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方歌括》~ 卷上 (13)
卷上 (13)
1. 升麻葛根湯
治陽明表熱下利。兼治痘疹初發。
錢氏升麻葛根湯。芍藥甘草合成方。(升麻三錢。葛根芍藥各二錢。炙草一錢。)陽明發熱兼頭痛。(及目痛鼻乾不得臥等症。)下利生斑疹痘良。
白話文:
錢氏升麻葛根湯,與芍藥甘草合而為方。(升麻三錢,葛根、芍藥各二錢,炙草一錢。)陽明經發熱兼頭痛。(以及眼睛疼痛、鼻子乾燥、不能入睡等症狀。)大便溏洩,生出斑疹、痘痘,效果很好。
新訂症同太陽。而目痛鼻乾不眠稱陽明者。是陽明自病。而非太陽轉屬也。此方仿仲景葛根湯。惡薑桂之辛熱。大棗之甘壅而去之。以升麻代麻黃。便是陽明表劑。與太陽表劑迥別。葛根甘涼。生津去實。挾升麻。可以托散本經自病之肌熱。並可以升提與太陽合病之自利也。
白話文:
新訂的這個方劑的證狀與太陽經的證狀相同。但是出現眼睛疼痛、鼻子乾燥、失眠的,稱作陽明經的證狀。這是陽明經自己生病了,並不是太陽經轉變過來的。這個方劑參考仲景的葛根湯,取出辣熱的薑、桂,甜膩的大棗,用升麻代替麻黃。這樣就是陽明經的表劑,與太陽經的表劑完全不同。葛根甘味涼性,可以生津液、去除實熱。搭配升麻,可以託散陽明經自己生病的肌肉熱症,也可以升提與太陽經合病的自利。
然陽明下利。即是胃實譫語之兆。故以芍藥之苦甘。合用以養津液。津液不幹。則胃不實矣。至於疹痘。自里達表內外皆熱之症。初起亦須涼解。
白話文:
陽明胃下利。是胃中有實邪,精神恍惚的預兆。所以用芍藥的苦甘來調和,並用它來滋養津液。津液不枯竭,胃就不會實熱了。至於疹痘,是從裡到表裡裡外外都熱的症狀。剛開始的時候也需要清涼來緩解。
2. 小續命湯
六經中風之通劑。
小續命湯(子金)桂附芎。麻黃參芍杏防風。黃芩防己兼甘草。風中諸經以此通。(通治六經中風。喎邪不遂。語言謇滯。及剛柔二痙。亦治厥陰風瀉。防風一錢一分。桂枝麻黃人參酒芍杏仁川芎黃芩防己甘草各八分。附子四分。薑棗煎服。)
白話文:
小續命湯(又名子金湯)由桂枝、附子、川芎、麻黃、人參、白芍藥、杏仁、防風、黃芩和防己甘草組成。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多種疾病。例如肢體不遂、語言蹇澀和痙攣。還可治療厥陰風瀉。方中防風一錢一分,桂枝、麻黃、人參、白芍藥、杏仁、川芎、黃芩、防己和甘草各八分,附子四分。用薑和棗煎服。
陳修園曰。天地之噫氣為風。和風則生長萬物。疾風則摧折萬物。風之傷人者。皆帶嚴寒肅殺之氣。故此方桂芍薑草。即傷寒論之桂枝。麻杏甘草。即傷寒論之麻黃。二方合用。立法周到。然風動則火升。故用黃芩以降火。風勝則液傷。故用人參以生液。血行風自滅。故用芎芍以行血。
白話文:
陳修園說:天地之間的氣息形成了風。和風吹拂,萬物生長。急速狂風的吹拂,摧折萬物。風對人體的損傷,都帶著嚴寒肅殺之氣。因此,這個方子裡的桂、芍、薑和草藥,就是《傷寒論》裡的桂枝,麻、杏、甘草就是《傷寒論》裡的麻黃。這兩個方子合用,體現了全面的立法思路。然而,風動則火升。因此用黃芩來降火。風勝則液傷。因此用人參來生液。血行風自滅。因此用芎、芍來行血。
