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十五 (3)
卷之十五 (3)
1. 起發症治歌括
聞人氏云:瘡痘之出,蓋熱邪內外蒸發,其有當熱作之時,忽遇天氣大寒,熱氣方運出而暴寒折之,外寒為內熱拒而不得入,內熱為外寒閉而不得出,毒氣壅於肌皮之間,如隱疹,如痣點,或青或紫,俚俗云鬼捻青者是也。壯年出者,皮膚厚,肉理密,多有此症。凡是卻寒、溫肌、透表之劑,皆可選用也。
凡冬春之間,常有暴寒,忽為寒氣所侵,其痘色變,或灰白,或青,頑木凝凍不能起發者,桂枝葛根湯(五)、麻黃湯(六十七)去杏仁、石膏合服,待痘略起,再以十宣散(三十七)發表托裡也,外用胡荽酒(七十四)。
凡春夏久雨,為寒濕之氣所害,不能起發者,五苓散(二十八)加蒼朮、防風主之,多服更佳。
聞人氏云:嬰兒、童子必竟純陽。當瘡痘未出之先,或遇天氣暄熱,當與疏利,庶幾起發之日,其熱必輕。疏利之說,非是轉下。疏者,疏散熱氣;利者,滑利九竅,使無壅遏之患而已。疏利用輕清之劑。彼轉下者,非猛浪不可。疏利轉下,相去遠甚,不可不辨。
凡夏秋之間,常有酷熱,忽為熱氣所蒸,其痘色變,或大赤焮發,或糜嫩不堅實,先以五苓散(二十八)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或升麻葛根湯(一)合人參白虎湯(二十四)以解其熱,次以調元湯(十八)加麥門冬、五味子以補其氣,外用天水散(九十四)合百花膏(九十八)遍塗之。
凡傷冷水、沙糖、西瓜、紅柿、菱芡、柑橘、水梨一切生冷之物腹痛者,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有瀉者,錢氏異功散(四十四)加丁香、訶子主之。如傷肥甘油膩糕粽一切熱物腹痛者,備急丸(九)、原物湯下。此上二症,得利後並用四君子湯(二十)加陳皮、木香,或錢氏異功散調之(四十四)。
凡食過飽,稍覺不快者,木香大安丸主之(九十一)。損谷則愈,不可妄下。錢氏云:惟用溫涼藥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發。又云:瘡痘始出,未有他症,不可妄下也。此言常候,戒人猛亂。若有前外傷內感之症,安可徇常。
聞人氏云:木得桂則枯,雌黃遇胡粉則黑,柑得脯則壞,物之相畏,有如此者。痘瘡之畏穢惡雜氣,其理亦如是也。仲景云:瘡痘欲出之間,宜燒蒼朮、豬甲二物,仍令人謹伺門戶,勿使生人輒入,亦忌勞力人、狐臭人,若行房觸犯,最為大害。婦人經水適來,尤當迴避,床帳左右前後宜掛胡荽,以酒噴之,或燒乳香尤妙。
蓋榮衛得香則運行甚速,或可使瘡毒易出。苟防備一不如法,則禍患踵至。欲出者,使之不出;已出者,斑爛成片,甚者,瘡黑陷伏,加以爛臭,痛如刀剜,悶亂而死。其中縱得安者,亦令瘢痕經年黑色或反成疥癬,不可不戒。
凡病瘡起發即當禁戒房事,室中常燒闢穢香(九十三),令煙不絕,更多燒硬石以水澆之,若有觸犯,瘡或色變,或作癢者,以茵陳熏法解之(八十一)。
白話文:
起發症治歌括
瘡痘的出現,是因為體內外熱邪蒸發所致。如果在發熱時遇到突然的寒氣,體內熱氣正要排出,卻被寒氣阻礙,外寒使內熱無法排出,內熱也被外寒阻隔而無法外洩,毒氣就會淤積在皮膚之間,形成像隱疹或痣點一樣的疹子,顏色或青或紫,民間俗稱「鬼捻青」。壯年人因為皮膚厚實,組織緻密,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凡是能祛寒、溫煦肌膚、疏通表邪的藥物,都可以選用。
