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十六 (3)
卷之十六 (3)
1. 成實症治歌括
食少,大便堅者,脾胃之氣猶足也;若泄瀉,則脾胃益虛,四君子湯(二十)送下肉豆蔻丸(四十三),利止復以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葛根加黃耆、官桂服之。便清能食,不能食者,亦依上法,如能食,大便堅,數日未更衣者,用膽導法(五十一)通之,使氣得疏通,榮衛和暢,不致斑爛也。
先時泄瀉總非佳,到此非佳尤可佳,
津液已衰脾胃弱,豈堪泄痢又來加。
痘瘡出形起發,並不宜泄瀉,恐裡氣虛,毒邪不出,反成陷伏,故以泄利非佳兆也。若成漿之時,尤不宜泄,比之於前又甚焉。蓋前此為病未久,脾胃尚強,足以任之;今則病久,津液已衰,脾胃已弱,若復泄瀉,則僅存之氣,重竭於內,方張之毒不能成於外,或為癢塌,或為倒靨,或寒戰咬牙,虛憊而死,輕則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葛根,加木香、官桂、黃耆,甚則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肉豆蔻丸(四十三)並進。
予長子邦忠,三歲出痘,先君年八十始得一孫,與先母珍愛甚篤,至膿成將靨時,忽作泄瀉,瘡變灰白,先君曰:此虛寒症,命作木香散服之,未盡其劑,泄止瘡復紅活。時鄰居曾顯榮長子,出痘密甚,將靨亦泄瀉,痘變灰白又作癢,亟來請藥,先君即以前未盡劑,姑與服之,泄亦止而瘡轉紅活不癢矣。
泄瀉古人原有別,腸垢鶩溏分冷熱,
痘中泄水泄血膿,勿使湯丸輕止澀。
經云:協熱而下痢者,其腸必垢;協寒而痢者,其溏似鶩。寒則溫之、澀之,熱則通之、清之,此古人治法也。痘瘡養膿收靨之時,有泄瀉者,此為大忌,恐中氣虛而毒復陷也,故專以溫補止澀之法為正。然有痢清水者,有痢膿血者,又不可與虛寒者,袞袞同論治也。
蓋痢清水者,曾有大渴,飲水過多,蓄積於中,漬灌腸胃,今乃作痢,此蓄水泄也,水去盡則止;痢膿血者,因痘不收,以成倒靨,中氣充實,毒不得留,乃自大便而下,此倒靨泄也,泄盡膿血自愈。若不知此二症,待其自愈,若妄投止澀之劑,則根蒂未除,枝蔓滋長,源泉欲塞,決潰更多,吾見其誤死者多矣。
郡別駕,壬峰肖公女,七歲出痘,先請杜近林治之,連服保元湯。公因瘡密憂甚,延予視之。予曰:表裡俱實,雖密,順痘也,不必服藥。公江西永豐人,彼處出痘者,專食雞。予以裡實,告雞不可食,公不聽,日取大雞爛煮,以汁飲之;至膿成將靨時,忽大泄,日夜五六次,所下皆清水。公命止之,全曰:裡氣太實,正須泄耳。
次日泄益甚,予視其痘飽滿紅潤,不與藥服,公怒曰:吾女好痘,莫有失也。予曰:保無他。杜亦惑,欲進肉豆蔻丸,予止之。至第三日大泄水一行,予告公曰:泄止矣。公問:未服藥,何以止?予曰:此坐飲雞汁太多,汁水留薄腸胃之中,今泄者,名蓄水泄也,水盡泄自止,與四君子湯加陳皮調理而安。公甚稱服。
白話文:
成實症治歌括
吃得少,大便乾燥的人,脾胃之氣還算充足;如果腹瀉,則脾胃更加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二十)送服肉豆蔻丸(四十三),腹瀉止住後再用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掉葛根,加上黃耆、官桂服用。大便正常能吃東西了,如果還不能吃東西,也依上述方法處理。如果能吃東西了,但大便乾燥,幾天沒換衣服的,就用導洩的方法(五十一)通便,讓氣機通暢,營衛調和,就不會出現痘瘡潰爛的現象。
先前腹瀉總是不好的,到這個時候腹瀉更是不好的,因為津液已經虧損,脾胃虛弱,怎麼能承受腹瀉的再次加重呢?
