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5)

1. 治痘總歌括

大便硬,此賴平日穀氣以為主,雖數日不便無妨,不可妄補以增內熱,亦不可妄解毒以損脾胃;大便一日一行,則內之穀氣有限而氣血易衰,須用和中四君子湯(二十)加炙黃耆、木香、青皮;不可解毒者,脾胃虛也,大便瀉則裡虛,宜急止其瀉,四君子湯(二十)、黃耆建中湯(三十)、理中湯(三十四),並加訶子肉合肉豆蔻丸(四十三),或錢氏異功散(四十四)、益黃散(四十五),甚則用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此二藥太峻,非內虛瀉甚,不可輕用。

若向能食,一旦忽減,不咽痛,但腹中滿或痛,此必傷食,以養脾丸(一○六)、木香大安丸(九十)消導之,甚則以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以微利之。復食,以四君子湯(二十)合勻氣散(十三)或養脾丸(一百零六)調服之。

最宜安靜號和平,表裡無邪志自寧,

忽然煩擾宜詳審,外怕神亡轉悶昏。

痘瘡以安靜為貴,飲食坐臥如常,此表裡無邪,號曰和平。忽然煩擾不安,多哭,宜審視瘡勢形色,如瘡起發,光壯不渴,大小便調,此瘡正發,毒邪散布氣血,弸急而痛,謂之痛煩,不須施治,待膿成毒化痛止而煩去矣。如瘡正色,問之不痛,但覺心煩不安,此內熱也。

心惡熱謂之熱煩,以導赤散(三十五)加梔子仁、麥門冬,或以牛黃清心丸(三十六),燈心湯下。如瘡紅紫乾燥,壯熱口渴,狂亂昏悶,譫語,如見鬼狀者,退火回生丹(一百零五,附方)。如瘡瘙癢,此欲陷也。瘡乍見乍陷,此有伏也。目閉妄言,謂之神衰,不治。

邑人汪我溪次女,丁卯冬出痘,延長兒邦忠視之,起發灌膿時,昏睡不思食,予謂忠曰:此心血不足,邪火內熏,神昏症也。命以龍腦安神丸與服,有傾蘇,痘亦平。

程希文次子,辛未春出痘,發熱現形時,煩躁譫語,來告予以病症,予授一方,用木通、山梔仁、麥門冬、牛蒡子、連翹、甘草,燈心作引,水煎調辰砂末,連服三劑,病退痘出,如期愈。

癢塌方將倒陷時,急憑妙劑強扶持,

空中痘出無番次,損處多膿功可施。

痘瘡喜厚實堅牢,尖圓飽滿,若頂平皮薄色淡,忽然瘙癢損塌者,此脾胃弱,肌肉虛,欲變倒陷也,宜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加防風、荊芥穗服之,外用茵陳熏法(八十一)。如痘空中原無痘處復出,大小不一,等作三四番出,其破損處復加腫灌成膿,能食,大便調者,可治。若癢不止,皮脫瘡干,或利,或大便秘,悶亂者,此已陷也,不可再治。

陷伏需分實與虛,莫於臨症更躊躇,

死生倏忽如翻掌,幽谷春回慶有餘。

凡痘疹內者不出,謂之伏;外者復入,謂之陷。陷伏之症,有實有虛。如大熱,渴,大小便不通,煩躁譫語,妄有見聞,狂亂腹脹者,此實也。實者,邪氣壅遏,侵蝕正氣,宜內服百祥丸(五十二)、牛李膏(五十三),或宣風散(九十二),棗變百祥丸(一二六)。外用水楊湯(七十五)浴之,得利,瘡出者佳,更以仙聖散(六十二)、加味四聖散(六十四),並加燒人屎調之。

白話文:

治痘總歌括

大便乾燥,主要是平日飲食積累的穀氣所致。即使數日未解便也無妨,不可盲目進補增加內熱,也不可隨便服用解毒藥物損傷脾胃。若大便每日一次,則體內穀氣不足,氣血容易衰弱,需服用和中四君子湯,再加入炙黃耆、木香、青皮。之所以不可解毒,是因為脾胃虛弱,大便瀉洩則體內更加虛弱,應立即止瀉,服用四君子湯、黃耆建中湯、理中湯,並加入訶子肉合肉豆蔻丸,或錢氏異功散、益黃散,情況嚴重則用陳氏木香散、異功散。這兩種藥性峻猛,非內虛瀉洩嚴重,不可輕易服用。

如果本來能吃東西,突然食慾減退,沒有咽喉疼痛,但腹部脹滿或疼痛,這是傷食所致,可用養脾丸、木香大安丸消導,情況嚴重則用丁香脾積丸、原物湯輕瀉。恢復飲食後,用四君子湯合勻氣散或養脾丸調理。

最重要的是保持安靜平和,表裡無邪,則病情自然平穩。如果突然煩躁不安,哭鬧不止,應仔細觀察痘瘡的形勢和顏色。如果痘瘡發起,紅潤飽滿,不渴,大小便正常,這是痘瘡正在發作,毒邪正在散布於氣血之中,會感到急痛,稱為痛煩,不必治療,待膿成毒化,疼痛停止,煩躁自然消失。如果痘瘡顏色正常,不痛,但感到心煩不安,這是內熱。

心煩熱悶稱為熱煩,可用導赤散加梔子仁、麥門冬,或用牛黃清心丸,用燈心湯送服。如果痘瘡紅紫乾燥,壯熱口渴,神志恍惚,胡言亂語,像見到鬼一樣,則服用退火回生丹。如果痘瘡發癢,這是將要陷下去的徵兆。痘瘡時隱時現,這是痘毒潛伏的表現。眼睛閉合,胡言亂語,稱為神衰,不可治療。

邑人汪我溪的次女,丁卯冬日出痘,延長兒邦忠為其診治,痘瘡發起化膿時,昏睡不思飲食,我告訴邦忠:這是心血不足,邪火內熏,導致神志昏迷的症狀。於是讓她服用龍腦安神丸,病情有所好轉,痘瘡也逐漸平復。

程希文的次子,辛未春日出痘,發熱出疹時,煩躁胡言亂語,來告訴我病情,我給了他一個方子,用木通、山梔仁、麥門冬、牛蒡子、連翹、甘草,用燈心草引藥,水煎後調入辰砂末,連服三劑,病情好轉,痘瘡順利排出,按期痊癒。

痘瘡將要陷下去時,需立即用藥扶持;痘瘡在原先沒有痘的地方又長出新的痘,破損處又化膿,如果能吃東西,大便正常,可以治療。如果奇癢不止,皮膚脫落,瘡痂乾燥,或者大便瀉洩,或者便秘,神志不清,這是痘瘡已經陷下去,不可再治療。

痘瘡陷伏,需區分虛實,不可在臨症時猶豫不決,生死變化迅速,如同翻掌之間,但只要及時治療,仍有痊癒的希望。

凡痘疹在體內未發出者,稱為伏;已經發出的痘瘡又再次內陷,稱為陷。陷伏的症狀,有虛實之分。如果發熱,口渴,大小便不通,煩躁胡言亂語,神志不清,狂亂腹脹,這是實證。實證是邪氣壅塞,侵蝕正氣,宜內服百祥丸、牛李膏,或宣風散、棗變百祥丸。外用楊湯沐浴,如果能通便,痘瘡發出則為佳兆,再用仙聖散、加味四聖散,並加入燒人糞便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