冬天和春天,常有寒流來襲,如果突然受寒,痘疹顏色會改變,可能變成灰白或青色,像凍僵的樹木一樣無法發出來,可用桂枝葛根湯(方劑五)、麻黃湯(方劑六十七)去杏仁、石膏,合在一起服用,待痘疹略微冒出後,再用十宣散(方劑三十七)疏散表邪、托毒外出,外用胡荽酒(方劑七十四)。
春夏季節雨水長期不斷,受寒濕之氣侵襲,痘疹無法發出的,可用五苓散(方劑二十八)加蒼朮、防風治療,多服用效果更好。
嬰兒和兒童體質偏熱。在痘疹未出之前,如果遇到天氣炎熱,應該使用疏通、利濕的藥物,這樣痘疹發出時,熱邪就會較輕。疏利的方法,並不是瀉下。疏是指疏散熱氣,利是指通利九竅,使之沒有阻塞即可。疏利應選用輕清的藥物,瀉下則必須用猛烈的藥物。疏利和瀉下是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混淆。
夏秋季節,經常酷熱,如果突然受熱邪侵襲,痘疹顏色會改變,可能出現發紅腫痛,或糜爛不堅實,先用五苓散(方劑二十八)和黃連解毒湯(方劑八十九),或升麻葛根湯(方劑一)和人參白虎湯(方劑二十四)來清熱,然後再用調元湯(方劑十八)加麥門冬、五味子來益氣,外用天水散(方劑九十四)和百花膏(方劑九十八)塗抹。
如果誤食生冷食物如冷水、砂糖、西瓜、柿子、菱角、芡實、柑橘、梨子等,導致腹痛,可用丁香脾積丸(方劑三十三),原方煎服。如果腹瀉,可用錢氏異功散(方劑四十四)加丁香、訶子治療。如果誤食肥甘油膩的食物如糕點、粽子等熱性食物導致腹痛,可用備急丸(方劑九),原方煎服。以上兩種情況,腹瀉停止後,都可用四君子湯(方劑二十)加陳皮、木香,或錢氏異功散(方劑四十四)調理。
如果飲食過飽,稍感不適,可用木香大安丸(方劑九十一)治療。少吃一些就能好轉,不要濫用瀉下藥。錢氏說:只能用溫涼的藥物治療,不能亂用瀉下藥或攻伐發散的藥物。又說:痘疹剛開始發出,沒有其他症狀,不要亂用瀉下藥。這是常規的治療方法,告誡人們不要輕舉妄動。如果之前有外傷或內感疾病,就不能遵循常規。
木頭遇到桂皮會枯萎,雌黃遇到白粉會變黑,柑橘遇到果脯會腐爛,事物之間互相克制,就是這個道理。痘瘡也害怕污穢雜氣,道理也是一樣的。仲景說:痘疹將要發出時,應該燒艾灸蒼朮、豬膽汁,並且要讓人嚴格看守門戶,不要讓生人隨便進入,也要避免與勞累的人、有狐臭的人接觸,如果發生房事或觸犯禁忌,危害最大。婦女月經來潮,更應該迴避,床帳左右前後都應該掛上胡荽,用酒噴灑,或燒乳香更好。
因為榮衛氣血遇到芳香之物,運行就會加快,可以使瘡毒更容易排出。如果防禦措施有一點不到位,禍患就會接踵而至。痘疹將要發出時,使它發不出來;已經發出時,就可能斑爛成片,嚴重者,瘡疹顏色發黑凹陷,並且腐爛臭穢,疼痛難忍,以致昏迷死亡。即使能痊癒的,也會留下疤痕,多年不消,甚至變成疥癬,不可不防。
患有痘瘡的人,應該禁止房事,室內經常焚燒辟穢香(方劑九十三),使香煙不斷,可以多燒一些石頭再用水澆,如果觸犯禁忌,痘疹顏色改變或發癢,可用茵陳熏法(方劑八十一)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