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十六 (8)
卷之十六 (8)
1. 成實症治歌括
痘瘡色變成灰木,此候曾因飽食干。
痘瘡其出已盡,其發已透,其膿已成,表無邪也。能食,小便清,大便潤,里無邪也。一向平安。忽然腹脹作痛,煩躁喘促,痘瘡色變如灰木之狀,此必傷食得之,先以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去其宿食;後以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葛根加青皮、橘皮,與養胃丸(一○六)相間調之。
蘄水李宅一女出痘,至膿成將靨時,忽腹脹且痛,氣喘呻吟,請予治之,予視其病,瘡既胖壯,膿又飽滿,診其脈弦滑,予曰此非痘毒,乃傷食也。因問曾食雞肉糯米飯。予曰:急下之。女之祖知醫,乃曰:痘瘡首尾不可下,恐虛其里,不靨也。予曰:病不執方,藥貴對症,有是病則投是藥,下之無妨。遂以原物作湯吞丁香脾積丸,得利而安。
英山金宅一子出痘,成膿時忽腹脹作痛,氣喘煩悶,延予視之,其痘光壯飽滿,非毒也,必曾傷食。問之果因麵食過飽,乃用原物湯送下丁香脾積丸得利,病稍定,再用錢氏異功散加青皮、山楂,一服而愈。
未得成膿先潰爛,此候得之輕發散,
除非脾胃本來強,曾見幾人成倒陷。
夫痘瘡膿熟潰爛者,常候也。若未成膿,先即潰者,此名斑爛。斑爛之由,病當發散而不發散,則毒氣閉塞,喘促悶亂;不當發散而誤發散,則熱毒隨陽氣暴出,遍身皮肉潰爛,此不善發表之過,治之宜調脾進食,令大便得所,安養榮衛,生肌解毒,解之不至於冷,調養不至於熱,方為良法,宜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桂加防風、荊芥穗,多服佳。大便秘,以膽導法(五十一)潤之。
膿水不幹,以敗草散(八十)襯之,斑爛作膿痛甚者,以天水散(九十四)和百花膏(九十八)塗之。又有發表過甚,外為斑爛而內虛,陽氣不守,臟腑自利,此又急當救里解表,陳氏木香散主之(二十五),厥陰者,異功散(二十六)。
邑丞雷省齋次孫五歲出痘,延予四子邦治視之,此孫嘗拜醫萬世喬為恩父,世喬恃熟,專恣無忌,邦治用藥,必力阻之。其孫衣以厚綿,圍以厚被,日夜向火,任其飲酒,未七日而靨。
予聞日期未足,其收太急,親往視之,見其自面至腰,潰爛平塌,無作痂者,乃告曰:此非正收,是倒靨也,亟用托裡解毒之藥,減去衣被,再勿近火飲酒,可保無事,因立一方,以黃耆、白芷排膿托裡,防風、蟬蛻以疏表,青皮、桔梗以疏里,牛蒡子、甘草以解毒,只一服而潰瘡腹脹,大便膿涎,此毒氣中外無留矣。予辭歸,又告曰:勿再服藥,恐生他病也。
痘瘡磊落本無多,到得成膿不結窠,
不是脾虛常食少,定知陷伏認差訛。
曾見痘瘡初出磊落,起發亦透,只待結膿窠之時卻不作膿,往往變為壞症者,或因其人不能食,脾胃虛,又自利不知調理者,或出未勻,發未透,毒氣陷伏,妄談稀疏者,此皆人事之不修,非干時毒而然也。
白話文:
成實症治歌括
痘瘡顏色變成灰木色,這是因為之前飽食所導致的。
痘瘡已經全部長出,發疹也完全透發,膿也已形成,體表沒有邪氣。能吃東西,小便清澈,大便通暢,體內也沒有邪氣。一直以來都平安無事。突然腹部脹痛,煩躁氣喘,痘瘡顏色變成了灰木色,這一定是因為飲食積滯引起的。先用丁香脾積丸(三十三丸),用原物湯送服,去除宿食;然後用人參白朮散(二十三方)去掉葛根,加入青皮、橘皮,再與養胃丸(一百零六方)交替服用。
