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上卷 (3)

回本書目錄

上卷 (3)

1. 原驚

彭用光詳考《內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大小兒八歲已前,曰純陽。蓋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故肺金受制而無以平木,是肝常有餘,而脾土常不足也。為父母苟有失於保養,其或衣服寒暄不調,以致外邪侵襲,或飲食之飢飽失節,以致中氣傷損,是故急慢二驚之候作矣。

夫惟急驚屬肝木,風邪有餘之症,治宜清涼、苦寒瀉氣之藥;慢驚屬脾土,中氣不足之候,治宜中和、甘溫補中之劑。若夫急驚之候,因聞不常之聲,或遇驢馬禽獸之唬,以致面青口噤,或聲嘶而厥,發過則容色如故,良久復作,其熱面赤引飲,口鼻中氣熱,大小便黃赤色,惺惺不睡,蓋熱甚則生痰,痰盛則生風,偶因驚而發耳,宜用錢氏利驚丸、瀉青丸、抱龍丸、宣風散、五福化毒丹等藥。

白話文:

彭用光先生詳閱《內經》後說:各種風邪引起的頭昏眼花,都屬於肝木的範疇。幼兒八歲以前,屬於純陽之體。這是因為他們體內的真水尚未充盈,心火卻已經旺盛,所以肺金受到抑制,無法平抑肝木,導致肝氣常盛,而脾土則常虛弱。

如果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稍有疏忽,例如孩子衣著寒暖不適,導致外邪入侵,或飲食不節制,造成中氣受損,便容易出現急驚或慢驚的症狀。

急驚屬於肝木,是風邪過盛的表現,治療應以清涼、苦寒瀉氣的藥物為主;慢驚屬於脾土,是中氣不足的徵兆,治療應以中和、甘溫補中的藥物為主。

如果出現急驚,例如聽到不尋常的聲音,或遇到驢馬禽獸驚嚇,導致面色蒼白、口緊閉、聲音嘶啞或昏厥,發作後容貌恢復正常,但不久又復發,且伴有面部發紅、口渴、口鼻中氣熱、大小便呈黃色,精神恍惚難以入睡等症狀,這是因為熱盛生痰,痰盛生風,偶因驚嚇而發作。此時應服用錢氏利驚丸、瀉青丸、抱龍丸、宣風散、五福化毒丹等藥物。

慢驚之證,多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以致吐瀉日久,中氣木虛,而致發搐,發則無休止時,其身冷,面黃,不渴,口鼻中氣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視,手足瘛瘲,筋脈拘攣,蓋脾虛則生風,風盛則筋急,俗名天吊風者,即此候也。治宜東垣黃耆湯、錢氏鉤藤丸、溫白丸、丹溪參朮湯送下硃砂安神丸之類。

錢氏謂:驚急為無陰之證,因心經實熱,而陰不能以配陽,是為陽盛陰虛之候也;謂慢驚為無陽之證,因脾土虛甚,而陽不能以勝陰,是為陰盛陽虛之候也。愚按:小兒急慢驚風之證,其虛實寒熱,如天淵之隔,故急驚者十生一死,慢驚者十死一生,俗醫多不諳此理,混為一途而治誤人多矣。業幼科者,宜推幼幼及人之心為心,庶免斯世無夭枉之赤子矣,幸甚。

白話文:

錢氏認為,驚急症狀是無陰之證,因為心經實熱,陰氣不足以配合陽氣,是陽盛陰虛的表現。而慢驚症狀則是無陽之證,因為脾土虛弱,陽氣不足以勝過陰氣,是陰盛陽虛的表現。我認為:小兒的急驚和慢驚症狀,其虛實寒熱程度,如同天淵之別,所以急驚患者十人中只有一人能活,而慢驚患者十人中只有一人能活。很多庸醫不了解這個道理,混為一談,亂用藥物,誤害了不少人。從事小兒科的醫生,應該以愛護孩子的心為心,才能够避免世上有夭折的孩子,真是令人惋惜啊!

為父母者,宜究此原幼之一書也。按:丹溪曰:慢驚屬脾虛,所主多死,宜溫補;一云當養補,用參朮煎湯下安神丸。急驚屬痰熱,宜涼瀉;一云用養血藥作湯下降火清痰丸子、抱龍丸之類。世以一藥通治二證,甚謬。東垣治驚論曰:外物驚宜鎮心,以黃連安神丸;若氣動所驚,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風丸治風。辛溫之藥以殺人,何也?辛散浮溫熱者,火也。

因驚而泄青色,先鎮肝,以硃砂之類,勿用寒涼之氣,大禁涼驚丸。風木旺必以克脾胃,當先實其土,後瀉其木。閻孝忠編集錢氏方,以益黃補土,誤矣,其藥有丁香,辛熱助火,火旺土愈虛矣。青橘皮瀉肺,丁香熱,大瀉肺與大腸。脾實當瀉子,今脾胃虛,反更瀉子而助火,重虛其土,殺人無疑矣。

