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初集 (3)
初集 (3)
1. 起勢論
看痘之順逆,非拘拘於稀疏稠密之謂,當看痘粒之逐時起髮長大。早晨看之,如白菜子大,午候看之,如麻子大,夜來看之,則有糕粱米大,此初見苗之起勢也。及至出齊,雖有先後之不同,而起髮長大,生機勃然。至於長漿,必先由暈腳起脹開盤,既已起脹開盤,漿即隨之而長,且稠膿隨之而上,三日灌漿之期,不差時刻,色復尖圓紅潤,不犯諸逆,大順候也。
白話文:
觀看痘疹的順逆,不是單純依據其稀疏稠密來判斷,而要看痘粒逐漸生長發育的過程。早晨觀察,痘粒如白菜子般大小,午時再看,則如麻子般大小,晚上觀察,便已如糕粱米般大小,這就是痘疹初現苗頭的生長勢頭。
等到痘疹全部長齊,雖然長出時間有先後不同,但痘粒生長發育的趨勢卻十分明顯,生機勃勃。至於長出痘漿,必定先從痘疹周圍出現紅暈,然後腫脹開盤,一旦腫脹開盤,痘漿就會隨之生長,膿液也會隨之向上浮現。三天灌漿的時間,不會有任何偏差,痘疹的顏色也呈現尖圓紅潤,沒有任何逆轉跡象,這是順利長痘的徵兆。
2. 初發熱至報苗出齊數日內調治法
一,發熱之初,若身熱和緩,或熱或退,神清氣爽,飲食二便如常,則不必服藥,但戒葷忌風,調護而已。
一,或偶感風寒,憎寒壯熱,頭痛咳嗽,鼻流清涕,不可不發散也。當視兒體強弱用藥,以微發汗,不可出汗大多,恐發虛其表,後難起脹灌膿。蓋痘有溫平之法,無汗下之理,發散過則元陽散失,正氣不固焉。張翼云:一見紅點,便不可用升麻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喻嘉言先生亦云:升麻湯內有葛根,所以示戒。然則泛用麻、細、羌、葛者,非二公罪人耶。
白話文:
發燒初期,如果身體發熱緩慢,時而發熱時而退燒,精神清醒,呼吸順暢,飲食和大小便都正常,就不用吃藥,只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風寒,好好調理身體即可。
如果只是偶爾受寒,感到畏寒、發熱、頭痛、咳嗽、流清鼻涕,就必須使用發散藥物來驅散寒氣。用藥時要根據孩子的體質強弱,輕微發汗即可,避免出汗過多,以免損傷體表陽氣,導致日後難以恢復,甚至出現膿瘡。因為治療麻疹應該採取溫和的方法,避免出汗,如果發散過度,就會損耗陽氣,導致正氣不足。張翼說:「看到紅疹出現,就不要再使用升麻葛根湯,以免導致體表虛弱。」喻嘉言先生也說:「升麻湯中含有葛根,所以要謹慎使用。」所以,泛用麻黃、細辛、羌活、葛根等發散藥物,並不是兩位醫家的錯誤。
既經發汗,而身熱漸緩,頗見安靜者,痘出必稀,且勿服藥。若發汗之後,身熱不退,煩躁譫語,口渴飲水,宜敗毒宣中散之類清之,切不可過用寒涼,急於峻攻,恐芩、連性寒,冰伏其毒,始焉出之不快,繼焉灌漿又難,用藥者,須臨時權變焉。至熱甚大便久閉,加熟莊黃微利之。
愚按:邪不在裡,不可妄用寒涼敗脾,致中寒脾敗,毒反內陷不出,況虛邪虛火、假熱格陽等證,皆因虛發,尤當詳察。如不渴,二便利,或溏瀉,或少食。
一,有發熱稍輕,至四日痘尚隱隱不出,最要詳察,不可認為毒輕痘少,漫不加意,此必氣虛不能送毒也,急宜用參、耆、桂、術之類補托之,宜保元湯為主。
白話文:
如果已經發汗,身體發熱逐漸減緩,看起來比較安靜,痘疹就會長得比較稀疏,這時就不要再吃藥了。如果發汗後,身體還是很熱,並且煩躁胡言亂語,口渴想喝水,應該用敗毒宣中散之類的藥物來清熱解毒,千萬不要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急於攻邪,因為黃芩、黃連性寒,會把毒邪封閉在體內,一開始痘疹不容易長出來,之後灌漿也難以治癒。用藥一定要根據情況靈活應變。如果熱度很高,大便很久沒有排泄,可以加一些熟地黃,讓大便稍微通暢。
我認為,如果邪氣不在體內,就不應該隨便使用寒涼藥物,否則會傷脾胃,造成中寒脾虛,毒邪反而無法排出體外,更何況虛邪虛火、假熱格陽等症狀,都是因為虛弱導致的,更要仔細觀察。如果患者不渴,二便通暢,或者腹瀉、食慾不振,這些都是虛證表現。
有些患者發熱症狀比較輕微,到了第四天痘疹還隱隱約約沒有長出來,一定要仔細觀察,不要認為毒性輕微,痘疹少,就放任不管,因為這很可能是氣虛導致無法將毒邪排出體外,需要及時用人參、黃耆、桂枝、蒼朮等藥物來補氣托毒,可以用保元湯為主。
一,有身熱雖輕,至四五日而倦怠嗜臥,不思飲食,所報痘苗,形影淡白,點粒不明,更見氣血虛弱,送痘不出之故,急大溫補以托之,甚者重劑多服,痘始出齊。若因其安靜,不急補托出外,延至五六日後,毒氣內攻,須臾告變不可救矣。昔人謂熱輕則痘輕之說,可盡信乎?六日以前痘未出齊,勿用湯補,有是理乎?
