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歌括》~ 卷上 (15)
卷上 (15)
1. 五積散
治感冒寒邪,頭疼身痛,項背拘急,惡寒嘔吐,肚腹疼痛,及寒濕客於經絡,腰腳骨髓痠痛,及豆瘡寒勝等症。
去麻黃酒煮,治痢後鶴膝風甚效。
局方五積散神奇。 歸芍參芎用更奇。 橘芷夏苓薑桂草。 麻蒼枳樸與陳皮。 (當歸麻黃蒼朮陳皮各一錢;厚朴乾薑芍藥枳殼各八分;半夏白芷各七分;桔梗炙草茯苓肉桂人參各五分;川芎四分;水二鍾;姜三片;蔥白三莖;煎八分溫服。)
陳修園曰:表裡俱寒,外而頭項強痛,內而肚腹亦痛,較桂枝症更甚者,服此湯。
白話文:
治療因風寒感冒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頭痛、身體疼痛、脖子和背部僵硬、怕冷想吐、肚子疼痛,以及寒濕侵襲經絡,導致腰部和腿部骨頭痠痛,還有痘瘡因寒氣過盛等症狀。
使用此藥時,去除麻黃並用酒煎煮,對於治療痢疾後引起的鶴膝風有很好的療效。
《局方》中的五積散非常神奇,加入當歸、芍藥、人參和川芎等藥材效果更佳。它的組成包括:橘梗、白芷、半夏、茯苓、生薑、肉桂、甘草、麻黃、蒼朮、枳殼、厚朴和陳皮。(配方是:當歸、麻黃、蒼朮、陳皮各一錢,厚朴、乾薑、芍藥、枳殼各八分,半夏、白芷各七分,桔梗、炙甘草、茯苓、肉桂、人參各五分,川芎四分。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蔥白三段,煎煮至剩八分溫服。)
陳修園說,此方適用於表裡都有寒氣的情況。外在表現為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內在表現為肚子也疼痛,比桂枝湯證狀更嚴重的人,服用此方有效。
2. 小柴胡去參加青皮湯
治瘧病初起。
即小柴胡湯(方見真方歌括上卷少陽編);去人參;加青皮二錢。
陳修園曰:瘧症初起;忌用人參,時醫之伎倆也。然相沿既久,亦姑聽之。第初起無汗者,宜加麻黃二錢;多汗者,宜加白芍桂枝各二錢;寒多者,宜加桂枝乾姜各二錢;熱多者,宜加貝母知母各二錢;口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二錢五分。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剛開始發作的瘧疾。
使用的基礎方是小柴胡湯(這個方子可以在《真方歌括》上卷少陽篇找到),把裡面的人參去掉,加入二錢的青皮。
陳修園說,瘧疾剛發作的時候,要避免使用人參,這是現在醫生常用的伎倆。雖然這個習慣已經很久了,姑且先聽聽。但是,如果剛發作時沒有出汗,可以加入二錢的麻黃;如果出汗很多,可以加入二錢的白芍和桂枝;如果感覺很冷,可以加入二錢的桂枝和乾薑;如果感覺很熱,可以加入二錢的貝母和知母;如果口渴,可以把半夏去掉,加入二錢五分的栝蔞根。
3. 小柴胡加常山湯
凡瘧症三發之後,皆可服。天明時一服。瘧未發前一時一服。神效。
即柴胡湯加常山三錢。生用不炒。(如服後欲吐者,即以手指探吐。痰吐盡則愈。)
陳修園曰:常山一味,時醫謂為堵截之品,誤信李士材、薛立齋之說,不敢用之;而不知是從陰透陽,逐邪外出之妙品。仲景用其苗(名蜀漆),後世用其根,實先民之矩矱。即雲湧吐,而正取其吐;去積瘧,則瘧止。宣可決壅:(以君召臣曰宣;宣者湧吐之劑也。又鬱而不散為壅,必宣以散之;如生薑、橘皮之屬是也;又納藥鼻中以取嚏亦是。)
白話文:
瘧疾發作三次以後,都可以服用這個方子。在天亮時服用一次,瘧疾尚未發作前一小時再服用一次,效果非常好。
這個方子就是小柴胡湯加上常山三錢,要用生的,不要炒過。(如果服用後想吐,就用手指去挖吐,把痰吐乾淨就會好。)
陳修園說,常山這味藥,現在的醫生都認為是會阻礙藥效的藥物,他們誤信了李士材和薛立齋的說法,不敢使用。卻不知道常山是能夠從陰氣中透出陽氣,把邪氣趕出體外的妙藥。張仲景用它的苗(名叫蜀漆),後世用它的根,其實是遵循古人的法則。就算服藥後會想吐,也正是要利用嘔吐來去除體內積聚的瘧邪,這樣瘧疾就會停止。這個方子具有宣通開決,消除阻塞的作用(以君主召喚臣子的說法來說,宣就是湧吐的藥物。又,鬱積不散就叫做壅,一定要用宣通的藥來疏散它,像是生薑、橘皮之類的就是。還有把藥放入鼻中來打噴嚏也是這個道理)。
4. 稀涎湯
治風痰不下喉中如牽鋸。或中濕腫滿。
白話文:
治療風痰阻塞在喉嚨,像用鋸子拉扯一樣難受,或是因為濕氣導致身體腫脹滿悶。
5. 通關散
稀涎皂半草礬班。(皂角一個,大半夏十四粒,炙甘草一錢,白礬二錢為末。每服一錢,用生薑少許,沖溫水灌之。得吐痰涎即醒。此奪門之兵也。風初中時宜用之。)直中痰潮,此斬關。更有通關辛皂末(細辛、皂角為末,吹鼻中,名通關散)。吹來得嚏,保還生。(卒中者,用此吹鼻;有嚏者可治,無嚏者,為肺氣已絕。)
陳修園曰:頑痰上塞咽喉,危在頃刻,當以此攻之。然痰為有形也,痰厥宜湧吐以出其痰;氣無形也,氣厥宜取嚏以宣其氣。二者,皆所以開其閉也。若脫症昏倒,不省人事,亦用此法以開之,是速其死也。慎之。
白話文:
通關散
用稀釋的唾液、皂角、半夏、甘草、白礬等藥材製成藥粉。(皂角一個,大半夏十四粒,炙甘草一錢,白礬二錢,將它們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少許生薑,加入溫水沖服。如果能吐出痰涎,就會清醒。這就像是攻城拔寨的軍隊,在剛開始中風的時候適合使用。)如果痰液阻滯嚴重,就像是關門的鎖被砍斷一樣。還有另一種通關散,是用細辛和皂角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也叫做通關散。如果吹入鼻中能打噴嚏,就代表還有救。(中風昏迷的人,用這個藥吹鼻,如果能打噴嚏,就表示可以治療;如果不能打噴嚏,就表示肺氣已經斷絕。)
陳修園說:頑固的痰阻塞在咽喉,情況非常危急,應該用這個方法來攻破。但痰是有形的,痰厥適合用湧吐的方式來排出痰液。氣是無形的,氣厥適合用打噴嚏的方式來宣散氣。這兩種方法都是為了打開閉塞的狀況。如果昏倒是因為脫症導致的,也就是因為精氣耗竭而昏迷不醒人事,也用這種方法來治療,反而會加速死亡,要特別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