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上卷 (5)
上卷 (5)
1. 原痘疹
用光按:《內經》曰:諸痛癢瘡毒,皆屬心火。小兒痘疹之證,最為酷疾,不日之間,死生反掌。蓋因瘡毒藏於命門,遇歲火太過,熱毒流行之年,則痘毒因之而發作矣。一發則出於心肝脾肺四臟,而腎無留邪者,為吉。若初發便作腰痛,見點則紫黑者,多死。蓋毒氣留於腎間,而不發越故耳。
錢氏須有百祥丸大下之法,然活者十無一二,大抵痘瘡之法,多歸重於脾肺二經。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遍身為之斑爛也。其為證也,宜發越,不宜鬱滯;宜紅活凸綻,不宜紫黑陷伏。瘡出之後,醫者當察色詳證,以辨表裡虛實用藥。其吐瀉不能食,為裡虛;灰白色陷頂,多汗,為表虛;紅活凸綻,無汗,為表實。
白話文:
用光按:
《內經》說:各種疼痛、癢癢、瘡毒,都屬於心火。小兒痘疹的症狀,是最為凶險的疾病,幾天之間,生死就在一瞬間。這是因為瘡毒藏在命門,遇到歲火過盛,熱毒流行的年份,就會引起痘毒發作。
一旦發作,就會從心、肝、脾、肺四臟發出,而腎沒有留存邪氣,這就算吉利。如果一開始就出現腰痛,痘疹顏色是紫黑色,那麼大多數會死亡。這是因為毒氣停留在腎臟,沒有發散出來。
錢氏認為,使用百祥丸大下法,但活著的人十個中只有一兩個。總之,治療痘瘡的方法,大多數要注重脾肺二經。因為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所以全身都會出現斑點和潰爛。
痘疹的症狀,應該要發散,不能鬱滯;應該要紅潤活潑、凸起綻開,不能紫黑凹陷。痘疹發出之後,醫生要仔細觀察顏色和症狀,來辨別表裡虛實,再用藥治療。
如果出現嘔吐、腹瀉、不能吃飯,屬於裡虛;如果痘疹顏色灰白色、凹陷、多汗,屬於表虛;如果痘疹紅潤活潑、凸起、沒有汗,屬於表實。
又諸痛為實,諸癢為虛,外快內痛為內實外虛,外痛內快為內虛外實。裡實而補,則結癰毒;表實而復用實表之藥,則潰爛不結痂也。如表虛者,瘡易出而難靨;表實者,瘡難出而易收。裡實則出快而輕,裡虛則發遲而重;表實裡虛,則陷伏倒靨;裡實表虛,則發慢收遲。治之之法,三日已前未見紅點,必用升麻湯、參蘇飲之類,以發其表,務令微汗為度。
若未汗,如表猶未解,雖略見紅點,隱約於肌肉間,而升散開發之劑尚未可除。凡見出遲發慢者,根窠欠紅活者,便當憂慮,攝幼,勿袖手待斃。夫古人用藥,寒熱迥別,主意不同,醫再宜臆度寒暄,推詳運氣而治。如陳文中之木香散、異功散,用丁附薑桂等峻熱之藥,而與《內經》病機不合。
白話文:
疼痛代表實證,瘙癢代表虛證。外在舒服內在疼痛,代表內實外虛;外在疼痛內在舒服,代表內虛外實。內實而補,會導致形成癰腫和毒素;外實而繼續使用實表藥物,則會潰爛而不結痂。例如外虛的人,瘡容易長出來但難以癒合;外實的人,瘡不易長出來但容易癒合。內實的人,瘡長得快而輕微;內虛的人,瘡長得慢而嚴重。外實內虛,則會陷下去或倒塌癒合;內實外虛,則會長得慢,癒合也慢。治療方法是,三日以前還沒有看到紅點,一定要用升麻湯、參蘇飲等藥物,以發散表邪,務必以微汗為度。
如果沒有汗出,表明表邪尚未解除,即使看到紅點,隱約在肌肉間,升散開發的藥物也不能除之。凡是長得慢、發得慢的瘡,根部顏色不紅潤的,都要憂慮,要積極治療,不要袖手旁觀。古人用藥,寒熱分明,主張不同,醫生要根據寒熱狀態,推測病情發展而治療。例如陳文中所說的木香散、異功散,使用丁香、附子、薑、桂等峻熱藥物,並不符合《內經》的病機。
丹溪等發揮其誤,亦有得其當者,屢獲捷效。若劉河間、張子和輩,恐用芩連、大黃等寒涼之劑,丹溪亦曰:酒炒芩連,各解痘毒,依法用之而獲安者,亦不少也。今之醫者,往往不同,依陳氏而行者,多用熱藥;宗劉張而治者,多用涼劑,是故不偏於熱,則偏於寒,此刻舟求劍之道也。愚按:《內經》有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