若身熱一二日即出痘,先發於天庭、司空、印堂等處,或一齊湧出,稠密平塌黏連,不分顆粒,不惟毒氣肆行,中氣已餒,當乘其湧出,急為填補,必使氣血相繼,乃或成漿,其或乾枯而帶紫黑,亦見氣血凝滯,毒火逼傷陰血,宜活血養氣以化毒,或十全大補湯、調元化毒湯,臨證選用。若氣血與毒火俱旺,脈又洪數,或去參、耆;秘結者,加熟莊黃微利之。
白話文:
如果有人發燒,雖然症狀輕微,但持續四五天後就感到疲倦嗜睡,不願意吃東西,原本接種的痘苗,顏色淡白,痘疹不明顯,還伴隨氣血虛弱,導致痘疹無法順利長出來。這種情況,應該立即使用溫補藥物幫助痘疹發出,嚴重者可以服用較重的藥物,多次服用,痘疹就會逐漸長出來。如果因為患者安靜不躁動,就不急著補托,等到五六天後,毒氣內攻,瞬間發生變化就無法救治了。古人認為發燒輕微,痘疹也會輕微,這種說法真的可信嗎?在六天內痘疹還沒有完全長出來,就不要用藥物補虛,這樣說有道理嗎?
如果發燒一兩天就長出痘疹,而且先長在額頭、兩眉之間、印堂等部位,或者痘疹一起湧現,又密集平坦黏連,分辨不出顆粒,這不僅代表毒氣肆虐,也代表體內的正氣已經衰弱。應該趁痘疹湧出之際,趕緊補充氣血,讓氣血循環相繼,才能使痘疹化膿,如果痘疹乾枯帶紫黑色,也代表氣血凝滯,毒火傷了陰血,應該用活血養氣的藥物來化解毒氣,例如十全大補湯或調元化毒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如果氣血和毒火都旺盛,脈象又洪數,可以去除人參、黃耆;如果便秘,可以加入熟地黃,使大便通暢。
又有全無火脈火證,起發時即見黑暗,定多虛候,急宜大補氣血,如十全、十宣之類,不可概為熱。
一,有痘色紅紫乾枯,或密如蠶種,或一片不分顆粒,身熱便秘而出不快者,此毒火鬱滯,氣血不流行也,宜調元化毒湯去參、耆,或加熟莊黃微利之。
一,有痘色淡白,飲食減少,身涼手足冷,小便清長,大便滑瀉,腹疼嘔逆而出不快者,此氣血怯弱,不能載毒出外,宜溫中益氣以托之。
一,有聲重鼻塞,咳嗽惡寒,而出不快者,此風寒閉之也,宜加減參蘇飲之類發散之。
白話文:
如果病人沒有發燒的症狀,並且在發病時就出現昏暗無光的狀況,大多是因為體虛所致,應當及時用大補氣血的藥物,例如十全大補湯、十宣湯等,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是熱證。
如果痘疹呈現紅色或紫色且乾燥枯萎,或者密集如蠶豆種子般,或者整片一片沒有分開的顆粒,而且伴隨發燒、便秘、排泄不暢等症狀,這是由於毒火鬱結,氣血流通不暢造成的,應當服用調元化毒湯,去除人參、黃芪,或者加入熟地黃等微利藥物。
如果痘疹顏色淡白,食慾減退,身體發涼,手腳冰冷,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腹部疼痛,嘔吐,排泄不暢等症狀,這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將毒素運送到體外,應當溫中益氣,以助其排出毒素。
如果病人出現聲音嘶啞、鼻塞、咳嗽、怕冷,並且排泄不暢等症狀,這是因為風寒阻滯所致,應當服用加減參蘇飲等藥物發散風寒。
