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乙

《錢氏小兒直訣》~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卷四

百祥丸

紅牙大戟(陰乾,漿水煮軟去骨,復入元汁中煮)

上焙乾,為末,水丸,粟米大。每服十丸,赤脂麻湯下。

薛按:前方治痘瘡黑陷,耳⿰鼻丸冷,咬牙吐瀉者,乃脾土虛敗,寒水反侮歸腎之惡候也。用百祥丸瀉之,急以四君子加丁香、陳皮、木香、厚朴、炮姜,以溫補脾土,身熱飲水,黑陷復起,十救一二。蓋此症因脾土虛敗,寒水乘侮。陳文秀先生云:若治寒水於既侮之後,何不保脾土於未敗之先。

此發前人之未發。況前藥必藉脾胃之氣運及於腎,而才瀉之。吾恐胃氣先傷,而莫能及。然非錢公之明見不敢投,非古昔之元氣不敢用。治者審焉。

牛李膏,治痘瘡黑陷

牛李子

上杵汁,石器內熬膏。每服皂子大,煎杏膠湯化下。

雄黃散,治痘後牙齦生疳蝕瘡。

雄黃(一錢),銅綠(二錢)

上同研細,量瘡大小,於糝其上。

化毒丹,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腫痛。

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玄參(各二兩),甘草,甜硝(各二兩),青黛(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薛按:前方生血涼血,解毒寒中之劑。用之得宜,殊有良驗。

栝樓湯,治慢驚。

栝樓根(二錢),白甘遂(一錢)

上慢火炒黃為末。每服二三分,煎薄荷、麝香湯下。

薛按:徐用誠云:錢氏治慢驚用栝蔞湯,恐傳寫誤耳。蓋驚主風木,甲木屬陽,病急易治;乙木屬陰,病緩難治。況小兒五臟之氣未實,神氣未充,而自病慢驚之症,非病後及吐瀉脾胃虛損而得者,慎匆用此峻厲之劑。

溫驚丸,治慢驚風症。

牛膽,南星(四兩),硃砂(一錢五分),天竺黃(五錢),龍腦(一錢),紫胭脂(一錢)

上各另為末,用黃牛膽汁丸,芡實大。每服半丸,砂糖湯化下。

薛按:慢驚屬脾胃無陽,肝木所勝之寒症,故用溫驚丸以溫之。但所用之藥,乃辛散陽氣祛逐痰涎,治者審之。

人參理中丸,治中氣虛熱。

人參,白朮(炒),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薑汁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調中丸,治脾胃虛寒。

白朮,人參,甘草(炒,各五錢),乾薑(炮,四錢)

上為末,用蜜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薛按:前二方,本經自病之藥,即人參理中丸也。若腎水侮土而虛寒者,當加半夏、茯苓、陳皮。或嘔吐,更加藿香。泄瀉加木香。

張氏溫脾散,治脾胃虧損,腹脅虛脹,乳食不進,困倦無力。

訶子肉,人參(各七錢),白朮,木香,桔梗,茯苓,藿香,陳皮,黃耆(各五錢),甘草(炙,二錢半)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薛按:前症治脾肺虛弱之症。若肺病已去,前症未已,但用六君子湯以調補脾胃。

白話文:

[卷四]

百祥丸 治痘瘡黑陷,耳鼻冰冷,咬牙吐瀉等症。此方用於脾土虛敗,寒邪入侵腎臟的情況。服用百祥丸瀉寒後,需配合溫補脾土的藥方,如四君子湯加丁香、陳皮、木香、厚朴、炮姜等,以溫補脾胃。若服用後身熱飲水,黑陷得以恢復,則療效顯著。 此症因脾土虛敗,寒水乘虛而入。 但需注意,此方需脾胃氣運才能發揮效力,施治需謹慎。

牛李膏 治痘瘡黑陷。

雄黃散 治痘後牙齦生疳蝕瘡。

化毒丹 治胎毒,以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腫痛。此方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

栝樓湯 治慢驚。但需謹慎使用,此方峻烈,非脾胃虛損後引起的慢驚不宜使用。

溫驚丸 治慢驚風症。此方溫陽散寒,但藥性辛散,使用需謹慎。

人參理中丸 治中氣虛熱。

調中丸 治脾胃虛寒。此方與人參理中丸類似,但若腎水侮土而虛寒,可加半夏、茯苓、陳皮;嘔吐者加藿香;泄瀉者加木香。

張氏溫脾散 治脾胃虧損,腹脅虛脹,乳食不進,困倦無力。 若肺病已愈,脾胃仍虛弱,則可用六君子湯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