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論翼》~ 探宮
探宮
1. 探宮
此為臨產候胎之法。凡產之難易,胎之死生順逆橫偏,及娩時之遲速等,專藉有此術,以得預審吉凶者也。產論此術,附見坐草條下。今為初學別作一術,以詳辨之。醫先以頭入婦左腋下,令婦以左手靠其肩上,醫右手裹綿衣入婦股間,其腕骨承婦肛門坐之,而左手向婦腰腹胞持之。
每陣疼至,以右手承肛門者,昂按迎起之。陣疼一二至後,去所裹綿衣,逐掣開手勢,以其中指從陰門下邊,入探之。必從下邊者,蓋其上邊因其力息,陰肉脹出,不容入指也。如其水漿尚在膜中飽滿者,待其張時爪破之。具見產論,其辨是膜是兒頭之法。摸之其物柔軟若絹包水,按之成凹者是膜也。如兒頭硬且有發,須兩指頭撮以驗之。凡子宮開口,周寸許,而得兒頭應指頭者,此為娩期未至之候。及徑二寸許,乃是將娩之候。醫須以其指頭圜轉其兒頭項上,兒頭乃得作勢,其生必速矣。大抵探宮,陰中多濕潤者,而極乾燥者,亦有之,勿妄謂死胎。
此是陽氣至盛者耳。又有子宮口尚向後,肛門探之不得者,此產論所謂橫冒子宮者,此產往屬難理。近得一法,須令側臥,從陰戶下邊深入,指拽正其口,使向前而可也。又有口向上者,須如前法,拽正其口,使向下。切莫妄謂子宮無口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古代用來判斷產婦分娩情況的一種方法,被稱為「探宮」。在現代醫學中,這種做法已由更安全、更準確的方法取代,但我們可以將其內容轉換為現代語境下的描述:
這是用於判斷產婦分娩順利與否,以及胎兒健康狀況、胎位(正常或異常)、分娩速度等的古老技術。透過這種技術,醫生能夠提前預知產程中的可能風險。
具體操作如下:醫生將自己的頭部置於產婦的左腋下,讓產婦的左手搭在他的肩膀上。醫生的右手包裹綿布,伸進產婦的腿間,手腕部位頂住產婦的肛門。同時,醫生的左手托住產婦的腰部和腹部。
當產婦開始陣痛,醫生會利用頂住肛門的手,配合陣痛的節奏,輕輕地往上推,幫助產婦用力。在經歷一兩次陣痛後,醫生會移除包裹在手上的綿布,改用手勢控制,並使用中指從產道下方探入。之所以選擇下方,是因為上方因產婦用力,陰道組織膨脹,手指無法進入。
如果羊水還封閉在胎膜中,待其張緊時,可用指甲劃破。判斷是胎膜還是胎兒頭部的方法是,摸起來像柔軟的絹包裹著水,一按就會形成凹陷的就是胎膜;胎兒頭部則堅硬,且有頭髮,需用兩個手指捏取確認。一般來說,子宮開口直徑約一英寸時,表示離分娩還有時間;而開口達兩英寸左右,則表示即將分娩。
醫生需要將手指繞到胎兒頭部周圍,幫助胎兒調整姿勢,這樣胎兒出生的速度就會加快。通常,探查子宮時,陰道內部多呈濕潤狀態,但也可能出現極度乾燥的情況,這不意味著胎兒已經死亡,而是可能由於體內陽氣旺盛所致。
另外,有時候子宮口朝後,無法通過肛門探查。這種情況在古代被稱為“橫冒子宮”,產程往往較為困難。現在的處理方法是讓產婦側臥,從陰道下方深處將子宮口拉正,使其面向前方。此外,也有子宮口朝上的情況,同樣需要將子宮口拉正,使其面向下方,切勿誤以為子宮沒有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