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 (2)

1. 痘後餘毒症治歌括

已上五臟之症,略舉其概,臨病之工,不可不審。

郡別駕壬峰肖公女,乙丑冬出痘,請全調治,緣嬌惜太過,非雞與煎熬厚味不食,而彼處風俗有病者,必服附子,食雄雞,灸關元。全請戒之,不聽,全告曰:不肯慎口,他日蓄毒作病,必費調理。公不肯信,自丙寅年後,兩目出淚,眼弦赤爛。全曰:此毒發於肝,肝火旺也。

公曰:目上下弦屬脾,脾有熱乎?全曰:此因淚,淚不止,浸淫爛潰也。乃用瀉青丸方去大黃,加柴胡、黃芩、密蒙花,煉蜜為丸。服半年後而目不出淚,眼弦平復。丁卯夏,又小便如靛青點滴,著肉處皆爛成瘡疱。全曰:此亦肝火也。公曰:膀胱之熱。全曰:肝色青,乃肝移熱於膀胱也。

又用瀉青丸方去大黃,加柴胡、木通、車前子、煉蜜為丸,服之安。公曰:悔不早聽佳論耳。

痘後留邪作腫癰,或為結核論相同,

但將毒氣分深淺,莫使餘邪透骨縫。

此下二條言癰毒也,皆由毒氣留藏經絡,故於肌肉虛變,或關節動搖處紅腫而成癰。又或既平之後,失於解利,餘毒太盛,外不得泄於皮膚,內不得入於臟腑,聚而不去,遂為之癰。如毒氣淺者,止生結,皆腫毒瘡癤而已,甚者至頭項、胸脅、手足肢節,盡掀腫作痛,但發一二處,或根淺者,可治。若流注起伏,根深蔓引者,小則潰筋脫骨,必為殘廢之疾,甚則綿延日久,死。

邑文學胡近濱長女,出痘不甚密,亦不十分光壯飽滿,與藥,點滴不入口,蓋平生不肯服藥也,收靨時一片薄殼,逆痘也,足膝發癰毒,與藥一飲而盡。近濱夫婦喜。予曰:勿喜,病不可為也。近濱問故,予曰:脾主味,開竅於口。經云:口和則知五味矣。令愛素不肯服藥,今肯服藥,且盡是不知味而脾敗矣,況膝臏之處,脾實主之。

脾敗則亦不能成膿,及請方士蔡谷陽針之,果皆清水,次日死。

蘄水夏佐南長子,痘後手足發癰,請予視之。見其面色黧黑,精神疲睏,飲食且少。予曰:令嗣之痘,未得起壯,收靨太急,今發癰毒,乃倒陷歸腎症也,必不能成膿而死。果然。

一小兒痘後發癰,即請予治之。予用十全大補湯加連翹、金銀花治之,愈。蓋其癰已潰,故用是方。凡潰癰者,以是治之,未有不愈者。

一小兒痘後發癰,即請予治。予用解毒內托散調理,愈。

黃岡蔡丹泉子,痘後卵腫,吾子邦正視之,作厥陰肝經病是也。丹泉不自安,使人問予。予曰:非癰,乃厥陰肝病。因寄一方,用小柴胡湯加青皮、木通、山楂肉調理,愈。

看在何經用引經,腫時不與潰時論,

補中托裡分虛實,決毒排膿視淺深。

凡治痘癰,先看在何經絡,分氣血多少用引經藥。如太陽經,羌活、防風;陽明經,升麻、白芷;少陽經,柴胡;少陰經,獨活;太陰經,防風;厥陰經,柴胡。若初紅腫硬痛者,以針刺之,口吮去惡血,以拔毒膏(九十七)敷貼,解毒內托散(一二二,附方)。氣實能食,大便堅者,用排毒散(一二二)疏利之。

白話文:

痘後餘毒症治歌括

文中記載了多個因痘疹後遺留毒邪而致病的案例,並闡述了治療方法。

首先,作者指出治療痘後五臟病症需謹慎審察。文中以郡別駕壬峰肖公女兒為例,說明因其出痘後嬌養過度,不聽從醫囑,食用辛辣厚味之物,導致痘毒積聚,最終眼睛發炎紅腫。作者運用瀉青丸加減柴胡、黃芩、密蒙花治療,使其痊癒。之後,該女子又因肝火旺盛,導致小便異常並出現瘡瘍,再次使用瀉青丸加減柴胡、木通、車前子治療,也取得了療效。

接著,文章討論了痘後留下的毒邪導致腫癰的病理,指出毒邪深淺不同,治療方法也需有所區別,強調不可使餘毒深入骨縫。

文中又以邑文學胡近濱長女為例,說明其因痘疹收靨不當,脾胃受損,導致足膝發癰,最終因脾敗而亡。

蘄水夏佐南長子因痘疹收靨太急,毒邪陷歸腎臟,導致手足發癰而亡。

文章還提及其他痘後發癰的案例,並根據病症的不同,分別採用十全大補湯加減連翹、金銀花,解毒內托散等藥方治療,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後,還以黃岡蔡丹泉之子痘後卵腫為例,說明此為厥陰肝經病症,並以小柴胡湯加減青皮、木通、山楂肉治療。

文章總結指出,治療痘後癰毒,需根據病灶所在的經絡,以及氣血虛實情況,選用不同的引經藥物,並結合針刺、拔毒、排膿等方法治療。 文中也列舉了不同經絡所用的引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