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論翼》~ 拔坐
拔坐
1. 拔坐
救坐產術。產論附抒倒條下。而其說,名狀未詳,亦不言用手之法。故此明之。凡探宮得子臀尻,若後陰,若前陰者,名坐產。而此產,余嘗救數十人,未見兒盤膝坐者,獨其體成兩折,頭腳相會,腳尖倒朝母乳前者甚多。因思古人有坐產之名,唯以得其臀尻命之者耳。救之之術,
須醫坐婦前,而令婦左側臥,伸其腳,翹其右腳於醫肩上,使一人扶持其腳。醫豎左膝而坐,進身入婦股間,而以右手中指,入陰中,漸擠其胎之臀尻,使轉向上,以索其腳。是時當使婦勿力息,力息則使其兒背愈下,腳愈上故也。既胎稍得偏移左,兒左腳可探陰中,亦乃得寬鬆有餘地。
便可手法施展。是時須用心,候其胎之死活。活胎先須以中指探之,挑出兒左腳後,令婦右側臥,探出兒右腳,如前法。兩腳出後,高枕仰臥,開股,豎兩膝兒腳,裹綿衣,引拔之,如抒倒術。然坐產見活胎者,千百中僅一二耳。若死胎,依回生術救之。
白話文:
【臀位產的處理方式】
這部分主要講述如何應對胎兒臀位的情況。文中提到的「坐產」,實際上是指胎兒在子宮內臀部先娩出的情況。我曾多次遇到並成功救助這種情況,但從未見到胎兒盤腿坐著出生的案例。通常,胎兒的身體會呈兩段彎折,頭和腳相接,腳尖倒向母親胸前的情況比較常見。由此推測,古人所謂的「坐產」,應該就是指胎兒臀部先出的情況。
接生的方法如下:
醫生需坐在待產婦的前方,讓產婦採取左側臥姿,伸直左腿,並將右腿抬高放在醫生的肩膀上,由一個人扶住她的腿。醫生則坐在自己的左膝蓋上,身體前傾進入產婦的大腿之間,用右手的中指插入陰道,輕輕推擠胎兒的臀部,讓它轉向上方,以便找到胎兒的腳。此時,要確保產婦不要用力屏氣,因為這樣會導致胎兒的背部進一步下降,腳部更高。一旦胎兒稍微偏移到左側,就可以探入陰道尋找胎兒的左腳,這樣一來,手術空間就會變得更充裕。
這時,可以開始進行手術操作。在整個過程中,醫生必須保持高度警覺,隨時觀察胎兒的生命跡象。如果是活胎,首先需要使用中指探查,將胎兒的左腳拉出來。然後,讓產婦採取右側臥姿,再將胎兒的右腳拉出來,操作方法與之前相同。兩腳都拉出來後,讓產婦枕高頭部,仰臥,分開雙腿,將胎兒的雙腳豎起,用棉布包裹住,再進行拉拔,類似於處理胎兒頭部先出的情況。然而,在臀位產中,能見到活胎的情況實屬罕見,大約一千個案例中只有一兩個。如果胎兒已經死亡,則按照復甦手術的方式進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