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產科發蒙》~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產前產後諸證發明二十五則第六

(醫案一條附)

凡娠妊嘔不止者。其因不一。有痰飲蛔蟲痞積鬱結等之異。其候證治方。詳見惡咀門。若諸藥不效。則宜與蜜湯。其功極偉。是不可不知也。

有妊娠似勞證者。有勞證似妊娠者。分之之法。二三月臍下胎仍不見。則以其眼中悅澤。白睛變青色者。與掌中見紅色者。肌肉不消。脈不細數者。此為娠候。四月以上。宜捫按其臍下。手到而辨之矣。又有勞證中而娠者。大抵難治。

妊娠惡阻。寒熱咳嗽盜汗懶執作等證。若誤認為勞證而施治。則雖誤治。亦不害於生育。勞證最初經閉二三月有前證者。若誤認為惡咀而施治。則卒致不救。不可不審也。

白話文:

懷孕期間嘔吐不止的原因很多,有痰飲、蛔蟲、痞積鬱結等不同情況。詳細的症狀和治療方法,請參考「惡咀門」。如果各種藥物都不見效,就應該服用蜜湯,效果非常好,不可不知。

有些懷孕的症狀像勞證,有些勞證又像懷孕。區分的方法是,懷孕初期,懷孕二三個月,肚子下方還摸不到胎兒,如果眼睛明亮有神采,眼白帶青色,手掌有紅色,肌肉不消瘦,脈象不細弱,就是懷孕的徵兆。懷孕四個月以上,就可以用手觸摸肚子下方,就能判斷出來。還有一些勞證中懷孕的患者,一般比較難治。

懷孕期間出現惡阻,伴隨寒熱、咳嗽、盜汗、懶得做事等症狀,如果誤認為勞證而治療,雖然治療方法錯誤,但不會影響生育。勞證最初是經期停止二三個月,並且有前兆的,如果誤認為惡阻而治療,就會導致無法救治,不可不謹慎。

娠而六七月以上。其胎常逼胸下者。其婦多有鬱火。又娠而胎常在小腹者。其婦多天賦薄弱。若不然則病後體氣未平復而受孕者也。

妊娠有下利日三四行。或五六行。累月不止。百方不效者。雖然肌肉不消。飲食如故。而無邪脈。則不可慮也。此症至臨月或產後而便自止。是亦妊中常好食偏味者。產後自止之類也。俱難以理推極者也。

妊娠五六月。有妊與否猶未可決者。令婦仰臥須施產論翼按腹第六術數回。其間不論左右脅傍必忽焉瞤動激射而觸醫手中。其狀恰如電之眩目也。其有之者。斷然為妊娠。不可不知也。

娠而有口舌糜爛者。又有舌生芒刺如貓兒舌者。並不分娩則不差。○嘗治長谷川君夫人。妊娠七月舌旁糜爛。凡溫冷入口則射舌。因才食淡粥之微溫而已。予與清熱補血湯敷綠袍散十餘日。依然不效。便改投清熱補氣湯亦十餘日。猶尚不愈。竊以為非產後則不復。姑以達生散加薄荷黃連。

白話文:

懷孕六七個月以上,胎兒經常壓迫胸部往下,這種孕婦通常有鬱火。此外,懷孕時胎兒常在小腹,這種孕婦通常天賦較弱,或者可能是病後體氣尚未恢復就懷孕的緣故。

懷孕期間有腹瀉,每天排泄三到四次,甚至五到六次,持續好幾個月,各種藥物都無效,即使肌肉沒有消瘦,飲食也正常,脈象也無異常,也不必過於擔心。這種情況通常在臨近生產或生產完畢後就會自然停止,跟懷孕期間經常偏食一樣,生產後就會自行痊癒,都是難以完全理解的原因。

懷孕五到六個月,還不確定是否懷孕,可以讓孕婦仰臥,用產論翼中的第六術按壓腹部幾次,不論左右脅肋,一定會忽然有跳動、激射的感覺,觸碰到醫生的手。這種感覺就像閃電一樣耀眼,如果有這種反應,就能確定懷孕了,不可不知。

