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上卷 (3)

回本書目錄

上卷 (3)

1. 原坐臥

詳按《內經》與崑山顧翰林之法,為妊婦十忌,保護胎孩。

一勿睡熱炕。北方有此,南方火櫃亦同。

一勿飲燒酒。凡各樣燒酒及黃酒、白酒,有藥者,均不宜飲多。

一勿食煎炒炙煿之物。

一勿食蔥、韭、蒜、薤、胡椒、茱萸。

一勿於星月下仰臥,及當風洗浴、坐臥。

一勿食辛辣鹹酸。

一勿食水果、魚鱉、狐兔、鴿雀。

一勿食江西老雞。

一勿久立,勿久坐,勿久臥,勿久行。

一宜靜而不宜躁,宜涼而不宜熱。

白話文:

根據《內經》和崑山顧翰林的方法,訂出了孕婦的十大禁忌,這些都是為了保護胎兒的健康。

一、不要睡在過熱的炕上。北方常見這種情況,南方的火櫃也同樣需要注意。

二、不要飲用烈酒。包括各種烈酒,如燒酒、黃酒、白酒,以及加了藥材的酒,都不宜多喝。

三、避免食用煎炸烘烤的食物。

四、避免食用蔥、韭菜、大蒜、薤、胡椒、茱萸等刺激性食物。

五、不要在星月下的露天地方仰臥,也不要迎風洗浴或坐臥。

六、避免食用辛辣、鹹、酸的食物。

七、避免食用水果、魚類、甲殼類、狐肉、兔肉、鴿子、雀鳥等食物。

八、避免食用江西的老雞。

九、不要長時間站立,不要長時間坐著,不要長時間躺著,也不要長時間行走。

十、應該保持心情平靜,避免焦躁,生活環境應涼爽,避免過熱。

2. 原生

用光按:《內經》曰:婦人妊娠一月之時,足厥陰脈養之,二月足少陽脈養之,三月手少陰脈養之,四月手少陽脈養之,五月足太陰脈養之,六月足陽明脈養之,七月手太陰脈養之,八月手陽明脈養之,九月足少陰脈養之,十月足太陽脈養之。三百滿足則當生,宜先備黃連、甘草二味各九分,銼,作一貼收。

候待產母欲之生時,即用水一小鐘,濃煎三之一汁,去渣,仍以細絹濾過,待孩兒初生下,急用軟絹或細綿包手指,蘸藥入兒口中,摳出口內惡血片,則終身無痘疳等病。如或不及,即以藥灌之,待吐出來惡沫血痰,方與乳食,年長智睿,聰明而無病,此法當於未發聲前用之,宜仔細。

一小兒斷臍必須緊扎牢縛,留五七寸長在孩臍上,以軟舊布巾包縛,勿令尿濕其中,並洗兒不可近臍,使無水氣,自無臍風、撮口之病。

一初生三五月間,宜繃縛令臥,勿豎頭抱出,免至驚癇。

一乳與飯食不可一時混吃,兔生疳癖痞積。

一宜用七八十歲老人舊裙、舊褲,改小兒衣衫,令兒有壽,雖富貴之家,切不可新制紵絲、綾羅、氈絨之類與小兒穿,不惟生病,亦且折福。愚意滿月受賀,宴賓宰殺,亦恐不宜。

一兒生四五個月□□□吃間以軟飯,嚼爛略與之,以鎮腸胃,切不可□□宜乳吃。六個月以後,方以稀粥哺之。周歲以前,切不可吃葷腥並生冷之物,令兒多疾。若待二三歲後,臟腑稍壯,才與葷腥最好。但禽犢之愛,守此戒者少,賢父母能之。

白話文:

[原生] 根據《內經》記載:女性懷孕首月,是由足厥陰脈負責營養供應,第二月轉為足少陽脈,第三月由手少陰脈接手,第四月是手少陽脈,第五月再轉為足太陰脈,第六月為足陽明脈,第七月手太陰脈,第八月手陽明脈,第九月足少陰脈,最後十月由足太陽脈負責。滿三百天胎兒成熟便會出生,建議提前準備黃連和甘草各九分,研磨後製成一帖保存。

等待產婦即將生產時,取一小鍋水,濃煎三分之一汁液,去除渣滓,再透過細絹過濾,待新生兒出生後,迅速使用柔軟的絹或細棉包住手指,蘸取藥汁放入嬰兒口中,清除口腔內的污血,這樣孩子一生都不會有痘瘡等疾病。如果來不及,可以將藥汁灌入口中,等到吐出污血和痰沫,才能餵食乳品,孩子長大後智慧開朗,健康無病。這個方法應該在嬰兒哭聲出現前使用,請謹慎處理。

