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園

《時方歌括》~ 卷上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7)

1. 導赤散

治心熱口糜舌瘡。小便黃赤。莖中痛熱急不通。

導赤原來地與通。草梢竹葉四般攻。口糜莖痛兼淋瀝。瀉火功歸補水中。(等分煎。生地涼心血。竹葉清心氣。木通瀉心火而入小腸。草梢達腎莖而止痛。)

季楚重曰。瀉心湯用黃連。所以治實邪。實邪責木之有餘。瀉子以清母也。導赤散用地黃。所以治虛邪。虛邪責水之不足。壯水以制火也。

白話文:

治療心火旺盛引起的口瘡、舌瘡,小便黃赤,以及陰莖疼痛灼熱、小便不暢等症狀。

導赤散這個方子,原意就是要疏通和引導,使用的藥材有生地、木通、竹葉、草梢這四種。它可以治療口瘡、陰莖疼痛,以及小便淋瀝不盡等問題。它的主要作用是瀉心火,最終達到滋補腎水的作用。(將這四味藥等分煎煮服用。生地可以涼血,竹葉可以清心氣,木通可以瀉心火並導引至小腸,草梢可以達到腎和陰莖而止痛。)

季楚重說,瀉心湯使用黃連,是用來治療實熱之邪。實熱之邪是因為肝木過旺,所以要瀉其子,以清其母。導赤散使用生地,是用來治療虛熱之邪。虛熱之邪是因為腎水不足,所以要壯大腎水,以制約心火。

2. 五淋散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澀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為膏汁,或熱怫便血。

五淋散用草梔仁,歸芍茯苓亦共珍。(赤茯苓三錢,芍藥山梔仁各二錢,當歸細甘草各一錢四分,加燈心水煎服。)氣化原由陰以育,調行水道妙通神。

柯韻伯曰: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又申其旨曰:氣化則能出,何也?蓋膀胱有上口而無下口,能納而不出,惟氣為水母,必太陽之氣化,而膀胱之溺始出,是水道固藉無形之氣化,不專責有形之州都矣。夫五臟之水火,皆生於氣,氣平則為少火,少火生氣,而氣即為水。

水精四布,下輸膀胱,源清則流潔矣。氣有餘則為壯火,壯火食氣,則化源無藉,為癃閉淋澀,膏淋豆汁,砂石膿血,而水道為之不利矣。總由化源之不清,非決瀆之失職。若以八正、舟車、禹功、浚川等劑治之,五臟之陰虛,太陽之氣化絕矣。故急用梔苓治心肺,以通上焦之氣。

而五志火清,歸芍滋肝腎,以安下焦之氣,而五臟陰復;甘草調中焦之氣,而陰陽分清,則太陽之氣自化,而膀胱之水潔矣。此治本之計,法之盡善者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膀胱有熱,導致排尿不順暢、小便困難,可能出現尿液像豆汁一樣混濁、帶有砂石、有黏稠的膏狀物,或是發熱時會排出血尿的狀況。

五淋散這個方子,使用梔子仁、當歸、芍藥、茯苓等藥材,都是珍貴的藥材。(配方是:赤茯苓三錢,芍藥、山梔子仁各二錢,當歸、甘草各一錢四分,加燈心草用水煎服。)這是因為氣化的作用源於陰液的滋養,調暢運行水道的功能非常奧妙。

柯韻伯說:經典提到,膀胱是掌管水液的官府,儲存著津液。他又進一步說明:為什麼說氣化才能讓小便排出呢?因為膀胱只有上口而沒有下口,只能容納而不能排出,只有氣是水之母,必須要有太陽之氣的氣化作用,膀胱中的尿液才能排出。所以說,水道的通暢,是藉助於無形的氣化作用,而不是單純依靠有形的膀胱這個器官。五臟的水火,都源於氣。氣如果平和,就如同小火,小火能夠產生氣,而氣就是水。