懷孕期間出現口舌糜爛,甚至舌頭長出像貓舌頭一樣的芒刺,只有生完孩子才能痊癒。曾經治療長谷川君夫人,懷孕七個月時舌頭旁邊糜爛,只要吃任何溫冷的食物都會刺激舌頭,只能吃淡粥的微溫食物。我用清熱補血湯敷綠袍散治療十多天,仍然無效,改用清熱補氣湯治療十多天,還是沒有好轉。我認為這種情況只有生完孩子才能恢復,於是改用達生散加薄荷、黃連治療。

外將城嫗散(方見雜病試效)加青黛貼之。如此六七日而全差。嗟乎藥之中肯綮不亦神乎。

有妊娠心下大膨脹者。必無慮之。未眎由是害於產者。此大抵氣脹。或留飲之所致也。宜順氣化痰之劑。

懷孕患惡咀者。其婦必有蟲積或痰飲。產後發血暈者。其婦必有症癖鬱怒。其無此者。皆莫有二證也。

妊娠八月以上吐血者。產後必發大患。而終難救。六七月前有之者。無患。然大吐血者甚殆。

凡小產婦女子。惡寒戰慄後壯熱甚而大汗出。或頭暈目眩。飲食不美。腹微滿。按之軟弱而如綿絮。此證甚似外感。而實不然。或有請醫而不告其實。偽為外感求治。醫雖詰問之匿不敢言者。其識之之法。臨按其腹部。必鼻聞血臭也。若然者宜斷為小產而施治法。此余之所數歷驗也。

白話文:

將城邑婦女散藥方(方子見雜病試效)再加上青黛貼在患處。這樣持續六七天就完全好了。真是藥到病除,神效啊!

懷孕期間心口處膨脹很大,不必擔心。不必擔心因為這個原因會對生產造成危害。這大多是氣脹或者留下的水液造成的。應該使用順氣化痰的藥物。

懷孕期間患有口臭的婦女,她一定有蟲積或痰飲。生產後頭暈昏厥的婦女,她一定有症癖、鬱怒。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就一定沒有這兩種病症。

懷孕八個月以上吐血的,生產後必然會發生大病,而且最終難以醫治。六七個月之前有這種情況的,不用擔心。但是大吐血非常危險。

所有小產的婦女,如果惡寒發抖之後出現高燒,而且大量出汗,或者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肚子微微發脹,按壓起來軟弱無力,就像棉花一樣,這種情況很像外感,但實際上不是。有些病人會請醫生看病,卻不說出真實情況,假裝是外感求醫。醫生即使詢問,她們也會隱瞞不敢說。判斷這種情況的方法,就是用手按壓她們的腹部,鼻子一定能聞到血腥味。如果是這樣,就應該斷定是小產,並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法。這是我的多次親身經歷。

香川太衝行余醫言。舉鼻嗅病人臭氣數症。而於此一候遺之者何也。(治驗在卷六宜以參看)

凡臨產貴其婦有熱狀者。與有汗者。若無二狀則動輒不達而斃。雖其能達。產後多危殆。

凡臨產手背清冷者。或面色無血色。唇口青白。及呼氣冷者。或脈細而不數者。皆非慶事。產後多生變證。

產前患水腫。逮產後腫滿益甚者。用藥腫減十之八。而余腫淹延數日不消。則後必為不治症。

產後久泄。自利完穀者。雖服藥稍瘥。竟致不起者甚多。

婦人身重。則世醫食物禁忌甚嚴。世俗亦守之。而為一大緊要事。方其阻病不食之時。猶禁所好之物。而致使婦益食少。實可憐耳。陳自明云。凡妊娠惡食者。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香川太衝行醫時,曾說過,用鼻子聞病人身上的臭味可以判斷病情,但有些症狀卻容易被忽略,這部分內容可以參考第六卷的治療驗證部分。

臨產時,如果產婦出現發熱或出汗的症狀,都是比較好的兆頭。如果沒有這兩種症狀,生產過程就會很困難,甚至可能危及性命。即使順利生產,產後也容易出現危險。

臨產時,如果產婦手背冰冷、面色蒼白、嘴唇發青、呼吸冰冷,或者脈搏細弱而不快,都是不好的預兆,產後容易出現併發症。

如果產婦在懷孕期間患有水腫,生產後水腫更加嚴重,即使用藥物治療,腫脹消退也十分緩慢,這就預示著病情會惡化,難以治愈。

產後出現長期腹瀉,即使服用藥物暫時好轉,也往往難以康復。

懷孕期間,婦女的身體比較虛弱,傳統醫學對她們的飲食禁忌非常嚴格,民間也一直沿襲這樣的做法,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在禁止食用某些食物的同時,也往往會限制她們食用其他喜歡的食物,導致她們營養不足,實在令人惋惜。陳自明曾說,懷孕期間如果孕婦有偏食的現象,就應該讓她吃她想吃的東西,這樣就能治癒她的症狀,不可不注意。

