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 卷之十二 (7)
卷之十二 (7)
1. 治痘總歌括
治痘皆言要補脾,補中有害少人知,
一朝陽盛陰先絕,到此臨危悔卻遲。
痘瘡雖以脾胃為主,但謂不可攻擊以損中和之氣,然亦不可妄補,而使之太過也。若果吐利,飲食少者,四君子湯(二十),聖藥也。苟得食,大便硬,此里本實,復以四君子與之,則為實實,陽勝陰虧,不久而生變矣。況白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氣盛血枯者,其貽害豈小哉?吾見世人勻用補藥者,或增煩躁,或成潰爛,往往不悟,良可慨夫。
痘瘡脈候貴和平,胃氣悠長最要清,
弦數浮洪為實候,微沉遲澀是虛因。
痘瘡之脈,中和安平為貴,不可躁疾微小,故曰脈靜身涼者生,脈躁身熱者死。又陽病得陰脈者死。夫四時以胃氣為本,胃氣者,弦不弦,石不石也。故弦數浮洪為太過,為實,實者,邪氣實也;沉遲微澀為不及,為虛,虛者,正氣虛也。皆死候之脈,所以人無胃氣則死。
痘逆症逆色脈逆,此候未聞人救得,
但觀色脈有可為,對病真藥須詳細。
治痘之法,色脈為本,病症為標。若痘逆,如陷伏之類;症逆,如煩躁悶亂、腹脹足冷之類;色逆,如氣色昏黯、皮肉黧黑之類;脈逆,如躁疾鼓搏,謂之陽盛陰虛,沉微濡弱謂之陰盛陽虛。四逆俱全,標本同病,表裡皆傷,不可治也。若只痘逆症逆,六脈調勻,五色明潤者,此標病本不病也,急治其標以救其本。對病之藥,良工得之。
鄖陽撫院孫公,一女七歲,己巳四月七日發熱,全在幕下,見其面赤腮躁,知是痘症。次日,口角旁便見紅點如蚊跡狀,不成顆粒,一逆也;腰痛,腹痛,二逆也;昏睡譫語,三逆也;乾嘔,四逆也。初九日,公見其狀,撫膺大慟,全以色脈無恙,再三慰之,不信,但垂淚曰:爾痘疹書明言不治,何又相誑也?全告曰:此病在經絡,猶可治也。但因中氣久虛,不能驅毒外出耳。
公乃命進藥。予用保元湯以補中氣,加羌活、防風、荊芥、柴胡發散表邪,木香、山楂驅逐里邪,調辰砂末以解毒。初九、初十、十一日連進三劑,十三日午時忽昏暈,目閉、口噤,神色俱變,公與夫人皆哭,全急告曰:此有冒汗來也,汗出痘亦隨出,謂之冒痘。須臾視之,果得大汗而痘盡出矣,復用錢氏異功散加黃耆、白芷調理而愈。
公拱謝曰:不負吾為爾梓痘疹書也。
壬申春,郡人王蒸湘子出痘,請予往治,痘已盡出,問其詳,時有董醫在,答曰:正月廿七日發熱,廿八日現形,自額上起,今三日矣。予思額上初出者重,三五成叢者重,五心俱有者重,鎖項者重,乃逆痘也。及審其症,腹脹大而緊,腸中汩汩有聲,大便如黃金色,乃脾敗,逆症也。
因其一子,托治甚切,設法調治,腹脹不減,腸鳴如故,起發之初,心窩中有一痘戴漿者,隨即破滅,背瘡盡成水疱,目中淚出,兩拳緊握,予甚恐,此脾土敗,肝木勝之候也,蓋肝為水疱,其為變也握,不泣而淚出,肝絕也。未五日而唇瘡乾黑,背瘡盡破,診其脈濡弱沉細,其脈又逆,六日而癢作,搖頭扭項,逆症也,且求粥食且急,病名除中,又逆症也。予思急進保元湯合桂枝湯調獨聖散服之,復見紅點,蒸湘喜曰:此有生意矣。
白話文:
治痘總歌括
治療痘瘡都說要補脾,但補脾的益處與害處,卻少有人知道。如果陽氣太盛,陰氣先衰竭,等到這個危急關頭,後悔就太遲了。
痘瘡雖然主要與脾胃相關,但是不能用攻擊性的方法損傷中和之氣,也不能盲目進補,導致過度。如果患者出現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的情況,服用四君子湯(二十劑)是良方。如果患者能正常飲食,大便乾燥,說明腸胃積實,再服用四君子湯就會導致實上加實,陽盛陰虛,很快就會病情變化。況且白朮燥烈,茯苓利水,如果患者本身氣盛血虛,這樣用藥的危害豈能輕忽?我見過很多人盲目使用補藥,結果或加重煩躁,或導致潰爛,卻往往不自知,實在令人惋惜。
