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歌括》~ 卷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1)

1. 左金丸

治肝藏實火。左脅下痛。或吐酸水。

白話文:

治療肝臟實火的病症。症狀為左邊脅肋部位疼痛,或是有吐酸水的現象。

2. 香連丸

[治赤下痢]

茱連六一左金丸,治肝鬱脅疼吞吐酸。(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鹽湯泡,名茱連丸。) 更有痢門通用劑。香連丸子,服之安。(黃連二十兩以吳茱萸十兩水拌浸一宿同炒;去吳茱萸;木香四兩八錢五分;二味共研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空心米湯下。○薛立齋治虛痢,以四君子湯、四物湯、補中益氣湯,隨宜送下。)

陳修園曰:肝實作痛,惟肺金能平之;故用黃連瀉心火,不使剋金;且心為肝子,實則瀉其子也。吳茱萸入肝,苦辛大熱;苦能引熱下行,同氣相求之義也;辛能開鬱散結,通則不痛之義也。何以謂之左金?木從左而制從金也。至於香連丸,取黃連之苦以除濕、寒以除熱,且藉其苦以堅大便之滑;況又得木香之行氣止痛、溫脾和胃,以為佐乎。故久痢之偏熱者,可以統治也。]

白話文:

香連丸

香連丸是治療紅痢的藥方。

這個方子和茱連六一左金丸有相似之處,可以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脅肋疼痛、吞酸等症狀。(茱連六一左金丸的組成是: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用鹽水浸泡,這個方子叫做茱連丸。)另外,還有一個治療痢疾常用的藥方,叫做香連丸,服用後可以使病症安定。 (香連丸的組成是:黃連二十兩,用吳茱萸十兩加水拌勻浸泡一夜後一同炒製,然後去除吳茱萸,再加入木香四兩八錢五分,將黃連和木香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錢,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薛立齋用香連丸治療虛性痢疾時,會根據病人的情況,搭配四君子湯、四物湯或補中益氣湯一同服用。)

陳修園說,肝臟實熱引起的疼痛,只有用肺金的屬性才能平息它。因此用黃連來瀉心火,使心火不會剋制肺金。而且心為肝之子,實熱的狀況應當瀉其子來治療。吳茱萸進入肝經,味道苦而辛辣,屬性大熱。苦味能引導熱邪向下走,這是同氣相求的原理。辛味能開解鬱結,疏散結滯,疏通了就不會疼痛,這也是通則不痛的原理。為什麼稱作「左金」呢?因為木屬性從左邊升發,而金屬性從右邊制約。至於香連丸,則是取黃連的苦味來去除濕氣,用黃連的寒性來清除熱邪,並藉助黃連的苦味來固澀大便的滑脫。

況且香連丸還搭配了木香來行氣止痛、溫養脾胃、和中。因此,對於久病不癒、偏於熱性的痢疾,香連丸可以統治。

3. 溫膽湯

治熱嘔吐苦;虛煩驚悸不眠;痰氣上逆。

溫膽湯方本二陳,竹茹枳實合和勻。(二陳,加竹茹枳實。)不眠,驚悸,虛煩,嘔;日暖風和木氣伸。

陳修園曰:二陳湯為安胃祛痰之劑。加竹茹以清隔上之虛熱,枳實以除三焦之痰壅。熱除痰清,而膽自寧和;即溫也。溫之者,實涼之也。若膽家真寒而怯,宜用龍牡桂枝湯加附子之類。

白話文:

這個方劑「溫膽湯」可以用來治療因為熱引起的嘔吐,覺得嘴巴苦,以及心神不寧、容易驚嚇、失眠,還有痰氣往上衝等症狀。

溫膽湯的基礎是二陳湯,再加上竹茹和枳實這兩味藥調和而成(也就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竹茹和枳實)。它主要針對失眠、心悸、心煩和嘔吐這些症狀,就像春日陽光溫暖,風和日麗時,肝木之氣得以舒展。

陳修園說,二陳湯本來就是用來安定腸胃、化解痰液的藥方。加入竹茹可以清除胸膈上部的虛熱,枳實則可以去除三焦的痰阻。當熱被清除,痰液也清除了,膽氣自然就會平和安定,這就是所謂的「溫」。說「溫」其實是讓它變得涼爽的意思。如果膽氣是真的虛寒,那就不適合用溫膽湯,應該用龍牡桂枝湯加上附子之類的藥材。

