小便不通的情況,怎麼可以下瀉呢?

謂之實者,邪氣實也,苟無黑陷而下之,寧不反虛其里,自取陷伏之變乎?或云:以瀉膀胱,非瀉腎也,此文飾之詞,不足信也。然則保脾土以制腎水者非歟?曰:察其虛實,如果內虛泄瀉,則補脾土,使裡氣實,瘡疹不至於陷伏;若內實,則補脾之說,正犯實實之戒。但云補脾土使毒不陷伏而歸於腎,則可;謂補脾土以制腎水,則不可。

白話文:

說它實,指的是邪氣實,如果沒有將它往下引導排出,難道不會反過來虛弱內部,自己陷入伏藏的變化嗎?有人說:瀉膀胱,不是瀉腎,這是文飾的說法,不足為信。那麼,以脾土來制約腎水就不對了嗎?答案是:要觀察虛實,如果內虛泄瀉,就應該補脾土,使內部氣血充實,瘡疹就不會陷入伏藏;如果內實,就應該以補脾土來制約腎水,這才是正確的。

簡單來說,只要能使毒氣不陷伏而歸於腎,就可以補脾土;但如果說補脾土是為了制約腎水,那就錯誤了。

2. 腎主痘中之水論

論者皆曰,痘瘡惟腎無證,腎不可實,腎實則為黑陷,有欲虛其腎之意,是未知五行生化之理也。蓋心肝脾肺腎,五行之所屬也,聲色臭味液,五行之所化也。《難經》云: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聲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聲言,其液汗;脾色黃,其臭香,其味甘,其聲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聲哭,其液涕;腎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其聲呻,其液唾。此五臟之中,各具一五行也。

然肝主色,五色之變,在乎木也;心主臭,五臭之變,在乎火也;脾主味,五味之變,在乎土也;肺主聲,五聲之變,在乎金也;腎主液,五液之變,在乎水也。此一臟之中,統體一五行也。既曰肝為水疱,以淚出如水,淚則腎之液也;肺為膿疱,以涕出稠濁,涕則腎之液也;心為斑,以血色赤而小,血則腎之液也(在內為血,在外為汗)。夫五臟之液,皆本於腎如此。

白話文:

論述痘瘡與腎臟無關的人,都說腎不可能實證,腎實證會導致痘瘡呈黑色、凹陷狀,有想要虛弱腎臟的意思,這是因為不知道五行生化的道理。

心、肝、脾、肺、腎這五臟,分別對應五行中的金、木、土、水、火。聲、色、臭、味、液這五種屬性,也是由五行所化生。《難經》中記載:肝臟的顏色是青色,其氣味是臊臭,其味道是酸的,其聲音是呼喊,其體液是淚水;心臟的顏色是紅色,其氣味是焦糊味,其味道是苦的,其聲音是言語,其體液是汗水;脾臟的顏色是黃色,其氣味是香的,其味道是甜的,其聲音是歌唱,其體液是唾液;肺臟的顏色是白色,其氣味是腥臭,其味道是辛辣的,其聲音是哭泣,其體液是鼻涕;腎臟的顏色是黑色,其氣味是腐敗味,其味道是鹹的,其聲音是呻吟,其體液是唾液。這五臟中,各自具備一種五行屬性。

然而,肝臟主顏色,五色的變化,取決於木行;心臟主氣味,五臭的變化,取決於火行;脾臟主味道,五味的變化,取決於土行;肺臟主聲音,五聲的變化,取決於金行;腎臟主體液,五液的變化,取決於水行。在一個臟腑中,涵蓋了所有的五行屬性。既然說道肝臟會形成水皰,是因為淚水像水一樣流出,而淚水是腎臟的體液;肺臟會形成膿皰,是因為鼻涕稠濁,而鼻涕是腎臟的體液;心臟會形成斑塊,是因為血色偏紅而小,而血液是腎臟的體液(在體內是血液,在體外是汗水)。由此可見,五臟的體液,都源自於腎臟。

然則痘中之水,腎乃主之,至於結痂,則土來制水而干較,所以脾主結痂,其色微黃也。腎又為封藏之本,痘之痂靨,腎又主之。觀乎此,不可謂腎無證,亦不可使之虛也。雖曰腎主黑陷,乃火太過,水不能勝,津液枯萎而變矣。

白話文:

然而,痘瘡中的水分,腎臟是主宰的。至於結痂,則是脾土來抑制水分使其乾燥,所以脾臟主宰結痂,其顏色微微發黃。腎臟又是封藏的根本,痘瘡的痂痕,腎臟也主宰著。觀察至此,不可說腎臟沒有病症,也不可使其虛弱。雖然說腎臟主宰黑色陷坑,那是因為火氣過盛,水氣不能勝過,津液枯竭而變化造成的。

3. 痘疹五臟證見論

凡病發於一臟,惟痘疹之症,五臟悉見。蓋兒受父母之氣以成形,屬毛離裡,喘息畢通,肝氣通於筋,心氣通於血脈,脾氣通於肌肉,肺氣通於皮毛,腎氣通於骨髓,至發痘疹之時,內連臟腑,外達百骸,所以五臟悉具也。故發熱之初,呵欠頓悶,肝證也;乍涼乍熱,手足稍冷,多睡,脾證也;面燥,腮赤,咳嗽嚏噴,肺證也;驚悸,心證也;骩涼、耳涼,腎之平證也。於其證之多寡,可以知其臟之主病矣。

自是之後,初出一點血,心也,諸瘡屬心,其毒斬關而出,血先受之也。血化為水,肝也,肝主泣,水疱者,淚出如水也。水化為膿,肺也,肺主涕,膿疱者,似涕稠濁也。膿成毒解而結痂者,脾也,脾屬土,萬物功成於土,痂皮微黃者,土之色也。其所以收斂閉藏者,肺與腎也。

