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 (9)

1. 痘後餘毒症治歌括

一小兒痘後洗浴,面目一身盡腫,請予治。予曰:此水氣也,用四君子湯以補脾去濕,加黃耆以實表,防風以勝肌表之濕,麻黃以逐皮間之水,一服而腫減,後以錢氏異功散加豬苓、澤瀉調理而安。

漐漐渾身汗未休,膚濡發潤亦堪憂,

衛中氣弱榮中熱,若到亡陽治不瘳。

此毒在心也。痘後自汗盜汗,皆衛氣弱,榮血熱,肌肉虛也,宜調元湯(十八)、當歸六黃湯(六十八)相間並調敗蒲散(七十)服之,如汗出甚,再用溫粉撲法撲之(六十九)。若渾身如水,發潤者,或汗出如珠者,皆亡陽症,不治。

血在身中怕妄行,火邪迫血血離經,

鼻中衄出堪調理,便溺中來禍非輕。

此毒在心肝二經也。痘後失血,症乃餘毒,熱邪迫血妄行也。自鼻出者,玄參地黃湯(六十五)主之,外用梔子炒焦黑,研末吹之。自溺出者,八正散(四十六)主之。自大便出者,桃仁承氣湯(一二○)主之。此與上自汗症同為熱也。上是熱在衛,故汗出;此是熱在榮,故血出。二症大便秘者,並與四順清涼飲(二十七)主之。

蛔動如從吐利中,必然腸胃熱邪沖,

若聞食臭蟲才出,此症虛寒勿妄攻。

此毒在肝也。痘後或吐蛔者,皆熱毒入里也。熱在胃則吐蛔,熱在腸則利下蛔,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加桃仁、艾葉;吐者,黃芩半夏湯(四十二)加烏梅、川椒。若不吐利,但聞食即吐蛔者,此胃久虛,蟲無所食,故聞食臭即吐,食已易飢,宜理中湯丸(三十四)加烏梅肉、黃連、川椒主之。

狐惑之症聲啞嗄,唇口生瘡誠可訝,

齦根潰爛疳蝕瘡,息臭血出名走馬。

此毒在腎也。痘後吐利蛔出者,此蟲為熱所蒸而為蛔厥。若不吐利,內蝕臟腑者,為狐惑。狐惑之症,其人好睡,默默不欲食。上唇有瘡,蟲蝕其肝;下唇有瘡,蟲食其臟。其聲啞嗄,上下不定,故名狐惑。此候最惡,麻疹後尤多,化䘌丸(一三九)主之。如大便結者,以桃仁承氣湯(一二○)加槐子利之,或只牙齒齦肉潰爛者,此痘疕脫去,痰水浸漬為疳蝕瘡,用綿繭散(一二五)敷之。

若氣臭血出者,又名走馬疳瘡,內以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加雄黃為丸,竹葉湯下,外以馬鳴散敷之(一三八)或口舌生瘡者,並宜洗心散(一三七)。已上諸症,大便秘者,並用四順飲(二十七)利之。

痘後宜行解利良,勿令熱毒得為殃,

若逢餘毒為諸症,緩藥安能得早康。

痘疹後須當解利,勿使餘毒或在表,或在裡,變生諸症也。解利之劑,如三黃丸(八)、四順飲(二十七)之類。若失於解利致生諸症,須當用切中病源之藥急治之,不可緩,恐令病勢滋蔓,反害人也。

今人不能究其病因,一概用不急之藥,如四君子之類,其意但欲逃差謬耳,何嘗實能究其致病之由而藥之耶?急治之中,惟在識其虛實,苟稟受既實,榮衛充壯,病後有熱者,即與解利,緩治不可也。所稟怯弱,病後榮衛大虛,坐立振搖。飲食少者,卻宜和緩之藥以扶持之,候其飲食如故,榮衛既充,然後微微解利,未為之晚。

白話文:

痘後餘毒症治歌括

小孩出痘後洗澡,全身面目都腫了,求治。我說:這是水氣,用四君子湯補脾去濕,加黃耆補益肌表,防風祛除肌表濕邪,麻黃利水消腫,一劑藥下去腫就消了,之後再用錢氏異功散加豬苓、澤瀉調理,就能痊癒。

