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園

《時方歌括》~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四物湯

治一切血症熱血燥諸症。

白話文:

四物湯,是用來治療各種血虛、血熱、血燥等症狀的。

2. 八珍湯

氣血雙補。

四物歸地芍川芎。血症諸方括此中。(當歸酒洗熟地各三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半。)若與四君諸品合。(參朮苓草。)雙療氣血八珍崇。(四君補氣。四物補血。)

陳修園曰。四物湯。皆鈍滯之品。不能治血之源頭。即八珍湯氣血雙補。亦板實不靈。必善得加減之法者。方效。

白話文:

八珍湯,是能夠同時補氣又補血的方子。

這個方子是以四物湯為基礎,四物湯的組成為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其中當歸和熟地黃要用酒洗過。許多治療血症的方劑都包含這四味藥。(當歸、熟地黃各用三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半。)如果再搭配四君子湯的藥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就可以同時治療氣虛和血虛,這就是所謂的八珍湯。(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

陳修園說,四物湯的藥材都比較滋膩,難以治療血的根本問題。即使是八珍湯能夠同時補氣血,但效果也可能比較呆板不靈活。一定要懂得靈活加減藥材,才能發揮療效。

3. 十全大補湯

氣血雙補。十補不一瀉法。

白話文:

同時補氣又補血。用十種藥材來補養,但不使用會使身體虛弱的瀉藥。

4. 人參養榮湯

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等症。若氣血兩虛。變見諸症。勿論其病。勿論其脈。但用此湯。諸症悉退。

桂耆加入八珍煎。大補功宏號十全。(八珍加黃耆肉桂。名十全大補湯。)再益志陳五味子。去芎辛竄養榮專。(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陳皮五味子遠志。名人參養榮湯。方用白芍一錢五分。人參白朮陳皮炙耆茯苓當歸桂心炙草各一錢熟地七分半。遠志五分。五味子十四粒。薑棗水煎。)

陳修園曰。十全大補湯。為氣血雙補之劑。柯韻伯病其補氣而不用行氣之品。則氣虛之甚者。無氣以受其補。補血而仍用行血之藥於其間。則血虛之甚者。更無血以流行。正非過貶語。而人參養榮湯之妙。從仲景小建中湯黃耆建中湯套出。何以知之以其用生芍藥為君知之也。

芍藥苦平破滯。本瀉藥。非補藥也。若與甘草同用。則為滋陰之品。若與生薑大棗肉桂同用。則為和榮衛之品。若與附子乾薑同用。則能急收陽氣。歸根於陰。又為補腎之品。雖非補藥。昔賢往往取為補藥之主。其旨微矣。此方以芍藥為君。建中湯諸品俱在。惡飴糖之過甜動嘔。

故以熟地當歸白朮人參諸種甘潤之品代飴糖。以補至陰。然飴糖製造。主以麥櫱。麥為心谷。心者化血而奉生身也。故又代以遠志之入心。麥造為櫱。能疏遠而暢氣也。故又代以陳皮之行氣。建中湯中。原有胸滿去棗加茯苓之例。故用茯苓。細思其用意無非從建中套來。故氣血兩虛變見諸症者。

皆可服也。其以養榮名湯奈何。心主營而苦緩。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之。使營行脈中而流於四臟。非若十全八珍之泛泛無歸也。○按神農本經云。芍藥氣味平苦無毒。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

破堅積寒熱。止痛利小便益氣。原文只此二十九字。後人妄改聖經。而曰微酸。是沒其苦泄攻堅之性。而加以酸斂和陰之名。則芍藥之真面目掩矣。不知古人用法。或取其苦以泄甘。或取其苦以制辛。或取其攻利以行補藥之滯。皆善用芍藥以為補。非以芍藥之補而用之也。但芍藥之性。

略同大黃。凡泄瀉必務去之。此聖法也。本經不明。宋元以後。無不誤認為酸斂之藥。不得不急正之。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肺兩虛的。症狀包括發燒怕冷、身體虛弱疲倦、食慾不佳、容易腹瀉等。如果出現氣血兩虛的各種症狀,不論是什麼疾病,也不管脈象如何,只要服用這個藥方,各種症狀都會消退。

將桂枝和黃耆加入八珍湯,補益效果更加顯著,稱之為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加入黃耆和肉桂,就成為十全大補湯。)再加入遠志、陳皮和五味子,去掉川芎的辛散走竄之性,就成了專門滋養氣血的養榮湯。(十全大補湯去掉川芎,加入陳皮、五味子和遠志,就成為人參養榮湯。這個藥方的組成是:白芍一錢五分、人參、白朮、陳皮、炙黃耆、茯苓、當歸、桂心、炙甘草各一錢、熟地七分半、遠志五分、五味子十四粒,用水煎服。)

陳修園說,十全大補湯是氣血雙補的藥方。柯韻伯批評它補氣卻沒有使用行氣的藥,這樣氣虛嚴重的人,無法承受補藥的滋補;補血卻仍使用活血的藥,這樣血虛嚴重的人,更沒有足夠的血可以流通。這並非過分貶低。而人參養榮湯的妙處,是從張仲景的小建中湯和黃耆建中湯變化而來。如何得知呢?從它使用白芍作為主要藥材就可以知道。

白芍味苦性平,具有破除淤滯的功效,本來是瀉藥,而不是補藥。但如果與甘草同用,就會成為滋陰的藥;如果與生薑、大棗、肉桂同用,就會成為調和營衛的藥;如果與附子、乾薑同用,就能快速收斂陽氣,使其回歸陰分,又成為補腎的藥。雖然白芍不是補藥,但古代醫家常常把它作為補藥的主要藥材,其中含義非常深奧。這個方子以白芍作為主要藥材,保留了建中湯的其他藥材,因為不喜歡飴糖過於甜膩而容易導致嘔吐,所以用熟地、當歸、白朮、人參這些甘潤的藥材代替飴糖,來補養陰血。然而,飴糖是用麥芽製作的,麥是心臟的穀物,心臟負責化生血液以滋養全身,所以又用能入心的遠志來代替;麥芽製成飴糖,能夠疏通氣機,使氣機暢通,所以又用行氣的陳皮來代替。建中湯中有胸悶就去掉大棗加入茯苓的例子,所以這裡也用了茯苓。仔細思考它的用意,都是從建中湯變化而來的。因此,氣血兩虛而出現各種症狀的人,都可以服用這個藥方。那為什麼這個藥方叫做養榮湯呢?因為心臟主管營血,而心臟的氣機容易緩慢,必須用五味子的酸味來收斂,使營血在脈絡中運行,流向全身各個臟腑,不像十全大補湯或八珍湯那樣,補了卻無所歸宿。

《神農本草經》記載,白芍味平苦,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邪氣、腹痛、消除血痹、破除堅硬的積塊、寒熱,能夠止痛、利小便、補益氣。原文只有這二十九個字。後人妄加修改聖賢的經典,說它味微酸,這樣就掩蓋了它苦澀瀉下、攻破堅硬的特性,而加上酸味收斂、調和陰氣的名號,這樣就把白芍的真實面目掩蓋了。他們不知道古人使用白芍的方法,有時候是取其苦味來瀉甘味,有時候是取其苦味來制約辛味,有時候是取其攻破、通利的作用來消除補藥的阻滯,都是善用白芍來輔助補藥,而不是用白芍本身來補養。但是白芍的藥性,略微類似於大黃,凡是腹瀉的,必須去掉白芍,這是聖賢的法則。《神農本草經》沒有明確指出這一點,宋元以後,人們都錯誤地認為白芍是酸味收斂的藥,不得不趕緊糾正這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