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密齋

《育嬰家秘》~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蓐養以防其變三

蓐養之時,順而易者,無苦也。設使逆而難者,必得穩婆之老、慣熟、謹慎、輕便者,輔翼調護之;苟非其人,則母子之免於患者,亦罕矣。

回氣捷法,兒才生下即氣絕、不啼哭,俗名悶臍生,即寤生也。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抱懷中,不可斷臍帶,且將胞衣置火上鍋銚滾水中煮之,仍以熱水於臍帶抹之,使暖氣由臍入腹,須臾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浴洗,斷去臍帶。今鄉俗見寤生者,即連呼其父乳名,縱有醒者,如兒寐中呼喚驚醒也。

拭口時法,兒初生,穩婆急以綿裹指,拭兒口中惡物令淨,方可浴穢,若不急拭,啼哭一聲、嚥下,則生百病矣。然倉卒之際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甘草法、黃連法、朱蜜法,用之殊佳。其法臨月預備甘草一錢切煎,以綿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中令淨;次用黃連細切五分捶碎,綿裹放甘草沸湯中,同浸泡湯,如上法拭口;拭畢,更用硃砂大豆許研極細入蜜、螺殼許和之,拭兒口中,然後以乳乳之。此葛稚川真人時方也,非獨能解惡穢之毒,亦可安神免瘡疹驚風之疾。

白話文:

在產後護理期間,如果一切順利,通常不會有太多困難。但倘若遇到困難或反常的情況,必須請一位經驗豐富、熟練、謹慎且手法輕柔的老接生婆來協助和照護;否則,母子倆能夠平安無恙的情況就很少見了。

回氣速效法:如果嬰兒出生後立刻停止呼吸、不哭,民間稱之為“悶臍生”,也就是難產出生。這通常是難產或產婦受寒所致。此時應立即用棉絮包裹嬰兒,抱在懷裡,不要急于剪斷臍帶。同時,把胎盤放入沸水中煮,並用熱水擦拭臍帶,讓暖氣通過臍帶傳入腹部,很快婴兒就會恢復呼吸、開始哭泣,像往常一樣。這時才能進行沐浴,並剪斷臍帶。在一些地方習俗中,遇到這樣的嬰兒,人們會連忙呼叫嬰兒父親的小名,即使嬰兒因此蘇醒,也如同從夢中驚醒,並非根本解決方法。

清潔口部的正確做法:嬰兒剛出生時,接生婆應該迅速用棉布包裹手指,清除嬰兒嘴裡的污物,確保清潔後再進行其他清潔工作。如果不及時清理,嬰兒一旦哭喊吞咽,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在緊急或匆忙的情況下,古人推薦使用甘草法、黃連法和朱蜜法,效果非常好。具體做法是:提前準備好一錢甘草切碎煎煮,用棉布蘸甘草汁清潔嬰兒口腔;接著,取五分黃連細切搗碎,用棉布包裹后放入甘草熱湯中浸泡,用此湯液再擦拭口腔;完成后,再取少量朱砂(約一粒大豆大小)研磨至極細,與少量蜂蜜和一小片螺殼混合,塗抹在嬰兒口腔內,最後才給予哺乳。這是葛洪真人提出的古老方法,不僅能解除污穢物的毒性,還能安定嬰兒精神,預防瘡疹、驚風等疾病。

又秘方

取兒胞衣上臍帶(一二寸許,焙為末五分),黃連末(二分半),硃砂末(一分)

共研,用蜜和,當生下三日內抹兒口中令咽之,以解胎毒,名曰育嬰解毒延齡膏。

又方

兒生下一日之內,用甘草一節長,炙透切細,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綿裹指,蘸汁點兒口中約一蜆殼,吐出胸中惡汁,待其飢渴更與之,若兩服不吐,盡一合止,則小兒智慧無病。

浴兒法

臨產時,預取豶豬膽一枚,以水(七升),煮取四升,澄清浴兒,令長大及終身永無瘡疥。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

「又祕方」:取得新生兒的胎盤上的臍帶一段(長度在 1 到 2 英吋之間,烘乾後磨成粉末狀,份量為五分之一);黃連粉(份量為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硃砂粉(份量為十分之一)。一起混合攪拌均勻,再加入蜂蜜調製成糊狀。在寶寶出生第三天內,把這個糊狀物放入寶寶嘴裡讓他吞嚥下去,可以解除胎毒,這就是所謂的育嬰解毒丸(延齡膏)。

「又方」:如果寶寶是在一天之內出生的,在他出生的第一天,使用一根甘草,切成一小段,然後烤熟並剁碎,加進去二杯水,煮沸至一杯水,最後用棉花包住手指沾著藥液塗抹在寶寶嘴巴裡,讓它吸吮,直到他吐出胸部中的污穢物質,等到他又餓了或口渴的時候再繼續餵食,如果喝完第二碗還沒有吐出來的話就停止,這樣就可以使小孩聰明健康。

「浴兒法」:在生產前先準備一個母豬的膽囊,加上七公升的水,煮沸至四公升,等冷卻後用來洗澡,可以使孩子成長得更快、一生都免受皮膚疾病的困擾。

如兒生下,浴水未到,且以綿絮包裹,暖抱大人懷中。浴湯須調和,若冷熱失宜,則令兒驚,亦致五臟疾矣。雖浴出亦當暖之,雖遇夏月,亦未可去其綿絮,以乍出母腹,不可令冒寒氣也。

兒生三日,浴用五枝湯。

桃,柳,棘,梅,槐(各取嫩枝)

加苦參,白芷,煎湯,去渣澄清,入豬膽汁浴之,不生瘡疥。

斷臍法,兒生下浴後,方可斷臍,口咬最好,或以火燎而斷之,或以剪放火燒熱剪之。斷後,艾炷從斷處燒三壯,令暖氣入腹,可免臍風之疾。斷臍後用蘄艾杵爛和綿絮包護其臍,勿令犯脫。使寒濕之氣入之,則成臍風、內瘹之疾。斷臍後,或臍已落未乾時,或傷於風濕,或尿在抱裙之內,必成臍風、內瘹腹痛,誤兒命矣,慎之!慎之!