渾身冒汗不停,皮膚濕潤頭髮油膩,也很令人擔心。這是衛氣不足,營血有熱,如果發展到亡陽的程度,就難以治療了。

這是毒邪在心。出痘後自汗盜汗,都是衛氣虛弱、營血偏熱,肌肉虛損所致,應該服用調元湯和當歸六黃湯交替服用,並服用敗蒲散。如果出汗很多,再用溫粉撲法撲汗。如果全身像泡在水裡一樣,頭髮油膩,或者汗出如珠,都是亡陽的徵兆,無法治療。

血液在體內怕亂跑,火邪逼迫血液離開經脈,從鼻子流血可以調理,從大小便流血就危險了。

這是毒邪在心肝兩經。出痘後失血,是餘毒,熱邪逼迫血液亂跑。從鼻子流血,用玄參地黃湯治療,外用炒焦研末的梔子粉吹入鼻中。從小便流血,用八正散治療。從大便流血,用桃仁承氣湯治療。這和上述的自汗症一樣都是熱證,上面是熱邪在衛分,所以出汗;這裡是熱邪在營分,所以出血。這兩種情況如果大便秘結,都用四順清涼飲治療。

蛔蟲好像從嘔吐或腹瀉中出來,一定是腸胃熱邪衝擊所致。如果聞到食物就臭,蟲子才出來,這是虛寒症,不要亂用攻邪的藥。

這是毒邪在肝。出痘後嘔吐蛔蟲,都是熱毒入侵內臟。熱邪在胃就吐蛔蟲,熱邪在腸就腹瀉排出蛔蟲,腹瀉的用黃芩湯加桃仁、艾葉;嘔吐的用黃芩半夏湯加烏梅、川椒。如果不吐不瀉,但聞到食物就吐蛔蟲,這是胃長期虛弱,蛔蟲沒有東西吃,所以聞到食物的臭味就吐,吃完東西就容易餓,應該用理中湯丸加烏梅肉、黃連、川椒治療。

狐惑症的症狀是聲音嘶啞,嘴唇和口腔長瘡,牙齦潰爛,有疳蝕瘡,臭氣和血液從口中流出,稱為走馬疳。

這是毒邪在腎。出痘後嘔吐腹瀉排出蛔蟲,這是蟲子被熱邪蒸迫而引起蛔厥。如果不吐不瀉,內蝕臟腑,就是狐惑。狐惑症的病人嗜睡,默默寡言不想吃東西。上嘴唇長瘡,是蟲子侵蝕肝臟;下嘴唇長瘡,是蟲子侵蝕內臟。聲音嘶啞,高低不定,所以叫狐惑。這是最嚴重的症狀,麻疹後尤其多見,用化䘌丸治療。如果大便乾燥,用桃仁承氣湯加槐子通便。或者只是牙齦肉潰爛,這是痘痂脫落後,痰水浸漬引起的疳蝕瘡,用綿繭散外敷。

如果臭氣和血液從口中流出,又叫走馬疳,內服黃連解毒湯加雄黃製成丸藥,用竹葉湯送服,外用馬鳴散外敷,或者口舌生瘡,都應該用洗心散。以上諸症,如果大便秘結,都用四順飲通便。

出痘後應該積極解毒通便,不要讓熱毒造成危害。

如果遇到餘毒導致各種症狀,緩慢治療怎能很快康復呢?

出痘後一定要解毒通便,不要讓餘毒滯留在體表或內臟,導致各種疾病。解毒通便的藥物,像三黃丸、四順飲之類。如果因為沒有及時解毒通便而產生各種症狀,必須用對症的藥物緊急治療,不能拖延,以免病情加重,反而危害健康。

現在人不能探究病因,一概用不緊急的藥物,像四君子湯之類,他們的目的只是想避免錯誤而已,怎麼可能真正探究致病原因而對症下藥呢?緊急治療,關鍵在於辨別虛實。如果身體素質強,營衛充足,病後有熱的,就應該解毒通便,不能緩慢治療。如果身體素質弱,病後營衛大虛,站立不穩,食慾不振,就應該用溫和的藥物扶持,等到食慾恢復正常,營衛充盛,再慢慢解毒通便,也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