凡方臨月大血數崩下者。非子死腹中。則免身後多致婦不起。其天賦壯實者。或有不然矣。

孕而七八月。患久咳久泄等。形體漸虛羸者。候其腹容。胎當臍腹而縮小。胸下兩脅皆空軟可容指者。則不出三日而必產。生子多瘦弱。育者甚罕。

凡臨產移時不娩。煩渴不止者必死。此證必脈無根腳。而手足清冷。

凡臨產腹堅硬如石者。必子僵腹中。

臨產二三日不能娩。而加煩躁者死胎也。若脈細弱時反張者。子母俱危。

臨產二三日雖不分娩。其婦飲食如故。自能起居。轉側。眼中和而脈有精神者。子雖死腹中。醫施回生術令娩身。則婦當不死若睛不和。飲食不進。脈微細者。雖達多死。

白話文:

如果孕婦在臨近分娩時大量出血,若不是胎兒在腹中死亡,就很容易導致產婦難以恢復。但體質強健的婦女,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懷孕七、八個月時,若出現長期咳嗽、腹瀉等症狀,導致身體逐漸虛弱,並且腹部容積縮小,胎兒位置下降至肚臍下方,胸部下方兩肋骨處空虛軟弱,可以用手指按壓,那麼三天內必將分娩。所生孩子大多瘦弱,存活率很低。

如果臨產後遲遲無法分娩,並且伴隨着口渴不止的症狀,那麼產婦必死無疑。這種情況下,脈象必定虛弱無力,手腳冰冷。

如果臨產時腹部堅硬如石,那麼胎兒一定是在腹中僵硬死亡。

臨產兩三天後仍然無法分娩,並且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則代表胎兒已經死亡。如果脈象微弱且緊張,則母子俱危。

臨產兩三天後即使沒有分娩,產婦也能正常飲食,並能自行活動、轉身,眼神明亮,脈象有力,即使胎兒在腹中死亡,只要用醫術將胎兒取出,產婦就能活下來。如果眼睛黯淡無神,食慾不振,脈象微弱,即使胎兒能取出,產婦也大多難以存活。

妊娠六七月而上。腰腳微腫者。十居其半。蓋以胎漸長。壓母腸胃輒錯和而已。不足深患。大抵產後自消散。雖然周身洪腫。小便不利者。宜隨脈證虛實而施攻補法。勿必拘有胎而泥芎歸之類。若夫身體腫脹甚。久不消散。而免身者。子母並危。(治驗錄卷六宜以參看)

凡妊娠不論月足與不足。偶腰腹疼痛。而產宮下水或血者。必死胎也。雖不腰腹疼痛。或有所見而忽腹堅硬如石者。亦必死胎也。

凡臨產數日不能娩。而其婦反飲食健啖。眼中清瞭。發語輕捷。或又笑言。殆似不病人。甚非佳事。醫雖為救之。產後多致不起矣。此證不但妊婦也。傷寒壞證。水腫久不差等類。往往有焉。皆屬不治候。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懷孕六七個月時,如果腰腳略微腫脹,十個人中就會有五個人出現這種狀況。這是因為胎兒逐漸長大,壓迫母體的腸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因此出現腫脹,不必過於擔心,通常生產後自然會消散。然而,如果全身嚴重浮腫,小便排泄不順暢,就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虛實,採取攻補方法治療,不必拘泥於懷孕的特殊情況而一味使用芎歸之類藥物。如果身體腫脹嚴重,長期不消退,並且母體虛弱,那麼母子都有危險。

無論懷孕月份足不足,如果偶爾出現腰腹疼痛,並且產道出現水樣或血樣分泌物,必定會導致胎兒死亡。即使沒有腰腹疼痛,但突然出現腹部堅硬如石頭的情況,也必然會導致胎兒死亡。

臨近生產時,如果數日無法順利分娩,而孕婦反而精神狀態良好,食慾旺盛,眼睛明亮,說話輕快,甚至還笑言,彷彿並不像生病的人,這並不是好事。即使醫生竭力救治,產後也多半會出現生命危險。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孕婦身上,在傷寒重症、水腫久治不癒等疾病中也經常出現,都是不治之徵,不可不注意。

