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川玄迪

《產論翼》~ 導水

回本書目錄

導水

1. 導水

臨產之歸,有小便不通者,是以兒頭閉塞於陰戶而然也。若不通經時,則因以致成腹滿危急之症。須令婦人仰臥,醫以右手大指,入陰中,推兒頭,使下向,肛門陰中,因此得稍松蓄水,隨即得溢出,腹滿立減,氣息頓平矣。又一法,須令婦人少開股而立,醫以右手食中二指,入陰中強勾兒頭,引之使下向肛門。此用前術,兒頭不移者,乃可施此以救之術。意雖同,得功尤速。雖然,若難產疲勞,艱於起居者,後術所難施,宜專意依前術,必得其效。又有兒頭偏傾右邊不通者,須令婦人左側臥,醫以食中二指,推兒頭下向左方,得頭稍向中,蓄水必隨泄下。

又此不通症有力息俄止不來者,不可謂胎死也。以小便閉,腹中滿,致氣逆不升降,故譬猶飽食飽飲後,則氣難下張者爾。得小水通泄,力息必復再來也。又其小便通,有繼見血下者,此蓄汙不足懼也。若有如赤豆汁黃汁者下,而臭氣甚,乃是死胎,須用心察之。有胎已死,夾於戶陰,經日不免,腹因脹如鼓,逆上發嘔吐者,此為甚危急之症。須先用前術,取小便通,然後依回生術救之。救後或有水飲大通,若暴瀉者,如虛乏之婦,脈成微細,不能飲食者,須用綿衣罨住陰門,以令徐徐通之。胞衣亦不可急取,若使胞尿瘀血,一時俱下,恐致陽脫而死。

須暫時消息藥食兼進,候脈息稍復,然後下其胞衣焉。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分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主要圍繞小便不暢的處理方式。在分娩時,如果孕婦出現小便無法順利排出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胎兒的頭部阻塞了產道。這種情況下,胎兒的頭部會壓迫到膀胱,導致尿液無法正常排出,甚至可能引起腹部脹滿的緊急情況。

應讓孕婦躺平,醫生用右手的大拇指伸入產道,輕柔地將胎兒的頭部推向下方,朝向肛門方向,這樣可以稍微緩解膀胱的壓力,讓尿液得以流出,從而減輕腹部脹滿的感覺,呼吸也會隨之變得平穩。

另一種方法是讓孕婦雙腿略分開站立,醫生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入產道,用力勾住胎兒的頭部,同樣將其向下推至肛門方向。如果第一種方法無效,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雖然目的相同,但效果更快。然而,對於分娩困難、身體疲憊的孕婦,這種方法較難實施,最好專心使用前一種方法,通常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如果胎兒的頭部偏向右側導致小便不通,應讓孕婦左側臥,醫生用食指和中指將胎兒的頭部輕輕推往左側,當胎兒頭部位置調整至中央時,尿液應該就能順利排出了。

另外,有時孕婦在分娩過程中會突然停止用力,這並不一定表示胎兒已經死亡,可能是因為小便受阻,腹部脹滿,導致氣息不順,類似於飽餐後氣息難以下行的情況。只要小便能順利排出,產程應該就能繼續進行。

此外,當小便恢復後,如果出現血流,這是排出累積污物的正常現象,不必過度擔心。但如果排出的液體像紅豆湯或黃色液體,且伴有惡臭,這可能是胎兒已經死亡的跡象,需要仔細觀察確認。

若胎兒已死亡,卡在產道內數日未娩出,孕婦腹部會像鼓一樣脹大,並且開始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況。首先,應採用前面的方法幫助孕婦排尿,然後根據「回生術」進行急救。急救後,可能會出現大量尿液排出或突然拉肚子的情況,尤其是對於體質虛弱、脈搏微弱、無法進食的孕婦,應該使用棉布包裹住陰道口,讓尿液緩慢排出,避免子宮壁、胎盤和胎兒一同快速排出,以免造成陽氣脫離,導致死亡。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要過度催促胎盤的排出。孕婦在恢復期間應注意休息,同時補充營養,待脈搏和呼吸逐漸恢復後,再考慮取出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