一,有因邪穢所觸,隱伏而出不快,痘必作癢,宜和平湯解之,外燒紅棗、蒼朮、檀香之類,以闢其邪。仍看痘色暈腳,伏則宣之,陷是補之。
一,痘正出時,忽然傳風,雙目直視,牙關緊咬,此調護不謹,風邪外襲也,勿輕用驅風藥,宜於溫補藥中加羌、防即愈。
痘正出時,身不熱者佳,微熱亦順,惟大熱者可憂。若出齊而壯熱蒸蒸,更可憂,其痘必稠密,暈必紅紫,或帶乾枯,宜調元化毒湯加減。
白話文:
如果因邪氣穢氣侵襲,潛伏在體內,感到不適,痘疹必然發癢,可以用和平湯來治療。外用紅棗、蒼朮、檀香等藥物,以驅散邪氣。還要觀察痘疹的顏色、暈圈和腳部的狀況,如果痘疹潛伏,就應該宣散,如果痘疹內陷,就應該補益。
痘疹剛開始出現時,突然出現傳風症状,雙眼直視,牙關緊閉,這是護理不周,風邪外襲所致,不要輕易使用驅風藥,應在溫補藥中加入羌活、防風即可痊癒。
痘疹剛開始出現時,身體不發熱最好,微熱也屬正常,只有高燒才需要擔心。如果痘疹全部長出來,還伴有高燒不退,更需要擔心,這種情況下痘疹必然密集,暈圈必然紅紫,或伴有乾燥,應該使用調元化毒湯加減治療。
3. 陽熱證辨
陽熱壯熱面唇赤,舌乾飲冷爪尿紅,煩躁昏狂譫失血,紫黑焦枯竅不通。愚按:熱邪盛,去邪而正氣自不受害;正氣衰,扶正而邪熱自清,且正氣盛則痘發,而熱皆為痘用矣。但實熱證為顯,虛寒證隱,假熱證多,人多誤以虛為實,昧於脈者,當審察痘色焉。
白話文:
患者出現發高燒、臉頰和嘴唇發紅、舌頭乾燥、喜歡喝冷飲、指甲和尿液呈現紅色,並且感到煩躁、昏迷、神志不清、流血、皮膚呈現紫黑色、乾燥枯萎、五官閉塞不通。
我認為,這是熱邪過盛導致的,應當去除邪氣,正氣自然就不會受到損害。如果正氣衰弱,就應該扶持正氣,邪熱自然就會消退。而且正氣充足,天花才能順利發出來,熱氣都用來長天花了。
但是,實熱症狀比較明顯,虛寒症狀比較隱蔽,假熱症狀很多,很多人誤把虛證當成實證,不懂得辨別脈象,應該仔細觀察天花疹的顏色。
4. 陰寒證辨
陰寒無熱口鼻冷,面唇尿爪色白青,厥冷難回利不臭,水泡灰白無暈紅。愚按:元氣餒者,邪氣雖微亦危,故形質虛者,開手便當顧本,蓋補中即能托毒,灌根即能發苗,瀉有傷伐元氣之慮,補無補住邪氣之虞。
一,發熱有惡寒身振如瘧者,雖由毒之欲出未出,實陽氣虛也。或不得用升、葛、羌、防、桂枝等類,亦宜重加蜜耆,脈證宜投附、術者,即不得稍緩。
一,見點時,忽胸膈高腫,內不寬者,名結胸痘,兼之便秘壯熱,痘暈紫赤,須下之。
白話文:
患者口鼻冰冷,面唇、指甲顏色蒼白泛青,四肢厥冷難以回溫,小便量多且無臭味,並伴有灰白色水泡,無紅暈。
這說明患者元氣不足,即使邪氣微弱也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針對身體虛弱的患者,應當立即補益元氣,因為補中氣就能托住毒邪,就像灌溉根部就能讓苗木生長一樣。瀉法雖然可以清除邪氣,但有損傷元氣的風險,而補益則不會加重毒邪。
如果患者發熱伴有惡寒、身體發抖,就像瘧疾一樣,雖然可能是毒邪欲出未出,但實際上是陽氣虛弱。即使不能使用升麻、葛根、羌活、防風、桂枝等藥物,也應該加重蜜、黃芪的用量。脈象和症狀適合服用附子、黃芪的,就不要延誤治療。
