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歌括》~ 卷上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0)

1. 涼膈散

瀉三焦六經諸火。

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再加竹葉調蜂蜜。(葉生竹上,故治上焦。)膈上如焚一服消。(連翹一錢五分;大黃酒浸、芒硝、甘草各一錢;梔子、黃芩、薄荷各五分;水一杯半;加竹葉七片;主蜜一匙;煎五分服。)

汪訒庵曰:連翹、薄荷、竹葉,以升散於上;梔芩硝黃,以盪滌於下。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加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緩之也。張潔古減硝黃加桔梗。使諸藥緩緩而下,留連膈上。頗妙。

白話文:

清瀉三焦和六經的各種火熱之邪。

涼膈散使用硝石、大黃、梔子、連翹、黃芩、甘草、薄荷,再加入竹葉和蜂蜜調和。(竹葉生長在竹子上,所以主要治療上焦的疾病。)對於胸膈部位像火燒一樣的症狀,服用一劑就能消除。(連翹一錢五分,大黃用酒浸泡過,芒硝、甘草各一錢,梔子、黃芩、薄荷各五分。用水一杯半,加入竹葉七片,最後加入蜂蜜一匙,煎煮至剩五分服用。)

汪訒庵說,連翹、薄荷、竹葉可以向上疏散,梔子、黃芩、芒硝、大黃可以向下盪滌,使藥力既能上升也能下降,這樣胸膈的熱邪自然就能清除。加入甘草和蜂蜜,是因為病位在胸膈,用甘味藥可以緩和症狀。張潔古則減少了芒硝、大黃的用量,加入了桔梗,使藥性緩緩下降,停留在胸膈部位,效果也很好。

2. 失笑散

治產後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心竅。不省人事。或胞衣不下。○並治心痛血滯作痛。

白話文:

用來治療產後心腹劇烈絞痛,痛到幾乎要死的情況。或者因為血氣迷亂而導致心神昏亂、失去意識的狀況。也可用於治療胎盤無法順利排出的情況。此外,也可用於治療因心痛和血脈瘀滯所引起的疼痛。

3. 獨聖散

失笑(散),蒲黃及五靈。 (蒲黃五靈脂等分。生研。每服三錢。酒煎服。名失笑散。) 暈平痛止積無停。 山楂二兩便糖入。 獨聖功同更守經。 (山楂二兩。水煎。用童便砂糖調服。名獨聖散。)

吳於宣曰:五靈脂甘溫走肝,生用則生血;蒲黃辛平入肝,生用則破血。佐酒煎以行其力,庶可直抉厥陰之滯,而有推陳致新之功。甘不傷脾,辛能散瘀,則瘀痛、惡寒、發熱、昏暈、胸膈滿悶等症悉除,直可一笑置之矣。至於獨聖散獨用山楂一味,不惟消食健脾,功能破瘀止兒枕痛;更益以砂糖之甘,溫中而兼逐惡;童便之咸,入胞而不涼下,相得而相須,功力甚偉。

白話文:

失笑散

用蒲黃和五靈脂,兩者等量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酒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暈眩、疼痛,並消除體內淤積。

獨聖散

用山楂二兩,加水煎煮後,加入童子尿和砂糖調和服用。這個方子跟失笑散的功效相似,且更符合經絡運行的規律。

吳於宣說

五靈脂性味甘溫,可以進入肝經。生用可以生血。蒲黃性味辛平,也入肝經。生用可以破血。用酒煎煮,可以加強藥效,直接疏通肝經的淤滯,有推動新陳代謝的功能。五靈脂的甘味不會傷害脾胃,蒲黃的辛味可以散瘀,所以可以消除瘀痛、怕冷、發熱、昏眩、胸悶等症狀,可以輕易解決這些問題,一笑置之。

至於獨聖散,只用山楂一味,不僅可以幫助消化、健脾,還可以破瘀,治療產後腹痛。加入砂糖的甜味可以溫中,同時幫助排除體內惡物。加入童子尿的鹹味,可以將藥力導入胞宮(子宮),且不會使身體虛寒。兩者相互配合,藥效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