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時方歌括》~ 卷上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8)

1. 六一散

一名天水散。治夏時中暑。熱傷元氣。內外俱熱。無氣以動。煩渴欲飲。腸胃枯涸者。又能催生。下乳積聚水蓄。裡急後重。暴注下迫者宜之。加硃砂三錢。名益元散

白話文:

一名天水散。治療夏天中暑。暑熱傷了元氣。內外皆熱。無氣推動。煩渴想喝水。腸胃枯涸者。又能催生。使乳汁下行積聚水液。裡急後重。暴注下迫的人可以服用。加上三錢硃砂。稱益元散。

六一散滑石甘。熱邪表裡可兼探。(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為末。燈心湯下。亦有用新汲水下者。)益元(散。)再入硃砂研。(加硃砂三錢。名益元散。)瀉北元機在補南。

白話文:

六一散中滑石甘草能治療邪熱表裡並見的疾病。(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研成細末。用燈心湯送服。也有人用新汲取的井水送服。)益元散。再加入硃砂研磨。(加入硃砂三錢,命名為益元散。)瀉下北方的元氣,關鍵在於補養南方的元氣。

柯韻伯曰。元氣虛而不支者死。邪氣盛而無制者亦死。今熱傷元氣。無氣以動。斯時用參耆以補氣。則邪愈甚。用苓連以清熱。則氣更傷。惟善攻熱者。不使喪人元氣。善補虛者。不使助人邪氣。必得氣味純粹之品以主之。滑石稟土沖和之氣。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盪滌六腑之邪熱。

白話文:

柯韻伯說:元氣虛弱而不能支撐的人會死亡。邪氣旺盛而無法控制的人也會死亡。現在熱邪損傷元氣,沒有元氣來推動。此時使用人參、黃耆來補氣,那麼邪氣就越發嚴重。使用茯苓、連翹來清熱,那麼元氣就會更加受損。只有善於攻熱的人,才能在不損失人的元氣的情況下,清除邪熱。只有善於補虛的人,才能在不助長人的邪氣的情況下,補益正氣。必須找到氣味純粹的藥物來治療。滑石稟承著土地的沖和之氣,能上清以去除水源的熱邪,能下通水道以排除邪熱,能盪滌六腑的邪熱。

從小便而泄矣甘草稟草中衝和之性。調和內外。止渴生津。用以為佐保元氣。而瀉虛火。則五臟自和矣。然心為五臟主。暑熱擾中。神明不安。必得硃砂以鎮之。則神氣可以遽復。涼水以滋之。則邪熱可以急除。此補心之陽。寒亦通行也。至於熱利初起。裡急後重者宜之。以滑可去著也。

白話文:

從一開始就有腹瀉的時候,甘草具有草的溫和性。調和內外。止渴生津。用甘草來做輔助的藥物,來保全元氣。而瀉掉虛火。則五臟自然會平和。但是心是五臟之主。暑熱擾亂心中。神魂不安。一定得用硃砂來鎮定心神。則神氣可以很快的恢復。用涼水來滋潤心神。則邪熱可以很快的消除。這就是補益心臟的陽氣。寒氣亦可以貫通。至於熱痢剛開始發作。裏急後重的宜用甘草。因為滑膩可以去除黏膩。

催生下乳積聚蓄水等症。同乎此義。故兼治之。是方也。益氣而不助邪。逐邪而不傷氣。不負益元之名矣。宜與白虎生脈三方。鼎足可也。

白話文:

催生、下乳、積聚、蓄水等症。都屬於這種性質。因此可兼治。這個方劑既能益氣而不幫助邪氣。又能驅邪而不傷害正氣。不辜負了益元的名聲。可與白虎生脈三方一起使用。鼎足而立,可見其功效。

○泄可去閉(邪盛則閉塞不通。必以泄劑。從大便逐之。)

2. 備急丸

治寒氣冷食稽留胃中。心腹滿痛。大便不通者。

姜豆大黃備急丸。(乾薑大黃各二兩。巴豆一兩。去皮研如脂。和蜜丸如豆大。密藏勿泄氣候用。每服三四丸。滾水或酒下。)專攻閉痛及停寒。兼療中惡人昏倒。陰結垂危得此安。

白話文:

姜豆大黃備急丸。(生薑和大黃各二兩。巴豆一兩。去皮研磨成脂狀。用蜂蜜將藥丸丸成豆子般大小。密封保存,不要讓藥丸受潮。每次服用三四丸。用滾水或酒送服。)專門治療閉塞疼痛和寒凝停滯。兼治中暑昏迷。陰結垂危之人服用此藥可得安康。

柯韻伯曰。大便不通。當分陽結陰結。陽結有承氣更衣之劑。陰結又製備急。白散之方。金匱用此治中惡。當知寒邪卒中者宜之。若用於溫暑熱邪。速其死矣。是方允為陰結者立。乾薑散中焦寒邪。巴豆逐腸胃冷積。大黃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師也。然白散治寒結在胸。

白話文:

柯韻伯說:大便不通,應區分是陽結還是陰結。陽結有承氣湯和更衣湯之類的藥劑。陰結另制備白散的方劑。金匱要略用此方治療中惡。應知道因寒邪突然中邪者宜用此方。若用於溫熱暑邪的情況,會加速死亡。此方只適用於陰結者。乾薑散用以治療中焦寒邪。巴豆用來排出腸胃中的冷積。大黃用以疏通大便通道。還能解巴豆毒。是一個具有制約的方劑。然白散用於治療胸中的寒結。

故用桔梗佐巴豆。用吐下兩解法。此則治寒結腸胃。故用大黃佐乾薑巴豆。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溫補之法。而不知有溫下之法。所以但講虛寒。而不議及寒實也。

白話文:

因此用桔梗配合巴豆。採用吐下兩種方法治療。這種方法治療寒邪凝結在腸胃的疾病。因此用大黃配合乾薑巴豆。以便直接攻破寒邪。世人只知道溫補的方法,而不知道溫下這種方法。所以只講述虛寒,而沒有討論寒實的治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