白話文:

如果孩子出生後還沒有洗澡,先要用棉絮將他包裹起來,並放在大人的懷中保暖。洗浴時必須調好溫度,過熱或者過涼都會讓孩子受驚嚇並導致內臟疾病。即使已經洗完澡也要保持溫暖,即使是夏天也不能立刻去掉棉絮,因爲剛離開母親的身體不能讓他受到寒冷氣流的影響。 孩子出生三天以後要使用“五枝湯”來洗澡。這種藥方包括了桃花、柳樹、酸棗、梅花和槐花等植物的新鮮樹枝,再加上苦參和白芷煮沸,然後過濾掉雜質再加入豬膽汁用來給孩子洗澡可以預防皮膚病的發生。 斷臍的方法是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洗澡之後才能進行。最理想的方式是通過口腔咀嚼的方式來切斷臍帶,也可以用電火燒一下然後再用剪刀剪開。切下來之後要在傷口處燒上三個艾柱讓暖氣進入腹部防止出現臍風病。斷臍之後可以用搗爛的蘄艾加上棉絮包住孩子的肚臍部位避免感染脫皮的情況發生。如果不小心被溼氣或者是風吹到了就會引起臍風病以及肚子疼的問題甚至會危及生命,請務必謹慎對待這個問題。

哺兒法,兒生下後,產母乳汁未行,必擇乳母年壯體厚,乳汁濃白者,以乳之可也。產母乳汁既行,必須揉而捏去之,此乳不可哺也。積滯之氣,恐損兒也。

凡兒吮乳,初則乳汁漸行,其來尚緩而少,久則如泉湧出,急而且多,急取出之,恐兒氣弱,吞嚥不及,錯喉噴吐,傷胃氣也。

兒生七日,助穀神以導達腸胃。用粟杵爛煮粥飲,與乳母,日與一二匙吃,或用粳米研爛亦佳。

刮泡法,兒生後十日之內,常抱嚮明處,視其口中懸癰,上齶有小泡子如珠堆積者,急用銀挖耳刮去之,或以手指甲刮去之,任以軟綿拭去惡血,煎甘草湯洗之。不然,則泡落成疾,不可救矣。

白話文:

新生嬰兒出生後,如果母親沒有奶水,可以選擇身體健康、奶水豐富的老練哺乳婦女餵養。如果母親已經開始分泌奶水,應該要按摩並擠掉這些奶水,因為它們不適合餵養寶寶。當寶寶吸食奶水時,最初會慢慢流出少量奶水,但隨著時間推移,奶水量和流速都會增加,因此應及時取出口中的奶水,以免寶寶因呼吸困難而出現嘔吐等症狀,影響消化系統功能。在寶寶出生第七天左右,可以用小米磨碎煮成稀飯供母親食用,每天一到兩勺即可;也可以使用糯米磨碎製作成糊狀食品。此外,在寶寶出生十天內,經常讓寶寶面向明亮的地方觀察口腔是否有發炎的情況以及牙牀上的小泡泡,如果有發現這種情況,需要用金屬工具或者指甲刮除,然後用棉花擦拭去除壞死組織,最後再用甘草湯清洗口部。如果不這樣做,那麼這些小泡泡可能會掉落成為疾病,無法救治了。

通便法,兒初生後,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婦人以溫水漱口,亟吸咂兒前後心並臍、兩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須臾自通,不爾,無生意。

又古方用

皂角(燒存性,研為細末,)煉蜜作丸,如棗核樣,內穀道中,即通。

貼囟法,兒生後,鼻塞氣倨,吮乳不得者,用天南星(一錢),北細辛(五分)

共為細末,生薑汁、生蔥汁共調成膏,塗貼囟上,自愈。

白話文:

當孩子出生後,如果大便和小便都無法排出,並且腹部腫脅到快要窒息的情況下,應立即讓母親用溫水漱口,然後快速地在孩子的胸前、背部、肚臍、雙手掌心以及腳底板等七個部位各舔舐數次,每次約三至五次,直到這些部位變得微熱或發紅為止。這樣做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使排泄物能夠順利排出。如果不採取措施,可能會危及生命。

另一種古老的治療方法是使用經過烘烤保存性的皁角粉,與蜂蜜混合製成藥丸,形狀類似於棗子的核心,再放入肛門中,也可以達到通便的效果。

對於新生兒出現鼻子堵塞、呼吸困難且不能正常吃奶的情況,可以用天南星和北細辛磨成粉末,加入生薑汁和生蔥汁攪拌均勻,形成糊狀物,然後塗抹在頭頂上的囟門位置,等待自然痊癒即可。