2. 惡阻治法第七

婦人孕二三月之間。必中憒悶。嘈雜噁心。或吐痰沫。或嘔飲食。或心中懊憹。好啖酸果。或又好啖辛鹹物。或頭目旋暈。憎聞食氣。或四肢倦怠不欲執作。多臥少起。厭厭困懶。或四節煩疼。面黃肌瘦。或好未嘗食之物。或惡其所常嗜之物。或作寒熱頭痛。或作胸膈煩懣。

或恍惚不能支持等之證。巢氏病源此名惡阻。又曰惡食。稱惡字。昝殷產寶方謂之子病。小品方命阻病。產經或呼病阻。戴元禮曰。俗謂之病鬼。無論名呼多端。宜先用清膈飲竹茹湯之類。驅逐病痰必愈。若嘔甚者。並加伏龍肝一二錢。若大段不欲飲食者。千金生蘆根湯。若其人體弱下利者。

白話文:

婦人懷孕兩個月到三個月之間,常會出現一些症狀:

  • 身體不適: 昏昏沉沉、頭昏腦脹、胸悶氣短、噁心嘔吐、口中有痰沫、食慾不振、想吐食,或心中煩躁。
  • 飲食變化: 喜歡吃酸味食物,或喜歡吃辛辣鹹的食物。
  • 頭昏眼花: 頭昏眼花,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反胃。
  • 身體疲倦: 四肢無力,不想做事,總是躺著,很少起來活動,昏昏沉沉、懶散無力。
  • 身體疼痛: 四肢關節疼痛,面色發黃,皮膚瘦削。
  • 飲食反常: 喜歡吃以前沒吃過的東西,卻厭惡平常喜歡吃的食物。
  • 其他症狀: 發冷發熱、頭痛,或胸悶心煩,甚至昏昏沉沉,站立不穩等。

巢氏病源將這種病症稱為「惡阻」,也稱為「惡食」,因為患者會出現厭惡食物的症狀。昝殷產寶方稱之為「子病」,小品方稱之為「阻病」,產經則稱之為「病阻」,戴元禮則說民間俗稱「病鬼」。不論稱呼如何,都可以用「清膈飲」和「竹茹湯」等藥方來驅除病痰,大多數患者都能痊癒。

如果嘔吐症狀嚴重,可以加伏龍肝一到兩錢。如果患者完全不想吃東西,可以服用千金方裡的「生蘆根湯」。如果患者體質虛弱,伴有腹瀉,要根據情況對症下藥。

半夏藿香湯。集驗橘皮湯之類。重者乾薑人參半夏加朮湯。若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渴而嘔者。醫方筆記一方。若疲極黃瘦。小便不利者。產經半夏茯苓湯。四肢委然。胸下痞悶者。茯苓丸。若挾痞積蛔蟲者。蘆橘加半夏湯。兼吞紅丸子。或又烏梅丸。理中安蛔湯之類。

白話文:

半夏藿香湯及其相關方劑說明

半夏藿香湯:此方出自古代醫書,其功效與橘皮湯類似,可治療相關症狀。

重症患者:可加入乾薑、人參、半夏,組成「朮湯」進行治療。

若出現腹中雷鳴、下痢:應使用「生薑瀉心湯」。

若出現口渴、嘔吐:可參考醫方筆記中記載的方劑。

若患者極度疲倦、面色發黃、消瘦、小便不利:應使用產經中記載的「半夏茯苓湯」。

若患者四肢無力、胸部以下感覺痞悶:應使用「茯苓丸」。

若患者伴隨痞積、蛔蟲:應使用「蘆橘加半夏湯」,並可同時服用「紅丸子」或「烏梅丸」,以及「理中安蛔湯」等方劑。

若挾氣滯鬱結者。二香散。七氣湯選用。其人素有鬱怒症疝等者。必用左金丸。各隨其症治之。已上證候。其不甚者。則大抵逮輸三四月。精神自清爽。漸向平安。又至其變。則尚不愈。或咳逆上氣。不能橫臥。或作下利。作不食。作吐蛔。作肩背疼痛。或寒熱咳嗽吐出白沫。

