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初集 (1)

回本書目錄

初集 (1)

1. 分別調治論

痘與諸瘡,相隔天壤。凡瘡未成形,可解毒,可內消;已成形,可攻破;既破,可生肌。如痘,不可解毒也,不可內消也,不可攻破也,況解毒藥每傷胃氣,損氣血。痘必氣血足,胃氣強乃能化毒,神氣困頓,虛而少食,補之尚恐不能送毒,何可解乎?夫痘非借元氣不能發收,宜始終以顧慮元氣為主。

自發熱三日後,始見痘苗,放苗三日而出齊,出齊之後,次第長漿,上由面部,次及身上,再則脹及腳下,務期膿漿充足,徐徐回水結痂,大約於十二日,收其成功,配四時也,或多一日,以象閏也。自發熱造端,看熱之輕重,報苗之緩急,便知痘之疏密;看報苗之部位,便知痘之吉凶;看痘粒之形色,便知痘之虛實。至於起脹灌漿,宜計時限日,觀形察色,以分別虛實,為灌漿計,失此不治,不成大漿矣。

白話文:

痘瘡兩種疾病,差異非常大。一般的瘡傷,在還沒形成的時候,可以解毒,可以使毒素在體內消散;已經形成的瘡,可以用藥物攻破;破了之後,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而痘瘡則不同,不能解毒,也不能內消,更不能攻破。而且,解毒的藥物往往會損傷胃氣,耗損氣血。痘瘡需要氣血充足、胃氣強健才能化解毒素。如果身體虛弱、神氣不足、食慾不振,即使補藥也未必能送走毒素,更遑論解毒了。

痘瘡的發作和消退都需要依靠元氣,因此治療的重點在於始終保護元氣。

從發熱開始,經過三天後,就會長出痘疹,痘疹出現之後,三天內就會長滿,長滿之後,就會逐漸形成膿漿。痘疹從臉部開始,然後蔓延到身體,最後到達腳部。痘瘡的理想情況是膿漿充足,慢慢退去,然後結痂,大約需要十二天才能痊癒,這也符合四季的變化規律。如果多一天,則代表著閏月。

從發熱開始,觀察發熱的輕重程度,痘疹出現的快慢,就能判斷痘瘡的疏密程度;觀察痘疹出現的位置,就能判斷痘瘡的吉凶;觀察痘疹的形狀和顏色,就能判斷痘瘡的虛實狀況。痘疹開始腫脹並形成膿漿時,應該根據時間,觀察痘疹的變化,以分辨痘瘡的虛實,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果錯過了治療時機,痘瘡就無法形成飽滿的膿漿。

聶九吾曰:痘之生死,判於漿之有無,有漿則毒從外散,故生;無漿則毒留內攻,故死。蓋痘疹原於胎毒,胎毒藏於命門,命門居脊骨之前,兩腎列於兩旁,脂膜護之,為一身主宰。故出痘疹而腰不痛者,順也;痘疹初發,即云腰痛,命門傷也,未可言吉。值此者,速當救腎,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以為萬一之計。

矧陰為痘,而陽為疹。胎毒發出為痘,則胎毒之靜而陰者盡矣;發而為疹,則胎毒之動而陽者盡矣。惟原於胎毒,故五臟自合一焉。如遇痘疹之氣,鼻聞之傳於肺,由此順傳腎水、肝木、心火、脾土,晝夜隨天運一周,次又傳肺金起,五日五夜,五藏傳遍矣。諸家謂屬心火,而以寒涼瀉火、動欲解毒,致用犀角等苦寒之藥,以冰伏其毒,罪之大者也。然則專用溫補乎?又非也。

白話文:

聶九吾說:天花能否存活,關鍵在於是否長出痘漿。有痘漿,毒氣就能從體外排出,所以能活;沒有痘漿,毒氣就會留在體內攻擊,所以會死。

天花原本是胎毒,胎毒藏在命門,命門位於脊椎骨前,左右兩腎在兩旁,由脂肪膜保護,是人體的主宰。因此,出天花而腰部不痛,就是順利的情況;天花剛發出來就腰痛,說明命門受損,就難以言吉了。遇到這種情況,要立即救治腎臟,虛弱的要補,強盛的要瀉,以備不時之需。

