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痘疹濟世真詮》~ 初集 (2)

回本書目錄

初集 (2)

1. 虛實寒熱詳辨論

凡治病必先辨寒熱虛實,而痘尤為緊要。諸病有虛者,元氣自虛,宜補也。痘瘡有表虛,有裡虛,亦元氣自虛,宜補也。痘瘡有表實,有裡實,此則元氣完固而毒氣不能為害,不可瀉,亦不必瀉也。按表虛者,脈必浮細微弱,或惡寒身不大熱,或寒熱往來,厥冷、面青白、嗜臥,宜耆、術溫補陽分。

裡虛者,脈弱無力,虛空不勻,或吐泄不食,汗出冷逆,氣促神昏,多睡腹脹,宜薑、附溫補陰分。所謂虛之甚者,陰有餘陽不足,而寒自虛生,宜用溫熱之劑補之者也。諸病有寒自外入者,外感是也,當其在表,宜發散之,久而入里,則鬱為內熱,宜清解之。痘出而風寒外襲,宜溫而散之;或外寒入內,為吐瀉諸證,亦宜溫中補陽而已,外不可發汗,內不可清解也。諸病有虛熱者,元氣虛,津液竭,火從虛起,假證全現。

陰虛則脈豁大無倫,浮空而散;陽虛則脈虛大遲軟,空散無力,或沉細緊弱無神。按脈填補,則熱自除,一用清涼,即死。痘瘡亦有虛熱者,元氣虛而毒氣肆,當以補元氣為主,或備兼解毒,如遇虛之甚者,宜審脈證之陰陽,急加溫補救之。諸病又有實熱者,氣血未虧而邪氣壅盛,寒涼瀉之可也。

痘瘡亦有實熱者,稟氣強,血氣盛,而毒火亦盛,亦用寒涼瀉之可也。然表實之脈,必浮洪滑大,舉按有力,證必壯熱,身痛鼻塞皮焦,痘則癰腫斑疔,紫赤焮腫;裡實之脈,沉數洪滑,久按不衰,證必便秘脹滿,口瘡舌黑,大渴喜冷,煩躁驚狂,高聲譫語,此可用清解者也,當細審其脈候焉,且痘之虛實寒熱較之他證,尤顯明易察。

自見點以至結痂,其形其色,既昭然而可觀,若又聽其聲音,觀其靜躁,視其飲食之多寡,審其二便之利澀,又復參以脈法,有不朗然無疑哉。茲更進一說焉,出痘而元氣虛弱者,即有熱證,總不可執為實熱,雖形體強盛者,但見虛脈虛證,即不可認作有餘,萬一誤瀉,終無轉機矣。

白話文:

[詳細辨識虛實寒熱的理論]

凡是治療疾病,首要之務是分辨病徵是寒、熱、虛、實,對於出疹尤其重要。各種病症若出現虛弱的情況,代表體內的元氣本來就虛弱,應該進行補益。出疹時也可能出現表面或內裡的虛弱,同樣顯示元氣虛弱,也應進行補益。然而,出疹也可能呈現表面或內裡的實證,這表示元氣完足,能夠抵抗病邪,不需進行瀉下療法,也不必過度擔心。

表面虛弱的脈象會呈現輕浮、細微、微弱,或者患者會感覺寒冷,但體溫並不高,或者寒熱交替,四肢冰冷、面色蒼白、想睡覺,應該使用黃耆、白朮等藥材溫補陽氣。

內裡虛弱的脈象會呈現弱而無力,跳動不均,或者患者會嘔吐、腹瀉、不想吃飯,冒冷汗、四肢冰冷、呼吸急促、精神恍惚、嗜睡、腹部脹滿,應該使用薑、附子等藥材溫補陰氣。極度虛弱的情況下,陰氣過剩而陽氣不足,寒症因此產生,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來補益。

有些疾病是因為外來的寒氣入侵,屬於外感,初期在皮表,應該使用發汗療法,若時間長了進入內臟,就會形成內熱,應該使用清熱解毒的療法。出疹時如果受到風寒的影響,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來發汗;或者如果外來的寒氣進入體內,導致嘔吐、腹瀉等症狀,應該使用溫中補陽的療法,不宜發汗,也不宜使用清熱解毒的療法。

有些疾病會出現虛熱的症狀,這是因為元氣虛弱,津液耗盡,虛火上炎,假象全出。陰虛的情況下,脈象會非常寬大;陽虛的情況下,脈象會虛大遲緩,無力且鬆散,或者沉細緊弱無神。根據脈象來補益,就能消除熱症,一旦使用清涼的藥物,病情就會加重。

出疹也可能出現虛熱的情況,這是因為元氣虛弱而毒素肆虐,應該以補益元氣為主,同時也可以兼顧解毒。遇到極度虛弱的情況,應該根據脈象和症狀的陰陽屬性,迅速進行溫補。

有些疾病會出現實熱的症狀,這是因為氣血尚未虧損,但邪氣壅塞,可以使用寒涼的藥物進行瀉下療法。

出疹也可能出現實熱的情況,這是因為體質強健,血氣旺盛,但毒素和火氣也很旺盛,也可以使用寒涼的藥物進行瀉下療法。然而,表面實證的脈象會呈現浮洪滑大的特徵,用力按壓時依然強勁有力,症狀通常會有高燒、身體疼痛、鼻塞、皮膚乾燥,出疹時可能會形成膿包、黑斑、疔瘡,紅腫發紫;內裡實證的脈象會呈現沉數洪滑的特徵,用力按壓時依然強勁有力,症狀通常會有便祕、脹滿、口腔潰瘍、舌頭黑紫、口渴喜歡喝冰水、煩躁、驚恐、囈語,這些情況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療法。

診斷出疹的虛實寒熱,比起其他疾病,更加明顯易於辨別。從疹子剛開始出現到結痂的過程,疹子的形態和顏色都非常明顯,再觀察患者的聲音、靜躁程度、飲食量、大小便狀況,再配合脈象的判斷,就可以清楚瞭解病情,不會有疑惑。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補充,出疹時如果元氣虛弱,即使有熱證,也不能輕易認為是實熱,即使是體質強壯的人,只要出現虛弱的脈象和症狀,就不能認為是邪氣過剩,一旦誤診使用瀉下療法,病情可能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