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論翼》~ 整胎
整胎
1. 整胎
此術蓋理兒胎居偏。或胎將墜經。若水下。或婦人不時顛仆。或致胎動。或右足彎急難步行者。凡此類,皆用整胎術。而凡妊娠五六月後,時時用此整理其胎,乃得兒胎常正,而分娩亦容易。產論所舉術甚詳矣。而今又新有所得,法已簡易,而得效亦速。故重此舉示,須兼施之而可也。
其法令婦人仰臥,醫坐其左邊。先為按腹第六手法,數遍,使胎上浮。當得兒頭偏於右邊小腹者,則疊聚兩手指頭以整之。而此時,若見有燥屎者,須如產論所言撥之。而徐與其婦呼吸相適,拘拽至任脈位,用左手按住,卻用右手掌,按兒臀尻,在婦左章門邊者而上之。務令其欹斜胎得中正。
胎既正,至任脈位時,又須側兩手抅其兒頭上之。是時醫坐法,亦須斜面婦腳而坐。其上之亦須注一體之力,於其指頭振腰以為之。然後更為按腹第六手法,數遍,如是則橫骨際得疏通,無小便不利之患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大意如下:
這個方法主要是針對胎位不正的情況,比如胎兒位置偏移,或是即將早產,羊水破了,或是孕婦不慎跌倒導致胎動不安,甚至右腳抽筋行走困難等情況。這些情形都適用此「整胎」技術。此外,懷孕五六個月後,定期使用此方法調整胎位,可以讓胎兒位置保持正常,生產時也會比較順利。產科理論中對此方法有詳細的描述,現在我們又有新的發現,方法更簡單且效果更快,因此在此再次介紹,希望能夠實際應用。
具體操作方式為:讓孕婦仰躺,醫生坐在她的左側,首先進行腹部按摩(第六手法)數次,讓胎兒上浮。如果發現胎兒的頭部偏向右側的小腹,就用雙手手指疊合進行調整。若同時發現有乾燥的大便,需按照產科理論中的方法處理。然後慢慢配合孕婦的呼吸,將胎兒拉到任脈的位置,用左手固定,再用右手手掌按壓胎兒的臀部,將其推向上方,直到胎位正中。
胎位正中後,再次將胎兒推向任脈位置,此時醫生需側身面對孕婦的腳坐下,使用全身力量通過手指震動腰部進行調整。然後再次進行腹部按摩(第六手法),這樣可以確保恥骨區域的暢通,避免小便不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