再者,陰為痘,陽為疹。胎毒發出來變成痘,就表示胎毒中靜止的陰氣已經耗盡;發出來變成疹,就表示胎毒中活動的陽氣也已經耗盡。但由於原本是胎毒,所以五臟自然聯繫在一起。

遇到天花的氣息,鼻子聞到之後就會傳到肺部,再順著傳到腎水、肝木、心火、脾土,晝夜隨著天體運行的規律循環一周,然後又傳到肺金,五天五夜,五臟循環完畢。一些醫家認為天花屬心火,就用寒涼的藥物瀉火、用活血的藥物解毒,甚至使用犀角等苦寒的藥物,用冰涼來壓制毒氣,這可是大錯特錯!

那麼,是不是應該只用溫補的藥物呢?也不是。

在審其虛實寒熱而善用之耳。又有曰:痘屬心火,惟腎無候,何其謬乎!不知人身之氣血,原於腎水,假令腎中水枯,則心何由而生血,肝何自而藏血,脾何得而統血乎?痘中之一點紅,血也,其次第長漿,血之所化也,其源即腎水也,誰謂腎無候,實以耳冷骩冷之說,且以痘之變黑,始歸腎哉。

故凡布種,須先求其脾氣強健,尤當驗其腎氣無虧,腎水素虧者,先補以熟地、枸杞、巴戟、菟絲、杜仲、棗皮之類;虛寒者,重加薑、附、耆、術。脾腎先受其蔭,又為乘時選苗,尚何疏虞之患哉?

白話文:

要判斷病情虛實寒熱,才能有效地治療。有人說痘症屬於心火,腎臟跟痘症無關,這實在是錯誤的!他們不知道人體氣血都源於腎水,如果腎水枯竭,心臟怎麼生血,肝臟怎麼藏血,脾臟怎麼統血?痘瘡中出現的紅色疹子,就是血,痘瘡的過程從水疱到膿疱,都是血的變化,而血的源頭就是腎水。怎麼說腎臟跟痘症無關呢?其實是因為他們只注意到耳寒腿冷的現象,就認為痘瘡變黑是腎臟出了問題。

所以種痘之前,一定要先確認體質,尤其要檢查腎氣是否虧損。如果腎水本來就虧損,就要先用熟地、枸杞、巴戟、菟絲、杜仲、棗皮等藥材補腎;如果是虛寒體質,就要再加上薑、附子、黃耆、蒼朮等藥材。只要脾腎得到滋養,再選對時機種痘,就能避免意外發生。

2. 氣血盈虧消長論

痘瘡全憑氣血以成功,氣體天而親上,血體地而親下,其高起之泡,氣之位也,氣宜充焉;其四圍根腳,血之位也,血宜附焉;泡尖而色白潤,是氣充而居其親上之尊也;四圍有暈而色紅活,是血附而安其親下之分也。

氣居其尊,血安其分,氣血和順,最吉;頂陷則氣反親下,此氣虧而不能充也,法當補氣;四圍根腳無紅暈,此雖血虛而不能附,實氣虛而不生血也,法當補氣而兼補血;其有通頂紅色成血泡者,是血反親上也,最險,必不成漿。至八九日後,則癢塌而死,然此非血之勝氣,乃由氣虛而失其居尊之常,故血得以妄行,僭居氣位也,急宜大補其氣,氣充則能統血,血自不得氾濫而轉白泡矣。

白話文:

痘瘡全憑氣血以成功,氣體天而親上,血體地而親下,其高起之泡,氣之位也,氣宜充焉;其四圍根腳,血之位也,血宜附焉;泡尖而色白潤,是氣充而居其親上之尊也;四圍有暈而色紅活,是血附而安其親下之分也。