蘄水李宅一位女子出痘,等到膿液形成將要結痂時,突然腹部脹痛,氣喘呻吟,請我治療。我看她的病,痘瘡又大又飽滿,膿液也充盈,診脈弦滑,我說這不是痘毒,而是飲食積滯。於是問她是否吃過雞肉糯米飯,她說是。我說:趕快服用瀉下藥。女子的祖父懂醫術,說:痘瘡始終都不能服用瀉下藥,擔心會傷及脾胃,導致痘瘡無法結痂。我說:治病不能拘泥於方劑,用藥貴在對症,有了這種病就用這種藥,瀉下沒有妨礙。於是用原物湯送服丁香脾積丸,她大便通暢後就痊癒了。
英山金宅一位男孩出痘,膿液形成時突然腹部脹痛,氣喘煩悶,請我診治。他的痘瘡光澤飽滿,不是痘毒,一定是飲食積滯。詢問後果然是因為麵食過飽,於是用原物湯送服丁香脾積丸,大便通暢後,病情稍有好轉,再用錢氏異功散加青皮、山楂,一劑藥就痊癒了。
痘瘡還沒長出膿液就潰爛,這是因為發散治療過輕引起的。
除非脾胃原本就強健,否則很少有人能避免痘瘡陷伏。
痘瘡膿液成熟後潰爛是正常的。如果還沒長出膿液就潰爛了,這叫做斑爛。斑爛的原因,是應該發散卻沒有發散,導致毒氣阻塞,出現氣喘煩悶;或者是不應該發散卻誤用了發散藥,導致熱毒隨著陽氣暴發而出,全身皮肉潰爛,這是發散治療不當造成的。治療應該調理脾胃,促進飲食吸收,讓大便通暢,滋養營衛,生肌解毒,解毒時不能過於寒涼,調養時不能過於溫熱,才是良策。宜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方),去掉桂枝,加入防風、荊芥穗,多服用效果更好。如果大便不通,用膽導法(五十一方)潤腸通便。
膿液不幹,用敗草散(八十方)敷貼;斑爛伴有膿痛劇烈者,用天水散(九十四方)和百花膏(九十八方)塗抹。還有一種情況是發散治療過度,體表出現斑爛,而內虛,陽氣不足,臟腑自行洩瀉,這就要急救脾胃,解表,用陳氏木香散(二十五方)主治,如果是厥陰症,用異功散(二十六方)。
邑丞雷省齋的五歲孫子出痘,請我的兒子邦治診治。這個孫子曾經拜萬世喬為恩師,世喬因為自恃經驗豐富,專橫跋扈,邦治用藥,他必定極力阻撓。他們給孫子穿上厚厚的棉衣,蓋上厚厚的被子,日夜靠近火爐,讓他喝酒,不到七天就結痂了。
我聽說時間還未到,收斂得太急,親自去看,發現他從臉到腰部,潰爛平坦,沒有結痂,我說:這不是正常的結痂,是痘瘡陷伏,必須用托裡解毒的藥物,減少衣被,不要再靠近火爐和喝酒,才能保住性命。於是立刻開了一個處方,用黃耆、白芷排膿托裡,防風、蟬蛻疏通表邪,青皮、桔梗疏通裡氣,牛蒡子、甘草解毒,只服一劑藥就潰爛處脹痛減輕,大便排出膿液,這表示毒氣已經全部排出。我告辭回家,又告誡他們:不要再服用藥物,以免產生其他疾病。
痘瘡初起本來不多,等到長出膿液卻不結痂,
如果不是脾胃虛弱,經常吃得少,一定是陷伏,不要認錯。
我曾經見到痘瘡初起不多,發疹也透發,只等到結痂的時候卻不長膿,往往變成危重症狀的,可能是因為病人不能吃東西,脾胃虛弱,又自己瀉痢而不調理,或者出疹不勻,發疹不透,毒氣陷伏,妄談稀疏的,這些都是因為個人保養不當,而不是時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