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2)

1. 發熱症治歌括

解表升麻湯最良,紅斑雖見飲何妨,

時師膠柱無通變,才見紅斑不敢嘗。

古人謂,但見紅點便不可服升麻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此蓋為痘疏毒少者言,後人不達立言之旨,遽謂凡出痘子,才見紅點,真不可服,殊不知升麻葛根湯四味乃發表解毒、疏通血氣,升降陰陽之劑,痘出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燥者潤,郁者疏,過者平,陰陽不衰而陽毒不亢也。苟謂痘疏毒少者,雖他藥不可服,況葛根湯乎?

痘疹未形先發熱,吉凶輕重如何別,

熱微毒少吉堪言,熱甚毒多凶可決。

瘡疹發熱,熱氣微者,其毒必少,痘出自疏,易發易靨,不須服藥。熱氣甚者,其毒必多,痘發自密,難發難靨,且多他變,宜預解之,宜連翹升麻湯(六)或如聖湯(一○四)、解毒快斑湯(一○四,附方),併合代天宣化丸(十二)主之。或有熱微痘出反密者,其人必口燥渴,唇焦裂,小便赤少,大便秘,身雖不大熱,卻蒸蒸然,此毒深熱亦深,故表不大熱而裡熱也,宜急解之,柴胡飲子(九十九)。

或有熱甚,痘出反疏者,其人必不渴,唇潤,目無赤脈,大小便調,身雖大熱,但熇熇然,此毒淺熱亦淺,故表熱裡氣和也,只以升麻葛根湯。

發熱大渴熱在中,舌燥唇焦毒火攻,

莫比尋常些小渴,養陰解毒有神功。

此心經出痘症也,痘疹發熱有不渴者,熱在表不在裡也。有小渴者,痘疹之熱生於內,心主熱,心移熱於肺故渴,此常候耳,切不宜與冷水、紅柿、西瓜之屬,恐冷傷脾損肺,但與陳廩米作湯飲之。若大渴嗌乾唇焦舌燥,此心火太炎,腎水不升,毒火妄蒸。血枯液耗,宜急解之,葛根解毒湯(二十一)大劑飲之,不止更加黃連以瀉心火之有餘,黃柏、知母以滋腎水之不足。舌潤則生,舌如芒刺則死,蓋舌為心之苗,少陰之脈榮於舌也。

如發熱自利而渴者,此津液不足也,黃芩湯(四十一)加人參、白朮、麥門冬主之。

熱時腹痛陣難禁,臟腑之中毒氣侵,

發熱疏通如痛減,切防陷伏變非輕。

此脾經出痘症也。訣云:發熱肝中痛,斑瘡腹內攻,發多防不透,發少更防癰。可見痘疹腹痛乃惡候也。凡發熱腹中便痛者,此毒氣內攻也。宜發表疏里,桂枝大黃湯(二十九)主之。若原無腹痛,發熱二、三日後,大便不通而痛者,此燥屎與毒相併而痛也,膽導法(五十一)、宣風散(九十二),擇而用之。有譫妄狂亂者,內服退火回生丹(一百零四,附方),外用膽導法(三十四)加桂心。

或因多食而痛者,此冷痛也,理中湯(三十四)加桂心。或因多食而痛者,此食積痛也,微則木香大安丸(九十一),甚則承氣湯(三十),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已上諸可下者,若脾胃素弱之人,不可與下,反傷脾胃,宜補中順氣湯(九十一,附方)主之。

白話文:

發熱症治歌括

升麻葛根湯是治療發熱的良方,即使出現紅斑也不必擔心。有些醫生死板教條,一看到紅斑就害怕使用,這是錯誤的。古人說,只有痘疹毒素少時才不能服用升麻葛根湯,擔心傷了表氣。後人不懂古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便以為凡是出痘,只要出現紅點就絕對不能服用,這是錯誤的。事實上,升麻葛根湯四味藥材具有發表解毒、疏通血氣、升降陰陽的功效。痘疹出得太密集,更應該經常服用,以達到使陷下去的痘疹升起,乾燥的痘疹滋潤,鬱結的痘疹疏通,過多的痘疹平復,使陰陽平衡,防止陽毒亢盛的效果。怎麼能說痘疹毒素少時,其他藥物不能服用,更別說葛根湯了呢?

痘疹未出現前先發熱,吉凶輕重如何判斷呢?熱度輕微、毒素少,預後良好;熱度嚴重、毒素多,預後凶險。

痘疹發熱,熱氣輕微者,毒素必定少,痘疹出得稀疏,容易發出也容易消退,不必服用藥物。熱氣嚴重者,毒素必定多,痘疹出得密集,難以發出也難以消退,而且容易出現其他併發症,應該預先治療,可以使用連翹升麻湯、如聖湯、解毒快斑湯,並配合代天宣化丸服用。有些病人熱度輕微但痘疹卻密集,這類病人通常口乾舌燥、嘴唇焦裂、小便量少顏色深、大便秘結,雖然身體不很熱,卻感到蒸蒸然,這是毒素深入,裡熱所致,所以表面不怎麼發熱,但內裡卻很熱,應該迅速治療,可以使用柴胡飲子。

有些病人熱度很重,但痘疹卻稀疏,這類病人通常不口渴、嘴唇濕潤、眼睛沒有紅血絲、大小便正常,雖然身體很熱,但只是溫溫熱熱的,這是毒素淺,熱度也淺,所以表面熱但裡氣和調,只需服用升麻葛根湯即可。

發熱口渴嚴重,熱在心中,舌燥唇焦,這是毒火攻心。這和一般的輕微口渴不同,需要養陰解毒。

這是心經出痘的症狀。痘疹發熱而不口渴,熱在表不在裡;輕微口渴,痘疹的熱在內,心主熱,心火移熱於肺,所以口渴,這是正常的現象,絕對不能喝冷水、吃柿子、西瓜等寒涼食物,以免傷脾損肺,只喝用陳米熬煮的米湯。如果口渴嚴重,咽喉乾燥,嘴唇焦裂,舌燥,這是心火太旺,腎水不足,毒火妄動,血枯液耗,應該迅速治療,服用大劑量的葛根解毒湯,還需要加黃連瀉除多餘的心火,加黃柏、知母滋補不足的腎水。舌頭濕潤則為吉兆,舌頭像芒刺一樣則為凶兆,因為舌頭是心的苗,少陰之脈在舌頭運行。

如果發熱、腹瀉且口渴,這是津液不足,可以用黃芩湯加人參、白朮、麥門冬。

發熱時腹部疼痛難忍,這是臟腑受到毒氣侵犯。

這是脾經出痘的症狀。古人說:發熱肝痛,斑瘡侵犯腹部,痘疹發得多要預防不透,發得少更要預防化膿。由此可見,痘疹腹部疼痛是惡候。凡是發熱腹部疼痛者,這是毒氣內攻,應該發表疏通裡氣,服用桂枝大黃湯。如果本來沒有腹痛,發熱二三天后,大便秘結且疼痛,這是乾燥的糞便和毒素一起導致的疼痛,可以使用膽導法或宣風散。如果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內服退火回生丹,外用膽導法加桂心。

如果是因為吃得太多而腹痛,這是寒痛,可以使用理中湯加桂心;如果是因為吃得太多而腹痛,這是食積引起的疼痛,輕微者服用木香大安丸,嚴重者服用承氣湯、丁香脾積丸或原物湯。以上這些瀉下藥,如果脾胃本來就虛弱的人不能服用,反而會傷脾胃,應該服用補中順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