痘瘡的成敗完全取決於氣血的運作。氣屬陽,如同天體,向上運行;血屬陰,如同地體,向下運行。痘瘡高起的泡,是氣所居之處,氣需要充盈於此;痘瘡四周的根腳,是血所居之處,血需要依附於此。痘瘡頂端顏色白潤,代表氣充盈,居於其向上之尊位;四周有紅暈,代表血依附於此,安於其向下之分位。

氣居其尊位,血安其分位,氣血和順,預後最為吉利。如果痘瘡頂端凹陷,則氣反向下運行,這是氣虛,無法充盈於上,應當補氣。如果痘瘡四周根腳無紅暈,雖然是血虛無法依附,但根本原因是氣虛,無法生血,應當補氣並兼補血。如果痘瘡頂端通紅,形成血泡,這是血反向上運行,預後最為凶險,必定不會化膿。到第八九天後,痘瘡會發癢,然後塌陷而死,這並非血勝過氣,而是由於氣虛,失去其居於尊位之常態,導致血肆意妄行,僭越居於氣之位。此時應當大力補氣,氣充盈後便能統攝血液,血便不再氾濫,痘瘡會逐漸轉為白泡。

庸工見其泡紅,謬認為熱,而用涼血行血之劑,令氣愈衰而死愈速,悲夫!所以調治痘疹氣血,其氣獨虛者,固宜專門補氣,而不必補血,以陰愈長而陽益消也。其有血虛者,多由胃氣損傷,元氣不足所致,蓋陰必從陽,陽生則陰長也。凡治病言氣血者皆如此。矧痘以胃氣為主,元氣為先,則補血必先補氣明矣。

白話文:

庸醫看到痘疹發紅,就誤以為是熱症,便使用涼血行血的藥物,結果導致病人的元氣更加衰弱,病情更加嚴重,最終死亡,真是令人悲痛啊!

因此,治療痘疹,需要根據患者的氣血狀況來調整。如果患者只是氣虛,就應該專注補氣,不必補血,因為陰氣會隨著陽氣的衰弱而增長。

如果患者血虛,大多是因為胃氣受損,元氣不足導致的。這是因為陰氣必須依賴陽氣,陽氣生長,陰氣才能增長。

凡是治療疾病,談論氣血,都是這個道理。尤其痘疹以胃氣為主,元氣為先,所以補血一定要先補氣,這是很明白的道理。

3. 虛實寒熱詳辨論

凡治病必先辨寒熱虛實,而痘尤為緊要。諸病有虛者,元氣自虛,宜補也。痘瘡有表虛,有裡虛,亦元氣自虛,宜補也。痘瘡有表實,有裡實,此則元氣完固而毒氣不能為害,不可瀉,亦不必瀉也。按表虛者,脈必浮細微弱,或惡寒身不大熱,或寒熱往來,厥冷、面青白、嗜臥,宜耆、術溫補陽分。

裡虛者,脈弱無力,虛空不勻,或吐泄不食,汗出冷逆,氣促神昏,多睡腹脹,宜薑、附溫補陰分。所謂虛之甚者,陰有餘陽不足,而寒自虛生,宜用溫熱之劑補之者也。諸病有寒自外入者,外感是也,當其在表,宜發散之,久而入里,則鬱為內熱,宜清解之。痘出而風寒外襲,宜溫而散之;或外寒入內,為吐瀉諸證,亦宜溫中補陽而已,外不可發汗,內不可清解也。諸病有虛熱者,元氣虛,津液竭,火從虛起,假證全現。

白話文:

治療疾病首先要辨別寒熱虛實,而痘瘡的辨證尤為重要。各種疾病中,虛症的人,本身元氣虛弱,需要補益。痘瘡也分表虛和裡虛,同樣是元氣不足,需要補益。痘瘡還分表實和裡實,這種情況下,元氣充足,毒氣無法侵害,不可瀉,也不必瀉。

表虛的病人,脈象一定浮細微弱,或者怕冷,身體不太熱,或者寒熱交替,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嗜睡,應該用黃耆、白朮溫補陽氣。