如果在長痘時,突然感到胸膈高高腫起,內心不舒暢,稱為「結胸痘」,而且伴隨便秘、壯熱、痘疹顏色紫紅,就需要使用瀉下藥物。
5. 痘出齊後起發灌漿數日內催漿法
報苗三日後,痘已出齊,身體溫和,精神清爽,顆粒大而尖圓潤澤,皮囊堅厚,根腳老紅,胸背稀疏,飲食二便如常,此順證也,不必服藥,但避風寒,防穢氣,慎飲食而已。若色不甚紅,頂不甚尖,便是虛象。
一,痘出齊後,最忌泄瀉、汗吐,須預防之。
痘出現後三日內,其時日十分緊要,形色證候最宜詳察,稍見不順,急於此三日內分別虛實寒熱,用藥調治,以為灌漿計,失此不治,緩不及事矣。故漿滿痂厚者上也;漿未滿而痂薄者次也,必有變證生焉;其最下者,遍身俱水泡,然水泡三四分,間有五六分膿漿者,猶可望生,後必有痘毒一二處,毒成而得生矣;更有最下者,密不成顆,串成一片,皮下又有清漿若泡,密而潰爛,膿水淋漓,反為生機,惟乾枯無膿,或薄漿只有二三分者,必癢塌而死。
白話文:
疹子長出來後三天,痘痘全部冒出,身體溫和,精神清爽,痘痘顆粒飽滿,尖圓潤澤,皮囊堅厚,根部泛紅,胸背的痘痘較稀疏,飲食和大小便正常,這是順利的情況,不用吃藥,只要注意避風寒,防禦穢氣,飲食謹慎即可。如果痘痘顏色不夠紅,頂端不夠尖,就屬於虛弱的現象。
痘痘全部長出來後,最忌諱腹瀉、嘔吐,一定要預防。
痘痘出現後的三天內,時間非常緊要,痘痘的形狀、顏色、症狀變化都要仔細觀察,如果發現不順利的地方,必須在這三天內根據虛實寒熱的狀況,用藥治療,就像灌溉一樣,錯過了這段時間就無法治療,等到緩慢治療就來不及了。所以,痘痘漿液充盈、痂皮厚實的人預後良好;痘痘漿液不充盈、痂皮薄弱的人預後較差,一定會有變證發生;最差的情況是,全身都是水泡,雖然水泡有三四分,甚至五六分有膿液,但還是有生存的希望,以後可能會出現一兩處痘毒,毒性發作後才能活下來;最差的情況是,痘痘不形成顆粒,連成一片,皮下有清澈的漿液像水泡一樣,密集並潰爛,膿水不斷流出,反而有生存的希望,只有乾燥無膿,或者只有一兩分薄薄的漿液,就會發癢、塌陷而死亡。
又有痘雖起壯,而皮膚無力,按之水漿便出,即肉色不暗,亦名假壯,決不回漿結靨,內攻而死,可急用保元湯加丁香、白朮、糯米補助衛氣。又灌膿時,面上即有干靨者,亦名倒陷,急宜八珍、十全、保元湯、參歸鹿茸湯選用。是以出齊而調治膿漿,如拯溺救焚,刻不容緩。
愚按:痘已出盡,內無不虛。蓋隨痘而托送者,元氣也,此時不知培補化源,何以灌漿痂結收靨?況內虛無主,毒氣必復陷而危。痘之稀者,氣血之耗猶有限,其稠密者,氣血內虧必更甚,不可不早防也。
白話文:
即使長了許多痘痘,但皮膚卻沒有力量,輕輕一按就流出水漿,雖然面色不暗,但這種情況稱為假壯,痘痘一定不會回縮結痂,內毒會持續攻擊導致死亡,應當立即服用保元湯,並加入丁香、白朮、糯米來增強身體抵抗力。如果在膿液排出時,臉上就出現乾癟的痘痕,這叫做倒陷,應當立即選用八珍湯、十全湯、保元湯、參歸鹿茸湯進行治療。痘痘全部長出來後,必須立即治療膿液,就像救溺水的人和救火一樣,一刻也不能耽誤。
