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歌括》~ 卷上 (3)
卷上 (3)
1. 保元湯
治氣血虛弱之總方也。小兒驚,痘家虛甚,最宜。
補養諸湯首保元,參耆桂草四般存。(黃耆三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肉桂春夏二分,秋冬六七分,水煎服。)大人虛損兒科痘,一氣(腎氣為先天真元之氣,胃氣為後天水穀之氣。)持綱語不煩。
柯韻伯曰:保元者,保守其元氣之謂也。氣,一而已,主腎,為先天真元之氣,主胃,為後天水穀之氣者,此指發生而言也。又水穀之精氣,行於經隧,為營氣;水穀之悍氣,行於脈外,為衛氣;大氣之積於胸中而司呼吸者,為宗氣。是分後天運用之元氣而為三也。又外應皮毛,
協營衛而主一身之表者,為太陽膀胱之氣;內通五臟,司治節而主一身之裡者,為太陰肺金之氣;通行內外,應腠理而主一身之半表半裡者,為少陽三焦之氣。是以先天運行之元氣而為三也。此方用黃耆和表,人參固里,甘草和中,三氣治,而元氣足矣。昔李東垣以此三味,
能瀉火補金培土,為除煩熱之聖藥,鎮小兒驚,效如桴鼓。魏桂岩得之,以治痘家陽虛頂陷,血虛漿清,皮薄發癢,難灌難斂者,始終用之,以為血脫須補氣,陽生則陰長,有起死回生之功,故名之為保元也。又少佐肉桂,分四時之氣而增損之,謂桂能治血,以推動其毒,扶陽益氣,
以充達周身。血在內,引之出表,則氣從內托;血外散,引之歸根,則氣從外護。參耆非桂引導,不能獨樹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血氣,亦不能緒其條理。要非淺見寡聞者,能窺其萬一也。四君中,不用白朮,避其燥;不用茯苓,恐其滲也。用桂而不用四物者,惡芎之辛散,
歸之濕潤,芍之苦寒,地黃之泥滯故耳。如宜燥,則加苓朮;宜潤,加歸;除煩,加芍;散表,加芎;斯又當理會矣。
白話文:
保元湯,是治療氣血虛弱的總方。對於小兒驚嚇、出痘時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最為適合。
眾多補養的藥方中,保元湯為首選。它包含人參、黃耆、肉桂、甘草四種藥材。(黃耆三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肉桂春夏二分,秋冬六七分,用水煎服。)此方不論大人虛損或小孩出痘,都能調理。只要能掌握「一氣」(腎氣是先天真元之氣,胃氣是後天水穀之氣)的綱領,用藥就簡單明瞭。
柯韻伯說,保元的意思就是保養體內的元氣。所謂的「氣」,只有一個,它主導腎臟,是先天真元之氣,也主導脾胃,是後天水穀之氣,這是指氣的產生而言。此外,水穀的精氣在經脈中運行,成為營氣;水穀的悍氣在經脈外運行,成為衛氣;聚集在胸中負責呼吸的氣,是宗氣。這是將後天運用的元氣分為三種。
元氣對外應對皮毛,協調營衛之氣,主管全身的表面,是太陽膀胱之氣;對內則貫通五臟,負責調節,主管全身的內部,是太陰肺金之氣;在內外之間通行,應對皮膚紋理,主管全身的半表半裡,是少陽三焦之氣。這是將先天運行的元氣分為三種。保元湯用黃耆來調和體表,用人參來鞏固體內,用甘草來調和中焦,三種藥材共同作用,就能使元氣充足。以前李東垣用這三味藥,能瀉火、補金、培土,是消除煩熱的聖藥,治療小兒驚嚇效果顯著。魏桂岩得到這個方子後,用來治療出痘時陽氣虛弱、頭頂凹陷、血虛漿液清稀、皮膚薄而發癢、難以灌漿收斂的情況,始終使用這個方子,認為血脫需要補氣,陽氣生發則陰氣增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因此命名為保元湯。此外,還少量加入肉桂,根據四季的氣候變化調整用量。肉桂能活血,推動毒素排出,扶助陽氣,益氣,使氣血充達全身。血在體內時,用藥引導它到體表,氣會從內部托舉;血在外散時,用藥引導它回到根源,氣會從外部守護。人參和黃耆如果沒有肉桂的引導,就不能發揮獨特的效果;肉桂如果沒有甘草來平和血氣,也不能理順條理。這些道理不是見識淺薄的人所能理解的。保元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不用白朮,是避免其燥性,不用茯苓,是擔心其滲濕。用肉桂而不用四物湯,是厭惡川芎的辛散、當歸的濕潤、白芍的苦寒、地黃的粘膩。如果需要燥性,就加入茯苓和白朮;需要滋潤,就加入當歸;要消除煩熱,就加入白芍;要發散體表,就加入川芎。這些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2. 獨參湯
治元氣虛而不支,脈微欲絕,及婦人血崩,產後血暈。
功建三才得令名。(參者,參也,其功與天地人並立為三,故名參。)脈微血脫可回生,人參煎取稠黏汁,專任方知氣力宏。(柯韻伯曰:世之用參者,或以些少姑試之,或加他味以監製之,其權不重力不專,人何賴以生。)
陳修園曰:陰虛不能維陽,致陽氣欲脫者,用此方,救陰以留其陽;若陽氣暴脫,四肢厥冷,宜用四逆湯輩,若用此湯,反速其危;故古人多用於大汗大下之後,及吐血血崩產後血暈諸證。今人以人參大補陽氣,皆惑於元人邪說,及李時珍綱目等書。不知人參生於上黨山谷遼東幽冀諸州,
背陽向陰,其味甘中帶苦,其質柔潤多液,置於日中,一曬便變色而易蛀,其為陰藥無疑,讀神農本經者自知。
白話文:
獨參湯,是治療元氣虛弱到快要支撐不住、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以及婦女血崩、產後因失血過多導致暈厥等情況的藥方。
它的功效可以與天地人並列,故名「參」(人參)。此藥能使微弱的脈搏和虛脫的身體恢復生機。 將人參煎煮成濃稠的湯汁,才能真正發揮其強大的補氣功效。(柯韻伯說:現在的人使用人參,有的只用一點點試試看,有的會加入其他藥材來抑制它的藥性,這樣一來人參的功效就不能完全發揮,病人如何能靠它活命呢?)
陳修園說:陰液虛弱無法固攝陽氣,導致陽氣快要脫散時,使用此方可以滋養陰液,以挽留陽氣。如果陽氣突然脫散,出現四肢冰冷的狀況,應該使用四逆湯之類的藥方。如果使用獨參湯,反而會加速病情的危險。所以古人多用於大汗、大瀉之後,以及吐血、血崩、產後暈厥等各種症狀。現在的人認為人參是大補陽氣的藥材,都是受到元朝某些錯誤的說法,以及李時珍《本草綱目》等書的誤導。其實人參生長在上黨山谷、遼東、幽冀等地方,背對陽光,面向陰暗的地方,味道甘甜中帶點苦澀,質地柔軟多汁,放在陽光下曬一下就變色容易被蟲蛀。由此可見,人參是陰性藥物無庸置疑,讀過《神農本草經》的人自然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