診斷痘瘡脈象,貴在平和,胃氣充足、運化順暢最重要。脈象弦數、浮大洪盛為實證,脈象微弱沉細、遲澀為虛證。
痘瘡的脈象,以平和為貴,不能過於躁急或微弱,所以說脈象平和、身體涼爽的人能活,脈象躁急、身體發熱的人會死。同樣,陽證遇到陰脈的人也會死。一年四季,都以胃氣為根本,胃氣的強弱,不在於脈象的弦急或遲緩。所以,脈象弦數浮大洪盛屬於過度,是實證,實證指的是邪氣盛實;脈象沉細遲澀屬於不足,是虛證,虛證指的是正氣虛弱。這兩種脈象都是死症的徵兆,人沒有了胃氣就會死亡。
痘瘡、症狀、面色、脈象都出現逆反現象,這種情況我從未見過有人能治癒。只能觀察面色、脈象來判斷病情,然後選用正確的藥物,仔細治療。
治療痘瘡,面色脈象是根本,病症是枝節。如果痘瘡逆了,例如痘疹陷伏;症狀逆了,例如煩躁、神志不清、腹脹、腳冷;面色逆了,例如面色昏暗、皮膚發黑;脈象逆了,例如脈象躁急有力,稱為陽盛陰虛;脈象沉微、濡弱,稱為陰盛陽虛。這四種逆證同時出現,標本同病,表裡俱傷,是無法治療的。如果只有痘瘡逆和症狀逆,而六脈調和,面色紅潤,則說明標證有病,本質無恙,應當著重治療標證以挽救根本。對症下藥,需要有經驗的醫生才能做到。
鄖陽撫院孫公,他七歲的女兒,己巳年四月七日發熱,完全臥床不起。孫公見女兒面紅、煩躁,知道是痘瘡。第二天,口角旁出現紅色斑點,像蚊子叮咬的痕跡一樣,不成顆粒,這是第一個逆證;腰痛、腹痛,這是第二個逆證;昏睡、胡言亂語,這是第三個逆證;乾嘔,這是第四個逆證。初九日,孫公見到女兒的狀況,悲痛不已,但見其面色脈象尚可,便再三安慰她,女兒不信,只是流淚說:「痘疹書上明明說不能治,你為何還要欺騙我?」孫公回答說:「這個病在經絡,還是可以治療的,只是因為中氣久虛,不能驅逐毒邪外出而已。」
於是孫公請我診治。我用保元湯補益中氣,再加羌活、防風、荊芥、柴胡疏散表邪,加木香、山楂驅逐里邪,並用辰砂末解毒。初九、初十、十一連續服用三劑,十三日午時,女兒突然昏暈,閉目、口噤,神色全變,孫公和夫人痛哭不已,我急忙說:「這是要出汗了,汗出痘疹也會隨之而出,稱為冒痘。」一會兒一看,果然出了大量汗,痘疹也全部長出來了,之後再用錢氏異功散加黃耆、白芷調理,女兒就痊癒了。
孫公拱手道謝說:「沒有辜負我收藏您的《痘疹書》啊!」
壬申年春天,郡人王蒸湘之子出痘,請我去治療,痘疹已經全部長出來了。我詳細詢問病情,當時董姓醫生也在場,他回答說:正月二十七日發熱,二十八日出痘,從額頭開始,現在已經三天了。我想,額頭先出痘很嚴重,三五成群的更嚴重,五心皆熱更嚴重,頸項長痘更嚴重,這是逆痘。再仔細檢查他的症狀,腹部脹大堅硬,腸鳴如水流聲,大便呈黃金色,這是脾胃受損,是逆證。
因為他的兒子,他請求我治療非常迫切,我盡力設法治療,但是腹脹沒有減輕,腸鳴如故,起初在心窩處有一個痘疹,裡面有膿液,隨即破潰,背上長滿水泡,眼睛流淚,雙拳緊握,我很擔心,這是脾土敗壞,肝木亢盛的徵兆,因為肝主水泡,握拳、不哭而流淚,都是肝臟受損的表現。不到五天,嘴唇就乾枯發黑,背上的水泡都破了,診其脈象濡弱沉細,脈象也逆,第六天開始奇癢難忍,搖頭晃腦,這是逆證,並且想吃粥,還很著急,這也是逆證,名為除中。我想立刻用保元湯合桂枝湯,再加獨聖散服用,又見紅色斑點出現,蒸湘高興地說:「這是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