新生兒剪斷臍帶後,務必緊密纏繞,保留五到七寸長度在肚臍上,用柔軟舊布包裹,避免尿液弄濕,洗澡時也要遠離臍部,防止水氣侵入,這樣就不會有臍風或撮口的問題。

在嬰兒出生三到五個月期間,應讓其平躺,不要豎著抱起,以免引起驚嚇或癲癇。

哺乳和飯食不能同時進行,以免造成疳癖痞積等問題。

建議使用七十到八十歲老人的舊裙子或舊褲子,改製成嬰兒衣物,可以保佑孩子長壽,即使富裕家庭,也不該給孩子穿新製的紵絲、綾羅、氈絨等材質的衣服,不僅可能導致疾病,也會消耗孩子的福報。個人認為,滿月慶祝、宴請賓客和宰殺動物,可能也不適合。

在孩子四到五個月大時,偶爾可以餵食一些軟飯,嚼碎後少量餵食,以穩定腸胃,但切記不可替代母乳。六個月後,可開始餵食稀粥。一週歲前,絕對不能讓孩子接觸葷腥或生冷食物,以免引發疾病。等到兩三歲後,臟腑功能較強,再適量攝取葷腥食物最佳。然而,面對心愛的孩子,很少有人能堅守此原則,希望有智慧的父母能做到。

3. 原乳

彭用光曰:養嬰孩第一真訣,全在乳母得人,乳母年壯,氣血充盛,德性溫良,乳汁濃厚,如熟雞蛋白樣者為佳。以此等婦為乳母,則所乳嬰孩血氣循序充旺,百病不生,自然長大成人。蓋以其乳母之善良——能守一切禁戒,忍卻一切厚味,又無情欲之動中,所以乳母自己無病而易養也。

如或偶有吐乳、潮熱等證,急宜先詢問乳母經次及身上有何病動,曾吃何飲食,或曾被風寒外感,急宜先調治乳母,服以對症之藥,禁其一切當戒之物,使乳母早安,所謂母安則子安也。幼孩暫吃無病別婦之乳,俟本乳母身安則復乳也。間有一等婦女含羞,有病諱而不言,或有妊娠亦隱而難察,所以乳子為病極深,尤當一一堤防,以真情令老嫗以術察之,如或有此,必當改察乳母。

庶乎,幼孩之無病而不為醫師之所誤!幼孩為啞科,若此,則代其告冤苦,以免其灌藥灸艾之枉屈,庶得以永其天年,為父母當留心於此。此育嬰之第一關,實真切而淺近也,舉世多忽略而不悟性,惟醫小孩,而鮮究其乳母。愚不揣慵陋而原之,曰:況乳母飲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動中,乳脈便應。

若不節謹,兒病立至。又乳母初病,其溺必數,即須調理其母,母安則子安。防患於未形,善之善者也。

白話文:

彭用光說:養育嬰兒最關鍵的訣竅,在於選擇合適的乳母。乳母應該是年富力強,氣血旺盛,性格溫和善良,並且乳汁濃稠,像熟雞蛋的蛋白一樣是最好的。如果讓這樣的女人當乳母,她所哺育的嬰兒氣血會順序充盈旺盛,不會容易生病,自然能健康長大成人。這是因為乳母的善良--她們遵守各種禁忌,避免吃所有厚味的食物,沒有慾望的騷擾,所以乳母自己不容易生病,也容易照顧好孩子。

假如有時嬰兒出現吐奶、發燒等症狀,首先應該問問乳母的月經週期以及身體是否有其他病症,吃了什麼食物,或者是否受了風寒,應先調理乳母,給予對症的藥物,禁止她食用所有應忌口的食物,讓乳母早日康復,這就是俗稱的「母安則子安」。幼兒可以暫時喝其他健康婦女的奶,等到原本的乳母身體康復再繼續哺乳。有些婦女可能害羞,有病也不說,或者懷孕了也難以察覺,這會導致哺育的孩子病得很重,因此必須一一防範,用誠意請年長的女性用方法檢查,如果有這種情況,一定要換乳母。

這樣,才能確保嬰兒不生病,不會被醫生誤診!嬰兒通常無法表達病情,如果我們能這樣做,就可以替他們申訴痛苦,避免他們無辜地被灌藥或灸療,才能讓他們延續生命,做父母的應該要留意這一點。這是養育嬰兒的第一步,其實很實際且簡單,但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只專注於治療小孩,卻很少去研究乳母的情況。我雖然自認愚鈍,但還是想指出,乳母的飲食下嚥,乳汁就會分泌;有慾望騷擾,乳脈就會反應。

如果不加以節制,孩子的病就會馬上來。另外,乳母一開始生病,她的排尿一定會增多,這時候就應該調整乳母的身體狀況,母親好了,孩子也會好。防患於未然,是最上等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