4. 金鈴子散

治心腹痛、及脅痛等症;脈洪數,及服熱藥而增病者如神。

金鈴子散,妙如神。須辨諸疼作止頻(火痛或作或止)。胡索、金鈴調酒下(延胡索、金鈴子各等分,研末,以清酒調服三錢)。制方原是遠溫辛。

陳修園曰:金鈴子,引心包相火下行,從小腸膀胱而出;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諸痛;配合得法,所以效神。

白話文:

金鈴子散,可以治療心腹疼痛,以及脅肋部位疼痛等症狀。如果脈象呈現洪大且跳動快速,或是服用熱性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的情況,服用此藥效果非常顯著。

金鈴子散的功效非常神奇,但必須辨別清楚各種疼痛的發作頻率。(像是火痛,時而發作時而停止。)將延胡索和金鈴子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服用。(延胡索和金鈴子各取等量,磨成粉末,用清酒調服三錢。)這個藥方原本的設計,是要遠離溫熱辛辣的藥性。

陳修園說:金鈴子可以引導心包的相火向下運行,從小腸和膀胱排出。延胡索則可以調和全身各處的疼痛。兩者搭配得當,因此效果非常神奇。

5. 丹參飲

治心痛胃脘諸痛多效。

婦人更效。

心腹諸疼有妙方。丹參十分作提綱。檀砂一分聊為佐。入咽咸知效驗彰。(丹參一兩。檀香砂仁各一錢。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陳修園曰。穩。

白話文:

丹參飲這帖藥方,主要治療心痛、胃脘等各種疼痛,效果很好。

對婦女的疼痛尤其有效。

這個治療心腹各種疼痛的藥方非常巧妙。用丹參十分作為主藥,檀香、砂仁各一分作為輔助。藥一入口,就能感受到它明顯的療效。(用丹參一兩,檀香、砂仁各一錢,加一杯半的水,煎煮至七分後服用。)

陳修園說:這藥方很穩妥。

6. 白合湯

治心口痛,服諸熱藥不效者。亦屬氣痛。

久痛原來鬱氣凝, 若投辛熱痛頻增。 重需白合輕清品, 烏藥同煎亦准純。

(白合一兩,烏藥三錢,水二杯,煎七分服。)

陳修園曰:此方余從海壇得來,用之多驗。 以上三方,皆治心胃諸痛,服熱藥而不效之。 古人治痛,俱用通法。然通之之法,各有不同。 調氣以和血;調血以和氣,通也。 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結者使之旁達,亦通也。 虛者助之使通;寒者溫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也。

若必以下泄為通,則妄矣。 此說本之高士宗醫學正傳。 士宗名世拭。浙江人也。 著有靈樞直解、素問直解等書行世。

白話文:

[百合湯]

用來治療胸口疼痛,服用各種溫熱藥物都沒效果的情況。這種疼痛也屬於氣痛的一種。

長久的疼痛原來是鬱悶之氣凝結所致。如果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疼痛反而會更加頻繁。應該使用清淡平和的百合來治療。將百合與烏藥一同煎煮,效果更好。(百合一兩,烏藥三錢,用水兩杯,煎煮至七分服用)

陳修園說:這個方子是我從海壇那裡得到的,使用後大多有效。以上這三個方子,都是治療心臟和胃部各種疼痛的,適合服用溫熱藥物卻沒有效果的人。古人治療疼痛,都使用疏通的方法。然而疏通的方法各有不同。調理氣機以使血脈和順,調和血脈以使氣機和順,這也是一種疏通的方法。使向上逆行的氣機向下走,使中間凝結的氣機向旁邊散開,這也是疏通的方法。對於虛弱的情況,要輔助使其通暢;對於寒冷的情況,要溫熱使其通暢。這些都屬於疏通的方法。

如果一定認為只有使用瀉下的藥物才能疏通,那就太過片面了。這個觀點是根據高士宗的《醫學正傳》而來的。高士宗,名世拭,是浙江人。他著有《靈樞直解》、《素問直解》等書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