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論》~ 卷一 孕育 (7)
卷一 孕育 (7)
1. 三 治術
治術曰。產後之治。不慎擇其宜。則亦百患之所由生也。其術云。一曰鉤胞。二曰禁暈。三曰遏崩。四曰納腸。五曰收宮。六曰復肛。
其一鉤胞曰。凡胞衣難下者有二。其一由產婦元氣血虛弱。既免子胎。則真氣衰憊。不復鼓作。故不能下胞衣也。其一產婦雖本壯實。不幸遇產難。努力極苦。命垂將斃。醫為救之。才脫死塗。則神氣昏困。體皆委頓。不足復振。而不能下胞衣也。凡遇此類。當先審診其脈。
脈微細者。次未得下之。手足厥冷者亦然。當與之以參附之類。脈已復。手足溫則下之。若誤急下之則必死。但其下之之術。頗極神奧。而非筆墨之所能盡。故此不能錄也。雖然世間產婦。以胞衣不下。遂致危斃者。十常居四五。苟非識此術。豈足專治產婦。而回之末路哉。
於戲余欲傳之。而如此非筆墨之所能盡者何幸有神解者。請留意是言。而無使湮微焉。是吾所望後來之君子者爾。
其二禁暈曰。產婦發昏暈者。亦有三。其一其人氣血俱虛。產後大氣已轉。成亢炎之勢。因挾腸胃汙穢而上升。胃脘為之塞閉不通。因昏沉不省人事者。是大危之證。其頭必俯。如是者術能止暈。而不能禁死矣。其一血室素蓄鬱熱。其為氣甚剽疾。而遇新產腹內大空。邪因乘其虛。
而與食谷並搏。上逼心胸。故發運眩。如是者過二時而不治。則大勢已成。不得復救矣。其三產婦素壯實。善食而分娩之後。誤信庸醫謬守陋故欲其跪坐於產椅之中。而強令之興身就其處。因此起步。腸胃動搖。筋脈相牽。因致血氣擾起。與食谷相搏。堅結如石。遂作跳動上下。
近胃口則發悶眩也。如是暈則可手到即止焉。當先為設之臥蓐。多卷衣被而作之。令上高而下漸低置枕焉。醫捫循產婦。其腹心下必有物如覆杯。甚堅如石。跳動以應其手。此時有鎮帶則宜先解去之。乃以右手外廉骨。用力按住其物。以左手據其婦右脅下。為抵當之地。而右手仍逐漸用力。
推迫使之歸復右邊小腹委食之本位。其暈必立止。止當抽去其產椅前板。令產婦不動其上。而引出產椅底板。然後人徐與掖其坐而遷之臥蓐上。令產婦仍豎右膝而傾頹。仍右側而就枕臥。則血暈之症必不再發矣。
其三遏崩曰。產後暴崩。其發無時。或胞衣下後輒暴下。或產後四五十日。乃至一年後忽崩漏。其狀皆里血暴泄如瀉。不急遏其路。則必皆立死。其遏路之法。凡遇暴下。當投著而起。急趨坐其右側傍住之。急使其伸腳而以右足股間。束勒其婦之腰已下。使其產戶緊閉不通。
而無少放鬆。仍急澆獨參湯。因令高枕而右側臥。尚可得救之。若小遲緩。則不可復救矣。故人家有產婦者。切勿用產椅。偶有此症。以其四周有牆板。難急施此法也。又新產後必當即倚蓐而側臥。可以無此暴崩之患也。其四納腸曰。凡盤腸而後娩。若產後則腸脫之類。並皆無不由產婆誤之。
強令努力也。其納之之法。醫先坐其婦右邊。仍令婦舉兩臂。嬰醫者之項後。展開兩股。以身擁懸而坐。醫左手抱持其背。右手捱產門。聚束其腸。置之掬上。仍自振體以起作其身。候其婦之因此俱起而頭仰腰伸。背反腹張之時。以右手一送。即時得斂去。如其積年不能收。
已槁黑乾涸者。以麻糸系托之。即經日自落下。亦無所傷。此亦不可不知也。
其五斂宮曰。產後子宮突出不斂者。其斂之之法。或用納腸之法。亦得斂去。如未得斂去者。醫卻豎左膝而坐。左膝髀抵之腰後。左手臂羕婦之背。使其去嬰項之手。作伸足而仰臥。亦候其背反腹張之時。右手捱產門推之一送。即時得斂去。子宮突出。世或曰陰門突出者。非也。
其六復肛曰。婦人素患脫肛產後大出。疼痛不斂者。令婦人面壁柱。其鼻尖與胸前骨。腳指頭之所當。上下均齊。以抵切其壁柱而直立。如產婦不能直立。則使人推扶其背。醫自背後雙手按臀肉。包所脫之肛肉。以此徐徐揉收之。一盞頃乃斂。此法甚妙。
白話文:
在[三 治術]這段中,古代中醫學家詳細地描述了產後護理和治療的六種關鍵技術。
-
鉤胞:針對胎盤不易排出的情況,這可能由於產婦體質虛弱,分娩後真氣耗損,無法自然排出胎盤;或是產婦原本健康,但在生產過程中遭遇困難,耗盡力氣,導致胎盤滯留。遇到這種情況,醫生首先需檢查脈象,如果脈象微弱或手足冰冷,應先使用人參、附子等補氣藥物,待脈象恢復、肢體回暖後再行處理。錯誤的急迫處理會導致嚴重後果。這種技術相當微妙,非文字所能完全描述,但對於產婦因胎盤滯留而致生命危險的情況,掌握此技術至關重要。
-
禁暈:產婦出現昏迷暈厥有三種原因:一是氣血雙虛,產後大氣轉變,形成亢熱,與腸胃污穢之氣上升,阻塞胃脘;二是血室本有鬱熱,乘產後虛弱之際,與食物搏鬥,上衝心胸;三是產婦身體壯實,分娩後因不當操作導致腸胃震動,血氣混亂,與食物結塊。對第三種情況,治療方法包括讓產婦躺臥,以衣被墊高頭部,醫生找到堅硬如石、跳動的結塊,解開束帶,用特定手法將其推回原位,有助於暈厥的即刻停止。
-
遏崩:產後大量出血(崩漏)隨時可能發生,甚至在產後數月才突然出現。這種情況下,血液如瀉,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用身體束縛產婦腰部以下,使其產道緊閉,同時給予高枕,讓產婦右側臥,以減少出血,搶救生命。
-
納腸:產後腸道脫垂,通常是由助產士操作失當引起。治療方法涉及醫生坐於產婦旁邊,幫助其站立,將腸道重新納入體內。對於長期未收縮、乾燥的腸道,可用麻線固定,經過一段時間後,腸道將自然回縮,不會造成傷害。
-
收宮:產後子宮未能正常收縮,治療方法與納腸類似,通過特定姿勢和手法,促使子宮收縮回位。
-
復肛:對於患有脫肛的產婦,在分娩後肛門大量突出,疼痛難忍。治療方法是讓產婦面向牆壁站立,利用身體重量和醫生從背後的輔助,將脫出的肛門組織緩慢收回。
這些古老的產後治療技術,展示了古代醫學家對於產婦護理的深刻理解與智慧,對於現代產後護理仍有借鑒意義。