又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陳氏用從治之法,權也;劉張用正治之法,常也。然皆不外乎寒熱緩急,施治固不執一見也。楊氏曰:痘瘡發於肌肉,陽明胃氣主之,脾土一溫,胃氣隨暢,決無陷伏之患。湯氏曰:如庖人籠蒸之法,但欲其松耳。滄州翁呂復折衷眾說,著方立論,適中用藥;寒熱攻補,斟酌時宜,未嘗執一治也。
學者宜遵守其法而行之,庶無一偏之患矣。
白話文:
丹溪先生等醫家,在繼承前人醫術的同時,也發展出自己的見解,有些地方有所偏差,但也有一些精妙之處,往往能收到顯著的療效。像劉河間、張子和這樣的醫家,可能會使用黃芩、大黃等寒涼藥物治療疾病。但丹溪先生也曾說:用酒炒黃芩,可以解痘毒,依法用藥,治癒了不少病人。如今的醫生們,往往各持己見,有的遵循陳氏醫學,多用溫熱藥物;有的繼承劉張醫學,多用寒涼藥物。因此,有的醫生偏重於熱,有的醫生偏重於寒,就好像是在尋找一把劍,卻在船上到處尋找一樣。
我個人認為:《黃帝內經》中說:寒症就用溫熱藥物治療,熱症就用寒涼藥物治療,病症輕微就用逆治法,病症嚴重就用從治法。
《黃帝內經》還說:逆治法就是用正治方法,從治法就是用反治方法。從少從多,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陳氏醫學採用從治法,是一種權宜之計;劉張醫學採用正治法,是常規的做法。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都離不開寒熱緩急的原則,治療疾病不能固執一種觀點。
楊氏醫學認為:痘瘡發在肌肉上,是由陽明胃氣所主,脾土溫暖,胃氣通暢,就不會出現陷伏的病症。湯氏醫學認為:就像廚師用籠蒸的方法,只要蒸熟就可以了。滄州翁呂復綜合各家醫學的精華,撰寫醫方,提出理論,藥物使用恰到好處,寒熱攻補,根據病情變化,靈活應變,從不固執一種治療方法。
2. 原醫
原夫醫乃仁術,以生人為心要,當識理精明,研究《內經》諸書之旨趣,庶可以寄人之生死。況幼孩為啞科,尤為不易,必存心仁恕,量度寬宏而正直,忠厚有德,不以貧富異施,為眾所欽,服有效者如此,名醫。遇幼孩有病,及時禮請調治,切勿吝費過時。醫既至,然醫必擇藥以治病,庶乎有效。病家不宜慳嗇,即買道地真藥,以收萬全之效也。
白話文:
原先的醫生本就是仁慈的技藝,以救治病人為首要,應該精通醫理,深入研究《黃帝內經》等醫書的精髓,如此才能把握人的生死。何況幼童的啞疾更是不易醫治,醫生必須存心仁慈、寬宏正直,並且忠厚有德,不因病人貧富而有所差別,才能得到眾人敬佩,藥物也才能發揮療效,這才算得上是名醫。遇到幼童患病時,應及時禮貌地邀請醫生治療,不要吝嗇費用而錯過最佳時機。醫生來到後,必然會根據病情選擇藥物,才能治癒疾病。病人家屬也不要過於節儉,應當購買道地的真藥,才能取得萬全的療效。
3. 原戒巫
原巫所以交鬼神,非所以治病也。苟信巫而不信醫,此天下之愚婦俗夫也。所以倉公著書曰:信巫不信醫者,為不治之病。故特出此儆戒,毋陷偷薄之俗,且符水反能驚嚇幼孩。生病只憑醫藥治病,以求效驗,使幼孩得以求其天年也。慎之慎之!
白話文:
古人說:“巫師的作用是與鬼神交流,而不是治療疾病。”如果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那隻能說明這個人是非常愚蠢和淺薄的人。因此,倉公寫下了一本書,告誡人們:“那些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的人,他們得的是無法救治的病症。”他特意提醒大家要警惕這種錯誤的思想,因為用符咒和清水來治病反而會讓小孩子受到驚嚇。生了病應該依靠正規的醫學方法進行治療,並且希望能夠得到有效的療效,這樣才能確保小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務必謹記在心啊!