水液精華四處散布,向下輸送到膀胱,源頭清澈,水流自然乾淨。如果氣過盛,就如同旺火,旺火會消耗氣,使得化生水液的源頭沒有依靠,就會導致小便不通暢、淋漓澀痛,出現膏淋、尿液像豆汁、帶有砂石或膿血等狀況,水道也就無法順暢運行。這都是因為化生水液的源頭不清澈,而不是膀胱這個負責排泄的器官失職。如果用八正散、舟車丸、禹功散、浚川湯等比較猛烈的方劑來治療,反而會使五臟的陰液更加虛損,太陽之氣的氣化功能也會衰竭。所以要趕快用梔子和茯苓來治療心肺,以疏通上焦的氣;

並用當歸和芍藥來滋養肝腎,以安定下焦的氣,讓五臟的陰液恢復正常;甘草調和中焦的氣,使陰陽分清。這樣一來,太陽之氣自然可以正常運化,膀胱中的水液也就清澈了。這是治療根本的方法,也是最完善的治療方式。

3. 通關丸

又名滋腎丸。治下焦濕熱。小便點滴不通。以致腹悶欲吐。

溺癃不渴下焦疏。(病在下焦。故不渴。宜清下焦之熱。疏通水道。)知柏同行肉桂扶。(黃柏知母俱酒炒各二兩。肉桂二錢。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名通關丸。)丸號通關能利水。又名滋腎補陰虛。(原方為肺痿聲嘶喉痹咳血煩躁而設。東垣借用以治癃閉喘脹。)

陳修園曰。溺竅一名氣門。以溺由氣化而出也。氣者陽也。陽得陰則化。若熱結下焦。上無口渴之症。以此丸清下焦之熱。則小便如湧矣。此證若口渴。宜濟生腎氣丸。金匱瞿麥丸主之。然又有巧法焉。譬之滴水之器。閉其上竅。則下竅不通。去其上竅之閉。則水自流矣。用補中益氣湯或吐法。

甚妙。又於利水藥中。入麻黃之猛。能通陽氣於至陰之地。配杏仁之降。俾肺氣下達州都。此從高原以導之。其應如響。虛人以人參麻黃各一兩水煎服。亦妙。夏月以蘇葉防風杏仁各三錢水煎溫服。覆取微似汗亦妙。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又叫做滋腎丸,是用來治療下焦(指肚臍以下的部位)濕熱的病症,像是小便滴滴答答解不出來,導致肚子悶脹想吐的情況。

這種小便不順的病症,因為病灶在下焦,所以通常不會覺得口渴,治療上應該要清除下焦的熱邪,疏通水道。藥方是用知母、黃柏(都用酒炒過,各二兩)、肉桂(二錢),加上蜂蜜煉製成丸,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所以叫做通關丸。這個藥丸之所以取名通關,是因為它有通利小便的功能,又稱為滋腎丸,是因為它也可以滋補陰虛。這個方子原本是為了治療肺痿、聲音沙啞、喉嚨痛、咳嗽帶血、煩躁等症狀而設計的,後來被李東垣借用來治療小便不通、氣喘腹脹等問題。

陳修園說,小便的出口也叫做氣門,因為小便是由氣化而來的,氣屬於陽,陽氣得到陰液的滋養才能化生。如果下焦因為熱邪結聚,雖然沒有口渴的症狀,用這個藥丸來清除下焦的熱,小便就會像泉水一樣順暢。如果這種情況有口渴的症狀,就應該用濟生腎氣丸或金匱瞿麥丸來治療。另外還有一種巧妙的方法,就像一個裝水的容器,如果堵住上面的開口,下面的開口也會不通。只要把上面的堵塞打開,水自然就會流下來。可以考慮用補中益氣湯或催吐的方法來處理,效果很好。另外,在利尿的藥物中,加入麻黃這種藥性強烈的藥材,可以把陽氣輸送到下焦的陰分,再配上杏仁來降氣,讓肺氣能夠下達到膀胱,這就像從高處引導水流一樣,效果非常好。如果是體質虛弱的人,可以用人參和麻黃各一兩,用水煎服,效果也不錯。夏天則可以用蘇葉、防風、杏仁各三錢,用水煎溫服,然後蓋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