白話文:

做父母的,應該要好好研究這本《原幼》書。

以下內容解析

  • 按:丹溪曰:慢驚屬脾虛,所主多死,宜溫補;一云當養補,用參朮煎湯下安神丸。

  • 丹溪(指元代醫家朱丹溪)說:慢驚(指驚嚇後反應遲緩、神志不清)屬於脾虛,這種病症多半會致命,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

  • 有人說,應該用補益的方法,用人參、白朮煎湯,再服用安神丸。

  • 急驚屬痰熱,宜涼瀉;一云用養血藥作湯下降火清痰丸子、抱龍丸之類。

  • 急驚(指驚嚇後反應迅速、神志恍惚)屬於痰熱,應該用涼瀉的方法治療。

  • 有人說,可以用養血藥煎湯,降火清痰,例如清痰丸、抱龍丸等。

  • 世以一藥通治二證,甚謬。

  • 現在人們用一種藥物治療兩種不同的病症,這是非常錯誤的。

  • 東垣治驚論曰:外物驚宜鎮心,以黃連安神丸;若氣動所驚,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風丸治風。辛溫之藥以殺人,何也?辛散浮溫熱者,火也。

  • 東垣(指元代醫家李東垣)在《治驚論》中說:如果驚嚇是外物引起的,應該鎮定心神,服用黃連安神丸;如果驚嚇是氣血失調引起的,應該用寒水石安神丸,絕對不能用防風丸來治療。

  • 辛溫的藥物會致人死亡,為什麼呢?因為辛散浮溫熱的藥物,都是火性。

  • 因驚而泄青色,先鎮肝,以硃砂之類,勿用寒涼之氣,大禁涼驚丸。

  • 如果驚嚇後大便青色,首先要鎮肝,可以用硃砂等藥物,不要用寒涼的藥物,絕對不能服用涼驚丸。

  • 風木旺必以克脾胃,當先實其土,後瀉其木。閻孝忠編集錢氏方,以益黃補土,誤矣,其藥有丁香,辛熱助火,火旺土愈虛矣。青橘皮瀉肺,丁香熱,大瀉肺與大腸。脾實當瀉子,今脾胃虛,反更瀉子而助火,重虛其土,殺人無疑矣。

  • 風木過旺,必然會剋制脾胃,所以應該先補脾胃(土),再瀉風木(木)。

  • 閻孝忠編輯的錢氏方,用益黃補土,這是錯誤的。因為藥方中含有丁香,丁香辛熱助火,火旺土反而更虛。

  • 青橘皮瀉肺,丁香性熱,一起使用會過度瀉肺和大腸。

  • 脾胃實的時候應該瀉脾胃,現在脾胃虛弱,反而再瀉脾胃,就會助火,使土更虛,無疑會致命。

其風木旺證,右關脈洪大,掌中熱,腹皮熱,豈可以助火?如瀉金,寒水來乘脾土,其病嘔吐腹痛,瀉痢青白,益黃散聖藥也。今立一方,先瀉火補金,大補其土,是為神治之法,是黃耆湯。醫宜臨症用之。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有風寒入侵、肝氣過旺的症狀,右邊手腕的脈搏跳動有力且快,手掌和腹部都很熱,說明體內火氣很大。如果再用瀉火的方法,寒氣就會趁虛而入,傷害脾胃,導致患者嘔吐、肚子痛、拉肚子,而且大便顏色發白。這種情況可以用益黃散來治療。

現在我提供一個新方子,先把體內的火氣降下來,再補益肺金,然後再好好補養脾土,這是治療這種病症最有效的辦法,這就是黃芪湯。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這個方子。

2. 原吐瀉

《內經》曰: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又曰:濕勝則濡泄。夫小兒之嘔瀉,皆由乳食過度,傳化失常。蓋食鬱則成熱,熱鬱則成酸,酸而成吐成瀉,此必然之理也。又曰:食滯於胃口為吐食,滯於大小腸者為瀉。有生下而遂吐不休者,胞胎中穢惡流於腸胃而為吐也。

潛溪曰:小兒初生下,蓋拭口中穢惡不盡,咽入喉中,故吐。此為父母者不預防,致令幼孩受苦也。錢氏五補五瀉之法可選而用之,詳後。

白話文:

《內經》說:各種嘔吐酸腐、突然大量腹瀉、下墜感,都屬於熱症。又說:濕氣過盛就會導致濡泄。小孩子的嘔吐腹瀉,都是因為乳食過度,消化吸收失常。因為食物積滯就會化熱,熱氣積滯就會變酸,酸腐就會導致嘔吐腹瀉,這是必然的道理。又說:食物積滯在胃裡就會嘔吐,積滯在大小腸裡就會腹瀉。有些孩子出生後就一直吐個不停,這是因為胎兒時期的穢物流入腸胃導致的嘔吐。