牛黃法,兒生三日,去驚邪,除惡氣,用真牛黃大豆許,細研以後,蜜加酸棗許,共研勻,以綿蘸之與吃,一日令盡。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牛黃」這種草藥。新生嬰孩出生三天後,可以使用牛黃來去除驚嚇和消除身體中的不良氣息。做法是取一小塊約等同於大豆大小的真正牛黃,磨碎後加入一些蜂蜜以及數枚切片的酸棗,一起攪拌均勻。然後用棉布沾上混合物讓孩子食用,一天內吃完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真牛黃」是指天然生成在牛膽囊裡的一種結石狀物質,而非人工合成或偽造品。此外,在實際操作時應確保所有材料都經過適當處理、消毒,以免對寶寶造成任何不適或感染風險。最後提醒家長們:此方法僅供參考,並非正式治療方案;若發現小孩有任何異常症狀出現,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2. 鞠養以慎其疾四

養子須調護,看成莫縱馳,

乳多終損胃,食壅即傷脾。

衾厚非為益,衣單正所宜,

無風頻見日,寒暑順天時。

丹溪曰:人生十六歲以前,氣血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將圓,惟陰常不足。故童子裳不裘帛。(前哲格言。)裳,下體之服;帛,溫軟甚於布也;裘,皮衣,溫軟甚於帛也。蓋下體主陰,得寒則陰易長,得溫暖則陰暗消。是以下體不與絹帛夾厚溫暖之服,恐陰氣受傷,是為確論。

小兒始生,肌膚未實,不可暖衣,暖甚則令肌膚緩弱,宜頻見風日。若不見風日,則肌膚脆軟,易得損傷。當以父母著過破絮舊衣,勿加新綿,天氣和暖之時,宜抱向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易剛,肌膚堅實,可耐風寒,不致疾病。若藏於帳幃之內,重衣溫暖,譬如陰地草木,不見風日,軟脆不任風寒。

白話文:

養育孩子需要細心調護,不要放任不管,讓孩子無所忌憚。

奶水過多會損傷孩子的胃,飲食過於飽滿會傷害脾胃。

厚重的被褥並非對孩子有利,單薄的衣服才是適合的。

天氣晴朗時,要經常讓孩子曬太陽,讓孩子適應寒暑變化,順應自然規律。

著名醫家朱丹溪說:人十六歲以前,氣血旺盛,就像太陽剛升起,月亮將要圓滿,但陰氣總是不足。所以小男孩的衣服不應該用皮毛或絲綢。(這是前賢的格言。)裳是指下半身的衣服;帛是指比布料更溫暖柔軟的絲綢;裘是指皮衣,比絲綢更溫暖柔軟。因為下半身主陰,如果受寒,陰氣就會容易增長,如果溫暖,陰氣就會消退。所以,不讓小男孩穿厚重的絲綢或皮毛衣服,是為了防止陰氣受損,這是正確的論點。

嬰兒剛出生,皮膚還沒有長實,不能穿太暖和的衣服,太暖和會讓皮膚變得脆弱,應該經常讓他們接觸風和陽光。如果長時間不見風和陽光,皮膚就會變得柔軟脆弱,容易受傷。應該用父母穿過舊的破棉絮做衣服給孩子穿,不要用新的棉花。天氣溫暖時,應該抱著孩子到陽光下玩耍,經常讓他們接觸風和陽光,這樣血液就會凝固,變得堅韌,皮膚也會變得強健,能夠抵禦風寒,不容易生病。如果把孩子藏在帳篷裡,穿厚重的衣服,讓他們處於溫暖的環境中,就像陰暗處的草木一樣,不見風和陽光,就會變得柔軟脆弱,經不起風寒。

當以薄衣,但令背暖。薄衣之法,當初秋習之,不可卒減其衣,否則令中風寒。所以從秋初習之者,以漸稍寒。如此則必耐寒,冬月但著兩薄襦一復裳耳。若不忍見其寒,適當略加耳。若愛而暖之,適所以害之也,又當消息,勿令汗出。如汗出則表虛,風邪易入也。晝夜寤寐,當常慎之!

丹溪曰:小兒氣血俱盛,食物易消,故食無時。然腸胃尚脆而薄,若稠黏乾硬,酸鹹辣甜,一切魚肉瓜果酒面,燒炙煨炒,但是發熱難化之物,皆宜禁絕。只如生慄、乾柿、熟菜、白粥,非惟不能縱其口,且可養其德。蓋生慄味鹹,柿乾性涼,可以養陰之助。然慄大補,柿大澀,俱為難化,亦宜少與。

白話文:

应当给儿童穿着轻薄的衣物,重点保持背部温暖。采用轻薄穿衣的方式,应该从初秋开始逐渐适应,不可猛然减少衣物,否则容易导致孩子受风寒。之所以提倡从初秋就开始适应,是因为这样能让身体慢慢习惯逐渐转凉的天气,从而增强御寒能力。到了冬季,孩子只需穿着两件薄上衣加上一件罩衫即可。如果实在不忍心看孩子受冻,可以适当增加一点衣物,但过度保暖实际上是害了他们。同时,还要留意不要让孩子出汗,因为出汗会导致体表防御变弱,使得风邪更容易侵入。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要时刻谨慎对待孩子的穿衣保暖问题!