我認為:痘痘全部長出來後,體內必然虛弱。因為隨著痘痘的生長,人體的元氣也會隨之消耗,此時如果不注意滋補元氣,如何讓膿液排出、結痂、痘痕消失呢?如果體內虛弱,毒氣就會再次侵入體內而危及生命。痘痘稀疏的人,氣血消耗有限,而痘痘密集的人,氣血虧虛會更嚴重,必須及早預防。
一,痘形板硬幹黃,為毒氣鬱滯,主清毒活血湯。暈腳紫赤,痘形焦黑,並見火證,為毒火熾盛,血氣錮滯,主歸宗湯。紅色淺淡,頂陷無漿,此氣血虛弱,至皮薄漿清,光亮軟皺,溶溶如濕,根無紅暈,此氣血虛縮,多變在須臾,急投參歸鹿茸湯,或加附、術。又空殼無漿,陰陽氣血皆虧,主十全大補加鹿茸。
若根緊而紫,兼見火脈火證,此又毒熱滯鬱血分,宜四物湯加連翹、紫茸。其有斑爛者,先因發表太過,表虛則元氣亦不內守,並見自利,主陳氏木香散。斑爛作膿,痛甚,用滑石、甘草和百花膏塗之。水流不幹,敗草散和百龍散襯之。有破爛成坑者,內陷也,內托散主之。
白話文:
痘痘形狀板硬乾燥發黃,是毒氣鬱滯所致,要用清毒活血湯。痘痘周圍皮膚呈紫色發紅,痘痘形狀焦黑,還伴隨有發熱症狀,這是毒火熾盛,血氣瘀滯,要用歸宗湯。痘痘顏色淺淡,頂端凹陷沒有膿液,這是氣血虛弱;如果痘痘顏色清亮,表面柔軟發皺,像濕潤的狀態,根部沒有紅暈,這是氣血虛縮,變化很快,要立即服用參歸鹿茸湯,或者加附子、黃芪。如果痘痘空殼沒有膿液,是陰陽氣血都虧虛,要用十全大補湯加鹿茸。
如果痘痘根部緊縮呈紫色,還伴隨有火脈和發熱症狀,這是毒熱停滯在血分,要用四物湯加連翹、紫茸。如果痘痘有斑點潰爛,是因為前期發汗過度,導致表虛,元氣不能內守,還伴隨有腹瀉,要用陳氏木香散。如果痘痘斑點潰爛化膿,疼痛劇烈,要用滑石、甘草和百花膏塗抹。如果膿液流出不斷,要用敗草散和百龍散襯在傷口上。如果痘痘破爛形成坑洞,是內陷,要用內托散治療。
破爛若得復脹復灌,或於其旁另出補空小痘,此餘毒得裡氣充貫,猶能外透也,須顧其脾胃,使中氣不餒為佳,不然,元氣弱,脾胃虛,難勝其再作之毒矣。
一,有起脹時,肉腫而痘不腫,或頭面周身浮腫如瓜瓠之狀,痘則平塌,此氣血不能拘攝毒氣,致毒散漫也,當大補氣。根腳血色散亂,不圓不緊,此氣虛不能束毒,以致毒氣逼血不附也,亦當大補正氣。手足處不透者,仍是脾胃虛弱,但稍遲脹靨亦順。至有長漿時,便見臭者,多由毒火熏蒸之氣,積於中而見於外也,速宜清熱以解毒。
白話文:
如果瘡傷已經破了,又重新腫脹起來,或者在旁邊長出新的、小一點的痘痘,這是因為殘餘的毒素得到了內氣的充沛,仍然可以向外透發。要小心保護脾胃,讓中氣不要衰弱才好,否則元氣虛弱,脾胃虛空,就難以抵抗毒素再次發作。
如果出現腫脹,但肉腫而痘痘不腫,或者頭面全身浮腫像葫蘆一樣,痘痘卻平平塌塌,這是因為氣血無法收攝毒氣,導致毒氣散漫,應該大力補氣。如果腳底的血色散亂,不圓不緊,這是因為氣虛無法束縛毒氣,導致毒氣逼迫血液,使血液不附著,也應該大力補益正氣。手腳部位如果沒有透發,還是因為脾胃虛弱,但稍晚一些,痘疹也會順利出現。如果出現長膿的時候,就聞到臭味,大多是毒火熏蒸之氣,積聚在內部,然後表現出來,應該立即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