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小兒直訣》~ 卷四 (16)
卷四 (16)
1. 卷四
烏蛇肉(酒浸,焙),白礬,青黛(各二錢),天麻(二錢),蠍尾(去毒),硃砂(各五錢),麝香(二分半)
上為末,桃枝一握,水煎浴之。勿浴背。
薛按:前法乃開發腠理,疏泄陽氣。若小兒所稟虛怯,或妊母所致,各說見本論。
神效當歸膏,治跌撲湯火等瘡,不問已潰未潰。
當歸,黃蠟,生地黃,麻油
上先將當歸、地黃入油煎黑,去渣入蠟,熔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
砭法,治丹毒赤色遊走,以口吮毒,聚在一處,用細磁器擊碎,取有鋒芒者一塊,以筋劈開,頭尖夾之,用線縛定,兩指輕撲筋梢,令磁芒正封聚處,懸寸許,再用筋一根,頻擊筋頭,令毒血遇刺皆出。毒入腹者,不救。病輕者止用口吮出毒,用藥敷之。如患在頭額,不用砭法,止宜用細針倒挑患處,以出毒,其赤自退。
製附子法,取附子重一兩三四錢,有蓮花瓣頭,圓底平者。先備童便五六碗,將附子放在灶上煙櫃中,良久終熱,投入童便浸五七日。候潤透,搗去皮,切四塊,仍浸二三日。用粗紙數層包之,浸濕,埋灰火半日。取出切片,檢視有白星者,仍用瓦上炙熱,至無白星為度。如急用,切作大片。用童便煮二三沸,熱瓦焙黃,熟即可用。
木瓜丸,治生下吐。
木瓜,麝香,膩粉,木香,檳榔(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丸,黍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湯化下。
薛按:前症多因妊娘胃經有熱,或郁痰所致,當審其母而兼治之。
白話文:
[卷四]
烏蛇肉(酒浸後烘乾)、白礬、青黛、天麻(各兩錢)、蠍子尾(去毒)、硃砂(各五錢)、麝香(二分半),研磨成粉末,再取桃枝一把,水煎後用藥粉洗澡。注意不要洗到背部。
薛氏註解:以上方法是用來疏通毛孔,宣洩陽氣。如果嬰兒先天體質虛弱,或孕婦所致,詳見本書正文。
神效當歸膏,治療跌打損傷、湯火灼傷等瘡瘍,無論是否已潰爛都適用。
當歸、黃蠟、生地黃、麻油:先將當歸、生地黃放入麻油中煎煮至黑色,去渣後加入黃蠟熔化,待冷卻後攪拌均勻,即成膏藥。
砭法,治療丹毒(皮膚紅腫遊走),先用嘴吸出毒液,使其聚集在一處,用細小的磁器敲碎,取其中鋒利的碎片,用肌腱劈開,將磁器碎片尖頭夾在肌腱中,用線綁緊,用兩指輕彈肌腱末端,使磁器碎片的鋒利部分正對聚集的毒液,距離約一寸,再用另一根肌腱頻頻敲擊肌腱末端,使毒血隨之排出。毒液入腹者,無法救治。病情較輕者,只需用嘴吸出毒液,再敷藥即可。如果患處在頭額,不用砭法,只宜用細針小心挑刺患處,將毒液排出,紅腫自然消退。
炮製附子方法:取附子一兩三四錢重,選擇蓮花瓣狀,底部平坦的。先準備童尿五六碗,將附子放在灶上煙囪處烘烤至完全加熱,再放入童尿中浸泡五到七天。待其充分浸潤後,搗碎去皮,切成四塊,再浸泡二到三天。用幾層粗紙包裹,浸濕後埋在灰燼中用文火烘烤半天。取出切片,檢查如有白色斑點,再用瓦片炙烤至無白色斑點為止。如果急需使用,可切成較大片。用童尿煮沸二到三次,再用熱瓦片烘烤至呈黃色,熟透即可使用。
木瓜丸,治療產後嘔吐。
木瓜、麝香、膩粉、木香、檳榔(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甘草湯送服。
薛氏註解:以上症狀大多是因孕婦胃經有熱或痰鬱所致,應仔細診察產婦情況,並兼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