丹溪(朱震亨)曾说:儿童时期气血旺盛,食物容易消化,所以饮食时间不固定。但他们的肠胃仍然娇嫩脆弱,对于粘稠、干硬、酸甜辣咸的食物,以及各种鱼肉、瓜果、酒类、面食,还有经过烧烤、炖煮、炒制等加热处理且难以消化的食物,都应该避免食用。相比之下,生板栗、干柿子、熟蔬菜、白粥等食物,不仅不会纵容孩子的口味,反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生板栗味道略咸,干柿子性凉,都能帮助滋养体内的阴液。然而,板栗补益作用强,柿子性涩,两者都不易消化,所以也应该适量给予。

婦人無知,惟務姑息,畏其啼哭,無所不與,積成痼疾,雖悔何及。所以富貴驕養,有子多疾。

按:陳氏曰小兒宜吃七分飽者,謂節之也。小兒無知,見物則愛,豈能節之?節之者,父母也。父母不知,縱其所欲,如甜膩粑餅、瓜果生冷之類,無不與之,任其無度,以致生疾,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丹溪曰:乳子之母,尤宜謹節。飲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動中,乳脈便應;病氣到乳,汁必凝滯。兒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則泄,不瘡則熱,或為口糜,或為驚搐,或為夜啼,或為腹脹。病之初來,其溺必少,便須詢問,隨證調治。母安子亦安,可消患於未形也。

白話文:

婦女往往缺乏相關知識,一味溺愛孩子,生怕他們哭泣,於是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這往往導致孩子積累下難以根治的毛病。因此,富裕家庭中的孩子,由於過度呵護,常常更容易生病。

陳氏曾提出,小孩子應該吃到七分飽,這裡強調的是適度控制飲食。小孩子不懂節制,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吃,這就需要父母來進行適當控制。如果父母不懂得節制,任由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特別是像甜膩的粑餅、生冷的瓜果之類的食物,無限制地滿足他們,最終會導致孩子生病。雖然這種做法看似是愛孩子,實際上卻是在害孩子。

丹溪進一步指出,哺乳期的母亲尤其需要謹慎節制自己的生活習慣。母親吃下的食物一經咽下,很快就會影響到乳汁的質量;當母親情緒波動或有性欲時,乳汁的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如果母親自身患病,乳汁很可能變得不暢或有凝滯。孩子喝了這樣的乳汁,很容易立即出現疾病,可能表現為嘔吐、腹瀉、不出痱子但發熱、口腔潰瘍、驚厥抽搐、夜間啼哭、腹部脹大等症狀。在疾病初現時,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尿量減少來發現端倪,這時就應立即詢問并根據具體症狀進行調理。只有母親健康,孩子才能跟著健康,這樣才能在疾病未成形之前消除隱患。

小兒啼哭正甚,其母強以乳哺之,啼哭未息,逆氣未定,被乳所阻,乳又被氣滯,積於胸中,便成疾也。吐瀉、噎痢、腹痛、痞滿、疳癆之病從此起矣。

小兒在腹中,賴血以養之,及其生也,賴乳以養之。乳,積血所化也。未及一歲之後,不可便以肉果啖之,胃薄脾脆,不能消化也。乳者,飲食之津液。其母亦當淡滋味,一切酒面肥甘之熱物,瓜果生冷之寒物,皆當禁之。苟不知禁,氣通於乳,猶兒食之,以成寒熱之病,乳母之過也。

凡乳母大醉後勿乳,大勞後勿乳,大怒後勿乳,房事後勿乳,有熱病勿乳,其子啼哭未止勿乳,睡未醒勿乳,飽後勿乳。夜間母必起坐床上,抱起兒乳之,勿側臥乳。乳後抱其子,使其身直,恐軟弱傾側,致乳溢出也。不爾,皆令兒病。

白話文:

小孩子哭得很厉害的时候,妈妈硬要给他喂奶,孩子还在哭,气息不稳定,奶水就被阻挡了,加上气滞,奶水积在胸口,就会生病。像呕吐、腹泻、噎住、痢疾、肚子疼、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这些病,很多都是这样引起的。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靠妈妈的血液滋养,出生后就靠喝奶来养。奶水是妈妈血液转化来的。一岁以前,不能给孩子吃肉或者水果,因为孩子的胃和脾还很娇嫩,消化不了这些。奶水好比是饮食中的精华。妈妈自己也要吃得清淡,像酒、面条、油腻的热性食物,还有生冷的瓜果,这些都要避免。如果不注意忌口,这些影响会通过奶水传给孩子,让孩子得上寒热之类的病,这都是妈妈的疏忽。

哺乳期的妈妈,在喝醉、过度劳累、特别生气、行房事后、自己有发烧等情况下,都不要给孩子喂奶;孩子哭个不停或没睡醒时不要喂,吃饱后也不要喂。夜里妈妈最好坐起来抱着孩子喂奶,不要躺着喂。喂完奶,要抱直孩子,以免他软弱侧倒,让奶水倒流出来。不注意这些,都可能让孩子生病。

陳氏養子十法云: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五要心胸涼,六勿令忽見一非常之人,七脾胃要溫,八兒哭未定勿使飲乳,九勿服輕、朱,十宜少洗浴。大凡小兒冬不可久洗,浴則傷冷;夏不可久浴,浴則傷熱。頻浴則背冷而發驚。若遇熱時,以軟絹蘸湯拭之可也。

小兒臍帶未落時,不可頻浴,浴則水入臍中,臍風、撮口皆從此起。

小兒神氣衰弱,忽見非常之物,或見未識之人,或聞雞鳴犬吠,或見牛馬禽獸,嬉戲驚嚇,或聞人之叫呼,雷霆銃爆之聲,未有不驚動者也,皆成客忤驚癇之病。蓋心藏神,驚則傷神,腎藏志,恐則志失,大人皆然,小兒為甚也,凡小兒嬉戲,不可妄指他物,作蟲作蛇,小兒啼哭,不可令人裝扮欺詐,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亂,心小膽怯成客忤也。不可不慎。

白話文:

陈氏育儿的十项法则提到:首先要保持背部温暖,其次腹部要暖,脚也要暖,但头部要凉快,心胸部位也要保持凉爽。不要让孩子突然看到陌生人,第六点强调了这一点。第七,要注意保持脾胃温暖。第八,孩子哭闹未停时不要喂奶。第九,不要给孩子服用轻粉、朱砂这类药物。最后,洗澡不宜太频繁。总的来说,冬天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着凉;夏天洗澡也不宜太久,以免过热,频繁洗澡会使孩子背部受凉,可能引起惊厥。如果天气热,可以用软布蘸温水擦拭身体。

婴儿脐带未脱落时,不宜经常洗澡,以免水进入脐部,这可能导致脐风或撮口等疾病。

婴儿精神气较弱,突然遇到奇怪的东西,或是不认识的人,或是听到鸡鸣狗叫,甚至是看到牛马禽兽玩耍而受到惊吓,又或者是听到人的大声喊叫、雷声、炮声等,几乎都会受到惊吓。心藏神,惊吓会伤害神志,肾藏志,恐惧则意志丧失,大人尚且如此,小孩更是敏感。因此,孩子玩耍时,不要随意指着某个东西说那是虫子或蛇来吓唬他们。孩子哭泣时,也不要用装扮或欺骗的方式去哄他们停止哭泣,这样会使孩子精神混乱,变得胆小,容易引发由外物惊吓导致的疾病。所以,对这些细节必须谨慎对待。

小兒玩弄嬉戲,常在目前之物,不可去之,但勿使之弄刀劍,銜銅鐵,近水火,見鬼神耳。

小兒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語也。能食則教以恭敬,若褻慢之習勿作也。能坐能行則扶持之,勿使傾跌也。宗族鄉黨之人,則教以親疏尊卑長幼之分,勿使諜嫚。言語問答,教以誠實,勿使欺妄也。賓客往來,教以拜揖迎送,勿使退避也。衣服器用,五穀六畜之類,遇物則教之,使其知之也。

或教以數目,或教以方隅,或教以歲月時日之類。如此則不但無疾,而知識亦早矣。

凡小兒專愛一人懷抱,見他人則避之,此神怯弱也。抱之則喜,放之行坐則哭者,此氣虛弱也。喜食甘味,腹有蟲也。

白話文:

小孩子玩耍时,对于常在手边的物品,不必刻意拿走,但要确保他们不会玩弄刀剑、含咬铜铁,避免靠近水火,也不要让他们看到可能会感到害怕的神鬼形象。

当孩子开始能说话时,应当教导他们使用正确的语言,避免说粗俗的话语。能进食时,就要教导他们用餐时应有礼貌,不要养成轻慢无礼的习惯。能坐能走时,要辅助他们,防止摔倒。对于家族邻里之间,要教育他们区分亲疏、尊卑、长幼,并避免无礼的行为。在言语交流上,要教会他们诚实回答,不能撒谎。有客人来往时,要教导他们如何行礼迎送,不可回避。对于衣物器具、五谷杂粮以及各种动物,遇见时都应教他们认识,增长他们的知识。

可以教他们数数、辨认方向、了解年月日等基本概念。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孩子远离疾病,还能促进他们智力的早期发展。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某一个人的怀抱,见到其他人就避开,这可能是孩子的精神较为胆怯。喜欢被抱着,一放下或自己坐、走就哭,这可能是体质虚弱的表现。如果孩子偏好甜食,可能是因为肚子里有寄生虫。

小兒周歲有病者,勿妄用藥,調其乳母可也。不得已而用,必中病之藥。病衰則已,勿過其則也。

幼科有拿掐法者,乃按摩之變也。小兒未周歲者,難以藥餌治,誠宜之則可以治外邪,而不能治內病也,能治小疾及氣實者,如大病氣虛者用之,必誤兒也。為父母者,喜拿而惡藥,致令夭折者,是誰之過歟?

父母常將幼子憐,幾因愛恤取愁煩,

育嬰家秘無多術,要受三分飢與寒。

人之無子者,置姬妾,覓方術,問命卜,禱鬼神,其心勞矣。及其生子,愛恤之深,保養之失,過於熱也,熱則生風;過於飽也,飽則成積。醫不擇良藥,或犯毒不可救也。柳子種木傳云:雖曰愛之,其實害之。所以取闢也。

白話文:

嬰兒周歲若生病,切勿隨意用藥,調整乳母的飲食即可。若非不得已需用藥,則必須針對病症用藥。病症減輕後就停止用藥,不可過度使用。

幼兒科有拿掐療法,其實是按摩的變通方法。未滿周歲的嬰兒,用藥物治療很困難,拿掐療法確實可以治癒外邪,但無法治癒內病,適合治療小病和氣虛症狀。如果孩子患了大病且氣虛,用拿掐療法反而會害了孩子。父母喜歡拿掐而不願用藥,導致孩子夭折,這是誰的責任呢?