4. 原問病源
原切脈以謂能知病源。若幼孩臟腑血氣未全,難憑診脈,又不能言語,雖大人所傷食物,脈中豈能見其形象乎?醫者宜逐一問其根源,病家當一一直說其所傷何物。若父母不以病源直告,醫者又不詳問,苟或有差,其患不淺。所以醫必詳問,主必直告,使醫者備知其食物,則用藥必效,而幼孩無冤枉之治,病斯安矣。孫真人云:未診先問,最為有準。
東垣云:只圖愈疾,不欲困醫。二公之言,其有功於世,大矣。
白話文:
古時候人們認為,切脈可以了解病人的病因。但對於幼小的孩童,他們的臟腑血氣尚未發育完全,很難單憑診脈來判斷病情。而且他們又不會說話,即使是大人誤食了食物,脈象中也不可能顯現出食物的具體形象。
因此,醫生應該逐一詢問病因,病人也要誠實地說出他們誤食了什麼。如果父母不直接告知病因,醫生也沒有詳細詢問,就可能誤診,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醫生一定要詳細詢問,病人也一定要坦誠告知,讓醫生了解病因,才能對症下藥,避免孩童受到錯誤的治療。
孫真人說:「未診先問,最為有準。」
東垣說:「只圖愈疾,不欲困醫。」
两位大师的言论,对于医患之间沟通的意义非常重大。
5. 原風土
愚嘗歷兩京及各省,乃知南北風土習俗異宜。北方則風氣剛勁,人稟多厚,所用飲食俱炙煿、煎炕、油炒,烙餅、酥醬、椒姜,出火大熱即吃,又睡熱炕,雖暑月必煿炙乘熱而食,少冷則火上再熱,食之亦不為害,蓋其地寒而稟賦厚,遇渴則飲冷水三五杯,因以解其火熱。若北人仕宦居於南方,則當戒其煎煿、烙餅熱味,與夫生冷瓜果。
若妊娠幼孩,尤當一切禁戒,庶乎無病。設或水土不服,感病亦輕,而或縱性,習俗不改,則感必重,重必危殆,此則南方下濕,風氣不同,濕熱山嵐之氣使然。仕宦居南者,宜禁戒之。若南人居北仕宦,與夫幼孩妊婦隨任者,俱宜禁戒,如此則得平安者,以其不食炙煿、煎炒也。
白話文:
我曾經遊歷過兩京以及各個省份,才了解到南北方的風土習俗和適宜的食物有所不同。北方地區的氣候寒冷,人們的體質較為強壯,飲食習慣多以炙烤、煎炕、油炒為主,例如烙餅、酥醬、椒姜等,都是熱食,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必須用熱水煮食,很少吃冷食。這是因為北方地寒,人們的體質較厚,即使吃熱食也不容易生病。若感到口渴,就喝三五杯冷水來解熱。
然而,如果北方人到南方做官,就必須戒除煎烤、烙餅等熱食,以及生冷瓜果。尤其對於懷孕婦女和幼童,更要嚴格禁止食用這些食物,才能避免生病。若不幸水土不服,即使生病了,病情也較輕。但如果放縱自己的飲食習慣,不改變飲食方式,就很容易生病,而且病情會很嚴重,甚至危及生命。這是因為南方濕熱,風土氣候與北方不同,濕熱的山嵐之氣容易使人患病。因此,到南方做官的人應該注意這些飲食禁忌。
同樣的,南方人到北方做官,以及幼童和懷孕婦女隨任官職的人,也應該注意飲食禁忌。只要不吃炙烤、煎炒等熱食,就能保持健康平安。
俾幼孩無胎毒之苦,為父母者宜知水土不服之說,庶乎孕胎無積熱,而嬰孩無胎毒,而百病無自而起,庶乎以永其天年也。醫亦當知之。
白話文:
讓小孩子沒有胎毒的痛苦,做父母的人應該要知道水土不服的道理,希望懷孕時沒有累積的熱氣,而小孩子的身上沒有胎毒,各種疾病就無法產生,希望能讓他們長久地活著。醫生也應該要瞭解這個道理。
6. 原病有六失訣
失於不審。失於不擇醫。失於不信。失於不識病。失於過時。失於不知藥。
此六失之論,特為幼孩父母而出,遇兒病,宜及時擇醫,若有一失,即為難治。
白話文:
當家長在照顧小孩時,如果沒有仔細觀察、選擇好的醫生、相信醫生的話、瞭解病情、把握治療時間以及知道用什麼藥物,就容易犯下這六種錯誤。這些都是為了提醒家長們,在孩子生病的時候要盡快找到好醫生進行治療,如果有任何一項疏忽,都可能讓疾病變得更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