或惡明而坐暗處。且不欲與人言。又每睡著汗多出。其狀殆如勞瘵。甚則往往不出妊中而斃。可不懼哉。又作口舌乾燥。作舌心焦煤。或舌上生芒刺。恰如貓舌。或又有口舌糜爛妨飲食。百藥不能療。遂延產後而久不差者。此因濕毒得疾。當於產後口舌門取藥。又有稟質羸瘦者。

白話文:

如果患者因為氣滯鬱結,可以使用二香散或七氣湯。如果患者平時有鬱怒症、疝氣等毛病,就必須使用左金丸。要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以上症状如果不算严重,通常在三个月到四个月后,患者的精神就会逐渐好转,病情也会慢慢恢复。但是如果情况恶化,就可能无法痊愈,可能会出现咳嗽、逆气、不能侧卧、腹泻、食欲不振、吐蛔虫、肩背疼痛、寒热交替、咳嗽、吐白沫等症状。

也可能出现害怕明亮的地方,喜欢待在黑暗处,不愿意和人说话,睡觉时容易出汗,症状类似劳瘵。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在怀孕期间就死亡,实在令人害怕。还可能出现口舌干燥、舌尖焦黑、舌头上长出像猫舌一样的芒刺,或者出现口舌糜烂,影响饮食,即使服用各种药物也无法治愈,一直到产后很久都无法恢复。这些都是因为湿毒引起的疾病,应该在产后从口舌、门脉等部位用药治疗。还有一些天生体质瘦弱的人,……

每受孕必肥滿。或肥滿者反瘦瘠。又有懷孕已來無有惡阻候。而至八九月。遽噁心嘔吐。不受藥食者。清膈飲。半夏茯苓湯。可選而用。然此症動輒至產後作蓐勞。不可不早滋養氣血固根本也。

王碩云。妊婦惡阻。嘔吐全不納食。百藥不療。惟是紅丸子最妙。佐以大棗服之。但人疑其墮胎必不信服。每每易名用之。時有奇功。○方廣云。大全方論半夏動胎而不用。仲景方皆用半夏。豈不知此而用乎。予治阻病累用半夏薑製炒黃用之。未嘗動胎。經云。有故無殞是也。

(周云。方之說雖確論。然尚用薑製炒黃半夏。則此拘陳氏說也。用生半夏而可也。凡方有病。則雖巴豆硝黃亦不可畏也。何況半夏乎。)

白話文:

懷孕時通常都會變胖,但有些原本胖的人懷孕後反而變瘦。有些孕婦懷孕初期沒有任何不適,到了八、九月卻突然出現噁心嘔吐、無法進食的情況,可以服用清膈飲、半夏茯苓湯來緩解。但這種情況容易導致產後虛弱,因此必須及早滋養氣血,打好身體基礎。

王碩說,孕婦出現噁心嘔吐,完全無法進食,各種藥物都無效,只有紅丸子效果最好,搭配大棗服用。只是大家擔心它會導致流產,所以不願意服用,因此常以其他名稱代替。紅丸子確實有奇效。方廣說,大全方論認為半夏會導致流產而不用,但仲景的方劑中都有使用半夏,難道不知道半夏會導致流產嗎?我治療孕婦嘔吐多年,一直使用薑製炒黃的半夏,從未造成流產。古書說,有原因的就不會發生意外,正是這個道理。

周云說,雖然這個說法很準確,但仍然使用薑製炒黃的半夏,這是拘泥於陳氏的說法。其實直接使用生半夏也可以。所有藥方都有其適應症,如果用藥得當,即使是巴豆、硝黃也不用害怕,更何況是半夏呢?

清膈飲(周新定方)治妊娠嘔吐全不納藥食神效。

枇杷葉,竹茹(各一錢),生半夏,茯苓(各一錢半)

上生薑七片。水煎溫服。

集驗橘皮湯,治任身嘔吐不可食。

橘皮,竹茹,人參,朮(各三兩),生薑(四兩),厚朴(二兩)

凡六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之。

產經竹茹湯,治痰熱惡阻嘔吐不下食。

半夏(五兩),竹茹,橘紅(各三兩),茯苓,生薑(各四兩)

白話文:

清膈飲是周新定所創,專治孕婦嘔吐,完全無法進食,效果極佳。方劑包含枇杷葉、竹茹各一錢,生半夏、茯苓各一錢半,生薑七片,水煎溫服。

集驗橘皮湯則用於治療全身嘔吐,無法進食的症狀。方劑包含橘皮、竹茹、人參、術各三兩,生薑四兩,厚朴二兩,將所有藥材切片,以水七升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產經竹茹湯主治痰熱阻礙,導致嘔吐、食不下嚥。方劑包含半夏五兩,竹茹、橘紅各三兩,茯苓、生薑各四兩。

上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乾薑人參半夏,治妊娠嘔吐不止。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生薑(一兩)

上四味。水煎溫服。(此即仲景乾薑人參半夏丸也。予每作湯子用之。)

醫方筆記治惡阻一方

橘皮,人參,竹茹(各一錢),麥門冬,木瓜(各二錢),枇杷葉(三大片),藿香(五分)

下咽即驗。

丹波康賴醫心方引產經云。半夏茯苓湯。治任身阻病。心中憒悶。空煩吐逆。惡聞食氣。頭重四支百節疼痛沉重。多臥少起。惡寒汗出。疲極黃瘦方。

白話文:

將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成三份服用。

乾薑、人參、半夏可以治療孕婦嘔吐不止。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生薑一兩。將這四味藥材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這方子就是仲景的乾薑人參半夏丸,我通常會把它做成湯服用。

醫方筆記中治療孕婦惡阻的方子:

橘皮、人參、竹茹各一錢,麥門冬、木瓜各二錢,枇杷葉三大片,藿香五分。服下後馬上就能見效。

丹波康賴醫心方引用產經記載,半夏茯苓湯可以治療妊娠惡阻,症狀包括:心裡煩悶、空腹就想吐、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頭重四肢百節疼痛沉重、經常躺著不願起身、怕冷出汗、身體虛弱、面色發黃消瘦。

半夏(五兩),生薑(五兩),茯苓(二兩),橘皮,細辛,芎藭,人參,芍藥,澤瀉,甘草(各二兩),旋覆花(一兩),乾地黃(二兩)

凡十二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積日月不得治。及服藥冷熱。先候病變客熱煩渴。口生瘡者。除橘皮細辛用前胡知母各二兩。若變冷下者。除乾地黃用桂肉二兩。若食少胃中虛生熱。大行閉塞。小行赤少者。宜加大黃三兩。除地黃加黃芩一兩。余藥依方。服一劑得下後。

白話文:

半夏、生薑各五兩,茯苓二兩,橘皮、細辛、芎藭、人參、芍藥、澤瀉、甘草各二兩,旋覆花一兩,乾地黃二兩,共十二味藥材。用一斗水煮成三升藥汁,分三次服用。如果病症積累很久無法治癒,或服藥後出現冷熱交替的現象,先觀察病情變化,若出現客熱煩渴、口生瘡的症狀,就用前胡、知母各二兩代替橘皮、細辛。如果轉為寒冷下瀉,就用桂肉二兩代替乾地黃。如果食慾不佳,胃中虛熱,大便不通,小便赤少,就加用大黃三兩,同時用黃芩一兩代替地黃。其他藥材依方服用。服用一劑藥後,如果能瀉下,就繼續服用。

消息看氣力冷熱。更增損方調定。即服一劑湯便急將茯苓丸。令得食便強健也。(小品方同之)

小品方云。茯苓丸治任身阻病。患心中煩悶。頭重眩目。憎聞飯氣。便嘔逆吐悶。顛倒。四支委熱。不自勝持。服之即效。要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後將茯苓丸也。

茯苓(一兩),人參,桂肉,乾薑,半夏(炮各二兩),橘皮(一兩),白朮,枳實,葛根屑,甘草(炙各二兩)

凡十物。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飲服二十丸。漸至三十丸。日三。(產經同之案原出外臺方)

白話文:

觀察病人氣力虛實、體溫冷熱,再根據情況增減藥方,確定藥方後,馬上服用一劑湯藥,接著馬上服用茯苓丸,就能促進食慾,增強體力。

《小品方》記載,茯苓丸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導致身體虛弱,出現心煩意亂、頭昏眼花、不思飲食、噁心嘔吐、昏昏沉沉、四肢無力等症狀。服用前需先服用兩劑半夏茯苓湯,再服用茯苓丸。