父母總是疼愛幼子,往往因為過度關愛而徒增煩惱。

育兒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孩子適當挨餓受凍。

沒有孩子的夫婦,會納妾,尋求醫術,問卜算命,祈求神靈保佑,心裏十分焦慮。孩子出生後,他們深愛孩子,卻不懂得保養,過度呵護,結果孩子容易生病。過於溫暖容易生風,過於飽食容易積食。醫生不選擇良藥,或使用毒藥,孩子就無法救治了。柳宗元在《種樹》文中說:「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這句話正說明了過度溺愛的危害。

諺云:若要小兒安,常受三分飢與寒。飢,謂節其飲食也;寒,謂適其寒溫也。勿令太飽太暖之意,非不食不衣之謬說也。

頭要清涼背要溫,露其下體養真陰,

天時勿犯如春候,寒熱乖違客氣侵。

此言適其寒溫之法也。頭者六陽之會,常要涼,不可纏裹。腹為陰,背為陽,皆臟腑之俞募也,常要和暖,不可使露。小兒純陽之氣,嫌於無陰,故下體要露,使近地氣,以養其陰也。天時者,即寒熱也。春者,溫和之氣,萬物皆賴以生長也。謂襁褓之中,寒不犯寒,熱不犯熱,常如春氣溫和時,以長養兒之身體,若有乖違,寒熱之客氣來侵矣。

乳為血化美如飴,肉谷雖甘更亂真,

白話文:

俗話說:「要想孩子平安,就要讓他經常受點飢餓和寒冷。」飢餓,指的是控制飲食;寒冷,指的是適應溫度。意思是要避免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並不是說完全不給孩子吃飯穿衣。

頭部應該保持涼爽,背部則要溫暖,讓下半身裸露,以滋養陰氣。

要根據季節變化調整孩子的衣物,不要讓孩子在寒冷時穿得過少,也不要讓孩子在炎熱時穿得過多,保持像春天一樣溫和的環境,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如果違背了這些原則,孩子就會受到寒熱之氣的侵襲。

乳汁是由血液轉化而來的,就像糖一樣美味。肉類和穀物雖然也好吃,但容易混淆孩子的脾胃。

到得後來能食日,莫教縱恣損脾陰。

此言節其飲食之法也。兒在母腹之時,賴血以養。既生之後,飲食之乳,亦血之所化也。雖有穀肉,不可與之,以亂其腸胃中和之氣。至於能食,猶當節之,不可縱其所好,以快其心。因而致病者多矣。《內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不可不慎也。

耳目之神寄在心,異聞異見易生驚,

痰生氣逆因成癇,恨煞終身作廢人。

初生小兒未與物接,卒有見聞,必驚其神。為父母者,必慎之可也。若失防間,致成驚癇,為終身之痼疾,有子何益。

醫不執泥曰上工,能知富貴與貧窮,

生來氣體分清濁,居來看承又不同。

白話文:

孩子长大后能吃饭了,别纵容他胡吃海喝,伤了脾胃的阴气。

这句话讲的是饮食要节制。孩子在母亲腹中时,靠血来滋养。出生后,吃奶也都是血化成的。虽然有谷物和肉类,但不能给他吃,以免扰乱他肠胃的平和之气。等到孩子能吃饭了,也要控制饮食,不能纵容他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满足他的口腹之欲。很多孩子就是因为这样而生病的。《黄帝内经》说:“饮食过度,肠胃就会受损。”不可不谨慎。

孩子的视听能力与心有关,看到听到奇怪的事物容易受到惊吓,

痰气上逆会导致惊厥,最终悔恨终身,成为废人。

刚出生的孩子还没见过世面,突然遇到什么,就会吓到。做父母的一定要谨慎小心。如果疏忽大意,导致孩子惊厥,这会成为终身疾病,生孩子还有什么用呢?

真正高明的医师,不会墨守成规,他们能辨别富贵与贫穷,

因为人生来就有不同的气血,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待遇也都不一样。

人有恆言富貴之子多病者,其氣清,其體薄,而過於飽暖也。貧賤之子少病者,其氣濁,其體厚,而常受飢寒也。上智之醫識得此意。觀父母,而知其氣稟之厚薄;觀形色,而知臟腑之虛實。猛峻之藥,不可妄加;和平之方,亦不可執用也。

人之受病者,有富貴貧賤之殊。自天地視之,皆其所生者也,無一人不養焉,則無一人不愛矣。醫者,仁術也,博愛之心也,當以天地之心為心,視人之子猶己之子,勿以勢利之心易之也。如使救人之疾,而有所得,此一時之利也。苟能活人之多,則一世之功也。一時之利小,一世之功大。與其積利,不若積功。故曰:「古來醫道通仙道,半積陰功半養身」。

白話文:

古人常說富貴人家的小孩容易生病,這是因為他們天性氣質清靈,身體單薄,又過於養尊處優。而貧窮人家的小孩卻少生病,因為他們天性氣質濁厚,身體健壯,常年飽受飢寒。聰明的醫生明白這個道理,觀察父母就能了解孩子天生體質的強弱,觀察孩子的容貌就能判斷臟腑的虛實。猛烈的藥物不可隨意使用,溫和的藥方也不可一味堅持。

人患病有富貴貧賤之分,但從天地角度來看,所有人都是天地所生,沒有人被拋棄,也沒有人不被愛護。醫生,是仁義的職業,是博愛的體現,應該以天地之心為心,視病人如己子,不要以勢利之心待之。如果救治病人而有所得,這只是短暫的利益。如果能救治更多的人,則是一世的功績。短暫利益微小,一世功績偉大。與其積累利益,不如積累功績。所以說:「古來醫道通仙道,半積陰功半養身」。

小兒初誕多胎疾,能食過多為食積,

於斯二者作提綱,仲陽復起從吾議。

小兒之疾,如痘疹、丹瘤、臍風、變蒸、斑黃、枳實、解顱、五軟之類,皆胎疾也。如吐瀉、瘧痢、腫脹、痞積、疳癆之類,皆傷食之疾也。惟發熱咳嗽,或有外感風寒者。故曰小兒之疾,屬胎毒者十之四,屬食傷者十之五,外感者十之一二。