裡虛的病人,脈象虛弱无力,虚浮不勻,或者嘔吐腹瀉,食欲不振,出汗怕冷,呼吸急促,神志昏迷,嗜睡腹脹,應該用生薑、附子溫補陰氣。所謂虛症嚴重者,指的是陰氣有餘,陽氣不足,寒邪由此而生,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補益。

各種疾病中,寒邪從外入侵的,屬於外感,當病邪停留在肌表時,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治療;如果久病入里,則會鬱積化熱,應該用清解的方法治療。痘瘡發出來之後,如果受到風寒外襲,應該溫暖散寒;或者外寒入侵內部,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也應該溫中補陽,切不可發汗,也不可清解。

各種疾病中,虛熱的病人,元氣虛弱,津液枯竭,虛火上升,假象明顯。

陰虛則脈豁大無倫,浮空而散;陽虛則脈虛大遲軟,空散無力,或沉細緊弱無神。按脈填補,則熱自除,一用清涼,即死。痘瘡亦有虛熱者,元氣虛而毒氣肆,當以補元氣為主,或備兼解毒,如遇虛之甚者,宜審脈證之陰陽,急加溫補救之。諸病又有實熱者,氣血未虧而邪氣壅盛,寒涼瀉之可也。

痘瘡亦有實熱者,稟氣強,血氣盛,而毒火亦盛,亦用寒涼瀉之可也。然表實之脈,必浮洪滑大,舉按有力,證必壯熱,身痛鼻塞皮焦,痘則癰腫斑疔,紫赤焮腫;裡實之脈,沉數洪滑,久按不衰,證必便秘脹滿,口瘡舌黑,大渴喜冷,煩躁驚狂,高聲譫語,此可用清解者也,當細審其脈候焉,且痘之虛實寒熱較之他證,尤顯明易察。

白話文:

陰虛的人脈搏跳動幅度大而無規律,感覺浮在表面且散亂;陽虛的人脈搏虛弱、跳動幅度大、遲緩柔軟,空虛散亂且無力,或沉細緊弱,缺乏生氣。如果按脈診斷後用補益的藥物,熱症自然會消失,如果貿然使用清涼的藥物,病人就會死亡。

麻疹也有虛熱者,他們的元氣虛弱,毒氣肆虐,應以補益元氣為主,同時可輔以解毒藥物。若遇到虛證很嚴重的人,要仔細辨別陰陽脈證,立即用溫補的方法治療。

麻疹也有實熱者,他們的體質強健,氣血旺盛,毒火也盛,可以用寒涼藥物治療。

表實證的脈象,一定是浮、洪、滑、大,按壓有力量,症狀表現為發熱、身痛、鼻塞、皮膚乾燥,長出的痘疹為癰腫、斑點、疔瘡,顏色紫紅,紅腫發熱。裡實證的脈象,沉、數、洪、滑,久按不衰,症狀表現為便秘、腹脹、口瘡、舌頭發黑、口渴喜冷、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大聲胡言亂語,這些症狀可以用清解的藥物治療。

在治療麻疹時,要仔細辨別脈象,因為麻疹的虛實寒熱比其他疾病更容易觀察。

自見點以至結痂,其形其色,既昭然而可觀,若又聽其聲音,觀其靜躁,視其飲食之多寡,審其二便之利澀,又復參以脈法,有不朗然無疑哉。茲更進一說焉,出痘而元氣虛弱者,即有熱證,總不可執為實熱,雖形體強盛者,但見虛脈虛證,即不可認作有餘,萬一誤瀉,終無轉機矣。

白話文:

從長出痘痘到結痂,痘痘的形狀和顏色變化,都很明顯易於觀察。若再仔細聆聽其發出的聲音,觀察其靜躁程度,以及飲食的多少,審視排泄物的通暢與否,並配合脈象觀察,那麼診斷結果應該毫無疑問。

在此再補充說明一點,即使是出痘後元氣虛弱,即使有發熱的症狀,也不能一概而論地視為實熱。同樣地,即使是體格強健的人,只要脈象虛弱,呈現虛證,也不能認為是體質過剩。萬一誤用瀉藥,最終將無藥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