防風驅周身之風。為撥亂返正之要藥。附子補腎命之根。為勝邪固本之靈丹。防己紋如車輻。有升轉循環之用。以通大經小絡。藥品雖多。而絲絲入扣。孫真人詢仲景下之一人也。
白話文:
防風能疏散全身的風邪。是撥亂反正的重要藥物。附子能補腎固本。是戰勝邪氣的良藥。防己的紋理就像車輪的輻條。具有升轉循環的作用。用來疏通大經絡和小經絡。中藥品種很多。但每一味藥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孫思邈是繼承張仲景的傑出醫學家。
3. 地黃飲子
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行。此謂少陰氣厥不至。急當溫之。名曰痱症。
白話文:
治療舌頭無法發聲、腳部無力無法行走的情況,這是因為少陰經的氣血運行受阻所致,應該立即進行溫補治療,這種病症稱為痱症。
地黃飲子少陰方。桂附蓉苓並地黃。麥味遠蒲萸戟斛。薄荷加入煮須詳。(肉桂附子肉蓯蓉茯苓熟地麥冬五味子遠志菖蒲山茱萸巴戟天石斛各五分。薄荷葉七片。水一杯二分。煎八分溫服。)
白話文:
地黃飲子是治療少陰病的方劑,由肉桂、附子、肉蓯蓉、茯苓、熟地黃、麥冬、五味子、遠志、菖蒲、山茱萸、巴戟天、石斛12味藥組成。薄荷葉7片。水一杯二分煎服,將湯液煎至八分滿,溫服。
陳修園曰。命火為水中之火。昔人名為龍火。其火一升。故舌強不語。以腎脈榮於舌本也。火一升而不返。故猝倒不省人事。以丹田之氣。欲化作冷風而去也。方用桂附蓯蓉巴戟以導之。龍升則水從之。故痰涎如湧。以痰之本則為水也。方用熟地茯苓山藥石斛以安之。火迸於心。
白話文:
陳修園說:將命火比喻為水中之火,過去的人將其稱為龍火。這種火一旦升騰起來,就會導致舌頭強硬而無法說話,這是因為腎臟脈絡會通到舌根的緣故。火一旦升起就不會回返,所以會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這是因為丹田之氣想要化為冷風而消散的緣故。這時應該使用桂枝、附子、蓯蓉和巴戟來引導。龍火升起來,水就會跟著上升,因此痰涎就會像湧水一樣流出,因為痰的本質其實就是水。這時應該使用熟地、茯苓、山藥和石斛來安撫。火氣衝擊到心臟。
則神識昏迷。方用遠志菖蒲以開之。風動則火發。方用麥冬五味子以清斂之。腎主通身之骨。腎病則骨不勝任。故足廢不能行。方用十二味以補之。然諸藥皆質重性沉。以鎮逆上之火。而火由風發。風則無形而行疾。故用輕清之薄荷為引導。又微煎數沸不令諸藥盡出重濁之味。
俾輕清走於陽分。以散風。重濁走於陰分。以鎮逆。劉河間制方之妙。汪訒庵輩從未悟及。無怪時醫之憒憒也。
白話文:
如果神識昏迷,就用遠志和菖蒲來開導。風感就會引動邪火,就用麥冬和五味子來清涼收斂。腎臟主導全身的骨骼,腎臟生病了,骨骼就無法勝任,所以腿腳廢了,無法行走。就用十二味補腎藥來補腎。然而所有的藥材質地都比較重,藥性也比較沉。用來鎮壓逆上的火,但火是由風邪引起的,風則無形,行進得很快。因此用輕清的薄荷來引導藥力。而且煎煮時稍微煮沸幾次,不要讓藥材完全釋放出重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