驚癇原來肝有餘,脾常不足致疳虛,

形體不全知腎弱,上醫會得謹其初。

大抵小兒脾常不足,肝常有餘。腎主虛,亦不足也。故小兒之病,驚風屬肝,疳癆屬脾,胎氣不足屬腎。上醫治病,必先所屬而預防之。故曰:「不治已病治未病」。

白話文:

新生兒常患胎疾,而過度飲食容易造成食積。這兩點是主要的病因,在仲陽時節,更要謹慎照護。

小兒疾病,如痘疹、丹瘤、臍風、變蒸、斑黃、枳實、解顱、五軟等,都是胎疾。而吐瀉、瘧痢、腫脹、痞積、疳癆等,則是飲食傷損所致。只有發熱咳嗽,或是外感風寒才屬於其他原因。所以說,小兒疾病中,胎毒佔四成,食傷佔五成,外感只佔一成二。

驚癇是肝氣過盛,而脾氣不足則容易導致疳虛。身體發育不全,則顯示腎氣虛弱。醫術精湛者,會在疾病發作前就預防。所以說:「上醫治未病」。

總之,小兒脾氣常不足,肝氣常過盛,腎氣也容易虛弱。因此,小兒疾病中,驚風屬於肝氣過盛,疳癆屬於脾氣不足,胎氣不足則屬於腎氣虛弱。精通醫術者,必定先了解病因,並預防疾病的發生。這就是「治未病」的道理。

家傳三法

家傳三法救孩童,驚癇須防用抱龍,

胎稟怯時宜補腎,肥兒痼病有奇功。

治癇用琥珀抱龍丸,治疳用肥兒丸,治胎稟不足,用補腎地黃丸。此三方者,祖訓相傳,子孫敬守。

抱龍丸解,抱者,養也。龍者,純陽之物。蓋震為龍,東方乙木也,為少陽之氣,時至乎春,乃萬物發生之始氣也。乙者,肝木也。肝為風木,初生小兒,純陽無陰,龍之象也。肝為有餘,少陽之氣壯也。肝主風,小兒病則有熱,熱則生風,上醫慮之,制此方以平肝木,防驚風,此抱龍之名義。

白話文:

家傳三法

這是我家世代相傳的治療孩童疾病的三個方法:

  • 驚癇: 遇到孩子驚癇發作時,要謹慎使用抱龍丸。
  • 胎稟怯弱: 如果孩子天生體質虛弱,就需要補腎。
  • 肥兒: 肥胖的孩子容易罹患慢性病,這時候用肥兒丸可以發揮奇效。

針對以上三種情況,我們家祖先留下了三個藥方:

  • 驚癇: 用琥珀抱龍丸治療。
  • 疳積: 用肥兒丸治療。
  • 胎稟不足: 用補腎地黃丸治療。

這三個藥方是我家代代相傳的祖訓,我們子孫必須謹慎遵循。

抱龍丸解析

抱龍丸的名字,其中“抱”指的是滋養,“龍”指的是純陽之物。

古人認為,震卦代表龍,震卦屬東方,五行屬木,是少陽之氣。春天萬物萌發,正是少陽之氣活躍的時節。而乙木代表肝,肝屬木,負責風氣的運行。

剛出生的嬰兒,陽氣旺盛,陰氣不足,就像龍一樣。他們的肝氣較為旺盛,也容易出現風熱。因此,古代醫家創制抱龍丸來平息肝氣,預防驚風。這就是抱龍丸名稱的由來。

錢氏抱龍丸,壯實兒宜用之。然內有雄朱金石之藥不可服,如麝香之耗真氣,能引風邪入里,如油之入面,不得出也。故人皆禁之,不可用也。

琥珀抱龍丸內用補益之藥,人皆喜而用之。然有枳殼、枳實二味,能散滯氣。無滯氣者,能損胸中至高之氣。如急慢驚風及元氣弱者,減去此二味,可用當歸、川芎各二兩代之。然琥珀、天竺黃二味,須擇真者。

錢氏抱龍丸,治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痰實壅嗽。又治驚風潮搐及蠱毒者。盛暑沐浴後並可服。壯實小兒,宜時與服之。

白話文:

錢氏抱龍丸適合體質強健的孩童使用,但裡面含有雄黃、朱砂等藥材,不可服用。這些藥材就像麝香一樣會消耗人體的精氣,容易引發風邪進入體內,就像油滴在臉上,很難清除。所以大家都要忌諱使用,不可服用。

琥珀抱龍丸裡面的藥材都是補益的,大家都喜歡用。但是其中含有枳殼、枳實兩種藥材,會散去體內的滯氣。如果沒有滯氣,就會損傷胸中最高位的氣。像急慢驚風和元氣虛弱的人,就要減少這兩種藥材,可以用當歸、川芎各兩兩代替。不過,琥珀、天竺黃這兩種藥材,一定要選擇真品。

錢氏抱龍丸可以治療傷風瘟疫、發熱昏睡、氣喘粗重、痰多咳嗽。還能治療驚風抽搐以及中蠱。盛夏沐浴後也可以服用。強健的小孩,可以經常服用。

雄黃(二錢半,飛),辰砂(五錢,另研),天竺黃(一兩),膽南星(四兩),麝香(五分)

共為末,煮甘草水為丸,皂角子大,溫水化下。百日兒,每丸分作三服。

琥珀抱龍丸,理小兒諸驚,四時感冒風寒,濕痰邪熱至煩躁不寧,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搐,並宜可服。

