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歌括》~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聖濟附子丸

治洞泄,寒中,注下,水穀,或痢赤白,食已即出,食物不消。

附子丸中連與姜; 烏梅炒研佐之良。 寒中瀉痢皆神驗; 互用溫涼請細詳。 (附子炮、烏梅肉炒,各一兩;黃連炒二兩;乾薑炒一兩為末。煉蜜丸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

按原注云:春傷於風,邪氣流連,至夏發為餐泄,至長夏發為洞泄。

陰生於午,至未為甚。長夏之時,脾土當旺。脾為陰中之至陰,故陰氣盛;陰氣既盛,則生內寒而洞泄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聖濟附子丸」,是用來治療腹瀉的。像是肚子受寒引起的腹瀉、拉水便,或者是拉出像食物殘渣一樣的腹瀉,也包括拉紅或白痢疾,還有吃完東西就立刻拉出來,食物都沒消化的情況。

這個藥丸的配方裡有附子、黃連和乾薑,還會加入炒過的烏梅一起磨成粉,效果會更好。對於寒氣引起的腹瀉、痢疾,這個藥丸都非常有效。使用時可以根據情況搭配其他溫性或涼性的藥物,需要仔細判斷。 (附子要炮製過,烏梅肉要炒過,各用一兩;黃連炒過用二兩,乾薑炒過用一兩,全部磨成粉。再用煉過的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每次吃三十丸。)

按照原來的註解說,春天受了風寒,邪氣停留在體內,到夏天就會引發吃完就拉的腹瀉,到了長夏(夏末秋初)就會引發更嚴重的腹瀉。陰氣在中午開始生長,到了未時(下午一到三點)最旺盛。長夏時節,脾土最旺,脾在五行中屬於陰性,所以陰氣很盛。陰氣太盛,就會在體內產生寒氣,進而導致腹瀉。

2. 四神丸

治脾腎雙虛,子後作瀉,不思食,不化食。腎水受時於子,弱土不能禁制,故子後每瀉。

四神故紙與吳萸,肉蔻除油五味須,大棗須同姜煮爛。(破故紙四兩酒浸炒,吳萸一兩鹽水炒,肉豆蔻二兩面裹煨,五味子三兩炒,大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同煎。棗爛去姜,搗棗肉為丸。臨睡鹽湯下,若早服,不能敵一夜之陰寒也。)五更腎瀉火衰扶。

柯韻伯曰:瀉利為腹疾,而腹為三陰之都會。一臟不調,便能瀉利,故三陰下利,仲景各為立方以主之。大陰有理中四逆;厥陰有烏梅丸、白頭翁湯;少陰有桃花、真武、豬苓、豬膚、四逆湯、散、白通、通脈等劑,可謂曲盡病情,諸法備美。然只為一臟立法,若三臟相關,久留不痊,如子後作瀉一症,猶未之及也。

夫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因陽氣當至而不至,虛邪得以留而不去,故作瀉於黎明。其由有四:一為脾虛不能制水;一為腎虛不能行水,故二神丸,君補骨脂之辛燥者,入腎以制水,佐肉豆蔻之辛溫者,入脾以暖土,丸以棗肉,又辛甘發散為陽也;一為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一為少陽氣虛無以發陳。

故五味子散,君五味子之酸溫,以收坎宮耗散之火,少火生氣以培土也,佐吳茱萸之辛溫,以順肝木欲散之勢,為水氣開滋生之路,以奉春生也。此四者,病因雖異,而見症則同,皆水亢為害。二神丸是承製之劑,五味散是化生之劑也。二方理不同,而用則同,故可互用以助效,亦可合用以建功,合為四神丸,是制生之劑也。制生則化,久泄自瘳矣。稱曰四神,比理中、八味二丸較速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四神丸」是用來治療脾腎兩虛的病症,這種病症的特點是常常在子時(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之後腹瀉,而且沒有食慾、消化不良。因為子時是腎水當令的時間,而脾土虛弱,無法制約腎水,所以才會在子時之後腹瀉。

四神丸的組成是破故紙和吳茱萸,搭配去除油脂的肉豆蔻和五味子,還要加入大棗和生薑一起煮爛。

(具體來說,破故紙要用酒浸泡後炒過,用四兩;吳茱萸要用鹽水炒過,用一兩;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煨過,用二兩;五味子要炒過,用三兩;大棗用四十九枚,生薑用四兩,一起煎煮。煮到大棗爛熟後,去掉生薑,將棗肉搗成泥做成藥丸。在睡前用鹽水送服。如果太早服用,藥力無法抵擋夜晚的陰寒。)

這個方子主要是用來治療五更時分的腎虛腹瀉,可以扶助衰弱的火氣。

柯韻伯說,腹瀉屬於腹部的疾病,而腹部是三陰經匯聚的地方。只要有一個臟腑不協調,就會導致腹瀉。所以,對於三陰經的腹瀉,張仲景都分別設立了方劑來治療,例如治療太陰病有理中湯、四逆湯,治療厥陰病有烏梅丸、白頭翁湯,治療少陰病有桃花湯、真武湯、豬苓湯、豬膚湯、四逆湯、散白通脈湯等,可以說非常詳盡地考慮了病情,各種治療方法都很完善。但是,這些方子都只是針對單一臟腑來治療。如果三臟之間互相影響,導致疾病久治不癒,例如子時之後腹瀉這種情況,就沒有被考慮到。

從雞鳴到天亮這段時間,是陰氣中的陽氣,本該陽氣升發的時候卻沒有升發,虛邪之氣得以停留不去,所以會在黎明時分腹瀉。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四種:一是脾虛無法制約水液;二是腎虛無法運行水液。所以,「二神丸」就選用辛燥的補骨脂作為君藥,入腎以制水,搭配辛溫的肉豆蔻作為輔助藥,入脾以溫暖脾土。用棗肉做成藥丸,也有辛甘發散、助陽的作用。三是命門火衰無法生發脾土;四是少陽氣虛無法發散陳積之氣。所以,又用五味子散,選用酸溫的五味子作為君藥,收斂腎中耗散的火氣,使少火生氣,以此來培補脾土。搭配辛溫的吳茱萸作為輔助藥,順應肝木的升發之勢,為水液打開滋生的通道,以順應春天的生機。這四種病因雖然不同,但表現出來的症狀相同,都是水液過多造成的危害。二神丸是制約水液的方劑,五味子散是化生氣機的方劑。兩方的治療原理不同,但作用是相同的,所以可以互相搭配使用,以增強療效,也可以合用來建功。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四神丸」,是一種兼具制約和生化的方劑。制約和生化相輔相成,腹瀉自然就會痊癒。稱它為「四神」,比起理中丸、八味丸,起效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