痘瘡長出來並開始發育時,都不應該腹瀉,擔心裡氣虛弱,毒邪不能排出,反而隱藏在體內,所以腹瀉是不好的徵兆。當痘瘡開始化膿時,更不應該腹瀉,比之前更嚴重。因為先前發病時間不長,脾胃還比較強壯,足以應付;現在已經病久,津液已經虧損,脾胃已經虛弱,如果再次腹瀉,則僅存的氣血會更加耗竭,痘瘡的毒邪不能外洩,可能會出現皮膚瘙癢潰爛、痘瘡凹陷,或者寒戰、磨牙,虛弱而死。輕者服用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掉葛根,加入木香、官桂、黃耆;嚴重者則服用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肉豆蔻丸(四十三)一起服用。
我的長子邦忠,三歲出痘,父親八十歲才得這個孫子,我和母親都非常疼愛他。當痘瘡將要化膿結痂時,突然腹瀉,痘瘡顏色變灰白。父親說:「這是虛寒的症狀」,吩咐服用木香散。藥還沒吃完,腹瀉就止住了,痘瘡又恢復紅潤。當時鄰居曾顯榮的長子,出痘很密,將要結痂時也腹瀉,痘瘡變灰白又發癢,急忙來求藥。父親就把之前沒吃完的藥給了他,腹瀉也止住了,痘瘡也變紅潤不癢了。
古代人對腹瀉的區分是有講究的,腸道污濁引起的稀便和溏便,要區分是寒是熱。
痘瘡期間瀉水、瀉血、瀉膿,不要輕易用湯藥收澀止瀉。
經典書籍記載:伴隨發熱而腹瀉的,腸道必定污濁;伴隨寒冷而腹瀉的,大便稀溏像鴨子糞便一樣。寒則溫之、澀之,熱則通之、清之,這是古代人的治療方法。痘瘡化膿結痂時,如果腹瀉,這是大忌,擔心是中氣虛弱,毒邪又陷在體內,所以專用溫補止澀的方法才是正確的。然而,有瀉清水的,有瀉膿血的,不能一概而論。
瀉清水的,曾經非常口渴,喝水太多,積存在體內,浸潤腸胃,現在才腹瀉,這是積水而瀉,水排乾淨就止住了;瀉膿血的,是因為痘瘡不收斂,形成痘瘡凹陷,中氣充實,毒邪無法滯留,於是從大便排出,這是痘瘡凹陷而瀉,膿血排乾淨就自愈了。如果不了解這兩種情況,等到它自愈,或者胡亂服用止澀的藥物,則病根沒除,症狀加重,反而會造成更多潰瘍,我見過很多因為這樣而死的人。
郡別駕壬峰肖公的女兒,七歲出痘,先前請杜近林治療,連續服用保元湯。肖公因為痘瘡密集而非常擔心,請我診治。我說:「表裡都實證,雖然密集,但痘瘡順利,不必服藥。」肖公是江西永豐人,那裡出痘的人,都專吃雞肉。我說因為裡實,所以雞肉不能吃,肖公不聽,每天都拿大雞燉爛,喝雞湯;當痘瘡將要結痂時,突然大量腹瀉,一天幾次,瀉的都是清水。肖公要我止瀉,卻說:「裡氣太實,正需要瀉才行。」
第二天腹瀉更厲害了,我看她的痘瘡飽滿紅潤,沒有給她服藥,肖公生氣了:「我女兒的痘瘡很好,別出什麼差錯。」我說:「保證沒事。」杜近林也疑惑,想用肉豆蔻丸,我阻止了他。到第三天,大量瀉水一次,我告訴肖公:「腹瀉止住了。」肖公問:「沒服藥,為什麼止住了?」我說:「這是因為喝雞湯太多,雞湯停留在腸胃中,現在腹瀉,叫做積水而瀉,水排乾淨了腹瀉自然就止住了。」然後用四君子湯加陳皮調理,病情就好了。肖公非常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