真琥珀,天竺黃,檀香(細銼),人參(去蘆),白茯苓(各一兩半),粉甘草(去節,三兩),枳殼(麩炒),枳實(麩炒,各一兩),硃砂(飛,五錢),膽南星(一兩),山藥(一斤,去黑皮),金箔(百片)

白話文:

琥珀抱龍丸是用雄黃、辰砂、天竺黃、膽南星、麝香等藥材製成,針對小兒驚癇、四時感冒風寒、濕痰邪熱導致的煩躁不安、痰嗽氣急、瘡疹欲發、抽搐等症状。

主要成分包括琥珀、天竺黃、檀香、人參、白茯苓、甘草、枳殼、枳實、硃砂、膽南星、山藥、金箔等,經加工製成丸劑,用甘草水服用。百日嬰兒每次服用三分之一丸。

取見成藥末一兩,同在乳缽內,研極細、杵,仍和前末用。上為末和勻,取新汲井水為丸,如此○樣大粒,陰乾,每服用薄荷湯化下。

肥兒丸,小兒脾胃素弱,食少而瘦,或素強健,偶因傷食成積而瘦,或因大病之後而瘦者,宜服之。

人參,白朮(各二錢),陳皮,白茯苓(去皮,各一錢半),甘草(炙),木香,砂仁,青皮,神麯(炒),麥芽(炒),使君子肉(各一錢),山藥,蓮肉(去心,各二錢),桔梗(一錢)

白話文:

將一兩成藥磨成極細的粉末,再與之前磨好的藥粉混合。將所有藥粉混合均勻,用新汲取的井水做成丸子,每個丸子約○樣大小,陰乾後,每次服用時用薄荷湯送服。

肥兒丸適用於脾胃虛弱、食量少而瘦弱的兒童,或原本強健,因飲食不當而積食導致瘦弱的兒童,或因大病後身體虛弱而瘦弱的兒童。

藥方如下:人參、白朮(各二錢)、陳皮、白茯苓(去皮,各一錢半)、甘草(炙)、木香、砂仁、青皮、神麯(炒)、麥芽(炒)、使君子肉(各一錢)、山藥、蓮肉(去心,各二錢)、桔梗(一錢)。

共為細末,荷葉浸水,煮粳米粉為丸,米飲下。此參苓白朮散加減以治疳病將成之聖藥也。

腹中有癖者,加三稜、莪朮各煨,九肋鱉甲醋炙,各一錢半。

有熱者,加北柴胡二錢,黃芩、黃連、蘆薈、乾蟾燒存性,各一錢半。

瘦太甚者,加當歸、川芎各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荷葉浸泡後,煮成米粉丸,用米湯送服。這個參苓白朮散加減後,可以治療快要變成疳病的聖藥。如果腹中有癖,可以加入煨好的三稜、莪朮各一錢半,以及醋炙的九肋鱉甲一錢半。如果伴隨發熱,可以加入北柴胡二錢,黃芩、黃連、蘆薈、乾蟾燒存性各一錢半。如果過度消瘦,可以加入當歸、川芎各二錢。

泄瀉者,加肉豆蔻麵包煨、訶子肉各一錢。

疳瘦食少者,去麥芽、神麯。

乳母須求不病人,擇其體厚性和平。

不貪口腹無淫欲,鞠養何求子不成。

養子之道,當擇乳母,必取無病婦人,肌肉豐肥,性情和平者為之,則其乳汁濃厚甘美,瑩白溫和,於子有益。如病寒者,乳寒;病瘡者,乳毒;貪口腹者,則味不純;喜淫欲者,則氣不清,何益於子?故宜遠之。

幼科精熟是專門,壽夭平時認得明,

色脈合觀知五臟,補虛瀉實藥通神。

古語云:三折股肱為良醫,謂歷練熟也。故幼科精專者,凡小兒之壽夭,先了然於目中矣。病不可治,必不可治也。至於臨病之時,觀形察色,便知五臟之證治,所以補之瀉之,意之所生,有通神之妙也。

白話文:

腹瀉的人,可以加入肉豆蔻和訶子各一錢,用麵包一起煨著吃。

孩子瘦弱,吃得少,就不要用麥芽和神麴。

給孩子找奶媽一定要找沒有病的人,要選擇身體健壯、性情平和的。

不要貪圖口腹之慾,也不要放縱情慾,這樣用心照顧孩子,怎麼會養不好呢?

養育孩子的道理,應該選擇奶媽,一定要選擇沒有疾病、肌肉豐滿、性情平和的婦人,這樣她們的乳汁才會濃稠香甜、瑩白溫和,對孩子有好處。如果奶媽有病,例如體寒的奶媽,她的乳汁就會寒涼;有瘡病的奶媽,她的乳汁會有毒素;貪吃的人,她的乳汁味道就不純;喜好淫慾的人,她的乳汁氣息就不清淨,對孩子沒有益處。所以要遠離她們。

精通小兒科是一個專門的領域,孩子能否長壽健康,從平時就能看出來。

觀察孩子的面色和脈象,就能了解五臟的病症,然後再根據情況補虛瀉實,用藥就能達到神妙的效果。

古人說:折斷自己的胳膊腿也要當好醫生,意思是說要經歷過很多磨練才能成為好醫生。所以精通小兒科的人,對孩子的壽命和健康,一眼就能看出。不可治的病,就一定不可治。到了孩子生病的時候,觀察孩子的形體和面色,就能知道五臟的病症和治療方法,所以要根據情況補虛瀉實,藥物的作用就像靈魂一樣,能達到神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