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初集 (4)

回本書目錄

初集 (4)

1. 痘出五藏形證歌

痘出五藏主證形,呵欠頓悶是肝經,肺證咳嗽痰嚏涕,心證驚煩面赤紅,脾證喜睡肢熱利,耳尻俱冷是腎徵。肝為水泡青而小,肺為膿泡白大評,心經之痘赤而小,黃淺而大脾家分,至於腎經不宜有,水不勝火黑色形。余見世人專泥此語,以為奇決,殺人殊多。不知痘疹原於胎毒,傳遍五藏而出,豈有專主一經一藏之理?況痘疹有形色脈證可觀,寒熱虛實,自可立辨,何必立異說以惑人,反使己搖搖無所定憑乎?

白話文:

[痘出五臟形證歌]的內容在描述五臟與痘疹之間的關係:打哈欠、情緒悶悶不樂,可能是肝的問題;若咳嗽、有痰、打噴嚏、流鼻涕,則可能與肺有關;心煩、驚悸、臉紅,則可能是心的問題;容易嗜睡、四肢發熱或腹瀉,可能是脾的問題;若是耳朵和臀部冰冷,可能是腎的問題。肝的痘疹會呈現青色且小,像水泡一樣;肺的痘疹則呈白色,較大;心的痘疹是紅色且小;脾的痘疹則是黃色且大;至於腎的痘疹,通常不應該出現,如果有的話,痘疹會呈現黑色,因為水不能剋制火。

但是,我見到許多人過於依賴這樣的說法,認為這是絕對的診斷標準,結果導致了許多死亡。他們忽略了痘疹原本就是由胎毒引起,並傳遍全身五臟才爆發出來的,怎麼可能會只侷限於某一臟器呢?況且,痘疹的外觀、顏色、脈象以及相關症狀都可作為診斷依據,是否寒熱虛實,都可以立即判斷,何必另立奇怪的理論來混淆視聽,反而讓自己搖擺不定,沒有確切的判斷依據呢?

希望這能幫上忙!

2. 面部吉凶論

面為諸陽聚會之所,其部位各有所屬。如額屬心,位自印堂以上,髮際以下,至日月兩角,先見點者凶。左頰屬肝,右頰屬肺,若兩頰先見紅點,磊落分明者吉,如相聚成塊,肉體腫硬者凶。頦下屬腎,自承漿以至兩頤,先見點、先灌、先靨者吉,此雖腎位,而三陰三陽之脈,皆聚於此,先發、先灌、先收,乃陰陽和暢也。鼻屬脾位,準頭先見吉。

耳為腎竅,又少陽相火之脈行耳前後,凡耳輪先見者,毒勝,多凶。口唇四圍,陽明脈所循環,先出先灌先收者吉。雖不必盡泥,亦宜知之。

白話文:

[面部吉凶理論]

面部是所有陽經聚集的地方,每一個部位都對應著不同的臟腑。例如,額頭對應心臟,範圍從眉間(印堂)到頭髮邊緣,直到眉毛兩端的日月兩角,如果這部位先出現斑點,預示凶兆。

左臉頰對應肝臟,右臉頰對應肺臟,如果兩頰先出現紅色斑點,而且清晰可見,則是好兆頭;但若是紅點聚集成塊,皮膚腫脹且硬實,則為凶兆。

下巴對應腎臟,範圍從下脣下方到兩側下顎,如果這裡先出現斑點、泛紅或有凹陷,則為吉兆。儘管這是腎的位置,但三陰三陽的脈絡都在這裡匯聚,如果這裡先發色、先泛紅、先恢復,表示陰陽平衡良好。

鼻子對應脾臟位置,鼻尖先出現好兆頭。

耳朵是腎的通道,同時也是少陽相火的脈絡經過的地方,如果耳朵先出現異常,通常表示毒素過盛,多為凶兆。

嘴脣四周,是陽明脈循行的路線,如果這裡先出現變化,如先長出、先泛紅、先恢復,則為吉兆。

雖然不能完全依賴這些理論,但瞭解它們也是有益的。

3. 面部報苗八卦方位圖

乾宮出起痘定輕,坎宮不美艮三分,震上縱凶猶可治,異宮先來知必重,離宮報痘凶十分,坤宮七數兌四分,此決無訛宜聽取。

單粒報苗者稀疏,雙粒出現者稠密。退熱見苗者吉,夾熱放苗者險,痘已透而熱不減者逆。顆粒大而尖圓紅潤者吉;顆粒大小不一,微見尖圓紅潤者半吉;顆粒之中,有一分大,二分小,不見尖圓紅潤,凶。

白話文:

【面部報苗八卦方位圖】

在乾宮部位長出痘子,病情通常較輕。若在坎宮位置長痘,情況就不那麼好,而在艮宮處則病情會更嚴重一些,大約是坎宮的三倍。即使震宮部位長痘看似危急,但仍有治療的機會。如果異宮先長痘,則表示病情相當嚴重。離宮部位長痘是最兇險的,病情可達十成的嚴重。坤宮位置長痘,病情嚴重度為七成,兌宮則是四成。這些判斷準確無誤,值得參考。

若臉上只零星出現痘子,代表病情較輕。若是成雙成對密集地冒出痘子,則病情相對嚴重。當退燒後痘子才開始長出,這是好的跡象。反之,若在高燒未退時痘子就冒出,則病情風險較高。痘子已經發出來,但體溫卻未下降,這是不好的徵兆。痘子的形狀大小均勻、色澤鮮紅且圓潤,這是好的跡象;痘子大小不一,雖有些許鮮紅圓潤的特徵,但只能算是半吉。最糟糕的情況是痘子中有一部分特別大,一部分特別小,而且既不圓潤也沒有鮮紅色澤,這是最兇險的病徵。

4. 十三逆證

(言此處稠密無地界,他處俱稀疏也)

矇頭、蓋面、化腮、鎖項、雲錦鋪胸、斷橋、雲錦鋪肩、蝦蟆瘟、枯樹掛蛇、玉帶橫腰、無根、形如瓜瓠。

歌曰:虛憑脈證多填補,實者清毒活血自安然,外用胭脂調塗法,逆證多名智貴圓。

白話文:

[十三種極度危險症狀]

(描述一種情況,在某處非常密集且界限不明,而其他地方則都顯得稀疏)

頭部腫脹、面部浮腫、兩頰紅腫、頸部僵硬、胸前皮膚呈現斑駁的紅色、橋梁似的突起物在胸部、肩部同樣有斑駁的紅色、像蟾蜍一樣的水腫、身體上像枯樹掛著蛇一般的突起、腰部有一圈紅色的痕跡、全身無力無精神、整個人看起來像個大南瓜。

詩云:若只依賴脈象和病徵來判斷為虛證,往往會過度使用滋補之法;但對於實證,只要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患者便能自然康復,對於外在病徵,應採用調和的塗抹方式來治療。面對這些極度危險的症狀,醫生必須要有高超的智慧和圓融的技術才能妥善處理。

請注意,以上是根據古文的字面翻譯,實際的醫療知識和應用請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