潛溪說:小嬰兒剛出生,往往沒有徹底擦拭口中的穢物,這些穢物被吞入喉嚨,所以就會嘔吐。這是父母沒有提前預防,導致孩子受苦。可以用錢氏五補五瀉之法來選擇治療,詳情請見後面。

3. 原腹脹

愚按:腹脹由脾胃虛,氣攻作也。亦有實者,必悶亂喘滿,可下之,宜用紫霜丸、白餅子。不喘滿者,虛也,不可下。若誤下,致脾虛,氣上附肺,而行肺與脾,子母皆虛。肺主目胞腮,脾主四肢,母氣虛甚,則目胞腮腫也。色黃者,屬脾也,治用塌氣丸漸消之,未愈,漸加丸數,不可以丁香、木香、桂皮、豆蔻大溫散藥治之。蓋脾虛氣未出,腹脹而不喘者,可以溫散藥治,使上下分消,其氣則愈也。

白話文:

愚按: 腹脹是由脾胃虛弱,氣機逆亂所導致的。也有一些實證的患者,必定會出現胸悶、呼吸急促、腹部脹滿的症狀,可以服用瀉藥,建議使用紫霜丸、白餅子等藥物。

如果患者沒有胸悶、呼吸急促、腹部脹滿的症狀,則屬於虛證,不可服用瀉藥。如果誤服瀉藥,會導致脾胃更加虛弱,氣機上逆而影響肺臟,造成肺脾兩虛。肺主司眼眶、面頰,脾主司四肢,母氣虛損嚴重,就會導致眼眶、面頰腫脹。

如果腫脹處呈現黃色,則屬於脾虛所致,可用塌氣丸逐漸消腫。如果未痊癒,可逐漸增加丸藥的數量,不可使用丁香、木香、桂皮、豆蔻等溫散藥物治療。因為脾虛氣機未外泄,腹部脹滿但不喘的患者,可以使用溫散藥物治療,使上下氣機通暢,氣機得以恢復正常。

若虛氣已出,附肺而行,則脾胃內弱,每生虛氣,入於四肢面目矣。小兒易為虛實,脾虛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證,服溫則生熱症,醫當知此,不可忽也。胃久虛熱,多生疸病,或引飲不止,脾土不能勝濕,隨肺之氣上行於四肢,若水伏濕口浸,浮於肺則大喘也,此宜服塌氣丸而愈。詳□再詳:小兒疳病者,小兒臟腑嬌嫩,飽則易傷,乳哺飲食一或失常,不為疳病鮮矣。

疳皆因飲食不調,甘肥無節而作也。或嬰幼缺乳,粥飯太早,耗傷形氣,則疳之根生,延及歲,五疳病病成。甚者,胸陷喘噦,下食直瀉,腫滿下利,腹脅脹疼,皮發紫瘡、口瘡,肌肉光紫。與夫疳勞渴瀉而槁色,突骨露齒,腹脹,吐硬不多者,皆危篤矣。凡此等類,盧扁復生,難施其巧,為父母先能遵守禁戒,何疳之有!

白話文:

如果虛弱之氣已經排出體外,附著在肺部運行,那麼脾胃就會虛弱,經常產生虛氣,進入四肢和面部。小兒容易受到虛實之氣的影響,脾虛不能承受寒熱,服用寒涼藥物就會出現冷證,服用溫熱藥物就會出現熱症,醫生必須了解這一點,不可忽視。胃部長期虛熱,容易產生黃疸病,或者引發不停的口渴,脾土不能剋制濕氣,隨著肺部的氣向上運行到四肢,就像水氣積聚濕潤,浮在肺部就會導致呼吸困難。這種情況應該服用塌氣丸來治療。

再仔細分析:小兒患疳病,是因為他們的臟腑嬌嫩,吃飽了容易損傷,如果哺乳飲食稍微失調,就容易患上疳病。疳病都是由於飲食不調,過食甘甜肥膩的食物而引起的。或者嬰兒幼年時缺乳,過早吃粥飯,耗損了形體和氣血,就會導致疳病的根源,延續到幾歲,發展成五疳病。嚴重的情況是,胸部凹陷,呼吸急促,吃下去的食物馬上就拉肚子,身體腫脹,腹瀉,腹部兩側脹痛,皮膚出現紫色的瘡,口腔潰瘍,肌肉光亮呈紫色。還有因為疳病導致身體虛弱,口渴腹瀉,面色枯槁,骨骼突出,牙齒外露,腹部脹滿,嘔吐堅硬的食物不多,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症狀。對於這些情況,即使是像盧醫和扁鵲這樣的名醫復生,也很難施展妙手回春,所以父母應該先能遵守禁忌,這樣孩子就不會得疳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