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論翼》~ 納腸
納腸
1. 納腸
凡腸出者,臨產時候未到,強令努力,因致腸脫出者也。若不早收,乃乾澀難入,以成終年之患甚多。納之之法,綿衣漬溫湯,若煎蔥汁頻頻換之,以蒸溫其腸。又以海羅汁,若燈油之類,塗潤之。然後令婦豎兩膝蹲坐,醫就其右邊,徐取其腸,所脫出者,先自上邊肉際者起,以指襞疊以漸托入之。其餘在外者,束之作一處,仰右手捱傍陰門以載之,五指皆內向以束持之。令婦右手搭醫左肩,別使人卷蓐以帶扎之。以此蓐承婦腰眼邊,而又手托承婦頭,醫以左手抵承婦背後,令婦身委任而臥,則當背反腹脹。是時以右手所載腸齊時托送,即得斂去。
斂後,欲小便,須以綿衣罨陰門上,徐徐使通,不然,恐復脫出。治方,第一和劑湯類可也。此本產論斂宮之術,而彼以左膝髀抵腰後,以承婦身臥,其術非有臂力者,頗難施用。今因以卷蓐代之。
第一和劑湯方(見產論)
白話文:
[腸脫垂]
凡是發生腸子突出的情況,通常是在尚未到生產時刻,卻過度用力導致的。如果不盡早處理,腸子會變得乾燥難以收回,進而可能形成長期的困擾,這種情況相當常見。
處理腸脫垂的方法如下:先用溫熱的水浸濕棉布,或者用煮蔥的汁液,不斷更換,藉由熱氣來蒸暖腸子,再使用海螺汁或燈油等物質,塗抹在腸子上以保持濕潤。然後讓婦女雙膝直立蹲坐,醫生從她的右側,緩慢地將突出的腸子收回,從最上方接近肉的部分開始。
用手指摺疊腸子,逐漸將它推回體內。對於仍留在體外的腸子部分,把它們集中在一起,用右手沿著陰道旁邊輕輕按壓,用五指夾住腸子,讓婦女的右手搭在醫生的左肩上,另一人用被褥和繩帶固定在婦女腰部,讓被褥承託婦女的腰部,同時用手托住婦女的頭部。醫生用左手支撐婦女的背部,讓她全身放鬆躺下,此時她的背部會向上拱起,腹部膨脹,這時用右手將腸子推回,就能順利收回。
腸子收回後,如果想小便,必須在陰道上蓋上棉布,緩慢排尿,否則腸子可能會再次脫出。治療腸脫垂的藥方,首選的是和劑湯,這本是產科用於縮小子宮的手法,但原方法是以左膝頂住婦女腰部,支撐她躺下,需要一定的臂力才能執行,現在我們改用被褥代替。
第一和劑湯的藥方(詳見產科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