茯苓一兩、人參二兩、桂皮二兩、乾薑二兩、半夏(炮製)二兩、橘皮一兩、白朮二兩、枳實二兩、葛根屑二兩、甘草(炙)二兩。

以上十味藥材,搗碎過篩後,用蜂蜜混合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一天服用三次。

紅圓子(易簡方),治阻病有痞積蟲積而為患者。

莪朮,三稜,橘皮,青皮(各五斤),胡椒,乾薑(炮),阿魏(各三斤),礬紅

上為細末。醋和為丸。梧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三十丸。薑湯。二陳湯。小半夏加茯苓伏龍肝湯等嚥下。

蘆橘姜檳湯,治妊娠嘔吐痰水不食。

生蘆根(一兩),橘紅(七錢),生薑(一兩),檳榔子(三錢)

白話文:

紅圓子(易簡方)

功效: 治理因食物阻滯或蟲積引起的痞積症。

配方:

  • 莪朮、三稜、橘皮、青皮(各五斤)
  • 胡椒、乾薑(炮製)、阿魏(各三斤)
  • 礬紅

製法:

  1.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
  2. 用醋將藥末調製成丸,大小如梧桐子。
  3. 以礬紅包裹丸藥作為外衣。

用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二陳湯或小半夏加茯苓湯(伏龍肝湯)送服,吞下。

蘆橘姜檳湯

功效: 治理妊娠期間出現嘔吐、痰多、不思飲食的症狀。

配方:

  • 生蘆根(一兩)
  • 橘紅(七錢)
  • 生薑(一兩)
  • 檳榔子(三錢)

上作三次水煎服。或加半夏。

二香散,療妊娠胎氣不安。氣不升降。飲食不美。嘔吐酸水。起坐覺重宜服之。

香附子,藿香葉,甘草(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百沸湯點下。

加減七氣湯(直指方),治氣鬱嘔吐。

半夏(二兩半),人參,辣桂,厚朴(各一兩),茯苓(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上每三錢半。姜七片。棗一枚煎服。加木香亦得。(周按沈朗仲病機匯論去甘草加紫蘇橘皮。尚名七氣湯。治七情之氣鬱結於中。心腹絞痛。不可忍者。)

白話文:

將藥材煎煮三次服用,也可以加入半夏。

二香散可以治療懷孕期間胎氣不安、氣機升降失調、飲食不佳、嘔吐酸水、起坐感覺沉重等症狀。

配方:香附子、藿香葉、甘草(各二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許鹽,用沸水沖服。

加減七氣湯可以治療氣鬱嘔吐。

配方:半夏(二兩半)、人參、辣桂、厚朴(各一兩)、茯苓(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每次服用三錢半,加入薑七片、大棗一枚煎煮服用,也可以加入木香。

左金丸,治因鬱怒及症疝而嘔吐。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同炒)

為末。神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

生薑瀉心湯,治惡阻嘔而腹中雷鳴下利者。

生薑(四兩),甘草(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斤),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服。

烏梅丸,治嘔而氣上衝心。或吐蛔蟲者。

白話文:

左金丸,用於治療因鬱怒和疝氣導致的嘔吐。

黃連六兩,吳茱萸一兩,兩味藥一起炒制。

研成粉末,用神麴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顆,用白湯送服。

生薑瀉心湯,用於治療妊娠惡阻嘔吐,同時伴有腹中雷鳴、腹瀉的患者。

生薑四兩、甘草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斤、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八味藥,用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渣。再煎至三升,溫服一升。每天服用一次。

烏梅丸,用於治療嘔吐,並伴有氣上衝心,或吐出蛔蟲的症狀。

烏梅(二十錢),黃連(十錢五分),乾薑(十錢),細辛,附子,桂枝,人參,黃蘗(各六錢),當歸,蜀椒(各四錢)

上細末打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量病輕重進之。○此方傷寒論所載分兩甚多。倉猝之際難制。因取原方三分之二。改定以隨便爾。

生蘆根湯,理中安蛔湯(並見傷寒啟微)

白話文:

烏梅二十錢、黃連十錢五分、乾薑十錢、細辛、附子、桂枝、人參、黃蘗各六錢、當歸、蜀椒各四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粒,依病情的輕重加減用量。這個方子是傷寒論裡的方子,原方用量很多,不方便使用。所以我取了原方三分之二的用量,改動了一下,方便隨時服用。

另外,也可以服用蘆根湯和理中安蛔湯,這兩個方子在傷寒啟微中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