白話文:

凡是疾病發作於一個臟腑,只有痘疹之症,五臟都可見症狀。這是因為兒孩受父母之氣而成形,屬於毛髮和內部,呼吸通暢,肝氣通於筋,心氣通於血脈,脾氣通於肌肉,肺氣通於皮毛,腎氣通於骨髓。到了發痘疹的時候,內連臟腑,外達四肢百骸,所以五臟的症狀都俱全。因此,發燒一開始的時候,呵欠連天,精神不振,是肝臟的症狀;時而覺得冷,時而覺得熱,手腳稍冷,愛睡覺,是脾臟的症狀;面部乾燥,腮部發紅,咳嗽打噴嚏,是肺臟的症狀;心悸,是心臟的症狀;耳後涼、耳垂涼,是腎臟平穩的症狀。根據這些症狀的多寡,可以知道是哪個臟腑的主因。

從此以後,一開始出現血點的,是心臟,所有的瘡屬於心臟,它的毒氣破關而出,首先感染的是血液。血液變成水樣物,是肝臟,肝臟主泣,水泡者,淚水流出像水一樣。水樣物變成膿液,是肺臟,肺臟主涕,膿泡者,像鼻涕一樣稠濁。膿液成熟,毒氣解除而結痂的,是脾臟,脾臟屬土,萬物生成都在土中,痂皮微黃的,是土的顏色。能收斂閉藏的,是肺臟和腎臟。

肺主收斂,腎主閉藏也。如初出一點血,隱伏皮下,不成顆粒者,毒伏於心,其死至速。出如水珠,皮肉染丹者,毒伏於肝,必加癢塌而死,出如灰白,皮枯不潤者,毒伏於肺,必喘呼悶亂而死。出於皮下,肉先浮腫者,毒伏於脾,必至灌爛,嘔瀉不食而死。出多血疱,黑陷者,毒伏於腎,必血妄行而暴死矣。

如初出成顆,漸乾黑者,玄府閉塞,毒無從出,其血先干,轉添悶亂而死者,心之病也。血化為水,浮囊嫩薄者,肌肉已敗,必至癢塌,肝之病也。脾主肌肉,肝木克之,脾敗者,死。皮破復灌,飲食能進,此脾土尚強,肝木不能犯之也。水化為膿,膿未及成,忽然收較,痂皮焦黑,肺之病也。

白話文:

肺負責收斂,腎負責閉藏。如果一開始只是冒出一些血點,隱藏在皮膚下,沒有形成顆粒,那是毒素潛伏在心臟,很快就會致命。如果像水珠一樣冒出,皮膚染成紅色,那是毒素潛伏在肝臟,一定會奇癢難耐而死。如果像灰白色,皮膚乾燥沒有光澤,那是毒素潛伏在肺臟,一定會呼吸急促、胸悶氣喘而死。如果從皮膚下冒出,肉先腫起來,那是毒素潛伏在脾臟,一定會潰爛流膿,嘔吐腹瀉,不吃東西而死。如果冒出很多血泡,顏色發黑凹陷,那是毒素潛伏在腎臟,一定會血氣失控暴斃。

如果一開始冒出形成顆粒,逐漸乾燥變黑,那是玄府閉塞,毒素無處可排,血液先乾涸,然後越來越胸悶氣喘而死,這是心臟的病症。如果血液化成水,水泡薄嫩,那是肌肉已經腐敗,一定會奇癢難耐,這是肝臟的病症。脾臟主管肌肉,肝臟的木氣克制脾臟,脾臟敗壞就會死亡。如果皮膚破了又癒合,能吃東西,表示脾臟的土氣還很強,肝臟的木氣不能侵犯它。如果水化成膿,膿還沒形成就突然消退,痂皮焦黑,這是肺臟的病症。

未至而至,是謂太過,反兼火化也。若於空中再出一番,此腎不受邪,復還於肺,從下上者,順也。以痘疹言之,裹束於外者,脾也,脾虛則易破;充拓於裡者,氣也,肺主氣,肺虛則不起發;榮於根腳者,血也,肝主血,肝虛則色不榮;痘中之水,腎也,腎虛則乾枯,黑陷,癢痛者,心也,心主火,實則痛,虛則癢。

以痘之色言之,紅活者,心也,惡其嬌豔;中黑者,腎也,惡其焦陷;漿白者,肺也,惡其灰褐;蒼蠟者,肝也,惡其青干;淡黃者,脾也,惡其肉爛。臨病之工,審察五臟以施方,治無不效矣。

白話文:

未到卻已到達,就是過度,反而會導致火氣上炎。如果痘疹在空中再次出現,表示腎臟不受邪氣侵犯,又回到肺臟,從下往上是順應自然法則。以痘疹來說,外層包裹的是脾臟,脾虛則容易破裂;內部充實的是氣,肺主氣,肺虛則不容易發起;根部腳部的血氣是肝臟,肝虛則顏色不好;痘疹中的水是腎臟,腎虛則會乾枯、發黑、凹陷;發癢疼痛是心臟,心主火,心火旺則疼痛,心火虛則發癢。

觀察痘疹的顏色,紅色鮮活是心臟,害怕過於嬌豔;中間發黑是腎臟,害怕過於焦灼凹陷;漿液呈白色是肺臟,害怕過於灰暗;顏色像蠟一樣是肝臟,害怕過於青綠;淡黃色是脾臟,害怕過於腐爛。治療痘疹的醫生,仔細觀察五臟的狀態來制定藥方,治療效果自然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